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今天就是母亲节了。母亲节,一个多么神圣的日子,对于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在心里思索着,该为您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你让我借此书信来表达对您的无边的感激吧!
  自从我落地的那一瞬间起,您成了一位母亲,从此担起了母亲所有的责任,付出母亲所有的心血。您给了我生命,而我则成了您永远的牵挂。小时侯的我什么都依靠您,我的心情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您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棵大树,一座港湾,靠在您背上真舒服,倚在你身上真温暖。
  妈妈,爱——在您身上表现的是那么真切,着无微不至的爱是多么温暖!多么甜蜜!
  妈妈,当风雨来时,我明白:躲在您怀里最安全,风也过不来,雨也打不着。
  我知道:也许鸟儿报答不了蓝天对它的恩惠,也许世间的每一棵小草都报答不了春晖的哺育之恩,也许天底下所有的子女都报答不了母亲无私的爱。母亲曾给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整个世界……也许我们欠母亲的太多太多,也许今生也无法还清,也许几栋楼房,几辆汽车也无济于事,但我回给您温暖,让我感到欣慰。
  没有您就没有我,谢谢您,给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
  祝您母亲节快乐!

#浅墨入画[超话]#永远的归属地——书房

巍青
教授们的书房感悟——
         浙大哲学系陈村富教授书房:
我一生的积累就是一间书房,两间书库,上万册中外文图书。我不相信纸质图书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书在,“书神”在。进入书房,心静神凝,似有“书神"来助,“医神”来护。是你融入书堆中,还是书堆融入你心中,浑然一体,应是读书人的境界。在这里,与书同在的”书神“也就与你同在。书有好坏优劣之分,人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辨。不投机,不违心,不沉沦;敢发言,善发言,发好言,方显人文学者之本色。过客呀,请勿踩踏沿途上的小花。护花者呀,请记住“只有那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浙大中文系汪维辉教授书房
我的书房就是办公室,家里的书不多,因为空间不够。这得感谢浙大。2009年我来浙大工作,汉语史研究中心给了我一间20多平米的办公室(在西溪校区),我把两面墙都安装了很高的金属书架,勉强可以放下我的藏书。但是后来书越来越多,就放不下了。好在2019年下半年人文学院搬迁到紫金港校区,学院给了我两间办公室,加起来有30多平米。这一下条件大大改善了,我的书都可以上架了,只是目前还没有整理好,所以照片里显得有些凌乱。等整理好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我喜欢读书,各种能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启迪心智的书都爱读。沉浸在书中,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前我给同学们推荐过《语言问题》(赵元任)、《语文常谈》(吕叔湘)、《世说新语》(刘义庆)等书,可以推荐的好书还有很多,但是我的视野其实很有局限,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读名著肯定不会错。同学们年轻,精力旺盛,要抓紧时间多读一些好书,有些经典要背下来,细细品味,受益终身。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想浙大的学子们一定比我更懂得其中的真味。

         浙大历史系刘进宝教授书房:
我现在的书房比较小,只能放下6个大书柜,没办法就将客厅的两边利用了。我的书主要在隋唐史和敦煌学方面,并由敦煌学扩展到丝绸之路、西北史地、近现代学术史。有些书是经常翻阅的,有些书只是偶尔看看或查阅,也有个别的书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我不喜欢在网上获取知识,还是以读纸本文献为主。我读书的感悟是:
1.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藏书,在某些时候感觉很欠缺;
2.要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尽量少受外界干扰,抵制诱惑,不凑热闹,如现在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那就静心读书写作;
3.阅读面要广博一些,力争做金字塔式的专家,不做旗杆式的专家。
          浙大中文系苏宏斌教授书房:
从教20多年来,我先后搬过三次家。每一次搬家前夕,我都感到迫不及待,因为旧家的书房已经不堪重负,家里能放书的空间都被我“榨干”了。搬进新家,把书一本本地放进书柜,好像在和朋友们叙旧,有的书常常翻阅,就像天天见面的老友;有的却买来后从未拆封,如同那些天各一方的故交。每天置身于书的环绕之中,仿佛新朋旧友陪伴在侧,感到分外充实。人们常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我希望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学子们,永远都有书的陪伴,这样你就能永远远离孤独!

          浙大历史系冯培红教授书房:
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也是寒假宅家读书的时光。书房是北方的炕式,没有书桌,只在炕上放了一张炕桌,盘腿而坐,读书写作。炕头满壁的书架,炕尾也摞起了书,以及炕边地上八堆半人高的书。书房外的过道上,是曲折的书架走廊。客厅一面墙是书架,中嵌电视机,另外装修时将客厅隔出一小间,作为妻子的书房,两面也是书架。疫情期间宅居家中,终于有了难得的整段时光,修改完一部译著《欧亚交通、贸易与唐帝国》,新学期的课堂上我也推荐给了学生阅读。翻阅班级QQ,发现寒假中就一天没有话聊,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婆婆妈妈地唠叨:多加防护,少出门,多读书,以及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社会问题,担当历史的责任。
          浙大哲学系林志猛教授书房:
现时代电子书虽便捷,但纸质书可任意涂写,深入思索和把玩。书房,依然不可或缺。寒舍卧室、客厅、走廊、阳台、飘窗,凡空余之地,皆放满书,随手可得。阅读经典,最能开拓人的心智,将思想视野推向纵深,尤其有益于形成强健而完善的灵魂。深入触摸经典,便是与最伟大心灵的对话,可对恒古不移的人世问题有更宽厚的理解。:
            浙大中文系真大成副教授书房:
不敢言书房,只是办公室而已;书比较杂,仅从插架大概难以一眼看出我的专业。个人虽然从事汉语史研究,但始终不愿“单恋一枝花”,不过总在故纸堆里觅生活。
          大疫横行,闭户禁足。读有益之书,遣有涯之生。
新近读的是两位年轻女学者的著作,蔡丹君《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和夏婧《清编〈全唐文〉研究》,各擅胜场,深受教益。面对学子,不敢自命“导师”,愿共学焉。
来源:浙大人文汇  

#中国最美诗词[超话]#永远的归属地——书房

巍青
教授们的书房感悟——
         浙大哲学系陈村富教授书房:
我一生的积累就是一间书房,两间书库,上万册中外文图书。我不相信纸质图书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书在,“书神”在。进入书房,心静神凝,似有“书神"来助,“医神”来护。是你融入书堆中,还是书堆融入你心中,浑然一体,应是读书人的境界。在这里,与书同在的”书神“也就与你同在。书有好坏优劣之分,人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辨。不投机,不违心,不沉沦;敢发言,善发言,发好言,方显人文学者之本色。过客呀,请勿踩踏沿途上的小花。护花者呀,请记住“只有那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浙大中文系汪维辉教授书房
我的书房就是办公室,家里的书不多,因为空间不够。这得感谢浙大。2009年我来浙大工作,汉语史研究中心给了我一间20多平米的办公室(在西溪校区),我把两面墙都安装了很高的金属书架,勉强可以放下我的藏书。但是后来书越来越多,就放不下了。好在2019年下半年人文学院搬迁到紫金港校区,学院给了我两间办公室,加起来有30多平米。这一下条件大大改善了,我的书都可以上架了,只是目前还没有整理好,所以照片里显得有些凌乱。等整理好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我喜欢读书,各种能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启迪心智的书都爱读。沉浸在书中,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前我给同学们推荐过《语言问题》(赵元任)、《语文常谈》(吕叔湘)、《世说新语》(刘义庆)等书,可以推荐的好书还有很多,但是我的视野其实很有局限,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读名著肯定不会错。同学们年轻,精力旺盛,要抓紧时间多读一些好书,有些经典要背下来,细细品味,受益终身。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想浙大的学子们一定比我更懂得其中的真味。

         浙大历史系刘进宝教授书房:
我现在的书房比较小,只能放下6个大书柜,没办法就将客厅的两边利用了。我的书主要在隋唐史和敦煌学方面,并由敦煌学扩展到丝绸之路、西北史地、近现代学术史。有些书是经常翻阅的,有些书只是偶尔看看或查阅,也有个别的书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我不喜欢在网上获取知识,还是以读纸本文献为主。我读书的感悟是:
1.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藏书,在某些时候感觉很欠缺;
2.要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尽量少受外界干扰,抵制诱惑,不凑热闹,如现在受疫情影响,只能在家,那就静心读书写作;
3.阅读面要广博一些,力争做金字塔式的专家,不做旗杆式的专家。
          浙大中文系苏宏斌教授书房:
从教20多年来,我先后搬过三次家。每一次搬家前夕,我都感到迫不及待,因为旧家的书房已经不堪重负,家里能放书的空间都被我“榨干”了。搬进新家,把书一本本地放进书柜,好像在和朋友们叙旧,有的书常常翻阅,就像天天见面的老友;有的却买来后从未拆封,如同那些天各一方的故交。每天置身于书的环绕之中,仿佛新朋旧友陪伴在侧,感到分外充实。人们常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我希望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学子们,永远都有书的陪伴,这样你就能永远远离孤独!

          浙大历史系冯培红教授书房:
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也是寒假宅家读书的时光。书房是北方的炕式,没有书桌,只在炕上放了一张炕桌,盘腿而坐,读书写作。炕头满壁的书架,炕尾也摞起了书,以及炕边地上八堆半人高的书。书房外的过道上,是曲折的书架走廊。客厅一面墙是书架,中嵌电视机,另外装修时将客厅隔出一小间,作为妻子的书房,两面也是书架。疫情期间宅居家中,终于有了难得的整段时光,修改完一部译著《欧亚交通、贸易与唐帝国》,新学期的课堂上我也推荐给了学生阅读。翻阅班级QQ,发现寒假中就一天没有话聊,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婆婆妈妈地唠叨:多加防护,少出门,多读书,以及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社会问题,担当历史的责任。
          浙大哲学系林志猛教授书房:
现时代电子书虽便捷,但纸质书可任意涂写,深入思索和把玩。书房,依然不可或缺。寒舍卧室、客厅、走廊、阳台、飘窗,凡空余之地,皆放满书,随手可得。阅读经典,最能开拓人的心智,将思想视野推向纵深,尤其有益于形成强健而完善的灵魂。深入触摸经典,便是与最伟大心灵的对话,可对恒古不移的人世问题有更宽厚的理解。:
            浙大中文系真大成副教授书房:
不敢言书房,只是办公室而已;书比较杂,仅从插架大概难以一眼看出我的专业。个人虽然从事汉语史研究,但始终不愿“单恋一枝花”,不过总在故纸堆里觅生活。
          大疫横行,闭户禁足。读有益之书,遣有涯之生。
新近读的是两位年轻女学者的著作,蔡丹君《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和夏婧《清编〈全唐文〉研究》,各擅胜场,深受教益。面对学子,不敢自命“导师”,愿共学焉。
来源:浙大人文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我一直都觉得书本比情人和朋友都要忠诚的多,你在她身上付出的时间越多,她给予你的收获也多,永远如此,她永远也不会背叛你,让你做无用功。当一段感情走到尽头的时
  • 2021年第一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有翡》 【相关网络服务商应对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内的重点作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直接提供内容的网络服务商未经许可不得提供版
  • 我觉得,永远,只是一种趋势,很多人总是向往,永远的爱情,可是,他们实际上连这一刻,都没有抓住,或者把握住,所以,他们才向往永远,为什么?听起来,不理解吧,因为,
  • #朱一龙# 龙的演技是我不用夸也众所周知的! 来说说朱一龙的作品,身为一个书粉,《镇魂》中他出演的沈巍真的完全复刻我内心的那个形象,沈巍三次元化的就很成
  • 潦草的日子,会就此打住,新的暖意,会逐渐弥散,笃定地行走,别再回头,过去,若不如意,只当是教训,不沉溺,多些反省,该来的,总要面对,经历过跌宕,才更珍惜平静,保
  • 本地人才会走的超详细东京四日游攻略这个暑假,艾米和贝卡在阳光最好的那几天飞往了东京,打卡了那些只有东京本地人才会造访的地区和景点!考完回校,有合照没合照都是想
  • 2020年就要结束啦,这一年发生了好多好多的变故,我很难去描摹我的2020是个什么样子的。希望新的一年,每一个我认识的人,以及自己都能身体安康,诸事顺利,生活幸
  • 之前有一件牛仔外套,是我妈特别喜欢的,她觉得版型很正,我穿上很好看,可是我一点也不喜欢,觉得很呆板,而且内衬的黑线走针看着很掉档次,去年的某一天,不知道是哪根筋
  • 超高颜值糖果推荐 | 嗜甜爱好者一定要看私藏高颜值前女友糖果 好看到舍不得吃人气爆炸 私藏高颜值糖果店铺Kanro糖果合集糖
  • 小团知道,即便今天申明了【超话规定并不严格,允许磕糖】【超话并非都是爱劝删之人】【超话禁止各种刷屏预警和私自挂人避雷】往后还是会有很多这类矛盾和误区,因为有些事
  • !故事二:偏执小狼狗师弟vs温柔谪仙师姐。
  • 在国家层面,适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选取一些积极性高、发展条件较好、工作机制完善的县(市、区)和服务组织开展创新试点,具备条件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试
  • 肖战赤诚善良,肖战谦逊有礼,肖战星途坦荡,肖战清新俊逸,肖战初心不忘,肖战勤奋努力,肖战诚恳待人,肖战行胜于言,肖战气势如虹,肖战茂林修竹,肖战热心公益,肖战清
  • #小王同学和小鱼子的幸福生活# 小王同学特别爱听故事,在家不是守着小爱同学听故事,就是抱着小淘听故事,最令我头痛的,就是拿本书,让我讲故事!巧了,慢慢也萌发出代
  • ​​​​(生命时报)#科技最前沿#【#牛津将研制新疫苗对抗变异新冠病毒# 】英国《每日电讯报》20日报道,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准备迅速研制出新的疫苗,以对抗在
  • 即便现在我有了蛮蛮,也很爱她,但她的成长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这令我时有惶恐。#两生花错过的爱现在的我终于结束了这一天 和同学一块去看展就有了上面这
  • ❤️补款地址:tb店梓月珍奇馆❤️素头会在补款后一周内发货~(主要是身份证还没给我寄到,不然我当天就发了哼)❤️有官妆的补款后才开始画哦,不出意外的话会在2月底
  • “事非经过不知难”未曾尝过不知味,学佛人如果没有尝过人生的苦难,你就不知道在这个人间活着是多么的艰难。我们在这个人世间吃尽了苦头,甚至惨不忍睹,我们在是非的曲直
  • 4409投稿我cpAB是霓虹某魔幻偶像企划二代新团内销,但是这对好像冷的宛如拉郎,当然也可能是我不会搜索tag,如果是这样请好心人教我[作揖]这还没完,然后本无
  • 从另一方面看,凡是众生境界,完全不是佛法,而真正的佛法,则是佛自证的清净法界,也就是诸法实相,诸法本来面目,无有一切心言相,没有一切分别相,非但以言语文字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