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在中国禅宗史乃至于中国佛教史上,六祖慧能大师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中国佛教开辟了一条宽广的发展道路,禅宗开始以其简洁明快的修行方法、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不作不食的劳动态度和潇洒自在的僧人风范而风行天下。正因为有了六祖慧能大师,中国佛教的慧命经过两千年才真正延续到今天。

六祖的顿教法门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切繁琐的教义、繁琐的教规,在他那里都进行了简化。一切以修行为主,一切以开悟为主,一切以把握我们的生命为主。

他留给我们的就是一本《六祖坛经》,这可以说是一个大宝藏。六祖禅都体现在《坛经》里面,《坛经》里讲到:“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个“三无”可以说是六祖禅的三句口诀,也是《坛经》的核心思想。

什么叫做“无念为宗”呢?
无念是佛教经常用到的一个名词概念。《大品般若经》中有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这个无所念实际上就是无念。在六祖的三句口诀里,无念是相应于认识的主体而言的。念就是能认识的心,无念就是我们的心在缘境的时候不起分别。

无念并不是说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而是有反应而无分别,这就是无念。知一切法,心不染着,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 “应生无所住心”,这就是无念。

无念就是我们这个意识再没有世俗异想分别,符合于真如之念。圭峰大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面讲到,如果我们了解外在一切相的空性,那么我们的内心自然就没有分别,自然就无念。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即修行之妙法,故虽备修万行,而以无念为宗”。这就是说,我们在修一切法门的时候不要有能所分别之心,而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无分别的心态。假如我们真正处于与真如冥符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我们时时刻刻就住在禅定中。修一切法时不起法相,不起修相,做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念。无念不等于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分别之念。所以说无念是六祖禅三句口诀的根本。

什么叫“无相为体”呢?
念是能缘之心,相就是所缘之境。外离一切相,就是说在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要给事物强加一切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因为一切诸法从本以来,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一切诸法之所以有种种名相,都是我们主观安立的,并不是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所以要即相而离相,于相而离相。

所谓无相,就是不在境上起分别执着之相,能够使法体恒清净。法体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一切诸法,也可以说是一切相,本来就是清净的。众生执迷不悟,即执分别,妄计种种相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于相而离相,在认识事物上远离计执,那我们就可亲见诸法实相。什么是无相呢?无相即实相,诸法以实相为体,所以说以无相为体。

四祖道信禅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上面曾经说到:“众生根有无量故,所以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这个无量义并不是以无量法生无量义,而是从一法所生。这一法是什么呢?一法者,则无相也,一法就是无相。

无相者,是诸法实相,因为无相无不相,是为实相。在这里,无相是作为一切法的共性。虽然一切法看起来都是孤立的,但是实际上一切法有其个性,同时也有其共性。如果一切法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话,那我们就无法去把握它。

什么叫“无住为本” 呢?
《维摩经》上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诸法以无住为根本,无住本者就是诸法之本际,人之本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住就是真如法性的另外一个称呼,所以说以无住本,或者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具体的,法性应该说是抽象的;法相是个别的,法性是共同的;法相是诸法的差别性,法性是诸法的平等性;法相是具体的事物,法性是规律。

因为一切法都有规律可循,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它,才能够认识它、分析它。如果我们要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去分析,那就陷入到入海数沙这样的一种困境。我们一定要把握诸法的共相,把握了诸法的共相,才能够把握诸法的本质。

所以《六祖坛经》讲到“无住为本”的时候,他就说“念念中不思前境”,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思量分别。“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就是说我们的念头总在转移,总在随境迁流,因此我们在诸法上就得不到解脱。一切诸法不会凝住于自身固定不变的性质上,人的认识能力也不应以固定的概念作为其固定的本质,所以般若的理论就据此作为诸法性空的重要内容。

“无住”在佛学理论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切法的本际就是无住,这实际上讲的就是一切法无自性的道理。一切法如果有自性的话,一切法不会生,一切法就没有办法相容相兼并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正因为一切法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这种规律性就是一切法的本原,这就是法性。

六祖禅法的三句口诀——“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希望我们真正能够很好地去把握,并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禅修和弘法利生当中,运用到我们的做人做事当中。

如果一切都能够以“无念”、“无相”、“无住”来指导,那不但我们的人生有希望、我们的佛法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有希望,我们一切的事情都有希望。因为远离了偏执,远离了片面性,远离了种种的人我是非,使我们真正处在一个和乐温馨的大家庭当中,那样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佛法看世间##修行##佛教#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 2020年4月15日

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态,就能救度众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别人的想法,这就叫“大智慧”。

菩萨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萨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萨触物斯照”,就是菩萨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师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所以心境——心和环境,实际上永远是对立的。因为你心中想着什么,环境不一定是顺着你的,所以心境对立。你想干什么,它不顺着你;你想做什么,它不能理解你。即使跟一个人接触,你想说服他,他就是不理解你。

对外环境,我们怎样克制自己因为心境对立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忧患、喜乐?我们对不理解的人会产生一种忿怒,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愚昧的心。因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找到怎样救度众生的要点,因为我们的心和环境成了对立面。

所以真正的空就是心法两空、心境两空,什么事情都要真的放下。佛法告诉我们“悟者日用无生,迷人现前隔佛”,意思就是开悟的人,他每天智慧,“日用无生”就是他每一天用智慧来生活,不会生出烦恼;没有智慧的人,天天烦恼缠扰着他。“迷人现前隔佛”什么意思?迷惑之人在菩萨面前也看不见菩萨,就是在佛法面前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就像隔开佛一样。很多人明明找到了这么好的法门,找到了这么好的佛法,但是却不好好修,他就远离了佛法。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四相。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修行中显现出来,才能用你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今天跟大家稍微讲得深一点,因为佛法要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烦恼,你就开始进入般若智慧中。如果学了半天的佛,还是天天迷惑颠倒,想不开、道不明地忧伤,就是远离了般若智慧。

佛法中有禅定,要入禅定而心不散乱。禅定是什么?把思维集中在某一点上。你们看师父,我吃饭,我就很开心;我做一件事情,我就很开心,当时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忘记。而我们现在的人修心,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吃饭、睡觉;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还没念经呢,总是散乱的心。一个真正解脱的修行者,他要明白,要觉醒——觉悟和醒过来。菩萨将我们人在人间的很多想法看作“睡觉”——没有觉悟,没有醒过来。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师父像一个闹钟,每天让你们早早地起来,叫你们好好地念经,在唤醒你们心中的佛性;希望你们变得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能够为别人想,不要整天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解脱不了,想着都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增加禅定的能力。

怎样能够禅定呢?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靠的是一种禅定心。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首先要去除妄念,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我要开始禅定了,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去除杂念,然后集中我的心力。”因为心中有力量,当你发出愿力,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出事了,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萨保佑,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萨,菩萨一定会保佑的”,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意念非常集中,你心里的意识认为“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很多人坐禅,说“我禅修,禅定”,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坐在那里只能打瞌睡,“入定”了——入的那叫“昏沉大定”。一坐下来就要睡觉,很多人一念经就睡着了。当然有人问:“师父,我一念经就睡着了,好不好?”我说:“总比脑子杂念横飞好。”但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好好地念经,你的力量、心力就不会涣散。如果你心力集中,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就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他的能量无限,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用现代话讲就是“专注力”。你们想想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就不能成功。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佛教界说,如果能够去除妄念,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而且能觉醒了,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定觉支”。人要定得下来才能有觉悟,禅定,禅坐得下来,才会有定力,才能有智慧。

作为一个学佛人,想要求自己能够做一个解脱的人,要学会觉醒,要增长内心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因为我们每天内心对着外缘都会受到刺激,今天感情受伤了,今天语言受伤了,今天别人的一个行为让内心受到了刺激,而让我们痛苦不堪、苦恼,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散乱和心识的丢失,因为妄念四起了。“他这么恨我,怎么办呢?我要反扑,我要对他进行正面的交锋还是在背后怎么搞他?”你的心就会散乱,就会引起苦恼,而且在思维中想去报复,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只要在你意识中成为一个焦点,你很快地就会心智丧失,因为害怕。

所以要懂得菩萨讲的“诸行无常”,我们做什么事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今天想了半天,做不到,那这事情是白想,你去想它干吗?想了之后只会在你八识田中增加烦恼和障碍。今天去做了,接下来会有报应,然后你又害怕,害怕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你被别人报了,冤冤相报,到最后结束了,还是以别人报应给你或者你报应给别人为解脱——这个解脱那是虚妄的。那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好像“我战胜他了”,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的烦恼,当时的环境让你能够得到一种暂时的心里的舒缓。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即使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萨让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菩萨叫我们要懂得坦然接受一些现实,对人间的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喜怒哀乐,没有激动,不要对任何事情产生激动的行为和思维,面对外缘给你任何的刺激都要如如不动,这样你就会不添加自己的烦恼。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烦恼会过去,法喜也会过去,任何人去纠结人间的欢喜、烦恼,他只会解脱无望,平添自己在人间更多的苦痛。

所以我们要面对外缘(外面的刺激),自己好好地用禅定,不起苦恼,慢慢地,而不是快速地反应。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人家骂你一句,你马上骂回他;人家对你好,马上回报他;人家对你怎么样,马上就怎样——不要啊,你要如如不动,因为这些事情很快都会过去。你只要想好了应该一步、两步怎么做,你就产生了智慧,这在佛法界就称为“行舍觉支”。

>>>

 

        


   









中里巴人老师也在强调《西游记》是养生葵典,咱必须再次推荐丁老师的课程,健康、教育、生活版块都是落地体悟经验,实打实切入生活,人间烟火就dei听人话;《西游记》更是解说得惟妙惟肖。

奉劝大家落地实修,杜绝被道德绑架,鸡汤呀、禅语呀、野性呼唤呀,那些言论让你活不出来还纠结矛盾,都被框住设限了。

Ps:微课程费用令人大跌眼镜,受用一辈子,比起那些几十万几百万教人感情挽回、了解生命的真谛等等课程,强几十倍几万倍。 https://t.cn/z8LqC9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能够离诸有相、无相的对待,能够「深信真如」这个「信」就是随顺忍可,他内心当中虽然没有真实的契入真如,但是他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随顺去忍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
  • 额头是相学中看运势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天庭,不仅看运看福,更能看人的定力,也就是意志力,额头宽而广的人心态好,做事有定力,多会在事业上奋力拼搏,而且有责任感,所
  • 极简版的防狼喷雾:喷瓶,撞花露水(但我认为太温柔了懂我意思吗)等我有空了录个如何自制的视频。反正客服就在各种车轱辘话,意思就是无法补偿给我一个无瑕疵的大天狗:
  • 6⃣️.一些曾经的方案、精心的设计、复杂的DIY、有趣的小东西..7⃣️.忙中偷乐,收到了队友的六一小挎包礼物8⃣️.在端午节努力想抓到粽子玩偶的队友9⃣️.藏
  • 轻鲦出水 选自唐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如同去北京吃全聚德
  • 其寓理于花木,达意于世俗,虽岁月更迭,教人常读常新……今小子不才,跃跃捾笔,依律歌曰陌上葳蕤之盛,喜悦者独钟。观者众,游人织,俱全其风雅装束,都妆成君子倜傥,附
  • 【晒欧预警】我感觉我今天抽卡堪称史上最欧……​我正好屯了有100抽的量算上北极星和小熊​30抽抽到了查理苏我的未婚夫果然是第一个来的他好爱我啊60抽抽到了夏鸣星
  • 在这一日,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晋文公原为晋国公子,本名重耳。在这一日,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晋文公原为晋国公子,本名重耳。
  • 孩子呀,你可知道我有多期待你的降生吗,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父母的宝贝啊,你挑来挑去选择了我,我怎会让你赌输,咱们一起出去玩吧,妈妈爸爸带你去名流大川,从东北开始走
  • #精灵梦叶罗丽[超话]#今天的主场是王默,预告里的塔出现了,齐娜使用的第二张牌,王默不想伤害辛灵,被打下来了,之后不知道有没有镜头上去了,希望能用她的魔法去净化
  • #剧版镇魂[超话]##剧版镇魂[超话]#【早上团建贴】0⃣3⃣2⃣5⃣大家好[太阳][太阳]周五快乐大家都要加油哦!一些没发出去的零零碎碎盲盒4个两个最满意的陪
  • 近年骆越文化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传说中的“丽水”和“昆仑”就是古之骆越水和大明山。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的大误区,中国现代地理学所认定的金沙江和昆仑山都是清代末外国地
  • 首先说一说杯上的图案吧,正面是栈桥和回澜阁,而背面也是青岛的海滨,这图案完全体现了青岛海滨城市的特点,海之边缘……说到青岛的记忆,不得不提一下青岛的如美女,当年
  • 02聊天三句不离花草就算是和家人聊天,也总是转到花草的话题上来,更不用说和朋友之间聊天了,总是会聊到哪个公园的花开了,什么花好扦插,送你几根枝条吧,遇到一样喜欢
  • 真的很佩服,即使没有出现在大荧幕面前,他从来都没有摆,拍mv也好,练歌也好,练舞也好,健身也好,他总在做着一些能够提升他自己的事情,也会时不时的给我们一些惊喜。
  •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仇恨往往比爱更有生命力—铃星你见过那种闷声不吭气而完成人生逆袭的人吗?#运程##星座命理占星##紫微斗数[超话]#姑娘虽眼睛有神,但是过
  • 以及未定是件布你怎么还不开思绪残影掉率翻倍啊,上次开翻倍都是21年年初的事儿了,我是真的很馋掉率翻倍[单身狗]发那个一大组照片能证明什么,外卖凭证能证明什么,我
  • #南康白起[超话]# 好久不见很是想念,和你介绍下我养了快一年的猫猫,橘猫是我的小十一,因为是十一月份我给带回家的,白色那只是我弟的,九月份带回家的,所以起名叫
  • 如果现在心软了,到时候黑子泼脏水不会心软,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只靠粉丝反黑效果甚微啊,ycy家撕团队的时候正主都黑头像亲自下场了,她们也没退让,最后发布了团队公告
  • 这部叫《社内相亲》的韩国电视剧,非常诡异地让我们俩粘在了电视机前,沦为“闲得没事干”的肥皂剧观众之一,并一直追到大结局。这一方面是因为,前期人物的设置是立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