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金融发展系列】中国寿险市场需注入温度来推动改革

中国保险业市场经过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原有的保险产品种类及设计已经难以符合社会需求。要开拓更广阔市场,保险业必须要其他行业合作,当中医疗健康产业最能与保险业建立协同效应。中国整体社会步向高龄化,医疗健康产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只要保险业融入客户日常生活场景,为保险「注入温度」,实施「保险+医疗」或「保险+健康管理」的战略变革,把原有的保险产品与医疗服务结合,推出带有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取代原有保险服务与客户之间的低互动情况,自然能建立独特的市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中国寿险市场现时同时面临三方面的改革压力:就业市场、产品竞争和客户需求。就业市场方面,由于人口老化,2020年劳动人口录得8.9亿,较2015年的高峰9.1亿减少了2000万,未来只会继续缓缓减少。同一时间,人均收入上升,零工经济的就业职位增加,令从事保险业的人数不断下降。过去保险公司依赖代理人「人海战术」增加人手,但这个模式正在面临考验。

2015年,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保险仲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保险仲介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保险代理人数目由此开始快速扩张。据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显示,保险代理人数量从2015年的471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912万人,四年来增幅为93.6%,但在2020年,人数开始回落,当年保险代理人数量为844万人。

产品竞争方面,相同类别的保险产品数目与日俱增,加上互联网保险崛起,令保险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竞争程度。客户需求方面,94%人口手上已经有了基本医保,但由于人们对各种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原有的医保范围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上高质医疗服务非常匮乏,均导致服务需求和供应严重错配。假如市场不痛定思痛改革,中国寿险市场发展将会坠入严重困局。

为应对市场变化,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318)(下称中国平安)致力在渠道和产品方面彻底改革。中国平安推动保险从业员专业化和精英化,集中调配资源建立精英团队和培训新人,锐意提升保险从业员质素,同时在营运方面上加强数码化及标准代管理准则,更方便管理从业员团队。至于产品设计是中国平安的改革大计中的核心,除了致力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也融入健康管理及高端养老服务,务求客户在服务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无比关怀,最终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产品注入温度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曾指出,平安寿险客户的需求并不是简单的金融保障,而是「保障 + 差异化的服务」,因此,平安寿险改革的重要政策就是融合医疗服务与保险服务,在寿险中加入健康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

中国平安在多年前,便已经提出「有温度的保险」,聚焦国民健康和养老新需求。持续的科技投入令中国平安能更容易向「有温度的保险」方向发展,而公司现时的「科技+医疗」医疗产业生态圈策略领先市场,不仅能满足客户的保险与金融需求,更能满足客户在医疗、健康、养老、生活等长期高频需求,每位新客户均可获各自专属的「全科医生」、「养老管家」,时刻享受到平安的健康管理、医疗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养老管理等一系列充满温暖和关怀的服务。

简单来说,中国平安「有温度的保险」分为两大范畴:「保险+健康管理」和「保险+高端养老」。

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是中国平安今年9月时推出的星级服务,当中运用了中国平安的医疗生态圈核心优势,而「平安臻享RUN」聚焦于健康、亚健康、医疗、慢性病、严重疾病五大类场景,为客户提供涵盖私人医生、私人教练、门诊预约、陪诊服务、手术后护理、危疾专案等12项核心服务,贯穿了整个健康医疗需求的生态链,为客户建立健康管理和风险保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客户因此能享受贴身、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中国平安也能因此建立差异化竞争壁垒。

「保险+养老」业务模式经过研究和探索多年后,中国平安积极发展「高品质康养+居家养老」一体化模式,今年上半年发布了「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平安臻颐年」客户通过康养社区入住权益和保单相结合的方式,投保平安臻颐年体系产品,即可享受按照「臻标准」服务体系所建立的生活体验。

中国平安在今年第三季度更发布「高端康养2.0」目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素,而高端康养项目有助于中国平安提升寿险核心业务的价值。高端康养的客户群来自高净值客户,一般来说他们的寿险保单价值率较高,因此有助提升寿险新业务价值。再者,康养提供日常陪伴服务,也可提高保险客户的忠诚度,有助巩固客户群。

了解更多中国综合金融发展新趋势:https://t.cn/A6x6ArMk
【系列一 : 发展综合金融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https://t.cn/A6xCzS9b
【系列二 : 构建生态圈和获客场景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https://t.cn/A6xj8nzB
【系列三 : 医疗与金融相结合 实现产业持续发展】https://t.cn/A6xnGai8

撰文 : 郭耀斌 本报记者

#股讯汇# #金融# #中国平安# #消费# #医疗# #养老# #保险# #健康#

#美好安徽交通力量# 【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皖美”出行】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皖南深山区的芜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高山深谷间,芜黄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高峡出通途。这条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安徽将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期交通建设投资达4240亿元,是规划目标的1.41倍,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从“跟跑”到“并行”的长足进步。
  “今天的安徽交通,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直通南北,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联线成网,农村公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水运航道干支衔接、通江达海,交通运输不论是总量、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章义表示,安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推动安徽区位特点转化为交通运输发展优势。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级机场群,推动省际公路全面贯通。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乘势而上,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经济社会发展的骨架更有力、血脉更畅通、动力更澎湃。

  年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
  “十三五”期,安徽开建高速公路222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8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4904公里,一张“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快速形成,对接长三角地区、衔接中部地区的省际出口分别达到15个、17个,基本形成了省际互通、市市连通的高速公路网,安徽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安徽大力实施“县县通高速”攻坚行动。7月1日,固镇至蚌埠高速公路通车试运营;9月底,池(州)祁(门)高速公路池州至石台段建成通车;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已通过交工验收,旌德、泾县即将迈入“高速时代”。今年年底,安徽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
  2022年至2025年,安徽将推进建设高速公路2700公里以上,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00公里以上,贯通安徽黄山至浙江千岛湖等省际待贯通路段。“十四五”末,安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6800公里以上,由“县县通”变为“县城通”。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将达1.01万公里,形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东接沪苏浙、西连鄂豫赣的高速公路通道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支撑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现代港口群串点成线通江达海
  安徽水运网络通江达海,近年来“黄金水道”通畅性进一步提升,长江南京至芜湖段、芜湖至安庆段维护水深分别达到9米—10.5米、6米—8米,合裕线、芜申运河、沙颍河等高等级航道整治完成。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全面开工,淮河干流、浍河、涡河等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373公里,“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的航道布局逐步形成,初步构建起横贯江淮、直通长三角的水运大通道。
 近年来,安徽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开辟大量新航线,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物流通道选择,在以芜湖—上海直达航线为核心,以合肥—芜湖、安庆—池州—铜陵—芜湖两条省内支线为两翼的基础上,新开通阜阳—蚌埠—上海、芜湖—上海宜东、芜湖—外高桥“点到点”航线以及合肥—上海直达航线、芜湖—日本(各基本港)快运航线共5条集装箱航线,芜湖至上海“点到点”航线实现上海港集装箱港区全覆盖。
  安徽将加快推进长江干流航道整治,推动长江航道10.5米常年维护水深到芜湖、力争8米常年维护水深到安庆;建成引江济淮一期航运工程(安徽段),沟通江淮航运;建成淮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实现淮河安徽段临淮岗以下二级、以上三级整治达标;建设沙颍河、滁河、涡河、新安江等主要支流航道,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十四五”期,安徽高等级航道里程力争达到2300公里,基本建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干线航道骨架网,实现江淮沟通,基本形成串点成线、通江达海的现代港口群。

  2025年通用航空市市通
  “十三五”以来,安徽民航事业加快发展。建成运营芜湖宣州机场,启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阜阳、池州、安庆机场改扩建加快实施,蚌埠、亳州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52家航空公司在皖运营,航线覆盖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全省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的“一枢多支”机场格局加速形成,网络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安徽将加快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一枢纽一中心”(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密国际国内航线,培育航空运输市场。完善“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完成合肥新桥、阜阳、池州、安庆等机场改扩建,建成亳州、蚌埠民用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逐步形成皖中、沿江、皖北、皖西、皖南通用机场群。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力争达到8个,通用机场达到30个,通用航空服务实现市市通,覆盖65%的县级行政单元。
  目前,安徽已出台《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安徽省民航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谋划“十四五”期“一枢七支多点”的民航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方面,芜湖宣州机场今年4月30日正式通航;合肥机场改扩建工程11月正式开工建设;亳州机场将于12月开工建设;安庆机场改扩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阜阳机场、池州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蚌埠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https://t.cn/A6x8DBvh

#碳达峰 碳中和##节能减排##双碳目标#
【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分析】

  国际经验

  (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此后,虽然经历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等波折,但总体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指导碳达峰、碳中和进程。2019年9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并进而于2019年11月15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碳中和的目标与时间;同年12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新政》作为引领欧洲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2020年3月,《欧盟气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拟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各成员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产业结构轻量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发途径。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顺应各国的资源禀赋自然演化,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两轮转移之后,总体上形成了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新兴市场国家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全球产业分布格局。

  (四)新兴市场通过绿色低碳改造也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兴市场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偏重,但一些国家通过绿色循环低碳改造,也探索出了主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觉途径。韩国蔚山国家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蔚山国家工业园是韩国于1962年开始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以汽车、石油化工、造船、有色金属和造纸业等重工业为主要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五)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诸多实践中,碳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经济手段之一。

  (六)强化碳税政策工具使用可能会成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税赋来提高含碳化石能源价格,以促进能效提高和资源节约利用,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七)提前布局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能源转型的趋势是通过逐渐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碳排放,建立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系统。零碳能源的实现,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八)绿色金融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金融可以有效引导资源流向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领域:一方面控制并收紧涉及化石能源行业的投融资,通过资本向传统化石燃料企业施压,迫使其向低碳燃料供应商转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方式,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更环保的领域,以绿色投融资,促进能源转型、能源可持续性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国内现状

  (一)建立组织保障与考核体系。我国于2007年6月12日便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最高议事机构。自“十二五”开始,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重要领域和重大工程,分类确定省级碳排放控制目标。

  (二)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9%;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三)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法规标准约束,发布实施340多项国家节能标准。

  (四)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先后在10个省(市)和77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在组织领导、配套政策、市场机制、统计体系、评价考核、协同示范和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

  (五)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2010年至2020年,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约1.08亿亩;“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抚育6.37亿亩;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

  (六)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治理。作为《巴黎协定》(2015)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与全球各国开展气候对话和务实合作,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已与35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积极参与国际《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推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七)完善法规政策体系。2010年,我国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4年,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首个应对气候专项规划;2020年,启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2021年,我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一是能源消耗大,碳排放总量偏高,减碳的压力偏大。产业园区通常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产出集聚地和能源生产、消耗的大户,因而也就成为碳排放的高地。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测算,2015年,全国213家国家级经开区的能源消费总计为3.89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按照碳排放测算,则为1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排放的9.4%,减碳的压力和空间均很大。

  二是碳排放以工业(包括能源活动)排放为主,减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偏大偏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测算,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碳排放的99.9%。不同于传统城市以人口聚集为主,开发区突出表现为产业集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开发区也通常集聚了当地主要的制造企业,消耗着大部分的能源。因而,在碳排放结构上,工业排放一般占据开发区碳排放的大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存量企业的低碳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一旦碳减排进程过快、要求过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成本负担沉重,如果再叠加改造的技术可行性受限,短期内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压力巨大。

  三是产业结构偏重,加剧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要求下,各地纷纷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但在当下,多数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高固投、高资本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开发区,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艰巨。

  (二)机遇。一是节能减排基础较好,单位碳排放相对较低。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保守测算,2015年,全国工业园区贡献了约50%的全国工业增加值,即117484亿元,其二氧化碳排放为282324万吨,由此估算出工业园区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2.4吨/万元,比同期全国水平低39%。

  二是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基础深厚。作为产业集聚的物理区域,产业园区一般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核心产业构建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地。因此,产业园区天然具备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集聚的禀赋,市场要素从上游企业向中下游企业传递的过程,本身就契合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的要求。

  三是能源、资源的消费需求和供给相对集中,低碳改造的交易成本较低,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在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方面,多数产业园区通常采取管委会下属企业集中供给的模式,即园区管委会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集中提供园区企业的水、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和主要工业原料。因此,对这些公共产品供给方式进行集约式和低碳化改造,尤其是构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统筹水电气热的循环生产和在不同时段的转换储备,在技术上和制度协调上都具有可行性。

  四是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较强,对低碳改造的微观基础相对扎实。产业园区汇集了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企业,一定程度上是区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体表现为:园区企业普遍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实力,不少企业甚至是行业龙头,具备开展低碳改造的意识和条件;部分园区不乏提供生产流程改造方案和服务的企业,低碳改造的产业生态相对完善。

  五是金融资源相对富足,低碳改造的资金支持相对有力。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通常是金融机构关注和服务的重点,不少园区本身也是区域金融的集聚区,如泰达开发区汇聚了所有牌照类型的金融机构,是国内少有的“全牌照”开发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天津市的近五分之一。在“双碳”成为国家战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充裕的金融资源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改造的进程。

  六是“双碳”战略提供了园区发展的全新赛道。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传统的模式需要转型,传统的市场需要切换和提升,产业园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双碳”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投资机会,培育了全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批新兴企业,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对于产业园区而言,既意味着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机遇,更是存量企业改造升级的市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可以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路径考量

(一)以市场力量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兼顾“双碳”工作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把以往忽略的外部性重新施加给每个市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双碳”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当然,从事关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来看,“双碳”工作也同时具有社会性。因此,在推进“双碳”工作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利用好政府在纠正市场扭曲和引导合理预期中的积极作用,兼顾绿色低碳、零碳发展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二)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三四十年持续推进的战略工作,因此,如何结合全球、全国的规划,同时符合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财税实力等实际,制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这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以能源系统重构为基础,建设综合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系统绿色清洁低碳化。鉴于能源消费形成的碳排放在产业园区排放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份额,园区减碳的首要任务必须是重构传统高碳、偏煤的能源系统,以煤改天然气为开端,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加大外购绿电比例,理顺能源生产、传输、消费之间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以传统能源为基础、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参与、各种能源形态智能转换的分布式能源综合管理体系,以此作为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为推进园区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引导存量企业流程再造和工艺重塑,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终的实践主体。落

(五)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共同推进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培育新兴“双碳”产业,引导建立循环共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化。

(六)善用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打造绿色低碳金融生态。鼓励金融机构善用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的“双碳”政策工具,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并不断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双碳”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评级、咨询、保险、投融资等“双碳”金融机构,完善碳配额和碳减排交易市场,稳步扩大交易品种和市场规模,构建服务“双碳”、品类丰富、风险可控的绿色金融生态。

(七)开发碳税、低碳补贴等财税工具,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和研发固碳技术、工艺。
(八)加强与周边城市一体化低碳改造,扩大循环利用范围,增大正向溢出效应。

责任编辑:原健凇
#产业园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喜欢现在的每一分秒,喜欢在教室里课间众人欢乐我独静,喜欢在晚上写数学卷子一直埋头到零点,喜欢躺在床上想自己未来的生活,想到很晚才抱着甜甜的梦睡去,做个更好的人,
  • ——向全世界安利最好的吴磊@吴磊LEO近年来,有很多娱乐圈中的艺人都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他们出道后熬过了数十年的跑龙套生活,也终于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
  • 四副式的方向盘造型非常别致,多功能按键也采用了触控式暮雨的设计,除了入门版车型外,发现运动全系搭载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而10.2英寸的中控屏则是全系标配
  • 超​度是​必需要做的法事‼️ 其​实‎【婴‎灵超​度】不丢人,年轻‎犯‎错​实​属‎难​免‎。有‎打​胎‎,一定​一定‎要‎超​度​!堕​胎‎的孩‎子​一定​要
  • 如果要小领域内的临床技术进步(比如眼整形、脂肪),建议大家做好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只参加国内的会议,是远远远远不够的。 1.有个固定的v p n账号,最好是无任
  • 在异乡他国亦有雨、有茶、有书、有榻,然而终究是不同,少了那份本土独有的意韵。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 在这里,梅花曲折的命运如同陆游坎坷仕途的剪影,这位失意英雄因为梅花的别有韵致而显得更加高洁、深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它为春天平添了盎然生机,平添了一份
  • 野心是成功的战略统帅们的共同属性,我们可以把野心称为雄心,也可以称之为梦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成功超出常人的渴望。无论是发展的机会,还是危险的气味、灾难的
  • [不就是没什么天赋大不了自己开条路谁给我一般的包袱不识谱]身为普通人,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能接受他人给我们贴上的“一般”的标签「他们打车 我走路他们躲
  • 今天有个小事对我来说棘手的一瞬间,很想有一个能让我依靠,做我的后盾亦是铠甲的人了,比如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跟我说“你放心”;在我撒娇的时候能抱抱我;我永远不用跟他
  • 因为岁运中食伤是外来的,是客体,不是自己一贯的想法;既然食伤可以发挥出好的作用;有了这类代表食伤的“媒婆”出现,婚姻当然可成。因为,原局中的食伤也代表自己的主动
  • 上班碎碎念4⃣️中秋到国庆的时间真是太漫长了中秋经历了车车第二碰,是鲁莽的男朋友在开碰碰车中秋之后的三个工作日简直挑战自我,每天身体都在透支,晚托的日子不要轻
  • 让曾经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的几十种白酒,甚至曾经的一些“国家名酒”也在这场和香型头部企业的厮杀中走向灭亡。(首届湖南收藏家刘广文先生撰写于2021年6月8日)
  • #誓不低头# 中国人求人,有下跪的文化。因为西方不懂中国文化里“膝盖”的意义。
  • 蔬菜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大自然的表情也不一样。不要看着别人已经盛开结果,你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一定可以开花,无非就是时
  • #美食[超话]# 明天就是十一假期了,让我们来调理肠胃吧! #十一黄金周的肠态# 小tips: 每天早起一杯蜂蜜水。 每天至少要喝一杯酸奶。 早餐选多谷物高纤
  • “青春正能量,会计最闪亮!”成都文理学院第十八届运动会开始招募啦![可爱][可爱][可爱]你还在为手速不够快没报上项目而烦恼?还在因没有运动特长而忧心?没关系!
  • 逍遥游 庄周〔先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 #鱿鱼游戏# 剧情确实拖沓了,尤其是后面几集的对话,非常慢,并且没啥存在的意义,全是拉着二倍速在跳着看。女一号死的莫名其妙,跟她欺诈冷血迫切想赢的性格完全不符
  • 成都房价上涨?最新70城房价来了! 搜狐焦点成都资讯 2021-09-16 22:26:05 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