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简单的幸福

昨晚十点多睡,早上四点多醒来,窗外的天空还没有全明,想继续睡一会,没有了睡意,最近完全进入夏季作息了。

小鸟在窗外时而热烈歌唱,时而低声细语,还是清晨的叫声更为动听,万籁俱静,唯它欢悦,好一个叫早小闹钟,今天有布谷鸟的叫声,声音独特好辨别。

侧耳倾听中,回想昨临睡前朋友发来的视频对话,对身处上海的我表达完关心之后进入闲扯模式,言中问我到底想不想找对象,我回不想。是因为她口中的对象不是我想要的,有些事还没对她们说,有时机的不成熟,更有我的顾虑,可能会因为这些顾虑选择漂泊在外,在外才有更多的自由也不至于影响她人。

这几年有很多次想过要不要回长,每次不回都占据上风,这是在追求做自己和保护她人之间,目前所能想到最好的一种方式。

还是不能做到不管不顾只追求自己,曾经朋友间的太熟悉,让现在的一切都有点为难。对亲人可以毫无顾虑的坦白,对曾经熟悉的朋友,还是有所顾虑。虽然事早已放下多年,心已清空,但曾经的情分还在,不因我造成任何伤害是最后能做的。

很多次也想过要不要和曾经熟悉的朋友们断联,这很痛苦,青春年少走过来的这么多朋友,感情真诚而纯粹,说断联很难。只能让地域去阻隔,极少主动联系,想渐行渐远却又割舍不下,重情者一生必为情所累,无论爱情、友情、亲情,关关难过。

每每至此,痛苦无奈,不想也罢,想也无解,只能边走边看,行至何处及何处,我本凡人,亦有七情六欲,一生所求,莫过于简单的幸福。

想要的生活不过是有温暖良善的伴侣,父母康健,三五好友,烹茗煮酒,书香围绕,吹拉弹唱,种菜养花,可贫可富,怡然自得也!

但往往简单的却最难觅得,在他人看来也只能是个理想主义者……

回首三十三载爱情路,被放弃过,也放弃过,但每一段都很真诚的去爱过,无论是被放弃还是选择放弃,都很难,都很痛。但真心付出过也就无悔,能理解彼此的选择,强求和将就是骗不了心的,热烈纯粹才是永恒的追求,这该死的占有欲。

现如今能让心中荡起涟漪的还是灯火可亲的温馨,丰富细腻的情感,相近或包容的观念,对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情深缘浅还是情浅缘深都是悲剧,最好莫过于同频共振!

达摩经典佛语:

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既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也.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
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
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
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
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
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8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26、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2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一次,两人结婚10周年,李好投其所好,斥“巨”资买了她最喜欢的水晶容器面霜,让她既开心又高调的秀了一次。中午h哥单独要我去和他喝一杯聊聊,然后关心我下家,并说
  • #一心一意,易烊千玺##易烊千玺代言波司登# ✧˖°꒰๑'ꀾ'๑꒱°˖✧ 感恩所有,感恩生命里一切美好的遇见[小红花][小红花][小红花][小红花][小红花][
  • 中信造船建造的沱江舰是双船体设计,设计概念就是来自美国海军最初的600吨濒海战斗舰,此舰艇适合灵活调整的模组空间和吃水较浅的战斗任务。虽然该协议只是建造导弹艇而
  • #宝宝便秘# 宝宝添加辅食之后出现便秘了,以前一天1-2次大便,后来几天一次,拉的臭臭很硬,有朋友推荐喝羊奶粉试试,后来买了悠滋小羊羊奶粉。现在这款奶粉已经被我
  • 你知道台湾当局笑你们内地萝卜干榨菜都吃不起了,跑到内地圈钱捞金回去买美国武器打你们,还花钱养他们听像耍猴一样的演唱会。身为中国人你要脸不,还帮他说话。他可没有亲
  • 关于怎么养,内外兼养,内外兼修,都可以,这是生活的有趣之处,一个爱自己的人,按上面的例子来比喻,就是一个国,自己国里的民强心齐,必能有能量爱别的国。这跟人一样,
  • 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是一大藏教的心经,诸位要是明白《无量寿经》之后,你就能够认识它,你就能够体会它,才知道这一章经,才知道大势至菩萨在净宗法门的地位,在净宗
  • #股票# #财经#我们中很多人正在经历过困[可怜]苦和迷茫[委屈]交杂的时段,看正能量[中国赞]和鸡汤[金色飞贼]的时候怎么也打不开视野[太阳]之门,问题在哪呢
  • 山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者小儿消化不良导致的泄泻。开水冲泡,闷5分钟饮用活血补肝,散瘀开结,养肾明目,调节身体内分泌,保持气血通畅,预防色斑形成。
  • 一些嗑点:1.又美又甜仪态好又爱笑一姐因为EX一直哭 年下男来了之后 约会的时间只有欢声笑语2.网页机翻的时候总会看到“推土机”这个词 虽然不太懂原意 但这年下
  • 也许快乐因子真的会传染吧…总之很感恩遇见现在的所有朋友 大家都很善良 很可爱[心][心][心](其实有两个舍友大学还是和我在一个学校[喵喵]但不在一个专业 应该
  • 我有些奇怪,旁边的家长才解释说宝宝重度发育迟缓,不能和外界沟通,他们发现得太晚,已经做了两个月康复治疗,可还没见到什么效果。如果咱在外面遇到所谓的熊孩子,不听劝
  • 废话文学语录 1、七日不见,如隔一周。 2、明天的事情后天就知道了。 3、我不说话的时候就代表我没说话 4、我前脚刚走,后脚就跟上了。 5、这个猪死之
  • 一审法院认为,李先生与管委会在没有达成拆迁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不选择合法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而是多次阻碍建筑公司的施工行为,造成施工单位多次停工,严重扰乱了施工单
  • 搬过来一个礼拜和小付同一屋檐下生活一个礼拜从二盼家搬走一个礼拜刚好今天请二盼和惠总来做客(下午摸鱼画了差不多二分之一个二环里 把位置标记的清清楚楚 万万没想
  • 优质内容会加精华帖[鲜花]越来越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一肚子委屈也不知道怎么说?再换句话说,微博上很多KOL那些口水话我真的看不下去,就那种读起来有道理,读完脑子里
  • ”[污]被爱的时候 乖乖看医生也会有奖励的哈哈哈!”“我们好像花了很多钱了耶…[委屈]”“没关系!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多数人认为,一旦达到某个目标,人们就会感到身心舒畅。但问题是你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把
  • 翻了翻我以前的微信朋友圈 分了三次手 现在想起来 真的都挺遗憾的 但爱过 我不后悔 只是觉得有点可惜 当初我没有珍惜她 现在这个她也没有珍惜我
  • 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我以为吴京又参与了什么国际大片,没想到居然是一部美剧里提到了吴京,甚至把吴京描述成武功高强的神秘人。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我以为吴京又参与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