#中观缘起[超话]#[微风]#龙树菩萨[超话]#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印顺导师
  除『铜鍱戒经』外,其余六本,都有七佛所说波罗提木叉偈。在『长部』的『大本经』中,说到七佛的故事。又广说毗婆尸佛Vipas/yin事,及毗婆尸说波罗提木叉三偈(11)。汉译的『长阿含经』『大本经』,仅说一偈(12),与「七佛偈」中毗婆尸佛所说的相合。而『长部』『大本经』所说的三偈,与「七佛偈」中的毗婆尸佛、迦叶佛Ka^s/yapa毘舍浮佛、Vis/vabhu^所说偈相合。依文句论证,论定七佛所说偈,是基于『大本经』毗婆尸佛所说偈,增广而成(13),似乎是可以这么说的。然从另一观点去看,觉得未必如此。经师结集的经典,凡说到七佛的,都出发于「佛佛道同」的立场(14)。『大本经』的结集,列述七佛的故事,意趣也是一样的。详说毗婆尸佛(七佛中的第一位)事,以及毗婆尸佛说波罗提木叉偈,只是举为代表而已。毗婆尸佛说偈,其余的六佛,在结集『大本经』的时代,结集者的心目中,有没有说波罗提木叉偈?这答案是不会否定的。例如『大本经』所说的三偈,作毗婆尸佛说;或如「七佛偈」中,作为三佛所说。又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偈,『大本经』作毗婆尸佛说;『根有戒经』作释迦牟尼佛说;其余的「戒本」,都作迦叶佛说:这到底是那一位佛说的呢?由于文义通一切佛,所以『出曜经』解说为:「诸佛世尊,教诫后人。……贤圣相传,以至今日」(15)。这是作为一切佛的教诫,所以称为「七佛所说通戒偈」。依佛法的意趣来说,这些偈颂──一偈、三 [P124] 偈,或者多偈,是被传说为七佛所说的(佛佛道同)波罗提木叉。指定为某佛所说,本没有必要(如上所说,传为某佛所说,并无一定);作为某佛所说,也不外乎「指方立向」一样,容易为一般信众所接受而已。七佛所说波罗提木叉偈,分别配属七佛,是『铜鍱戒经』以外,各部「戒经」的一致传说,其成立是不会迟于『大本经』的。详说的,如大众部所传的『增壹阿含经』(16) ,及『摩诃僧祇律』(17),这本是持法者(经师)所结集的。

向善知识求法,不应两手空空!

我们在善知识前求法时,不应两手空空,什么供养都没有,这样的求法是不合理的。
虽然正法与善知识不需求财富,但如果自己有财富,却舍不得供养,这会耗尽自己的福德。
具德的善知识不会为了财富而传法,但我们为了不至于耗尽自己的福报,尤其是为了显示佛法的珍贵和基于对佛法的尊重,佛弟子应该慷慨供养。

三宝弟子应时常供养师父,但如果师父不愿意接受供养,弟子也没必要强迫师父接受。
曾见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弟子供养师父一百块钱,师父对弟子说:“我不接收供养。”
但弟子求道:“师父!您一定要接受弟子的供养。”又把钱塞给师父。师父把钱扔得远远的,弟子又把钱拾回来,跪在师父面前苦苦哀求。
师父想离开,弟子却挡着不放,一定要师父接受……为了一个供养,给师父增添了麻烦。

其实,这种情况,如果师父坚持不接受供养,弟子应随顺师父。如果善知识不愿意接受钱财,弟子也没必要供养这些有漏的财物,只要内心作意幻供养就可以了,这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按理说,求法者本应对传法者慷慨供养,但现实中,有些悭吝者就是舍不得供养。这类人要好好想想:死死抓住有漏之财有何意义呢?

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财富,但死亡来临时,即便他的财富多如须弥山,也只能是两手空空的离开人间。
也许只有在死亡之时,他们才会醒悟:人死后再多的财富也没用,为什么自己当时不用这些钱财作供养呢?
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中讲了一个地主的故事。俄国有一个贪婪的地主,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购买土地,地盘极其辽阔。当地主快死时,他为自己选了一处墓地,看到自己的墓地时,地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其实只需要六尺长的土地就足够了,这一点土地就可以把自己放进去,但我却把一辈子都浪费在多余的土地上。”

#龙树菩萨[超话]# 《三乘一乘究竟论》
演培法师
三乘究竟者,虽从教证、理证两方面,证成自己的所说,但并不能就此使一乘究竟者心服。以圣教说,诸大乘经说一乘究竟的多,说三乘究竟的少,所以关于一乘者的思想理论,不得不略为谈谈。以大乘涅槃经为始的诸如来藏系的经典,虽都尽力的主张悉皆成佛论,但在这儿不能一一的去说明它,只能就大家所共知的几部说一说,那最早而又最力主张一乘究竟的,是法华经;如该经的方便品中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又说:‘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从闻法而成佛说,可以想像法华虽力说一切归入于一佛乘,但作为那个思想根据的,如从表面上去看,是由有情在过去无数的轮回之间,曾经听过法华经,以此听法华经的因缘,所以当来决定成佛,这是有点近于所谓新熏种子说的。其次,胜鬘经说:‘何以故?说一乘道,如来四无畏成就师子吼说,若如来随彼所欲而方便说,即是大乘,无有三乘,三乘者,入于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而最彻底主张一乘究竟的大乘涅槃经说:‘我常宣说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阐提等虽无善法,但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既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等终有成佛之期,那就不管什么众生,必然有接受开发那个佛性的机会,所以这是佛的彻底究竟之谈。经说有一阐提不得成佛,真常者也并不是不承认,不过这是约不了义说的,究竟了义之说,终于是说阐提也成佛的。所以真常者根据这些圣典,坚认一乘真实,三乘方便。一乘教,为一切众生,悉令成佛之法,三乘教,是诱引未熟之机,说三乘的各别因果,为卑近之法。一乘者,全然排斥五性各别说,而认为是方便的教意。如着俱舍论疏的法宝法师说:无性有情之说,是小乘的不了之谈,在大乘,是绝对不许可的。所谓佛性,为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真性,佛即果人之称,是种子因本之义。荆溪在金錍论中说:‘众生皆有果人之性’。虽然如此,但欲开觉他,敢说是不容易做到的。喻如璞玉,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琢磨,然后才能发出光亮的色彩。众生本具佛性也是这样,假使不待修治之功,是不能开显其德的。不过,在开显其德的过程中,有的众生实因根机太钝,业障太深,不能当下担当,佛这才不得已的说三乘法,曲逗众生的机宜,希望众生渐次调柔,而终于了解自己也可成佛。显示这一思想最清楚的,无过于法华经。法华经依过去的因地说:过去发过菩提心的有情,由于中间的一度退失,不知自己是菩萨,所以佛以方便教化摄引他们。他们从方便教化中,以自证智证到自己的果位,一方面知道自己到了什么程度,一方面似又觉得应有平等一味的果证。如舍利弗在法华会上表示:‘我等同入一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由于他们自知所证的不究竟,还想进一步的求证更高的果位,所以佛陀点破他们说:‘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你们不要看轻自己,你们不要以为过去的时间白费,你们所行所为都与菩萨道不相违背的,你们将来个个都能到达我这样的地位。二乘人的终当入于究竟一乘,胜鬘经中也曾这样说:‘世尊!彼(二乘)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一乘究竟的思想理论,说到这儿,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了,所以真常者的主张一乘究竟三乘方便,完全是基于这些大乘佛典的,正因为是如此,所以在这点上,一步也不肯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人画画……从来不用画纸
  • 超实用水彩小知识,让绘画变得更简单!
  • 项目经理土法装逼指南,混工地的你,也需学一手!
  • 石之墙、木之垣、水之籞,园林景观中那些绝美的垣​与墙....
  • 66张现场图!让你明白鲁班奖工程长啥样?
  • 今天开盘的这个楼盘可能代表了2017楼市的一个走向
  • 行业老大“以价值工程为指导的成本优化”
  • 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原来地产工程人员很苦逼......
  • X科集团•地下车库管线标识标准,绝对耳目一新!
  • (最新•最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用经济测算经验大全!
  • 金地集团全套内部控制体系(全套•干货)
  • 万科全套商品房定价策略,原来一户一价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 工地来了个傻员工,却改变了所有聪明的员工!!!
  • 龙湖(全套)管理运营体系与计划管理体系
  • 全套水电预埋施工技术,非常全,值得收藏!
  • 碧桂园▪完美的园林景观8大工序
  • 这施工质量,绝了,怪不得房地产大佬排队找他们合作!
  • 龙湖打造绝世景观的终极秘籍
  • 30张图,明白房子是怎样从基础到封顶做起来的!
  • 最牛:户型优.劣势全面分析,没有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