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衰落##农村发展#中秋节回乡下的最大感触:乡镇的衰落是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

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五星写手。

分析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心理,探究事件的深层次逻辑机制。

很多年以前,听在外面打工回来的堂哥说过这么一句话,

“坐大巴车回来的路上是越走越荒凉,车到站后就有种想马上买票回城里的冲动。”

堂哥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带有嫌弃的成分。

我当时就想,你怎么可以这么不爱自己的家乡呢?这可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啊!

现在,我每次开车回乡下,一路上看到的那种萧条荒凉的景象,终于理解了堂哥当年的心情,那是一种对家乡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

对家乡的爱,是因为这里承载了我们很多童年记忆,是因为这里有我们的至亲;对她的恨,是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恨:你为什么总是发展不起来?总是那么的贫穷落后、那么的荒凉?

以前觉得,乡镇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交通不便利,东西卖不出去,也吸引不到外面的投资和游客过来。

俗话说:路通财通!

我家乡在粤西,这边早几年就已经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这两年自来水、网络也通了,高铁、高速路也很近。

可是,这些条件并没有带动乡镇发展起来,反而被大城市虹吸走人口和各种资源,有日益衰落的趋势。

乡镇的繁荣景象,其实是一种错觉,就是过年的时候到处熙熙攘攘,特别的热闹,商铺、餐饮店生意火爆,路上的汽车堵得水泄不通。

要是在非节假日时间段到乡镇走一走,你就会发现,到处冷冷清清的,人烟稀少,年轻人多数都跑去大城市里了,剩下的是以没什么消费能力的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为主。

为什么很多乡镇没能实现路通财通呢?

因为,路通财通,是建立在这个地方有高利润的产品或服务能卖出去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路通之后,能把人和钱吸引进来。人跟钱进来,要么是因为你这里有利可图,要么是因为有乐可图。

例如,你的家乡是资源重镇,有各种贵金属、煤炭石油等源源不断地输出到外地;或者你的家乡是旅游重镇,有名胜古迹、山水美景,能吸引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又或者你的家乡是交通枢纽,港口、铁路、航空、公路等中转站。

可惜的是,很多乡镇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具备这些条件的乡镇现在基本都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了。

没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乡镇,在路通之后,反而很多本地的人口流出到外地去生活和就业,很多企业、商家也搬到商机更多、营商环境更佳的城里,这些乡镇走向衰落是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什么来判断出一个地方的人口是在持续流出呢?

看当地学校的生源就知道了。我的一个在镇中心小学做老师的同学跟我说,十二年前他刚回来任教的时候,一个年级有十七八个班很正常,每个班三四十人。

现在呢,一个年级有四五个班的都算多了。关键是,以前很多村里还保留有自己的学校,分流了部分生源;如今,大多数村里的学校已停办,都集中到镇中心小学上学了,也才那么点生源。

有专家开始支招了,说可以靠发展农业来让农民富裕起来,让乡镇发展起来!

事实上,以家庭为作业单位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很难做到盈利的。

简单来说,就是农民伯伯种一斤大米出来的成本,是高过到市场上买一斤米的成本的。

有人可能要反驳我了,说我哪个跟哪个亲戚,就一直在种大米、种菜和养鸡,并拿到市场上卖钱。要是不赚钱的话,他们为什么还一直在干?

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其中就包括上面我提到的做教师的同学,他父母就一直在种大米卖钱。

之所以大家觉得赚钱,是因为农民伯伯根本没有计算自己的劳动成本、时间成本,只是计算化肥、农药等必须要花钱买的项目的成本。

劳动和时间的成本,在农民伯伯的眼里,是不值钱的。他们觉得,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种田,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什么,还不如种点大米、种点菜,再养几只鸡,能卖一块钱也是钱。

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混个温饱是可以的,想达到小康和富裕状态,太难了!

我相信是有很多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有想法回来建设家乡的。例如,我侄子的同学,在大城市学了厨艺,回老家镇上开了一家饮食店,口碑还不错,消费也合理。

可是小地方熟人多,很多人都是赊账吃饭,他又不好意思追债,后来只能关门大吉,回大城市发展了。

另外一个是我同学的父亲,在我们镇上开了一家小型的木材加工厂,本来呢,给地方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自己又能赚到钱,是很好的一件事。

可是,自从看到厂里效益越来越好之后,那些什么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人,三头两天过来一趟,说是例行检查。

钱估计是没罚多少,但是各种接待、公关的成本,加起来是笔不小的数目,关键是没完没了的。最后没支撑几年就倒闭了。

小地方的营商环境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也是乡镇很难出现有像样的企业和商家的原因。所以,想回去建设家乡的人,要慎之又慎,除非你有很强大的实力,和强大的当地人脉背景。

怎么才能让乡镇发展起来呢?估计这是一道配得上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难题。

也正因此,每个背井离乡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又爱又恨的家乡。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多歧可贵,不取苟同。

欢迎点评,与世界分享你的思考和知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为要精神上的断舍离,删除了不少往日微博、微信朋友圈,后来想想:这样好吗?而且再一次认真读读,发现无一不关乎自己当时的状态,想想咱一个平民百姓,哪一步迈进不是浸透着汗水、泪水和默默承受?所以记录下来,只为不忘初心,夯实前路。有些无病呻吟无聊之举固然应当扔掉,但有些东西它在你血液里,只能让它越来越清纯~#断舍离#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以叫我鬼哥或鬼咪(他们都这样叫我) :634383791(要加的时候备注一下哦不然大概率不过)现在主坑es2(是个es1人然后被排名五星伤透心了就淡坑了)主
  • 2021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健健康康超级喜欢肖战啊 肖战喜欢你啊肖战爱你啊 肖战超级好看啊肖战最棒了 肖战最厉害了爱肖战爱肖战爱肖战爱肖战肖战天天开心 肖战平安
  • 但不要把这些事情看成一种义务,非得勉强自己每天都这样子去做,重点你只要知道:虔诚的放置供品,专注的放置供品,这样也会积聚到很多功德的利益。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供
  • 道教的宫观也大多都修建在山上,这样可以更好的体悟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境界,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山上修行,能更好的证道。纵观道教的历代高真,他们证道的足迹往往离不开
  • 特别是作为后来者的奔奔E-Star国民版,在集K-Car、宏光MINI EV优势于一身的基础之上,不仅价格实惠,空间、性能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全面优化。首先这是一台
  • 《开财库,‮财补‬库》:不管​是人是‮都鬼‬需要钱财,‮活人‬在世‮就上‬更​离不了钱财,所‮想以‬发财也是每‮人个‬的​心愿,因为‮也谁‬不能没有‮财钱‬,可
  • 根据美国证交会的公告,Bitwise希望与纽约Arca交易所合作发行的ETF没有达到委员会关于防止市场操纵和非法活动的指导方针。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全球研究主管马
  • 这样减轻了许多负能量,如果家里是营业性质的,过个一两年突然生意不如以前,净宅是基本要做的,每天接触了太多的正负磁场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运势,特别有的人得外科(虚
  • 设计模仿特别的巴西土著房子类型(Asurini, Médio Xingu)并作为一个几乎不影响周围环境的独立建筑。#秀场 回顾# Burberry本次大秀的主题
  • “Agora”是整个空间旅程的起点,其周围环绕着一系列以不同材料构成的展厅,为参观者带来动态的、多样化的体验。设计模仿特别的巴西土著房子类型(Asurini,
  • 2022款欧蓝德前驱ES车型起价26,990美元,比最便宜的2021款丰田RAV4 LE FWD还要便宜,比2021款本田CR-V LX FWD要贵一些。两款S
  • ![泪][泪]感谢大家!!![打call][打call]封真@小笛大魔王 你的小身板儿太像C妈的画风了哈哈哈司狼神威@ME小黑黑君 辛苦黑黑老师!这几天开学老师
  • 同样Arca造型也出现在了他的表演与音乐中,从暴力、S&M风格的《Desafio》到充满未来感和仪式感的《Reverie》斗牛士葬身,总能在视觉上带来与
  • #1012水务动态# 【停水通知:芦淞区南环路(3月13日)】尊敬的用户:因供水设施维护,我公司定于【2021年3月13日9时至2021年3月13日24时】对南
  • #艺术留学# #电影#干货-推荐 \ ⌚️关于时间的电影⌚️最近上映的诺兰导演的《信条》又掀起了一阵关于时间的讨论,不知道大家都看懂了没[doge]在国内外许多
  • 但看了容祖儿和陈小纭争吵的全过程,我也要说一句容祖儿虽然很好,但她自身的问题也很大,那就是不够干脆果决,正因为她太在意陈小纭个人的意见和坚持,才一步步闹出各种不
  • 肖战最好的你超话#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斗罗大陆#肖战唐三# 肖战唐三 肖战星途璀璨,肖战赤诚善良,肖战谦逊有礼,肖战星途坦荡,肖战清新俊逸,肖战勤奋努力,肖战
  • 投资者有权站出来对抗管理团队和项目领导人做出的不一致或完全疏忽的决定,并通过舆论法庭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为代币持有人和社区做出正确的决定。投资者有权站出来对抗做
  • #金贤重# #innercore金贤重日巡# 放不进嘴的西红柿和当地最有名的特产乌冬面 공연 끝나고 팬들이 먹으러가서 사진 올린거 퍼옴 맛있어보이네
  • 可眼前这个绝色到让人都不敢呼吸的男子是谁?在靠近床边还有三步之遥时,清晰的看到了那床上男人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