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脆弱和不稳定,原因是人格的自我核心中大量缺乏自我肯定来做连接、支撑和保护。自我肯定从哪里来?当然来源于自我参与,也就是自由选择参与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自我参与少,或是参与的活动常半途而废而不等得出真知确见就终止,那么自我肯定的成熟果实自然就少,后者不仅少,而且负面的自我否定(不成熟的果实)还会多,甚至带来人格分裂的风险。#心理学##心理咨询##长沙#

强势的父母过分介入孩子的成长活动,可能严重阻挡孩子个人自由意志正常发挥,为孩子终身人格问题埋下祸根。

人性最最最最最根本的根基是 自由意志。失去自由意志,就是失去了人性。每次为孩子做主,孩子就失了一次自由选择,人格就失去了一次成长机会。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7岁大脑基本成熟,一生的经验知识已经基本装完,后续,主要只剩下整合调整装载挪腾连接机会了,人格既已定型,就不要期望再有大的变化。

这几天不想发微博一是狗跑了,狗跑狐悲一下。二是抖音、微博都是矩阵化经营了,后面全是MCN和团队运作几十、几百个号,推的基本全是同质化鸡汤类东西了。没有失了真正的人设和自我的个性。微博失去个性独立的复杂的人性在知乎化,抖音失去了娱乐性的功能在拼多多化。所有平台都在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电视购物平台化。所以我微信朋友圈早已不发且设置为三日可见了,等于当电话使用,抖音也不发了,剩下个微博玩玩。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一说一,男主对于自己是替身的想法看得很开↓↓↓有人和我一样被双口袋包狂种草吗?看见fzp就打滚,然后就带回来了,是已经绝育的小母猫,很奇怪,在北京的时候我们
  • ==========2020年11月25日 00:04:23  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够同你离开的人了……三
  • 一边挥舞着多元审美的旗帜一边被逼着减肥我也很分裂很无奈你说身为艺人这是我的职责/生存准则那生活里那些一直被外貌羞辱和身材羞辱的女孩呢你让她从哪里看到光和希望还是
  • 突然翻到人生第一次考第一的成绩单当时这个学期好像突然就想明白了为什么比我笨的人可以拿着奖状奖学金次次还占着靠前的排名就特别不服所以就比他们稍微多付出了一点点其实
  • #杨洋[超话]#@杨洋 [心]#杨洋你是我的荣耀# [心]#杨洋特战荣耀# 晚安杨洋羊毛们,希望羊圈爱羊的毛毛们不要再抱怨和漫骂了,毕竟我们爱的是羊,不是别人,
  • #寻找绿洲创想家##吃遍四海美食家#宁波宁海食府 从携程找到的这家美食餐厅果然名不虚传,第一盘清炒海瓜子,不知道是什么贝类,那精细的小模样,犹如翩翩起舞的小粉
  • 以前都是花大钱做广告,请明星代言,但是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盛行,每个人都可以即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朋友熟人之间互相分享好产品,不但接地气,信任感增强而且市场开发的成
  • 当时,女孩看了,确实有点不开心,因为她觉得男孩总会去欣赏其他的女孩,也可能男孩太渴望谈恋爱了。 就 慢慢对于家人的爱我们都在找一个平衡点,和他很微妙,不打扰
  • #秋天太适合恋爱了# 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出现一个懂我的人吗 包容我所有的别扭和小脾气 有耐心发觉我慢热下的温柔抚平我内心所有的焦躁与不安 真的会有那个人吗 他会
  • 所以我的情绪完全就是被谢允牵动的,他开心了我就觉得甜,他痛苦了我就想哭,他的身世揭开一点,我就心碎一次,他用一次推云掌,我也心碎一次;真的怕他就这样飞走了,轻轻
  • 分享一句辅导员告诉的话:比勇敢表白更难的是耐心,好的爱情是让彼此成为更优秀的人。当然也不是让你去曲意逢迎,俊凯这么优秀这么努力,我们有底气的不是吗?
  • “我们从快车道上救下一只幼猫”这不仅是今年,也是以后,是值得我吹一辈子勇敢的选择今年照片很少,太忙没空出去拍照了今年买了很多漂亮裙子希望来年能买更多裙子,希望猫
  • 美丽的外表也许会打动别人,但真诚的内心更能感动别人;​⭕⭕【指路回】善良,是一个人的天性。美丽的外表也许会打动别人,但真诚的内心更能感动别人;强势的语气也许会让
  • #暴食症[超话]##今天看了什么#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自己还在进食障碍的泥潭里挣扎,在过分节食&暴食两个极端间游走……2020年因为重抑、重焦突然厌食暴瘦
  • 金凤山山脉绵延,奇峰挺秀。金凤山山脉绵延,奇峰挺秀。
  • 就算每天忙到只睡三四个小时打车睡昏头把手机弄丢了签合同当着合作方的面打瞌睡也不妨碍我生气为什么前两天那个可爱小t今天没有来找我消费一下生气她第一天来的时候我觉得
  • 你参话头是什么?就要你不生心不动念,一起念一生心就不是话头了,一生心就动念了,就是话尾巴了,那还叫什么话头呢?就像我们另一种说法也是跟这个意义是一样的:父母未生
  • 泪奔了,看完了才知道对出家人的误解太深了!
  • 】 邱琦雯去年和流行服飾品牌合作,升格聯名設計師,在最新一次合作中,她將自己愛旅遊的個性,帶進服裝設計中,設計出好整理、好收納又能迅速變美的款式,為考驗服裝實
  • 你知道什么是家族真正的“香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