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欲寻圆觉当求善知识
(第二十九段第十章)
#普觉菩萨为末法众生三次请法大乘教#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
普觉菩萨是一位能普遍觉察世出世间一切法,于此二法中证悟不二圆觉真理的菩萨,他生性耿直,智慧圆融,行事果断,从他请佛“快说禅病”的语气来看,是一位非常慈悲的急性子菩萨。
这时,普觉菩萨在法会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非常恭敬地顶礼佛足,对着佛右绕三匝,又非常虔诚地行长跪礼,起立后再行叉手礼,然后才很有礼貌地对佛说:大悲世尊!你说在破四相的修行中,容易得上禅病。
请世尊快说禅病!好使这法会大众们都能得到未曾听到过的说法。为什么说这是未曾听到过的说法呢?因为人们只知道人吃五谷会生百病,使身体出现诸多不适的病状,但还未听说过修行还会得禅病,而且这种禅病比人吃五谷生百病还要严重,所以请世尊快快告诉我们,让法会大众们都能心开意解,胸怀荡然,获得“大安隐”。
“大安隐”指的是大轻安、大禅定:大轻安及大禅定为如来所得常乐我净之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指的是总定、是如来大定、是自性本定。其体常住不动,周遍尘刹,了了常知,妙用自如,是众生之本有、觉明之真常。我们所修的一切“定”最后都要归到“首楞严大定”上来,方能圆满。这是以普觉菩萨为代表的诸多大菩萨们梦寐以求想得到而暂时还没得到的诸佛果地。
普觉菩萨对佛说:世尊!末法时期的众生,去佛渐远,就是离开佛的时间渐渐地越来越远,虽有三贤十圣这些贤圣们出现于世,但众生由于失去教化的时间越来越长,很难受法。
即便有贤圣应世,也只能选择隐居的生活,使如来正法逐渐淡出,邪法自然增胜,增胜之邪法犹如炽烈之火,使诸多想求解脱的众生,不知该求什么样的人来指导?该依什么样的法?该修什么样的行?该除去什么样的病?该怎样发菩提心?请世尊将这些问题开示清楚,“令彼群盲不堕邪见。”群盲是指不懂圆觉实相的一切求道众生,意思是让他们懂得圆觉实相,才不至于堕入邪知邪见中。普觉菩萨说完后,又非常恭敬地对佛行五体投地礼,像这样终而复始地连续三次而清法。
这时,世尊告诉普觉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这些大菩萨能咨问如来如是这样的修行,能将如来所说施予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得“无畏道眼”,使其众生都能成就“圣道”,那么,你而今就应当认真地听,我当为你们解说。这时普觉菩萨听到世尊答应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高兴,奉教欢喜,与诸多的法会大众一起,静静地默然而听。
上面说的“无畏道眼”之“无畏”,是指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泰然无畏,即: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表现出的无畏心。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得无畏心。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展现的无畏心。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四谛苦尽及开示戒定慧等正道而显现的无畏心。
此处说的“道眼”指的是见道之眼,见道之眼共有五种,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一、肉眼清净:见人天道。二、天眼清净:见声闻道。三、慧眼清净:见缘觉道。四、法眼清净:见菩萨道。五、佛眼清静:见最上乘圆觉道。
以上五眼中唯佛眼最究竟,肉眼清净只能得人天福报,未出三界,仍在生死烦恼中流转;其余四眼,已脱离三界,断了生死轮回。这里所说“无畏道眼”是指菩萨将如来所说之道施予众生得如来四无畏、得见最上乘圆觉道之道眼。
而“圣道”则指的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在小乘佛教中有阿罗汉道、辟支佛道;在大乘佛教中有菩萨道、佛道,总名为四圣道。四圣道都解脱了生死烦恼,以佛道为纯圆独妙。上面说的使其众生都能成就“圣道”,指的就是成就这四种圣道。
世尊对普觉菩萨说:善男子!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即将发大心修大乘法,想求得善知识的指导来帮助自己修行,就应当求一切有“正知见”的人,因为这些有“正知见”的人能做到心地清净,不住于相,能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这里所说的“正知见”指的是如来正知正见,如来正知正见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三法印及“究竟圆觉”这一实相印。意思是寻求的善知识必须要具备这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悟境,否则就不是善知识,这个鉴别需要智慧,千万要分清什么样的人才是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分清什么样的人才是善知识呢?
善知识是有“正知见”的人,是看得出来的,这种人心量广大,不会得少为足、不会贪小法、不会满足声闻缘觉所谓三明六通的境界、不会故弄玄虚地忽悠人。
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虽现尘劳,就是虽然现身于奔波劳累及种种烦恼中,但心里面却常常保持清净无染,有时也会示现一些过失,却不会违背原则,当他面对众生的时候,总是极力赞叹清静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就是鼓励众生受持戒律、遵守仪轨,不违背律仪。如果所求的善知识是这样的人,能在他的帮助下,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得无上圆觉果。
佛说: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见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应当供养、就应当不惜身命地供养,因为这种善知识会教你成就无上道,所以应当不惜身命地供养。这样的善知识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中,常现清净相,但有时也示现自己的一些过患,虽有过患却从不掩盖错误,并能知错就改,心里面没有一丁点骄慢,“况复抟(tuán)财妻子眷属。”就是不会凭借法师或善知识的身份去博取钱财、博取美妻、建立自己的眷属关系。
如果有追求如来正法的善男子,对以上所说的这种善知识朋友,在心里面不起恶念,能尊重供养,即能究竟成就无上正觉,得到“心华发明”的悟境,心华发明的意思就是心里面开出花来,发出大光明,此大光明能普遍照耀十方诸佛刹土即诸佛国土,这是证道的境界。
世尊对普觉菩萨说:善男子!在善知识所证得的一切妙法中,都应当远离“四病”,只有远离“四病”才能证得一切妙法,如果不能远离四病,最终是一无所成的,还极有可能走入邪道,走入邪道的人,不仅不能得一切妙法,甚至连轮回都出不了。那么什么是“四病”呢?

#每日一道# ——地支六冲
地支,隔七位而冲,分别是子午冲、卯酉冲、寅申冲、巳亥冲、辰戌冲、丑未冲。之所以叫六冲,是因为一共有六组,和六合对应。比如子午冲,子与丑合,午与未合,而丑未也相冲。

“地支取七位为冲,犹天干取七位为杀之义。如子午对冲,子至午七数;甲逢庚为杀,甲至庚七数。数中六则合,七则过,故相冲击为杀也。观《易》坤元用六,其数有六无七。七乃天地之穷数,阴阳之极气也。今书“皂”字从“七”,本此。盖色至于皂,色之极矣,不可变矣。《易》曰:“七来复”,“勿逐,七日得”是也。”

地支冲击的性质,相冲体现一种动作,表示一支对另一支快速突然的施加影响。冲,没有好坏之分,中性。若想确认冲的性质好坏,必须对冲的两支进行细致推论和分析。比如行人走路,对面冲来汽车,此处为凶。若女朋友花枝招展的冲过来投怀送抱,此处多为吉。“吉象宜冲凶象,贵气冲入我家"之说。 比如下面的例子:

XX甲X 申午子X

子午冲,甲生午月,伤官格,子水印绶冲克伤官,此处为印化伤,吉兆。 从神煞角度来分析,,申年午为白虎,伤官白虎冲坐下子水正印,这点就可以取不吉之兆。以子为体,子印冲午,表示日主去冲克白虎,也是不吉这象。

所以,冲,也要分体用,格局、六亲、感情和健康等,必须分开论。不过总体来说,六亲、感情和健康遇到六冲时,大多不吉。只有论格局时,有时冲为吉。

八字中的地支,都坐在各自的宫位中。即年支、月支、日支、时支。我们在前面基础知识中讲过,年柱代表祖上、月柱代表家庭父母和兄弟、日柱代表自己、时柱代表朋友和孩子。通过宫位的六冲来分析八字,也大有技法可挖取,并且简单粗暴,屡试不爽,以下为宫位相冲的原象。

年日相冲,父母与祖上关系不亲、或父母远离祖籍外出谋生、或命主本人离开家乡自己发展。 年日相冲,命主本人与祖上关系不和、祖上有亲人早逝等。 月日相冲,月为父母兄弟,同时也是门庭。该两支相冲,首先表示命主与家人关系不和,这个家人主要指父母兄弟姐妹。女命年日相中,婚姻多不和谐,因为月支为门庭,不只表示婚前父母家,也表示婚后公婆家,日支为夫宫表示自己的小家。这两支相冲,多为婆媳关系紧张,不和谐。如果带恶煞或七杀偏印等,打起来也有可能。 日时相冲,不利子息,表示得子晚、或者子与命主不亲等。

以上,是宫位原象,要记住。但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要对号入座,一定要结合八字十神、六亲和神煞各自关系具体分析,方可准确。

在具体论六冲时,还要考虑受冲之支所带何干。比如日柱为甲寅,遇到申金来冲,申为七杀,是何种七杀?看申上所带天干为何物,用来定义此七杀的性质。同时六合三合在论时,也要考虑天干的属性。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地藏论坛佛教APP)
阿难尊者宿世因供养沙弥令其安稳专心勤加诵经,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于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

  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十

阿难因宿世供养沙弥令得沙弥得安诵经,缘是福报愿求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杂譬喻经》

阿难宿世因缘。阿难宿世造诸善根,藉彼善根乞种种愿,而得成就如今贤者阿难。
========
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多闻利智。侍者之内。阿难比丘。是其人也。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阿难。于往昔时。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释种大豪姓家。巨富饶财。大有势力。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复以何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若闻世间出世间事。永不忘失。若有诸人来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世尊复记谓诸比丘。若知于我声闻弟子多闻智慧强记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世中。久远之时。还于此处波罗奈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尔时生于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月)。二子之内。喜根为大。其大子者。本性调善。贤直柔和。多有慈心。畏惧诸罪。厌离爱有。其彼王子。见其城内为诸王事之所逼切。悬官苦恼。杀害无穷。多有系闭。所谓枷锁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斩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见此事。遂作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当治王位。我今知用如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见一切诸众生辈。以种种苦逼切其身。如我今者。不如舍家出家修道。作是念已。诣父母边。白言。父母。我欲舍家出家修道。

尔时父母。报其子言。汝身是我所爱之子。不离心意。瞻看无厌。我等宁死。不能别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终不相放。如是再过。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当知。我今必定舍家出家。唯愿父母。哀愍许我。如是数数咨请父母。而彼父母。遂即听许舍家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乐。随汝意也。尔时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许得出家。至于他日。舍家剃发。次第修道。而悟缘觉。能作神通变化之事。放光放水。回天动地。兴云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办。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我今已办。已得己利。所作已办。我今可往本生之地。怜愍父母诸眷属故。及余众生。令作福田。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奈。至彼国已。依住彼城父王梵德庵罗林内。

尔时梵德。传闻他说。喜根童子。已成大仙。还来于此。住我境界。我今可往至喜根边。显现于彼。问讯慰喻。时梵德王。以大势力。严盛威风。示现神德。从城而出。有四兵众。前后围绕。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遥见父来。而作是念。此诸人辈。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贡高。我若随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作是念已。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坐卧经行。半身放烟。半身出火。身上放火。身下出水。示现如是种种神通。

时梵德王。诸臣百官。见彼尊者大圣辟支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彼等见已。作如是念。我之童子。虽舍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其心尔时即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渐进。佛复下空。王到其所。欢喜敬仰。时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于所敷之座。

尔时梵德。到辟支边。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坐一面已。时辟支佛。少说诸法。令王欢喜踊跃无量。显示善事。

尔时大王。从辟支佛。听闻法已。欢喜踊跃。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请。常住我家。我为尊者。当作伽蓝经行房窟四事供养。心所乐者。悉皆办与。若欲哀愍诸众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意所行。我不障碍。辟支佛尊。默然而受父王所请。于时彼王。见彼尊者喜根缘觉默然受请。即办种种诸供养具。经行房窟。四事供养。悉持施与。自余须者。一切办给。

尔时喜根辟支仙人。为欲怜愍诸众生故。入城乞食。如此之时。即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别至于喜根仙人辟支佛边。承事供养。于诸法中。心有所疑。时时往问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问。默然不答。唯于诸指。出其光炎。尔时婆奴。作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无才辩。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来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知汝命终之后。必堕恶道。若其出家。汝亦应当成就大仙。有大神通。尔时婆奴。诣向父母。白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我今意欲随出家也。唯愿父母。哀愍许我。而彼父母。遂不许可。婆奴王子。犹故数数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事供养。其辟支佛。复数语彼婆奴王子。汝当出家。婆奴王子。复报兄言。父母今日决不听我舍家事云何也。

尔时王子婆奴。面上色相。出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来婆奴。汝必当须舍家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婆奴。至父母边。白言。父母。唯愿放我舍家出家。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诣向自父母边。白言。父母。汝等当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现。七日之内。定当命终。以此因缘。父母必当与彼别离。以是定故。宁放出家。在于法内。取于命终。莫令在家取命终也。父母报言。婆奴王子。于七日内。必取命终。与我别者。我今当许舍家出家。

婆奴王子。当于尔时即剃须发。着袈裟衣。其出家已。于七日中。供养恭敬。事彼喜根。时辟支佛。教授威仪。过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知命终。哀愍彼故。从坐而起。飞腾虚空。经行坐卧。放烟放火。隐身不现。种种神通。婆奴仙人。见彼喜根辟支佛尊。于虚空中。现于种种神通变化。见已心生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向彼辟支佛尊。既顶礼已。发如是愿。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闻已。悉令通解。又愿我身。于彼圣人。得为侍者。供养彼圣。又愿来世。得诸神通。所有威力。皆如此佛。若有来问我之义者。我悉为解。令彼欢喜。又愿生生世世之中。不在恶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于七日内。供养于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以欢喜心。供养喜根辟支佛故。以彼业报。今得生于释种之家。而于彼边。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不堕恶道。以彼业报。所生之处。不曾堕于恶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转往反。受大快乐。而于彼时。复作是愿。愿我来世。值遇如是教师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一闻。即得知解。以是业报。今得值我如是教师。又于我边。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其于彼时。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若当值遇如是教师。我于彼边。得作侍者。供养彼圣。藉彼业报。今于我边。得作侍者。供养于我。其于彼时。又乞是愿。我于来世。得大神通。得大威力。藉彼业报。今得成于如是大圣。得大威力。其于彼时。又乞是愿。若有人来问所疑者。我悉为彼分别解说。令心欢喜。藉彼业报。今日阿难。有人来问心中所疑皆悉为解。令心欢喜。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奈城。其城有一大富长者。名曰僧萨陀那(隋言王安)。其彼长者。大富饶财。多有生业。犹如毗沙天王无异。家中日别恒有五百辟支佛。来向其家食。其时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钵。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钵所安。或在草上。或帘箔上。随即倾倒。不得安住。彼时长者僧萨陀那。有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见彼辟支佛钵倾倒不住。即自脱钏。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唯愿大仙。取此钏用安其钵下。尔时彼仙。为怜愍故。即取此钏。用安其钵。而彼钵盂。遂不倾动。于时彼女。既见此钵更不倾动安住钏上。欢喜踊跃。遍满其礼。不能自胜。心发是愿。如此仙人安钏上。不倾不倒。我于来世。所闻如是。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令忆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长者家女。今为谁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由于彼时。以欢喜心。自脱手钏。以奉尊者辟支仙人。安置钵器。因发是愿。如此仙人。以钵安钏不倾倒故。愿我来世。若有所闻。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皆忆持。永不忘失。由彼业缘。今所闻事。悉不遗忘。
《佛本行集经》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
https://t.cn/A6M9lAOe
(出处: 地藏论坛-佛教APP)#佛教# #地藏论坛# #地藏论坛佛教app# #佛教APP# #阿弥陀佛# #佛法看世间##佛教音乐##佛教[超话]##世界佛教论坛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津一住户拒绝强制刷脸进小区胜诉# :“我不想就这么算了”】因不满只能通过“刷脸”来出入小区,天津一名住户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物业删除他的人脸信息,并提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
  • “灯塔计划”是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面向全国农业主产县域开展的推动农业人才培养、农产品销售和农业品牌建设的服务项目。一亩田将推动“灯塔计划”在山西
  • 爱「鲜美」她们热爱【TARO海胆鱼籽酱塔塔】的极鲜感焦香松脆的海苔片与三文鱼籽➕海中珍馐马粪海胆,仿佛置身于海洋爱「自然」她们热爱【葱葱鸡】的田园风味欢乐奔于山
  • 要知道,唐代以前,冰块非常珍贵,不仅数量有限,还价格昂贵,到了“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地步,大臣在蒙皇帝赏赐冰块时都会深感为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某日得到几
  • ”#女性健康##防控#误打误撞来周口店,终于实地看到了老祖宗几十万年前的家。在抗疫表彰大会上,烟台胶东泌尿外科医院院领导对前段的抗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全体
  • 今年《流星花园》扑街的悲剧还历历在目,可接下来竟然还有N部剧等着翻拍[衰]请问现在的编剧是已经江郎才尽了吗?#古剑奇谭三# 通关啦,完结撒花小缨子实在太棒了,带
  • 晕晕好像单纯当朋友关系的男女生真的没有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热情 错过了一个欣赏的男生吓跑人家可能就是缘分还没到或者是我把他想得太好了谁能又知道他的底层逻辑呢俺也不知
  • 我来️️不雷P1这几位的宝子,要活跃的i互动的,不嫌弃我废话多的[偷笑](我都是唯粉哈[开学季]不i团的嘴巴很毒的那种,所以lows勿扰[开学季],楼外啥属性都
  • 不过说起来这也侧面反应出了刘恋的聪明之处,参加《浪姐》这个节目,除了大家不深入了解不知道的学历背景,刘恋不算长得最好看的,也不全是唱跳最好的,但如何能在30位明
  • 对于海藻来说,宋思明就是个盖世英雄,不仅为海藻解决了所有的麻烦,还带给她最好的生活条件,将她安置在大房子,买豪车,给她足够花销的钱,得知她怀孕,还专门请保姆照顾
  • 一个人出生时的自然气场,通常是用年月日时生辰八字来表示的,在这个年月日时四柱中,有一柱是蕴含或代表缘分的,这就是月柱。所谓命中注定,指的是一个人在出生时,所接受
  • 我每天的运动量,现在大概是20多分钟的跳绳+大概30.40分钟的跑步,好像都是会让小腿变粗的运动诶[单身狗],好像真的有变粗了[苦涩]配一张运动完,回寝室上楼梯
  • 打工人day19&跳绳16days是4500个感觉应该写成times因为不是连续性的而是在记录次数orz蒜了反正也只是给自己记录而已腰围真实小了的体现就
  • 其实,并不是祖师错了,而是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祖师当时修行的环境中去理解言语背后的逻辑,甚至对一些术法、功法、义理的着手点之不同没有确切的研究,最后只能导致两种结
  • 2021年12月31日,有幸被薛哥翻牌,抽到一张薛哥@薛之谦 签名照一张,实乃我的幸运,我发现有太多人跟我一样爱老薛啦,我也不能独享幸运[太开心],搞个小抽奖,
  • 但是如今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是一种全新的玩法,中国汽车公司完全走在了最前列,想先未来等到燃油车完全淘汰之后,中国的街头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都开着国产车,反倒是外国品
  • 福建东山岛:喜欢蓝蓝大海的朋友,福建东山岛是个宝藏地~住进海景民宿,租个电瓶车,悠闲的在这里度假,去市场买海鲜自己回来做,会是毕业旅行正确打开的方式。另外,如果
  • 像王媛可饰演的如姨,这位演员我这次可是记住了,因为以往在其他的剧中都饰演么反派角色,没想到在镜双城中饰演的如姨,把如意对复国的强烈信念和对苏摹的期待都表现了出来
  • 报道称,泽连斯基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表示,他将不能亲自到场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如果可以,他将在线参加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