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26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情况。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具体有哪些政策支持?一起来关注!

Q1

Q:近期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一是指导各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

二是加大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指导各地为符合条件的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是加快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各地简化优化救助程序,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扩围政策、尽快将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加大遇困群众救助力度、抓紧把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行“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Q2

Q: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的政策内容有哪些?

A:一是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现行的价补联动机制是2021年修订完善的,覆盖了7类群体,这7类群体是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合计约5800万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在上述7类群体基础上,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等2类群体阶段性新增纳入价补联动机制的保障范围,扩大保障范围后,预计可多惠及约900万人,共覆盖困难群众约6700万人。

二是阶段性降低启动条件。将现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中的CPI单月同比涨幅由3.5%阶段性降低为3.0%,同时保持CPI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6%时发放价格补贴等其他启动条件不变,满足任一条件即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已经适当降低的地方,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进一步降低启动条件。

Q3

Q: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需要增加多少补贴资金?增支的资金如何保障?

A: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是根据各地物价涨幅来启动的,补贴标准也与当地物价涨幅挂钩,补贴资金金额需要结合各地物价涨幅进行具体测算。

结合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物价涨幅的预测,对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后,需要发放的补贴资金以及增支金额进行了初步估算,预计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各地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其中因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而增加补贴发放约70亿元。

增支资金保障渠道上,除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失业补助金人员的增支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外,对其他困难群众增加发放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分地区给予补助,其中东部地区补助30%、中部地区补助60%、西部地区补助80%。价格临时补贴由地方先发放,中央财政后结算。

Q4

Q:有哪些方法来保障符合标准的人口及时纳入低保?

A: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有关低保扩围增效的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例如,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就形成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的结合,从而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鼓励各地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从过去的县下放到街道和乡镇,从而加快低保审核确认的时限;核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规定适当扣减一些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这些低保家庭,也不马上退出,给他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使低保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是低于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是2倍,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现在各级民政系统已经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加强。

Q5

Q: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如何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A: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目前民政部门建立的全国低收入人口监测信息平台已经收录了6200万人的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群众、易返贫致贫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还要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到监测范围。同时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比如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

所谓综合帮扶,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起救助的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比如生活有困难的给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受疫情和流媒体冲击后,#美国影院联合推出3美元打折票# 】
美国影院业主协会旗下的电影基金会宣布,将 9 月 3 日定为“全国电影日”,在当天提供 3 美元(约 20.64 元人民币)的折扣电影票,覆盖包括 AMC 等在内的美国 3000 多家影院。该网站主页清楚地写有“不分电影、不分时间段,不分播放格式,统统 3 美元”。不过,全国电影日门票价格不包括税费或在线和 / 或第三方票务费用。

美国电影基金会主席杰基・布伦尼曼 (Jackie Brenneman) 表示:“在今年夏天破纪录地重返电影院之后,我们想做一些事情来庆祝这一时刻。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向今年夏天的电影观众致谢,并为那些还没有回来的人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由于新冠疫情和流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电影院的线下票房收入降低,就连全球第二大影院运营商 Cineworld 都考虑在美国申请破产。

而另一方面,最新数据显示,以网飞为首的流媒体平台的收视率在 2022 年 7 月首次超过了有线电视网络,占据当月美国电视收视的最大份额。(IT之家)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预计各地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今天这场发布会很重要!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26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关情况。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具体有哪些政策支持?一起来关注!

Q1
Q:近期在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一是指导各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
二是加大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指导各地为符合条件的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是加快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各地简化优化救助程序,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扩围政策、尽快将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加大遇困群众救助力度、抓紧把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行"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Q2
Q: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的政策内容有哪些?
A:一是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现行的价补联动机制是2021年修订完善的,覆盖了7类群体,这7类群体是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合计约5800万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在上述7类群体基础上,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等2类群体阶段性新增纳入价补联动机制的保障范围,扩大保障范围后,预计可多惠及约900万人,共覆盖困难群众约6700万人。
二是阶段性降低启动条件。将现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中的CPI单月同比涨幅由3.5%阶段性降低为3.0%,同时保持CPI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6%时发放价格补贴等其他启动条件不变,满足任一条件即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已经适当降低的地方,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进一步降低启动条件。

Q3
Q: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需要增加多少补贴资金?增支的资金如何保障?
 A: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是根据各地物价涨幅来启动的,补贴标准也与当地物价涨幅挂钩,补贴资金金额需要结合各地物价涨幅进行具体测算。
结合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物价涨幅的预测,对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后,需要发放的补贴资金以及增支金额进行了初步估算,预计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各地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00亿元,其中因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而增加补贴发放约70亿元。
增支资金保障渠道上,除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失业补助金人员的增支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外,对其他困难群众增加发放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分地区给予补助,其中东部地区补助30%、中部地区补助60%、西部地区补助80%。价格临时补贴由地方先发放,中央财政后结算。

Q4
Q:有哪些方法来保障符合标准的人口及时纳入低保?
A: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有关低保扩围增效的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例如,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就形成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的结合,从而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鼓励各地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从过去的县下放到街道和乡镇,从而加快低保审核确认的时限;核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规定适当扣减一些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这些低保家庭,也不马上退出,给他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使低保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是低于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是2倍,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现在各级民政系统已经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加强。

Q5
Q: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如何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A: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目前民政部门建立的全国低收入人口监测信息平台已经收录了6200万人的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群众、易返贫致贫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还要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到监测范围。同时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比如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
所谓综合帮扶,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起救助的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比如生活有困难的给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常忽视的这个姿势,竟是让人胖几圈的“凶手”!
  • 睡觉也影响减肥,睡眠质量不合格,做再多运动都没用!
  • 太可怕了!脂肪长在这些地方最要命,看完你还能容忍自己继续胖下去吗?
  • 赶走膘肉,这些秋季食物少不了!
  • 越工作越胖?避开“职场肥”你需要这样解决5大发胖因素!
  • 唱一首歌相当于跑步100米,减肥还能边玩边瘦?
  • 你以为吃得多才长肉?吃饭顺序不对一样让你胖!
  • 越喝越瘦的几款秋季靓汤,喝完不要舍不得放下汤碗!
  • 多吃不动却还更瘦?瘦子没有告诉你的秘密原来是……
  • “速成鸡”全靠打激素危害大?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吃鸡!
  • 蜂蜜排毒?红糖补血?这些你深信不疑的饮食秘诀都是真的吗?
  • 谁偷走了食物的营养?这9个烹饪误区一定要避免!
  • 1 部电视剧,2 本顶级杂志,13 个原因,无数生命
  • 一文掌握 4 大系统疾病中地塞米松的合理应用
  • 这是我最想跟医学院新生说的一句话……
  • 基层医生进入职业倦怠期,如何好好地跟患者沟通?
  • 他的失误,让这个患者再也没有醒来
  • 丁香开学季:临床精选好课限时特价
  • 丁香开学季:优质科研课程全场 3~7 折
  • 从医疗纠纷看茶碱类药物合理使用的 4 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