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给爸爸打电话,老爷爷老奶奶和爷爷的墓都扫完啦。小时候跟着去扫墓,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先人安睡的那座山,上山没有路,都是爷爷和爸爸、叔叔用锄头挖开杂草开出来的路,在我看来就像森林探险一般,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具体方向的。长辈们带着我去爬山,我什么忙都帮不上,似乎还是个负担,大家在努力除草开路的同时还要扶着我,别被树枝刮伤,别滑倒摔倒。尽管是个负担,大家也很乐意带着我,一路走一路讲老爷爷老奶奶的生前的事迹。每年的清明拜山活动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大学离家比较远,没有特意请假回去扫过墓,毕业后又陆陆续续去过几次,但不是每年都去了。最近一次去是2017年,拜完l先生长辈的墓后,他单独陪我去爷爷的墓前看了下。爷爷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堂弟比对我好,但他对我也很好,只是对堂弟更好,直到我有了三个堂弟,我成了家里唯一的孙女我的地位才得稳固。我一直记得爷爷走的时候快说不出话了,轻轻喊了我的名字。不知为何,今年想去山上看看的想法异常强烈,偏偏受疫情影响、防控需要,居住地不希望我们回去,家乡也不欢迎我们回,只能隔空祭拜,遥寄哀思和感恩之情。[微风]#纪念这一刻#

【遇见乡愁 小汲村民自建民俗展室乡味浓】分离麦糠麦粒的扇车、抗战时期的三面秤、西瓜保墒用的瓜叉、刮榆树皮的特制镰刀、 柏木做的水筲……68岁的董振林家里6代木匠,希望通过民俗展室,让后人“不忘来路,忆苦思甜”,一个人收藏了2000多件民俗老物件。

遇见乡愁,小汲村民自建民俗展室乡味浓

摇煤球用的笸箩。

“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不?”12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二环生态园对面的小汲村,68岁的董振林拿着一把比割麦子的镰刀明显大得多的镰刀,刚见面就一脸笑容地“考”起了记者。

看到记者一脸茫然,董振林开心地笑起来:“就知道你们不知道。这个是刮榆树皮的特制镰刀。”

在老董的讲述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就用这样的大镰刀,刮下榆树皮,把靠近树心的白色部分晒干粉碎成榆皮面,利用它的粘性让玉米面、棱子面等粗杂粮变成美味, “掺了榆皮面,压饸饹、蒸扒糕,这杂粮又筋道又可口。”

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扇车,抗战时期的三面秤,西瓜保墒用的瓜叉,摇煤球用的笸箩,用柏木做的水桶(柏木筲)……在老董名为“小激印象”的民俗展室内,民俗老物件有2000多件。

祖辈六代木匠从祖辈的刨子开始收藏,各类木匠用品上百件

在老董的民俗展室,一进门最显眼的便是挂在墙上的木匠用品。

“我们家六代木匠,我从小学毕业后就跟着家里人干。像这把刨(音bào)子,就是我太爷爷的,距今也有100多年了。还有这把,是专门刮檩用的,叫做刮刨。”老董说到木匠行里的器物,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在他的民俗展室里,各种用途的刨子就有几十把。

各类农具。

在民俗展室墙上,几面钢锯很吸引人。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这个歌谣里说的‘大锯’,就是这种双开刃的大锯,这才能来回拉起来。”在老董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把大锯的锯齿方向,从中间位置开始是相反的,“双开刃才能来回拉起来,否则很难拉回去。”除了各类刨子、大锯、墨斗、木锤,老董的展室里还有丈尺、皮尺、米尺等各种尺子。

靠着祖传的木匠手艺,老董在改革开放后,以做各类书画画轴以及镜框为主。正是这个原因,老董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受其影响,慢慢走上了收藏之路。

“比如这把金属尺子,跟咱们用的就大不相同。这是当年我姥爷和我父亲被小鬼子抓了壮丁,给他们修炮楼时用的日本尺子。”老董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人不信中国木匠的木尺子,要求必须用他们自己尺寸的弯尺,“这是专门从南关大街大丰五金商行买的,距今也有80多年了。”

一把钢尺背后见证着日军侵华的历史,老董的这些民俗老物件,故事不少。

让麦糠与麦粒分离的扇车。

老物件里藏着历史和文化收集2000多件民俗老物件,专门腾出150平方米的展室

在老董的展室里,除了木匠用品,各种杆秤也不少。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这首歌儿火吧,旧时候拿什么掀盖头,就用这种秤杆。”老董从一张桌子上,拿着一杆比较纤细的秤跟记者解释到。

相比寓意“称心如意”的这杆细秤,另外一根大秤,更加显眼。

“这杆秤可有故事,这是一杆收棉花用的三面秤。”老董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杆秤的上面,是日本人认可的计量单位,“在秤的里怀,也就是靠近胸膛的这一侧,是古时候的十六两一斤的计量。秤的外怀是十两一斤的现代计量。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不清楚。”

原来,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秤制标识。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十六两,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听老董讲老物件,不仅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更能了解到文化渊源。

老董称,如今他已经有各类民俗老物件2000多件,大部分放在仓库里。目前的展室约150平方米,只能展出一小部分老物件。

老董收藏的织布机。

希望后人“忆苦思甜”投入10多万元收藏,涉及三农民俗物品最多,展室准备扩大到350平方米

收藏是件让人上瘾的事儿,68岁的老董也不例外。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他也不是特别清楚。

“怎么也得10多万吧,我老伴就觉得我是乱花钱,有一段时间都不给我做饭了。”说到这里,老董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老董的收藏里,涉及三农的老物件很多。特别是那些几乎贯穿了从播种到收获各道工序的家伙什儿,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既透着旧时农民们精心侍弄田地的智慧,又让人不由感慨,在全部手工劳作情况下,“粒粒皆辛苦”的农耕生活着实不易。

大件的,有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木制扇车,通过人力摇动摇杆吹风;有老董也不会用的老式织布机、纺车;有几十年前用的木质大马车,连轮子都是木头的;还有各种木独轮车,当年农民就用这些车支持国家建设。

小件的民俗物件,更是多得讲不过来。

老董收藏的瓦罐和升。

有各式各样的坛子罐子,根治海河会战时吃饭的大钵碗,挑水用的扁担,柏木制成的水筲,辘轳的摇把,有专门用来从水井里捞水桶的“一窝蜂”,还有专门把麦秸捆、谷子个儿往车上扔的二股禾叉……

“就拿这二股叉来说,除了叉麦子捆的,还有专门叉砖坯的叉,这就是为什么红砖都有俩眼的原因。”老董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四股叉,是瓜农专用的。

原来,小汲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西瓜村,苇毛西瓜有上百年栽培历史。在没有大棚的年代,村民们就用火坑和泥瓦盆育苗,用玉米秸秆挡风保温,晚上加盖芦苇花,瓜把式用四股瓜叉保墒……

“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里,在月色下的瓜田里,闰土用钢叉刺猹(chá),用的钢叉,是不是就是瓜叉?”面对记者的问题,老董摸了摸脑袋,“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老董的小激印象民俗展馆。

在老董不停的讲述中,半天采访不知不觉过去。

“其实,我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们知道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更体会到过去日子的不容易。”老董希望通过这些民俗老物件,让人们在体会现代化品质生活时,能常过来看看,“不忘来路,忆苦思甜!”

为了这个目的,老董准备把展室扩大到350平方米, 把那些挤在厂房里还没整理出来的各种民俗老物件都拾掇出来,“过段时间再来,我还能给你讲半天。”

来源: 保定晚报 易网保定

【遇见乡愁,小汲村民自建民俗展室乡味浓】“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不?”12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二环生态园对面的小汲村,68岁的董振林拿着一把比割麦子的镰刀明显大得多的镰刀,刚见面就一脸笑容地“考”起了记者。

看到记者一脸茫然,董振林开心地笑起来:“就知道你们不知道。这个是刮榆树皮的特制镰刀。”

在老董的讲述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就用这样的大镰刀,刮下榆树皮,把靠近树心的白色部分晒干粉碎成榆皮面,利用它的粘性让玉米面、棱子面等粗杂粮变成美味, “掺了榆皮面,压饸饹、蒸扒糕,这杂粮又筋道又可口。”

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扇车,抗战时期的三面秤,西瓜保墒用的瓜叉,摇煤球用的笸箩,用柏木做的水桶(柏木筲)……在老董名为“小激印象”的民俗展室内,民俗老物件有2000多件。

祖辈六代木匠

从祖辈的刨子开始收藏,各类木匠用品上百件

在老董的民俗展室,一进门最显眼的便是挂在墙上的木匠用品。

“我们家六代木匠,我从小学毕业后就跟着家里人干。像这把刨(音bào)子,就是我太爷爷的,距今也有100多年了。还有这把,是专门刮檩用的,叫做刮刨。”老董说到木匠行里的器物,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在他的民俗展室里,各种用途的刨子就有几十把。

在民俗展室墙上,几面钢锯很吸引人。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这个歌谣里说的‘大锯’,就是这种双开刃的大锯,这才能来回拉起来。”在老董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把大锯的锯齿方向,从中间位置开始是相反的,“双开刃才能来回拉起来,否则很难拉回去。”

除了各类刨子、大锯、墨斗、木锤,老董的展室里还有丈尺、皮尺、米尺等各种尺子。

靠着祖传的木匠手艺,老董在改革开放后,以做各类书画画轴以及镜框为主。正是这个原因,老董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受其影响,慢慢走上了收藏之路。

“比如这把金属尺子,跟咱们用的就大不相同。这是当年我姥爷和我父亲被小鬼子抓了壮丁,给他们修炮楼时用的日本尺子。”老董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人不信中国木匠的木尺子,要求必须用他们自己尺寸的弯尺,“这是专门从南关大街大丰五金商行买的,距今也有80多年了。”

一把钢尺背后见证着日军侵华的历史,老董的这些民俗老物件,故事不少。

老物件里藏着历史和文化

收集2000多件民俗老物件,

专门腾出150平方米的展室

在老董的展室里,除了木匠用品,各种杆秤也不少。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这首歌儿火吧,旧时候拿什么掀盖头,就用这种秤杆。”老董从一张桌子上,拿着一杆比较纤细的秤跟记者解释到。

相比寓意“称心如意”的这杆细秤,另外一根大秤,更加显眼。

“这杆秤可有故事,这是一杆收棉花用的三面秤。”老董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杆秤的上面,是日本人认可的计量单位,“在秤的里怀,也就是靠近胸膛的这一侧,是古时候的十六两一斤的计量。秤的外怀是十两一斤的现代计量。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不清楚。”

原来,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秤制标识。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十六两,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听老董讲老物件,不仅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更能了解到文化渊源。

老董称,如今他已经有各类民俗老物件2000多件,大部分放在仓库里。目前的展室约150平方米,只能展出一小部分老物件。

希望后人“忆苦思甜”

投入10多万元收藏,涉及三农民俗物品最多,

展室准备扩大到350平方米

收藏是件让人上瘾的事儿,68岁的老董也不例外。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他也不是特别清楚。

“怎么也得10多万吧,我老伴就觉得我是乱花钱,有一段时间都不给我做饭了。”说到这里,老董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老董的收藏里,涉及三农的老物件很多。特别是那些几乎贯穿了从播种到收获各道工序的家伙什儿,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既透着旧时农民们精心侍弄田地的智慧,又让人不由感慨,在全部手工劳作情况下,“粒粒皆辛苦”的农耕生活着实不易。

大件的,有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木制扇车,通过人力摇动摇杆吹风;有老董也不会用的老式织布机、纺车;有几十年前用的木质大马车,连轮子都是木头的;还有各种木独轮车,当年农民就用这些车支持国家建设。

小件的民俗物件,更是多得讲不过来。

有各式各样的坛子罐子,根治海河会战时吃饭的大钵碗,挑水用的扁担,柏木制成的水筲,辘轳的摇把,有专门用来从水井里捞水桶的“一窝蜂”,还有专门把麦秸捆、谷子个儿往车上扔的二股禾叉……

“就拿这二股叉来说,除了叉麦子捆的,还有专门叉砖坯的叉,这就是为什么红砖都有俩眼的原因。”老董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四股叉,是瓜农专用的。

原来,小汲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西瓜村,苇毛西瓜有上百年栽培历史。在没有大棚的年代,村民们就用火坑和泥瓦盆育苗,用玉米秸秆挡风保温,晚上加盖芦苇花,瓜把式用四股瓜叉保墒……

“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里,在月色下的瓜田里,闰土用钢叉刺猹(chá),用的钢叉,是不是就是瓜叉?”面对记者的问题,老董摸了摸脑袋,“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在老董不停的讲述中,半天采访不知不觉过去。

“其实,我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们知道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更体会到过去日子的不容易。”老董希望通过这些民俗老物件,让人们在体会现代化品质生活时,能常过来看看,“不忘来路,忆苦思甜!”

为了这个目的,老董准备把展室扩大到350平方米, 把那些挤在厂房里还没整理出来的各种民俗老物件都拾掇出来,“过段时间再来,我还能给你讲半天。”

本版图片 邸志永 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泰好运佛牌】 佛日全日接单,点过都说效果好️爱情人缘法师阿赞james领衔修行十年以上为您开启定情法蜡️法会!愿每位参与善信成功成愿!您的爱神符布将会放在佛堂
  • #江南百景图[超话]# ●江南百景图|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鸡鸣山全景布局 玩了这么久小破图,终于有一座城池顺利毕业啦\(ᕑᗢᓫ∗)/(撒花.JPG)
  • #偶像梦幻祭[超话]# 推推春通贩圆色纸夏通贩圆! 烫热有余如通贩圆一彩/巽/尼,栗花前也在,色纸还有天城燐音! 北京/广州可面交!全国邮费8r!d谷如果从广州
  • 人说 少时的时候,总是盼着长大,因为觉得时光太长,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念不完的书。当然这只是对于我这些不爱读书的小孩,我小的时候不太爱读书,因为比较好动,但又
  • 在你眼中,宁乡是什么颜色的?是红的、绿的、蓝色的?亦或是古色的、亮色的?相信在每个人的眼中宁乡都呈现着不一样的颜色,4月25日,由宁乡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打卡五彩
  • #广州市租房[超话]#天河东圃,黄村地铁,黄村公交站,珠村BRT公交站,盈江广场,鸿德广场,广州M+Park漫广场,七夕公园,富力花园,安夏花园,乐都汇,乐易购
  • 在我的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下,终于看了机医2的最后一集。我很喜欢看这种群演剧,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很立体。我也喜欢每一集末尾他们的乐队歌曲,不管机医有没有第三季
  • 不喜欢心眼太多的人,因为玩不过人家,不喜欢太有心机的人,因为相处着太累,不喜欢太算计的人,因为数学学的不好,不喜欢说谎的人,尤其是最信任的朋友,被骗来骗去都不知
  • “太敏感的人会体谅到他人的痛苦,自然就无法轻易做到坦率。所谓的坦率,其实就是暴力。”敏感的人会被动性的洞穿对方的难处,就不能无动于衷,总想着为对方分担一些,就算
  • 最近新买了一件厨房神器一导热板 ~ 导热板比较适合家里的一些平底锅,特别是颜值高的锅子,煤气灶很容易把锅底烧黑,再漂亮的锅,也会被“毁容”,有了导热板,再也不
  • 等我有了钱再布施! 一个修行者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禅师: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
  • 先是蛇胆疮,又是挑针,又是拔血,又是5天不能碰水; 接着就是淋巴结肿大,头孢青霉素过敏不能挂水,吃了6天中药; 最后一顿中药前,骑电瓶车摔了一跤,缝了四针,由因
  • #长沙身边事# 【的哥捡乘客手机转钱给自己 自认为“不偷不抢”[摊手]】8日,市民石某回家时手机落在出租车上,结果微信被转走2000元,绑定银行卡的一万元也被
  • #30秒快读# 《拯救温斯洛》 作者:莎朗·克里奇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10岁小男孩儿路易和温斯洛之间催人泪下的暖心故事。你想问温斯洛是谁?其实,温斯洛是一
  • 吉学(善用一心): [合十][合十][合十]佛陀讲过一句话,一个精进的人 比不上一个有忍辱心的人 就是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 很精进用功念佛 比不上一个忍辱的人 
  • #正能量# 【身边好人】点赞!石阡退休党员雷永安捐款10万元。雷永安是土生土长的石阡县雷家屯人,出生于1941年9月,1962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
  • 田志希自己分享的变美技能,粉丝问的基本都有回答,简洁有效,主要是大家都喜欢这种不藏着掖着的感觉 项目类: 双眼皮:三点埋线 眼袋:割的,靠提拉
  • 我现在看涵楠发新动态 我:嗯?刚刚涵/楠发了新动态?哦好的,我过半小时再来看[ok] 一个小时以后 打开wb,进入嗑姬们的页面。哦,果然,嗑姬发了新博。点进
  • #手机壁纸##壁纸[超话]##手机壁纸# 『可以发的の朋友圈温馨可爱文案』 ❶ 周末不出来蹦迪家里啥条件啊 家里有dj啊? ❷ 我这么爱蹦迪 上辈子一定
  • 夜塑佛金身   看着新的大雄宝殿内外装修渐已圆满,但觉这分巍峨庄严必然是佛菩萨慈悲加持的结果,也是十方善信的热心护持的美好呈现。无为寺自2019年底开工重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