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喜欢你?

有句话说的——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同样,其实不爱一个人,也是藏不住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爱你,请先问一问自己这5个问题。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你也就自然能够看清他有多喜欢你。

01
他是不是对你有问不完的问题,知道你的兴趣爱好后,也喜欢你喜欢的东西?

喜欢一个人,会不由自主的想要了解他,了解他的一切,他的经历,他的喜好,他的厌恶。

并且爱屋及乌,当他发现你喜欢一件事物的时候,也会因为想要博得你的开心,也去喜欢他。

就像芝芝不叫吱吱这位粉丝所遇到的情况一样,男生知道她所喜欢的事情之后,也去尝试,去了解,去做的更好。

可以说,这是喜欢一个人最为明显明显的表现了。但这其实,也是最容易假装出来的表现。

当一个人,怀揣着某种目的想要接近你时,只要刻意为之,故意做出这样的举动,就很容易迷惑你,让你误以为他是真心喜欢你。

所以,虽然这种行为,是最明显的判别一个人是否喜欢你的标准,但可靠度却较低。

即使对方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只能先判别为初级喜欢,你还需要在接下来的相处中继续深入考察。

02
看他会不会不自觉的露出这些微表情

一个人可以刻意的说某些话,做某些事去塑造出他想要呈现给别人的形象。但是他的微表情却难以撒谎,因为人意识层面对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很弱。

所以很多时候,观察一个人的微表情就能知道他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那一个人喜欢你的时候,通常会有哪些微表情特征呢?

越是在乎一个人,就越是会在乎自己在这个人面前的表现,所以在跟这个人的接触之初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

因此,就会容易出现这些小动作,比如不由自主的摸头发,下意识的摸自己衣服上的拉链、扣子、衣角等地方,说话磕磕巴巴,甚至出现间接失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一个人在跟你接触之初,总是有这样的表现,那么他80%以上是喜欢你。可是这样的喜欢程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需要深入的去问。

03
他跟你做一件事情,是事情重要还是你重要?

区别一个人是否真心喜欢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你是否在他心中具有唯一性。

如何看出来你是否在他的心中具有唯一性呢?答案是看他想跟你做一件事情时,是你这个人重要,还是这件事情更重要。

举个例子,比如说他想邀请你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跟他说你不是很喜欢这种场合,不想去。那么他说,那没关系,你要是不喜欢,他也不去了,你们一块出去吃个饭,聊聊天也行。那么对于他来说,重要的是跟你在一起,而不是事情本身。

相反,如果你不想去,他就邀请其他女生去了,那么对于他来说重要的就是这件事情而不是你这个人。

我的咨询的过程中,曾经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男生先要和女生发生关系,但是女生不愿意。几次推辞之后,男生就和别的女生好了。

于是她就各种惋惜,后悔,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拒绝,因为如果不拒绝的话,那么现在跟男生在一起的就是自己。

其实,我倒觉得,这根本没有什么可值得惋惜的,因为于他来说,你根本不具有唯一性。他只是需要找到一个人满足他的需求,当他的伴侣,而这个人却并不一定要是你。

所以,即便他和你在一起,也并非是出于他爱你。

04
他是否会让你去融入他的社交圈?

如果说一个男人,跟你交往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不愿意带你融入他的社交圈。不把你介绍给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那么就很可能存在着两种可能:

第一,他并没有打算跟你认真交往,为了避免后续麻烦,所以他选择了不公开你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他可能是企图隐瞒他身上的某些特性,不想让你涉及他的社交圈后被了解。

而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其出发点都是不真诚,对于一个不真诚的人,你能指望他有多爱你?

05
他对你的态度是否有利于你的个人成长?

看一个人是否是真的爱你,要看他对你的态度是否有利于你的个人成长。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就能很快明白。

当你说你想要减肥,想要去健身的时候,看看他是否会赞同你的决定,并且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他支持你,那么看他赞同你的做法是因为他觉得,你越来越胖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并且也不利于你对自己自信心的塑造。

还是因为觉得,你瘦了之后会变得更好看,让他更有面子,满足他的虚荣心。或是他本来也有健身的打算,而你现在去了,刚好可以先让你去试试效果,学会之后还能顺便指导指导他。

如果说他不支持你,是那么看他不支持你的做法是因为他觉得,你变得更好,会让他害怕无法掌控你,还是觉得你最工作太累,害怕超强负荷,你的身体会吃不消。

从一件事情的态度上就能清楚的看清一个人对你的真心,一个真正喜欢你的人,关注的是如何让你成为一个更快乐更好的人,而不是只为了满足他的要求的人。

并不是只一个男人对你好,关心你,喜欢你喜欢的事情,顶着大雨买夜宵才算喜欢你,问清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的感觉,其实是最准确的答案。

愿所有的女生,都能够被温柔对待,遇到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当你遇到那个人的时候,你会明白一句话——“自从被你喜欢过以后,说喜欢我的人好像没有那么喜欢我”。

只要有过那么一个“你”,其他人的心思其实都很好猜了。

松本大洋国内引进的这几部都入手了,除了竹光侍刚到还没看,其它几本都看完了,我是从乒乓开始看的,这画风真的很劝退,但是里边的分镜和每个画面的细节都让我佩服,再加上优秀的剧情,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这个作者了,推荐大家感兴趣可以先试试b站兵乓的动画版,如果喜欢一定要入手漫画版,支持原作者和国内引进商家#松本大洋##乒乓[电影]#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白羊座的男人很忠诚,更不用说自己的女人了,即使是好朋友也会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男朋友会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不论钱的数额怎样,白羊座通
  • 从凌晨到现在的 手动八个豪 每个豪上限600条左右[拳头](ps 以下皆为我通宵刷平的有感而发 没有卖惨 我记录 有意见闭嘴)算是尽力了因为后来好像是因为我一个
  • 刚刷完27我都看完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所以我不让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睡去,因为怕梦醒来会伤感。刚刷完27我都看完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所以我不让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睡去,
  • [抱一抱]这次演唱会我去不了啦,虽然很失落,但是想到深深说的,要好好爱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再来支持你,所以也释然了。身边的人几乎全部都是非常非常扫兴的人 每次高
  • 不要去后悔和纠结自己曾经的某些选择和行为,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认知你的智商,你的能力,只能让你做出那样的选择,在重复一万遍,依旧如此,如果现在的你觉得过去的
  • “姐姐,真的要放冷了,你快来吃两口吧”“火锅有什么冷的…”“哦…可我只是想让你吃口饭”裴/珠/泫总是觉得朴/秀/荣不合时宜地吵闹,有她在身边总是没办法全心全意地
  • “你们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服务,实在是太好了,给我们办理手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只需要交一次申请和一套材料,就可以完成多项业务的审批。记者了解到,年初,
  • 』#博君一肖娃圈[超话]#【出娃】可单出,可打包娃的链接会在闲上,喜欢的姐妹可以来找我。哈喽宝们,今天kaka整理喜欢的可爱娃和呆萌娃,有大家喜欢的吗1.HAC
  • DT期货手续费C(Direct To Consumer)即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 核心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思维 , 美国互联网眼镜巨头W
  • 我真的痛苦,明明以为做英语老师不仅仅可以实现我热爱教育的梦想还能赚到回报家人的钱但是,钱根本不够啊我还要问家里借钱生存呢我未来10年,一眼望到死…我这大学4年,
  • 不过阿才真的纯爱战神[泪][泪][泪][泪][泪]不是我说 现在的人这么没素质吗 自己的垃圾自己也不带走 乱扔一地[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 在當時的古玩市場中擁有著穩定而高檔的貨源,憑借多年的良好信譽,逐漸成為二戰前國際馳名的古董巨擘,許多歐美博物館的藏品都經他之手售出,儘管涉獵較廣,但他對於近百年
  • 显得我头小小哒~ 快看p2美丽的风景 我狠狠给震撼到了家人们(>^ω^<) p3哇缺 光线太妙了 直接来一个原图直出大动作 哦对了还去了chuu看上
  • 无数的先贤告诉我们这个真理,不要到失去后才来后悔,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康,不要嫌他们啰嗦,多陪陪他们,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光,当我们不得不面临生死别离的时候,至少我们回
  • - 我们家Dumpling卖萌绝对是第一☝️每次带她坐三轮车,一定是街上靓丽的风景,路过的人总是说so sweet,So süß 德国的Mops是真的不多,纯种
  •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
  • 与成哥相处的一个月时间里,是幸福快乐的[抱一抱]不怎么会做饭的成哥每天在抖音上学做饭,有的成功了,有的就不尽人意了,但总归是努力学了嘛,但是我发现两个人不能同时
  • 抛开偏执和狭隘,学会欣赏不同的人,发现不同的美,用温柔和善意拥抱世界,我们才会拥有整个世界。 #吴宣仪呼吁品牌方尺码再出小码一点##女性健康知识科普##女性
  • 也许小少爷会在日后遇到什么促使他想要逃离的契机,但已被驯养得失去谋生本事的他,就算再怎么费力挣扎,也不过是给年上的布局徒增一点无伤大雅的挫折而已。#很好又被邓为
  • 】8月11日,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承办的“十年‘两先区’ 澎湃大潮升”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大连行”开启第二日的行程,15家副省级党报来宾访大商所,参观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