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开示悟入佛知佛见
(第三十一段)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闻佛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世尊说:舍利弗!什么是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呢?其实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开佛知见”,使众生得自性清净,故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示佛知见”,使众生得真实利益,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悟佛知见”,使众生破迷开悟,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入佛知见”,使众生彻底解脱生死烦恼而出现于世。
世尊所说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佛用方便法引导众生,从信位进入圣位的四个阶段,是开权显实,圆融心境的真正妙法。那么什么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呢?《法华文句》卷四说:以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不同立场,阐释“开、示、悟、入”之理,并一一配列,就四位而言,四位是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大阶段,即:
1、以“开佛知见”配十住位:于此阶位之初,能破除见思无明,断除一切见思烦恼,开显如来藏,由此而见实相之理。
2、以“示佛知见”配当十行位:于此阶位,已破除烦恼障,此时所知障虽未全破,但不生不灭之体已开始彰显,此体具足如来万德,凡是法界中一切众德,无不在此体中一一显示分明。
3、以“悟佛知见”配当十回向位:于此阶位,既然已破除了烦恼障而显现出真如实相,明白了法界众德归于一体,这个时候已得理通达、事通达,事理融通,随意无碍的境界。
4、以“入佛知见”配当十地位:于此阶位,事、理既然融通,此时已得自在无碍,任运自如,而入萨婆若“一切智”海。一切智指除了佛智外,对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之事、无为之事、因果、十法界,它们之间的种种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流转之相状,无不了知,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智。
世尊说:舍利弗!诸佛就是为了使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这一大事因缘,才出现于世的。“开、示、悟、入”是帮助众生破无明、离生死,脱轮回最重要的四个修学阶段。诸佛如来在教化菩萨时,讲了很多可修可证的法门和教理,讲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事情,就是以佛知佛见,开示众生、觉悟众生,使其证入佛知佛见。
世尊说:舍利弗!如来以非二唯一之佛乘,为众生演说真实法,讲的都是除此一佛乘外,别无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些若二若三之乘。舍利弗!一切十方所有的诸佛,要真正表达的法都是一样的。
佛说:舍利弗!过去诸多的如来佛,以无量无数多的方便法,讲种种因缘,用许多的比喻、言辞,为众生演说很多的法门法理,其实他们所讲的这些法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唯一真实的一佛乘。有很多的众生,从诸佛那里听了一乘法后,究竟都能得到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直至佛乘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对十法界的缘起,十二类众生的生来灭去,都能彻其根源的智慧,是佛所证的究竟般若智。
世尊说:舍利弗!未来诸佛,当他们出现于世后,也会以无量无数多的方便法,讲种种因缘,用很多的比喻、言辞,为众生演说诸法,但是他们所说的这些法,都是循序渐进的方便法,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说一佛乘,诸多的众生,从佛那里听了一乘法后,不论今生来世,究竟都能得到一切种智。
佛说:舍利弗!诸佛以种种法教化菩萨,是想以佛知佛见,开示众生;是想以佛知佛见,导悟众生;是想让众生,都进入到佛知佛见中来,得究竟解脱,成就佛果。
世尊说:舍利弗!我今天也是这样,知道众生有种种欲望,心被五欲六尘深深地污染,执著于虚幻不实的世间相,于此,我也只能随顺众生的不同根性,讲种种因缘,用很多的比喻、言辞,以诸多的方便力,而为其说法。
世尊说:舍利弗!我这样作,也是为了说一佛乘,使众生得一切种智。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也就是说,真如自性中,没有小乘、二乘、菩萨乘,只有一乘,一乘才是十方世界中的真实之道。
世尊说:舍利弗!诸佛如来舍离涅槃之乐,来世间吃苦,不计个人得失,出现于“五浊恶世”,不为别的,只为众生说一佛乘这个真理。所谓“五浊”具体指:
1、劫浊:劫浊是指从最高人寿八万四千岁起算,由于人心逐渐变坏、道德逐渐淡薄,每一百年就会减少一岁,减至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十岁时有刀兵之灾,世界众生无不受其害,如此一个单循环大周期,称名劫浊。
2、烦恼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发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名烦恼浊。
3、众生浊:众生因知见不正,烦恼覆心,不修善法、不畏恶报,福消苦增,名众生浊。
4、见浊:真妄颠倒,生五不正见,善恶不分、正邪不辩,随缘造业,名见浊。
5、命浊:众生恶业增长,福衰命减,名命浊。浊义以不清为浊、清者为净。浊流横溢,滋养十恶,十恶即:“杀、盗、淫、妄、绮言、恶口、两舌、贪、嗔、痴。”此等五浊十恶,侵漫于世,故名五浊恶世。
世尊说:是这样的,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染很重,非常悭吝,自私自利,不舍分文。有些人非常贪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贪得无厌。还有些人,非常嫉妒,埋下仇恨之根。这些成就一切不善之根,使众生智慧普遍低劣,难解正法,所以诸佛只好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将本来只有的一佛乘分之为三乘,为钝根之人说声闻乘、缘觉乘;为利根之人说菩萨乘。这三乘都是从一佛乘中分别出来的,其根本为一佛乘,其实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要说的就是利钝不二的一佛乘,一佛乘就是不走弯路,直接成佛的妙法。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鞋柜不宜斜摆:有些居家空间中有些会利用楼梯下的空间来做鞋柜,或有些空间是斜面、三角面的空间,这种规划都有风水的忌諱的,因为「鞋」与「邪」同音,有中邪、邪门歪道
  • 然后体积大,饿的快,再加上它特别会叫,猫妈妈不见了叫,肚子饿了叫,而且叫得特别响,特别委屈,有两回我还以为它被咬了,跑去隔壁房看,结果就是在抢奶而已,会哭的孩子
  • 1⃣️素颜拍拍睫毛 好有情绪感2⃣️看到的很可爱的图 很想拥有3⃣️今天去吃自助(千家粗粮王真的还不错呢!(来源:江宁区城管局 拟稿:范友邦 审核:张延滨 发布
  •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一个小伙子用2000元其中的1500元给MM买了部手机,留500元吃饭开房,骑着电瓶车去找MM,MM说:你是
  • 这一天天的除了骚扰骚扰苹果客服,就是干饭,国庆这几天都没敢称体重…不敢上称,晚上十点多躺着玩手机有点饿了,起来煮了两个鸡蛋两个虾一个大辣椒(假装绿色食品)……造
  • 游戏做成现在这个品质的内因,作为做过游戏的过来人,他们游戏的问题能够感觉到是明显的项目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是UI问题(引导我觉得相对还没那么重要,P社游戏引导也很
  • ”“我只是在想,若敬安王府不曾遭遇变故,我是否还有福气能嫁给夫君为妻。[给你小心心][cp]致杨冲村各位领导我是安徽省金寨县杨冲村塘冲组的一名村民,我叫杨正菊,
  •  ☁️肩部特意做了巧思设计,古典气质的插肩结构,修饰肩部线条更显柔和有美感;小灯笼袖搭配螺纹袖头束口,舒适藏肉不拖拉; ☁️不管是日常、约会或者更轻松的场合,不
  • ​: #阳光信用# 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伊始,记得
  • 在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为了论证“禹是上帝派下来的神,而不是人”其依据之一就是引《说文》“禹,虫也。有爪之龙的生物原型是鳄鱼,也即蛟龙;无爪之龙的生物原型
  • 在他笔下有为人善良得不可思议,始终握着刷卡机询问你信用卡密码(以便礼貌地为您输入)的加油站老板;有坚信必须在盖勒韦住满二十五年,才能算是在此“安家落户”的剪毛匠
  • #你可以永远相信汪苏泷的事业心#汪苏泷首张概念创作集《联名》⭐ ✨Episode 01《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 ✨Episode 02汪苏泷×房东的猫《鲸鱼电台
  • 肉山,没有很惊艳吧,就一般般,我可能最近真的不适合吃贝果,对贝果厌倦了,没吃到好吃的(除了小饼干的我好喜欢,碱水贝果一半wj一半肉山,我更喜欢wj的七日酵室,感
  • 5.成长就是你最终会发现,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当你能够豁达的面对他们,拥有制怒之力,不再妄想强行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新生。你要我为了你这滴水,淘干所有的海洋,可
  • 坐标#山东##济南#,检测一台2.3T#福特##野马#,2015年6月出厂,表显里程79237KM,卖家报21.5VV。车况总结:全车除翼子板顶灯进水和右后轮存
  • 首先,邓煌通过PPT向同学们讲解了建设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项目,同时也介绍了他在“三下乡”活动中主要的工作,让同学们对“三下乡”实践活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跟SQL
  •   混合酸洗具有酸洗时间短、母材腐蚀小、表面粗糙度低的特点,但在酸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金属氧化物和含金属的沉淀物,残留在带钢表面,防止新酸与带钢接触。可见,不锈
  • 他们和我们一样,会把爱情偷偷藏在心底,默默的关注和吃醋,捅破之后又会玩一些看起来很幼稚的惩罚。期间经历的人生百态,又在拷问,也许成为一个天才也不是一件好事,同时
  • 发生了的、未发生的事,都往好的方面想,人的一生谁不经历点儿啥呢?接受、接纳每一件事,每一天都该好好珍惜的过,时间真不禁用,还未成熟,就要老去。
  • #张若昀鸣龙少年# zry#张若昀显微镜下的大明# zry#张若昀电视剧庆余年# zry#张若昀帅家默# 张若昀行进在演员这条道路上,创造出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