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业# 【桂圆基地来了“新农人”】8月5日,早上8时,刚到办公室的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市场负责人黄奇伟放下随身携带的背包,就直奔天桂莆田市桂圆产业园的基地。该基地聘请的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土专家”蔡国镛,已经在路口等候。桂圆成熟在即,俩人准备一起上山,再次查看果树情况,为采收做好准备。

桂圆又叫龙眼,为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华亭镇是我市主产区,天桂莆田市桂圆产业园位于该镇后塘村,南临木兰溪,北靠三紫山,首期总规划约33.3公顷。

沿着蜿蜒的道路向山上进发,一路风景从民房逐渐变成茂密的果树,不一会儿就到了水泥路的尽头。“这是产业园的一个基地,里面有挂牌的都是属于基地的果树。”黄奇伟停下脚步向记者介绍道。随后,黄奇伟又紧跟蔡国镛的步伐,听着他的专业讲解。“今年果实成熟得比较晚,采摘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安排。”蔡国镛拉下一串即将成熟的桂圆,摘下几颗剥开看看果肉的成熟度,再摘去隐藏在树枝间的枯叶,仔细整理一番后轻轻地放开树枝。

基地的土路凹凸不平,蔡国镛和黄奇伟却步履轻盈,还时不时回过头提醒记者注意“脚下安全”“小心碰头”。太阳升空,树林里格外闷热。

“这棵是松风本,晚熟品种。那棵是乌龙岭,做桂圆干最好品种之一。这棵比较大,预计今年能产100公斤左右……”下山时,说起基地的果树,黄奇伟如数家珍。在记者看起来长得都一样的桂圆树,他却能一眼就分辨出区别。

“你看现在里面的肉还是白色的,等到果肉变成透明的,能隐隐约约看到果核颜色时,就代表完全成熟了。”黄奇伟也剥开了一颗果实,向记者展示。记者注意到,路边偶尔还有一些用塑料膜包裹在树桩上的小枝干。黄奇伟说,这是基地正在进行树木矮化并嫁接培育新品种,加大苗木挂果率,新品种树木生长更快,同时方便采摘。“除了向村集体流转土地外,我们也返聘了有丰富经验的果农,帮助基地除草、打虫、采摘,做日常打理,增加果农的收入。”黄奇伟介绍道。

“85后”的黄奇伟,2个月前还是一位身在上海的办公室白领,对莆田桂圆行业也仅仅是耳闻。“小时候我在华亭镇油潭村的太祖母家住过一段时间,那里满村的桂圆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黄奇伟此前从事品牌管理和营销推广工作,得知家乡有这么个岗位,毅然回乡创业,当起了“新农人”。

从山上回到办公室,黄奇伟立即与团队成员针对今年桂圆成熟的时间、数量,讨论销售计划。“刚才跟蔡师傅去基地看了下,受到之前雨水的影响,今年乌龙岭品种的成熟时间预计在8月下旬,比往年要晚5天左右,产量也会比较少。”黄奇伟说,桂圆一年有两次销售季,即鲜果和干果,销售旺季从每年鲜果上市的时候打响,为了能有更好销量和更大销路,从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

“今年成熟的时间临近中秋节,策划将今年‘鲜果季’的宣传和中秋适当重叠。”“干果宣传现在就可以开始加大力度了,预售链接已经挂上商城。”……该团队成员均是“85后”“90后”,虽然年轻,但个个都是销售“老手”,经验十足。

采访结束时,黄奇伟又出发了,去往9公里外的涧口村古法桂圆烘焙基地,把关桂圆干的制作。该基地是公司与城厢区鲜桂蔬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的,帮助果农“卖得好”“挣得多”。他说,品质才是产品最好的销售手段和名片,销售旺季马上就要来临,要保障好每个环节,让消费者买到品质最好的莆田桂圆干。

如何为传统桂圆产业注入新生机?这些“新农人”在探索着。(记者 蔡蕊)

新闻链接

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携手省农业科学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天桂(莆田)桂圆产业研究院,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产品研发方向,推进精深加工,更大限度发挥桂圆药食两用的价值。将基地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丰富业态,让老乡们也能一起富起来。

“我们公司还是市桂圆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致力于三产融合,以绿色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接下来公司将结合木兰溪流域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化桂圆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吴政锋说,莆田桂圆享誉海内外,拥有丰厚基础,希望能够通过多方力量,促进我市桂圆产业从粗加工往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完善桂圆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重振莆田桂圆雄风。

短 评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人”逐梦

莆田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品种多,素有“兴化桂圆甲天下”之美誉。古时,桂圆就名扬海内外,是莆田人外出经商的重要资源。

承接着厚重的历史,在新时期推进桂圆产业提质增效,这批“新农人”的加盟,让人心头一暖。他们发挥优势,在种植、管理、加工、质量和营销等方面献智出力,做精做优“莆田桂圆”品牌,让桂圆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乡村振兴,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期待更多有情怀、有办法的“新农人”加入,逐梦希望的田野,成为“兴农人”。

图为黄奇伟(左)与蔡国镛在基地查看桂圆成熟情况。记者 陈斌 摄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情眼,看人去,别离人,南柯天,爱恨一梦,长生年,一错月,一冷梦,谁人裁剪是非度,悠悠山河惊少年,不尽风情是雷雨,十个想,一个念,年不仅酸苦,想不起当年,恨
  • 最后终于他懂了 开始耐心教我[报税]我过后看,在他完全不知道我开了小店要分享出去的情况下代入进去,他的回答似乎没什么毛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我不管 我还是觉得是他
  • #摆烂[超话]##摆烂##摆烂人生# 家人们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摆烂的故事咱就是说这五级超话不是白签的[酷]就在前几天端午节我包粽子,本来信心满满的给自己包的那个粽
  • 我很爱胡思乱想也很没有安全感 希望你一直不要离开我 我对你的感觉大概就是 即使我们很久没聊天 就算断了所有的联系 但对于我来说你依旧是很重要的
  • 若宗下诸方丛林,昨夜起就有很多把戏,上晚殿时传牌,班首小参秉拂;今朝大殿祝圣,唱:“ 唵捺摩巴葛瓦帝 ” 三遍,又祝四圣,下殿礼祖,三槌磬白日子,顶礼方丈和尚毕
  • 扩大开放 全球目光聚焦河北、廊坊作为河北省最负盛名的经贸盛会和最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5·18”经洽会充分发挥跨国投资促进功能,每年都举办促进利用外资的专题活
  • 不清楚都可问"【冲牙器时间】叮叮叮来推荐一个新鲜玩意儿朋友们先来对号入座,看看你有没有下面的状况?❶容易塞牙,吃个牛肉/橙子/芒果,经常卡牙缝,还死活
  • 就连孔子听闻孙叔敖这件事后,也不禁感慨:“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也使你恍然大悟,那些年所付出的努力
  • ★ 德升环球APP→品牌街/or搜索“水星家纺”联系微信13965271187品牌上新——水星家纺[害羞]恋床,恋上那种温馨舒适的体验,爱家,爱上那种幸福美满的
  • 优乐恩儿童学步车2302,2303 卖点功能较多,做工精巧,稳定性强 商品3C认证码:2015012202833237 各位宝妈宝爸,朋友们,给自己的孩子或者亲
  • 【贵州茅台今年经营目标:营收较上年度增长15%、完成基建投资69.69亿元】6月16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
  • 『天空都空了,浮云偶尔蒙住了』『港湾晚灯,山顶破晓,摘下纪念,记住美妙』『幕闭上,再没喝彩』『而我要好好珍惜你』暂停,是为了找回那种力量感吧。完整的摆阵视频见b
  •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要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
  • 佛堂历经千年,镇中的老街、古建筑、名胜古迹等都带着佛堂自己的特色。它作为由水运码头集市而成的镇,至今为止,仍是义乌江边唯一的古镇,境内义乌江、南江两水交汇,沿江
  • 虽然还处于邀请阶段,但几乎可以明确:微信即将实现“商品搜索”即用户在“搜一搜”中输入商品关键词,搜索列表会直接呈现所有以小程序为载体的商品结果,而每一个搜索结果
  • #孙怡[超话]#sy#孙怡生日快乐# 宝贝生日快乐,不知不觉宝贝已经29岁了,刚认识你时还是在《因为遇见你》中,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好漂亮好有灵气演技好好,现在再
  • 美羊羊觉得好看便戴上了,但是她不知道那是厄运胸针,戴上了会厄运缠身。只不过好戏还在后面......我往外走,Naya小宝躺在地上搂着我的腿,我没挣脱开,一下子卡
  • 明明山南水北都走遍,却望你一眼就万物不见,眼中唯有你,我心跳骤变无论是干教学、干宣传、搞文史,不管是做乡村教员还是当县上部门领导,我都没有忘记三叔的叮嘱,找准自
  • 144元叠加200-15美食券 【大希地官方】大希地原肉整切牛排130g*10片 即送鸡米花+香煎小排+意面+酱料+刀叉 黄桃罐头312g*6罐 到手18
  • 对军人好一点对他们的亲人好一点,因为他们总是为国家付出很多,而要求得很少很少,青山有幸埋忠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无数的烈士们背靠昆仑雪山,面向中印界山,逝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