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句句启悟人的觉性,悟透福报无量。。。。。。。

《阿弥陀经》又名《佛说阿弥陀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所奉持的一部重要经典。有人说,净土的其他三经,全部都指向《阿弥陀经》中的一句话,那就是“若善男子衫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

确实如此。

只要一个人,能真正持念佛的名号,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开悟。但是如何坚持,如何让人达到这一步,却并非表面上说一说,做一做就可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不懈的修行,最终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中,有许多启悟人的觉性的句子,很多人由于对念佛法门不了解,无法悟透这些句子中的佛意,导致自己,无法看懂,也就无法启悟自己的觉性了。即便如此,修持这部佛经,诵读这部佛经的人,却无计其数。

因为念佛法门,简便易行。同时,也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修持的人,也会因为诵读此经,而获得无量福报!

今天,就由本文与大家分享《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如能悟透,福报无量!

01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
有人很想了解极乐世界,很想去那里“旅游”一番,然后再回来。当然,佛果世界的殊胜,人人向往。但是能去者,毕竟非常人之力能达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佛经来了解,极乐世界的一些情况。

《阿弥陀经》中说,在极乐世界里,常有梵音四处响起。这些梵音,并不是那些天女所演奏,而是“自动”于空中响起。只有灵性极强的众生,才能随时听到,美妙无比。

据说在整个极乐世界,地上是由黄金铺就。那里的财富,无量无际。众所周知,佛陀当年讲法,当时最富有的一位长者,想请佛陀去他那里说法。佛陀说,如果你能将这个园子以黄金铺满,我就去讲法。于是那位长者,将自己所有的黄金布施出来,但是还是无法铺满一个园子。后来有一位王子,也布施自己的黄金,才将园子以黄金铺地。最后佛陀就来这里讲法。

这个故事,就是“祇树给孤独长者”的来历,这座园子,就叫“祇树给孤独园”。

用黄金一个园子铺满,需要一位最富有的长者,倾尽自己的一切,尚且无法铺满。而极乐世界,到处是金子,可见其国多么富丽堂皇,众生多么享福。

如果你想要去那样的地方,享那么大的福,你在修行中吃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02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为阿弥陀。
很多人念佛,只顾着念,念着念着,就执著起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来。真正念佛,是忆念佛的伟大,忆念佛的殊胜,忆念佛的慈悲。同时在修行中,也要遵照这种慈悲去做。当你修成了,你的功德,也就如他一般。

仅仅只是将这句佛号当做“念经”,效果不能达到极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得不到佛的加被。因为你不理解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意义。

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光明,本身就蕴含着无量福报。当你拥有无量福报,你做任何事,都没有障碍,所求皆应,所求皆得。这就是福报的力量。所以,当你念佛,你就要明白这一点。能明白这一点,也会得无量福报。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殊胜之处。

03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很多人懂得极乐世界的好处,但是由于五蕴的作用力,无法使自己得到解脱。佛说让人念佛,不仅是自心信佛,能得无量福报,当你念佛时,阿弥陀佛也会给你加被,让你增加无量福报。

这就是念佛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应到。娑婆世界,就是一个迷的世界,就是一个有情的世界。在有情的世界里,整日里思量的,是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

有几位比丘讨论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有一位说:“四季中,春秋两季最舒适,能让人快乐。”另一位则说:“只要让我得到我想要的,我就会快乐。”他们的话被佛陀听到了,佛陀就说了一个偈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虚无缥缈,容易失去。当你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才是最快乐的。

佛陀开示《阿弥陀经》,其目的也是让人如法修行,做到“此灭最为乐”。做到之前,先要发愿,你有了这个愿望,修行才会坚持下去。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4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每个时代中,每个人的想法,会因应时代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佛经中说,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人向善,人与人之间,都是你尊敬我,我尊敬你。互相之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甚至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

但是在众生浊、命浊、劫浊、见浊,烦恼浊的“五浊恶世”,人们寻思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当前,谁也不肯去做事情。

而佛陀在这样一个时代,普度众生,让人们修心向善,是多么的难。不光有魔王波旬阻挠,还有无数的外道,不断地破坏佛陀所说法,破坏佛陀所创的教法。每一步,都艰辛无比。

困难中见曙光。越是困难,越显出修行的与众不同。能在五浊恶世修行的人,佛说其功德无量,福报无量。即便无法修成,也会于他的心中,种下成道的种子,于未来,成就佛道。

《阿弥陀经》中,佛陀也提及了许多的佛土。这些佛土,都与极乐世界一般,殊胜难量。只要众生能如法修行,最终都能得无量福报,享受这些福报。

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你的心,不断地忆阿弥陀佛,终有一日,能花开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六时吉祥!

《金刚经》无有少法可得
第二十六段(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在本经中,常称如来为世尊、佛。那么什么是“世尊、佛、如来”呢?佛有很多表示功德法身的称号,“世尊、佛、如来”只是很多称号中最常用的三个。佛具足一切福德功德,其德行受到天界众生和十方世间人的钦仰,被尊称为世尊。 世尊于世,非常稀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仅有一尊佛住世、仅有一尊佛在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中无量无边多的众生,所以佛是最尊贵的人。
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都可称为世尊,然而我们在佛经上常见的“世尊”则多指释迦牟尼佛。
世尊在梵语中叫做“路迦那他”、或“婆迦婆”。是一种尊号,唯佛所得,此尊号说明佛具万德,于世独尊,一切天人凡圣尽皆尊敬,为世间最尊贵的圣者之意。“婆伽婆”含有六义,都含摄在“世尊”的意译中、即:
1、自在:菩萨有两种自在,一、观境自在;二、作用自在。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有四种自在,即:一、无分别自在;二、刹土自在,即净土自在;三、智自在,为九地菩萨所得善慧地自在;四、业自在,为第十法云地菩萨所得自在。
如来法身有八种自在,即:一、能示现一身为多身;二、示现一尘身而充满大千世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于一土而化现无数不同之身;五、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六、得一切法而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而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而犹如虚空。
另有修行六波罗蜜者可成就十种自在,即: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信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
世尊还具有戒自在、定自在、慧自在、神通自在,具足以上所说所有自在,无处不自在、无时不自在、无事不自在,永不被一切烦恼所纠缠,得的是真正的大自在。
2、炽盛:意思是火势猛烈、旺盛、兴旺、繁盛。指如来智慧之火能使贪嗔痴三毒永尽无余、使戒定慧三善永远兴旺繁盛。
3、端严:意为端庄严谨,学问通览,法座端严,指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相具足庄严。
4、名称:如来粗说有十种名号,每一种名号都具足功德,每一种功德都殊胜圆满,其德号名称,遍传于十方世界。
5、尊贵:意为高贵而值得尊敬,指如来常以智慧方便利乐众生,以甘露法雨,普施众生,令一切众生得诸解脱,非常尊贵。
6、吉祥:寓意美好、幸福,是好运的象征。指如来为一切众生解除生死烦恼,为众生带来美好、幸福,好运、吉祥。
佛:是梵语的音译、全称为“佛陀”;是觉、觉者的意思,也就是觉悟到真理的人。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通达诸法实相,成就了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诸多功德,所以称为“佛”。一个“佛”字总摄一切福德功德,其名号细说有上万个,分别象征着佛的不同功德,使佛陀的真如体性和广大功德一目了然。
如来:是梵语、音译为多陀阿伽陀,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如指真如,含三层意思:一、凭借真如之道,通过努力,不断累积善因,最后终于成佛,故名如来,此为法身如来;二、佛在因地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所得的圆满报身,名报身如来;三、通过介绍真如之道,使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故名如来,此为应身如来。
以上所说,就是人们对佛常用的三个称号所含之一切德能。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这里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是从生死中觉悟到永生的真理。觉悟有高低不同,共分为四种,即:小乘菩提、二乘菩提、大乘菩提、一乘菩提。
小乘是声闻乘、二乘是缘觉乘、大乘是菩萨乘、一乘是佛乘。小乘是于人生无常、生死可畏中彻悟“苦集灭道”四圣谛,通过四禅八定及灭尽定的修行,断见思烦恼,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的阿罗汉圣果,觉了如来一切智。
二乘与小乘同是于人生无常、生死可畏中彻悟“苦集灭道”四圣谛,不同的是在四圣谛的基础上悟入十二因缘,并依十二因缘作观行,断无明所生之一切法,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的辟支佛果,觉了如来一切智。
大乘是悲智双运,觉知我与众生同根同体,无二无别,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四摄六度法,悟入人法俱空,空有不二之般若慧海,断惑灭障,证得出三界、脱轮回,生死涅槃两不住之大自在菩萨果,觉了如来道智。
一乘是佛乘,为唯一成佛之法,此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由外生、不从他得。反观自心,空有俱寂,二德具足,三觉圆满,名之为佛。佛者觉了如来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成就佛乘,佛乘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仅是智慧的总成,也是最究竟之法,更是成佛的象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意味着成佛了。
因此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以我的理解,是无所得,因为如果有个有所得,就有了有所得的我相,继而生出所得之法相,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形无相的,如此用有形有相的我去证无形无相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如同水中捞月,这样不仅捞不着月,还有可能被水淹死,所以我认为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所得。但我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请世尊开示。
佛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须菩提!你这样的认识是对的,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是无有少法可得,因为一切法,在自性中,本无一法,既然本无一法,又哪来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所谓得与不得是二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二法,不二法中,又哪有什么得与不得呢?世间人执于一边,生断常二见,认为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个没有实义的名称,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已。像这样去认识,就不会生邪见。

《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废物日记:除了还有点吞刀片之外基本没啥事啦爸爸妈妈跟妹妹的症状也在逐渐好转,我好像是好得最快的哈哈哈哈哈哈,不得不说坚持运动一学期,体质真的有变好。比小红书上看
  • 但我们永远在一起…… 长路绵延未来共赴 Only for Jackson Yee@TFBOYS-易烊千玺#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葭月廿二历胜景# hi
  • 四川本周后期天气向好】国庆节后四川秋意渐浓,多地甚至迎来飘雪。四川本周后期天气向好】国庆节后四川秋意渐浓,多地甚至迎来飘雪。
  • 这些零食既然来自日本辐射区,那当然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日本虽然口里说着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人体可以接受的安全范围。还有,日本以后不管是辐射区的食品,还是其他东西
  • 人民银行考试课程辅导老师微信sdjy1600#湖南大学##贵州大学##荆楚理工学院##国考银保监##农发行秋招##银行招聘##公务员##银行秋季校园招聘##银行
  • 有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糟糕的婚礼,破坏如此浪漫又美好的节日。想念过去的日子,是不是以后都不会有了?
  • 《五形诗——冥冥之中未完成的诗》 『五行』 一开始我认为我需要去画策展人的一生或这个人的样貌,到后来我认为可能很多人都会去画这个想法,所以我改变思路去探索了一番
  • 最近好困好困下次再继续记录吧和小陈聊天他给我发这张图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记录着别人 我也想要别人来记录着我 一开始拍照就是为了记录我的成长我的生活 没想到成了
  • 云歌会那次我真的不敢想象你是怎么熬过来的,面对网上的那些辱骂你第二天都是遮着脸的,不敢面对粉丝,后来啊,你慢慢的变成熟稳重了,在这里我也许觉得我们两个好像也很相
  •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好的东西和善的行为,我们都应该现在去做,
  • 网友提问:本人从小都比较瘦弱,BMI 不达标,平时吃东西吃得不多,胃口不好,也不喜欢运动,运动细胞很差,很多动作都做不标准,最大问题是工作体检后才发现脊椎侧弯,
  • 这场游戏我开始就觉得不怎么公平,结果他们找到的道具竟然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了贴合久间的无欲无求?我要留住我的好 即使还是有点懒得拿起笔 关于meredith s
  • 我永远怀念那段时光,永远不后悔选择了那所学校,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人,也是它给我了继续往前奋斗的机会。已经到明天了,那些想让症状都体现在我身体上的
  • 不仅是他可以完美得将高音唱到#G4 升 #C5的位置,更难能更可贵的是,他能够用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用歌声来诉说。但最后又失落得认为(不过只是风在耳边吟颂)整
  • 我觉得不论怎么引导,都会抢药的(或者真的产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药吗,那没生产出来的时候还不是哄抢,药又不是一下子变出来的,在那个时间差里还是会抢的)】不要再说,
  • 水瓶座水瓶座人分手后就不再认识,他们只会避开对方出现的任何场所,若是对方求和,水瓶座人只会当作听不见,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就是一刹那的事情,而这个不喜欢在对方离开时
  • ”小沙弥此时已经十岁了,他就说:“师父,您怎么说没有敲钟呢?”第二天早上,老师父就骂他的小徒弟:“我没有敲钟,你怎敢跑去睡觉!
  • 不管电影的口碑是好还是差 我真的很满足了 莫俊杰没有坐牢 陈韵如结了婚 王诠胜得到了救赎 黄雨萱成了李太太 这就是故事最好的结局[心]比较惊喜的是王诠胜的故事能
  • 18、理想生活,坚持干饭!19、拍了拍自己! ! !20、妈不认,满意! skr~#情感语录#你的crush 也喜欢你是什么体验[舔屏]P1 2是我问他们同寝室
  • 呜呜呜好喜欢这对啊……怎么办,我可是磕“齐萍”的……233333[苦涩][苦涩][苦涩]隔了5年,他俩又在追梦里演了一对伪cp……虽然有点遗憾是单箭头,但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