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冬日,中午阳光很暖,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在这样的天气晒被子,晚上被子就会有太阳的味道。都说容易怀旧是人渐老的标志之一,无所谓,谁都会老去,怕只怕你回望过去,自己从未曾年轻。

一直以来看的书都很杂,涉及的范围不拘泥于某一类,但是年轻的时候多喜欢读武侠,上了几岁年纪却更偏爱历史书籍,有些年轻时候读起来很晦涩的内容,现在重新去读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是书的内容不好,是自己的阅历没有达到看懂这些文字的境界。

最近随手翻阅论语,曾经一句很普通的话,现在再看才明白孔圣人说话真是直指人心。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好一句: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敢说自己想那样而偏要找一些其他的借口。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玫瑰青年”鹿道森陨落,杭州抑郁障碍科医生透露:曾一月接诊近200位,青少年占近六成】摄影师鹿道森生命的陨落,像是一颗丢进池塘里的石子,涟漪久久未散。

11月28日晚,鹿道森在微博上发布疑似遗书的贴文,讲述自己一路从农村走到杭州的经历:被轮番寄养在亲戚家,被校园霸凌,长大后在现实与家庭的夹缝里负重前行,却仍想做一个艺术家。

“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这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尽管身边的好友和社会组织轮番寻找,无数网友留下鼓励的话语,但关掉手机的他似乎一心赴死。12月1日10时,鹿道森的遗体在浙江舟山朱家尖附近海域被找到。

有很多网友在他诉说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鹿道森就像是无数个普通人的集合体。在并不长的一生里,一次次在泥潭里挣扎,即便自己最终选择离开,却依然想告诉所有陌生人,你值得被爱。

鹿道森家人和朋友:他是个温暖阳光的男孩,从不向人倾诉

从鹿道森朋友们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拼凑出他生活的点滴碎片。

此前有报道称,在鹿道森好友林女士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但他在生活中遇到很多挫折。鹿道森曾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工作室倒闭后来到杭州,“杭州这边压力也很大,他个人的作品很优秀,但是一直无法变现,就是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他变得有些轻度抑郁症。”

熟悉鹿道森的朋友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鹿道森平时是个温暖阳光的男孩,虽然他偶尔在朋友圈发泄情绪,但从未向他透露过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这位朋友也是看到遗书才知道,原来鹿道森背负了这么多无从化解的情绪。

一位鹿道森的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他在最后的遗言里提到玫瑰,是因为鹿道森喜欢一首叫《玫瑰少年》的歌,觉得这首歌里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相似。这首歌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叶永志因行为举止不够男性化,长期遭受同学欺凌,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

鹿道森的父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家里人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可能是他自己想多了。爸爸妈妈对他也非常好,还给他贷了款让他创业。”

“我们希望能够帮他办一个摄影展。”鹿道森的朋友愿意替他完成作为艺术家的梦想,“或许这也是鹿道森生前想要的。”

从鹿道森微博上的摄影作品能看出,他的风格并非是灰暗的,反而更偏向油画般的明亮色调,像童话里的一道光,温柔却富有力量。

或许正是因为这般温暖,在家人和朋友们的眼中,鹿道森始终是用力在活着的小太阳,他甚至不愿意将情绪中的一丝阴霾透露给朋友,所以他的离开,才显得那么意外。

众多网友的共情:如果有人拉他一把,会不会有所改变?

鹿道森的遗言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情,他们的评论就像是面对一个树洞时倾倒的诉说。

在鹿道森最后一条微博的评论区,很多网友看湿了眼眶。网友们纷纷留言:他经历过的,或多或少都是许多普通人正在经历的——

很多山区小孩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常他们都活在彼此的手机里。他们留守在山区,被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们带大,无法感受到切身的亲情。

很多学生会因为身上某一点特质跟其他人不一样,而受到校园霸凌,比如胖、丑、像女生、转校生,甚至压根没什么理由。

很多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不和,长期承受着在夹缝之中的痛苦。他们常常会被问及: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愿意跟谁?他们也会在父母吵架摔碗时,默默在被窝里流泪。

“如果有人能拉他一把,会不会有所改变?”在评论区,也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更多人讲到了自己曾在低谷期被“拉一把”的经历:正是因为被“拉了一把”,他们或是与父母和解,或是找到了愿意理解自己的爱人和朋友。

一家医院的大数据:一月接诊近200位,青少年占近六成

留守儿童、山区孩子、独居青年、被霸凌、被逼婚……鹿道森的遗书中,这些透着寒意的标签,让不少人看到自己的投影。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鹿道森相似,从童年到青春,一路伤痕累累走来的青少年不在少数。

上个月,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接待了近200位患者。谭忠林细致分析后,一个惊人的数据显现——13至17岁的少年占比近40%,加上18至25岁的青年占比总和近60%。

抑郁症人数的增长已成不争的事实,去年一年该院抑郁障碍科接诊量达到3万人。谭忠林发现,近几年,青少年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甚至有不少人处于致命的危险中。在医院病房的80张床位上,青少年数量一度超过四分之一。收治入院的他们大多此前都出现过自残、自伤行为,有的甚至已尝试自杀三次以上。

一位浙江县城的15岁女孩,入院前曾采取过四五种方式,试图终结自己的生命。“她的遭遇和鹿道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既有校园霸凌造成的童年阴影,也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提到这个女孩,谭忠林的语气中透露着沉重和悲伤,“女孩住院一个月,病情得到缓解。不久前出院时,她说自己至少会活到18岁,但无法保证在那之后不会再次尝试结束生命。”

抑郁症患者的表征大多相似。和鹿道森一样,女孩感受到强烈的绝望感和无用感,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产生武断、二元、歪曲的认知。“这些认知在她顺利的时候,对她的生活只带来情绪困扰,不足以致命;但在她不顺利的时候,可能会成为限制她求助,限制她改变自身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她还没有完全治愈。”谭忠林说,医院的各种治疗手段能够暂时缓解她的情绪,减少她的冲动性,帮她和别人建立联系,收获朋友,但还有一些无法改变。

比如,家庭。“家人在给予支持的同时,却也在伤害她。”家人支持女孩上学,可一旦达不到家人的期望,女孩就会遭到责骂,甚至体罚。“而且,家人的行为并不仅仅以女孩的表现为依据,而是和自己的心情相关。”

曾有一个女生因为母亲而患有重度抑郁症,那位忧心如焚的母亲诚恳地发出询问,“我要怎么做,才能帮孩子好起来?”谭忠林为对方罗列出数条建议,“和孩子沟通时,你要像唐僧一样耐心,少做判断;像孙悟空一样,明察秋毫;像沙和尚一样,尽量说得少一点、慢一点,孩子不想听的时候,你要及时停下来。”对方的回答却是,“这我做不到。”

“我做不到”“做起来太难了”“我改变不了自己”……从那些焦灼的家长口中,谭忠林时常得到这同一种回答。而就在前一刻,他们可能刚刚听说孩子尝试自杀,惊恐得瞳孔越来越大。

“也有积极改变的父母。”谭忠林说,有的家长不仅陪同孩子看医生,还会主动和孩子一起接受家庭治疗;当孩子和医生说话时,他们不会中途打断;在医生向孩子提问时,他们不会急切地插嘴回答。

遗憾的是,在谭忠林面前,更多的家长行为正相反,“他们抱着想治愈孩子的好心,却大多事与愿违,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爱。”

抑郁障碍科医生:像对待身体发热、出现伤痛一样去对待

在谭忠林看来,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在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爱意味着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与自己不一致;尊重孩子的行为,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哪怕这种行为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在凡是涉及孩子的决定时,征求他的意见,而不是替他做主;允许孩子有同等的发言权。”谭忠林说。

成长常常伴随着伤痕。“只是,如果这种伤痕达到当事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它带来的痛苦超过他感受到的爱和滋养,他才可能产生和常人不一样的想法。”

没有任何两个抑郁症患者完全相同,但他们也存在某些共同特点,抑郁症在言行中也有迹可循。

谭忠林介绍说,他们可能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对一些包括以前喜欢的活动都失去了兴趣;总感觉自己没用;食欲改变,体重可能出乎意料地减轻或增加;睡眠差,有时睡眠过多;容易疲劳;常有内疚感;常想到死……

及时发现只是第一步。面对抑郁厌世的青少年,亲朋好友应该怎样提供帮助?谭忠林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如果注意到对方表现出异常,或者对方提及自杀话题,不要回避,做好认真倾听的准备,问问对方要不要讲一讲;接纳对方任何超出常理的话语,不要指责,不要轻易下判断;面对对方的痛苦与绝望,和他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在了解对方做过尝试的基础上,再提意见;最后,如果调节情绪的常规方法都毫无效果,陪对方一起去看医生,这期间寸步不离。

从萌生自杀念头到实施自杀行为,这期间往往存在一段矛盾期。它因人而异,短仅数天,也可长达数十年。谭忠林说,这正是自杀干预的关键时刻。

谭忠林曾向很多抑郁厌世者提问:“你们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出奇地一致:“有爱自己的人。”

如果此刻,你正陷入情绪困境,可以先尝试自我调节,比如,保持合理睡眠,培养兴趣爱好,坚持有规律地运动,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但任何时候,只要你怀疑自己生病了,请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请像对待身体发热一样,像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伤痛一样去对待。想想看,如果是头痛发热,在尝试自我调节一周无效后,你还会任由这种疼痛继续发作吗?”谭忠林提醒道。

一位从抑郁障碍科出院的病友,曾送给病区一本书。他在扉页留言:“亲爱的病友:一切都会过去!生活总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相信医生和护士。他们在拯救你。”(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俏言 张蓉)

23考研|大三日常|||✔2021.10.28 ️
✔晚上听了职业规划课后,又学到了好多。老师讲说大学生能力提升的方法就是持续做自己不会做的事,这样就会学会很多你从未涉及到的东西。质的飞跃是量的积累。每个人都会有想要的东西,所向往的生活。一切美好的东西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面子,而是让你更加自律。
☞今日书摘: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 《百年孤独》”
“不可能天天都是好日子,有了不顺心的日子,好日子才会闪闪发亮。 -- 坂本健一”#袁雨萱给柘榴绣彩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心][围脖][太阳]不懂取舍,再努力生活也乱糟糟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喜欢留东西。总觉得丢了好像是很可惜的样子,也总会觉得这些
  • 他塑造人物的能力永远都在意料之外,在我一个不爱追剧的人的眼中,我看着他用演技为自己画皮,获得认可,一步一步走到高处……我整个人都变得极度亢奋,一边哭一边看龙哥领
  • #陈昊宇[超话]# #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2# 上次3月份因疫情取消时非常非常遗憾来着 没想到半年后还能等到今天看完现场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一切的等待都值得❤️
  • 但是你永远拿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转换了舞台也没有用,依旧是被淘汰”—@张艺兴#张艺兴将在格莱美博物馆表演# zyx zix lay ljj krump
  • 连日来,种植队抢抓玉米收贮黄金时节,调用数台大型农机设备进行机械化收割,确保在田作物颗粒归仓,用奉献换来丰收,用坚守诠释责任,以丰收之硕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喜欢和爱的区别: 喜欢是,你觉得他很好看帅,很暖,性格温柔,所以你喜欢他,你和他在一起是完全开心的,那什么是爱呢,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时吸引你的那个
  • 这些事情,在我们六道里头也有,欲界第五层天化乐天,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变化所作,化乐天,不需要的,它就没有了,真的跟极乐世界一样。带业不能成就,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到极
  • #韩圈扩关[超话]# 晚上好 很简朴的一辆 看到就请约 兜风的吉吉@守护姐姐计划 和甜妹@我要请你喝椰汁 1⃣️ @鳴蜩繪春_ 随缘月有趣的 2⃣️ @不
  • 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不因一时的荣光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能在细水长流的细碎光阴中,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善待身边的每一个
  • 这也恰恰是阅历的关键点,如果在你的经历中你没有任何收获和感悟,那么你的经历完全是无用的,你的阅历也不会有一点增长。克莱尔第一次来奥利弗的家就提醒到,花盆不能被阳
  • 早上好呀 来说一件事情 我很爱吃吃喝喝但再收礼物就要受到谴责咯(除非你有一百斤的反骨;如果喜欢就直播间陪我吧 夸我可爱我很开心 收到粉丝灯牌也开心 )我好大家好
  • [鼓掌]并且还添加了摩洛哥坚果油+牛油果油,滋润效果拉满,多么生活会员特价价较旗舰店立省30,用完的多粉们可以趁这次囤了哈!单看这摆满一盘的云南野生菌,光在脑海
  • 曾惊艳到你了的古诗词1:原文:以后各走各的,没必要再联系古文: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2:原文: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你古文:苦酒折柳今相离 ,无风无月也无
  • 对于很多明星粉丝而言,偶像的家乡必然会成为自己的“打卡圣地”虽然由于外界的原因,或是阻隔了旅行的步伐,或是打乱了我们的前往计划,但是,总会有那么一座城令你我魂牵
  • 踏上回家之路,月亮弯着眉毛在空中闪耀光芒,最后的红霞也即将散去,内心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这个时间,天天来打乒乓球 我不愿锋芒毕露,只愿成为平庸之辈,有个安
  • 爷爷您离开十二年了 这十二年 我每天都在想你 只要有人提到你 我的眼泪就在眼圈打转 我一直都在认为 这十二年里你从未离开过我 一直身后保护着我 我好想你 奶奶去
  • “ 肖学琴本就是热心肠的人,加上当时农村有文化的人不多,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地下室漆黑一片,两人害怕之余,作为哥哥的赵永勇先冷静了下来。
  • 姐姐的孩子都很可爱,我又从车里给他们拿了一些零食,小孩子对于外来的我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喜欢跟在我后面,我的小孩缘还真不错.……姐姐有4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大,老二
  • 中式早餐拼盘/芋泥小汤圆 鸡蛋煎虾仁烧麦 芋泥脑袋在哪里昨天做了很多芋泥自己做的必须满满当当空口吃也太爽了今日份菜单芋泥三色汤圆烧麦柚子 桃花酥鸡蛋煎虾仁芋泥牛
  • 因为智齿长得不好,导致经常不定期牙龈发炎,一直想去拔掉但是没有勇气今天下班突然脑子一热,说如果明天医院还有号的话,我就去结果打开手机明天刚好还剩下一个[笑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