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

1、閱藏分享:這個化比丘是一個具有重要象徵意味的意象。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化比丘言:「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向無得。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亦無向得無解脫者。」

2、閱藏分享:大乘四念處瞭解一下。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復次天子!菩薩觀身行身念處,知過去身無有邊際、知未來身無趣向者、現在身者猶如草木瓦石牆壁身亦如是,若能如是觀身身行,是身體性癡行寂靜,思惟竝行亦無發起,不思惟、不起自在是名離我,識無所住修身念處行,亦無有法可修行者亦非不修。知一切法無有體性非不有性,如是觀身修於身行,觀心如幻化、知心如響應,如實知心,受樂不愛、受苦不苦、受不苦樂不失正念,不執無明,離受於受不為所牽,是名如實知見受念處。

「若能如是觀受行者,於諸受法心無所行、心不安住,是一切心亦不放捨,菩提之心亦不失念亦不遠離,是名觀心行心念處。

「善知法知見法行法,無念無思惟,入於法性無身受心,非觀法相發起見行入於法性,是名觀法行法念處。是一切法體性和合,聚集無物猶如虛空,如所聞事無念無思惟,自然說法念處。天子!是名知於淨法念處說受記也。

3、閱藏分享:一切法無生!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亦不分別體性而說法也。無生無滅、無因無緣、無去無來、無有眾生非無眾生、無污染無白淨、無生死無涅槃,天子!諸佛世尊如是說法。」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神通證說品第九》

善住意言:「大士!一切皆虛無有實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本無有生,其猶幻化欺誑世間。一切諸法轉變推移無常存者,皆是虛妄顯現所為。窮其體實了不可得,不作不生不起不滅。」

4、閱藏分享:這裏應該就是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文殊執劍殺佛(執劍妙法門)的經典出處了。不過如果是初學者最好別看:“爾時世尊建立如是大神變時,以方便力令彼眾中一切諸來新學菩薩——善根微少、未離分別取相眾生——皆悉不覩彼執劍事,亦不得聞其所說法。”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神通證說品第九》

爾時會中有五百菩薩,已得四禪成就五通。然是菩薩依禪坐起,雖未得法忍亦不誹謗。時諸菩薩宿命通故,自見往昔所行惡業,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或毀佛寺破塔壞僧。彼等明見如是餘業,深生憂悔常不離心,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我心分別彼罪未忘,是故不能獲深法忍。

爾時世尊為欲除彼五百菩薩分別心故,即以威神覺悟文殊師利。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執利劍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時,佛遽告文殊師利言:「汝住汝住。不應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師利!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

時諸菩薩聞佛說已,鹹作是念:「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無丈夫、無摩奴闍、無摩那婆、無父無母、無阿羅漢、無佛無法無僧、無有是逆、無作逆者,豈有墮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師利聰明聖達智慧超倫,諸佛世尊稱讚。此等已得無礙甚深法忍,已曾供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於諸佛法巧分別知,能說如是真實之法,於諸如來等念恭敬,而忽提劍欲逼如來。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師利!汝無害我。若必害者,應當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羅漢,定可取者則不應盡。然而今此一切諸法,無體無實、非有非真、虛妄顛倒、空如幻化,是故於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

彼諸菩薩如是觀察明瞭知已,即時獲得無生法忍,歡喜踴躍,身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以偈歎曰:……

5、閱藏分享:如斯法門即是三世諸佛世尊之要道故。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稱讚付法品第十》

若聞此經,與證須陀洹無異、與證斯陀含無異、與證阿那含無異、與證阿羅漢無異。何以故?以彼如如無異故。文殊師利!又若聞此經心生信解,與彼後身菩薩菩提樹下坐於道場必成正覺一等無異。何以故?如斯法門即是三世諸佛世尊之要道故。

居士分享

6、《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里这个化比丘是文殊化身,所以说得出心不生不住。

化比丘言:「大德!而是心者實非是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亦無觸對、無處無教;而是心者內住、外住、內外住耶?」是諸比丘答言:「不耶。」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內外中,是正成就不?」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向無得。

7、《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金句分享:

一切諸法體性是化。

我得我證,如是思惟動搖妄想,當知此即是增上慢。 

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難!而是一切皆是動搖、皆是戲論。大德阿難!若有動搖、若有戲論,心即自高。自在攝取,依止妄想、堪忍成就,如是等法名為自在,自在故生於憍慢。

8、《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分享:

(1)观如来如虚空。

善住意言:「大士!如來何在而言莫著?」文殊師利言:「即在現前。」善住意言:「若如是者,我何不見?」文殊師利言:「天子!汝今若能一切不見,是則名為真見如來。」善住意言:「若現前者,云何誡我莫取如來?」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謂今者現前何有?」善住意言:「有虛空界。」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言如來者即虛空界。何以故?諸法平等如虛空故。是故虛空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無二無別。天子!以是義故,若人欲求見如來者,當作斯觀。如實真際覺了,是中無有一物可分別者。

一切有為即無為,等同一相如陽焰,若了實際見真如,疾成無上菩提道。當觀五陰猶如幻,內外諸入如空舍,世尊常說如斯法,法等於彼莫生著。貪欲瞋恚性自空,愚癡我慢分別起,彼法已滅今亦無,如是知者得成佛。

(2)想破魔,看这个。

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二十種法,則能得是破魔三昧。何等二十?所謂一者訶毀貪欲破壞貪心,二者訶毀瞋怒破壞瞋心,三者訶毀愚癡破壞癡心,四者訶毀嫉妬破壞妬心,五者訶毀憍慢破壞慢心,六者訶毀諸蓋破壞蓋心,七者訶毀熱惱破壞惱心,八者訶毀想念破壞想心,九者訶毀諸見破壞見心,十者呵毀分別破分別心,十一呵毀取事破壞取心,十二訶毀執著破壞執心,十三訶毀諸相破壞相心,十四訶毀有法破壞有心,十五呵毀常法破壞常心,十六訶毀斷法破壞斷心,十七訶毀諸陰破壞陰心,十八訶毀諸入破壞入心,十九訶毀諸界破壞界心,二十訶毀三界壞三界心。

(3)一切众生即一众生,为何?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一切眾生?所謂覺一切眾生但有其名,離彼名已無別眾生。是故一切眾生即一眾生,彼一眾生即一切眾生,如是眾生即非眾生。若能如是無分別者,是為菩薩摩訶薩覺一切法。

(4)偈子分享,很重要。

覺眼及與耳,自體常空寂,不言我能覺,是名為菩薩。觀鼻及與舌,本性無所有,不分別我覺,是名為菩薩。智慧觀察身,亦覺意自然,覺已為他說,是名為菩薩。色聲香味觸,意所樂諸塵,覺知本性空,是名為菩薩。覺色及受想,諸行與識心,一切斯同幻,是名為菩薩。五陰聚如夢,覺彼無一相,不分別我知,是名為菩薩。不生亦不出,無作復無言,如是說唯名,彼名亦非物。覺貪欲瞋恚,斯由分別起,彼分別無體,畢竟終自空。癡亦分別生,分別因緣生,緣此生諸見,諸見不可得。覺察三界空,一切無真實,於彼不可動,故名為菩薩。欲界不成就,皆緣分別起,色有無色有,一切不牢固。眾生之所行,智者悉明了,貪欲與瞋恚,及彼愚癡等。一切諸眾生,即彼一眾生,智者無所覺,不念彼眾生。諸法之所起,悉因顛倒生,覺彼顛倒者,知顛倒真相。智慧甚微妙,不取諸音聲,覺已無所著,故名為菩薩。能捨己肉身,終亦無依止,如是覺真實,乃名為菩薩。至持戒彼岸,亦不念彼岸,覺戒行法如,無生亦無盡。慈心遍眾生,不得眾生相,覺彼眾生際,但以假言宣。勇猛大精進,深心厭有為,見三界空虛,證無上等覺。常入微妙禪,無著無所依,無住無攀緣,智者定如是。能以利智刀,斷除諸見縛,觀察法界性,無割亦無傷。若人真覺了,一切法如實,應時利眾生,乃名為菩薩。

(5)什么叫得无生忍。

佛告文殊師利言:「實無有人於生法中得無生忍。所言得者,但有語言名字。何以故?以無生法不可得故、離攀緣故,不得法忍。得無所得、無得無失,是故言得無生法忍。復次文殊師利!彼無生法忍者,所謂一切法無生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來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我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取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捨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所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實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比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染如虛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破壞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斷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垢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淨如是忍故,一切法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相如是忍故,一切法無願如是忍故,一切法離貪恚癡如是忍故,一切法如如如是忍故,一切法法性如是忍故,一切法實際如是忍故。如是一切法,無分別、無相應、無憶念、無戲論、無思惟、無作無力、羸劣虛誑,如幻如夢、如響如影、如鏡像如芭蕉、如聚沫如水泡,如是忍故。所可忍者亦無可忍,非法非非法,但以名字說斯法耳,然彼名字亦不可得,本性自離。

凡是取著我及我所,皆由分別。一切分別無非障礙故。https://t.cn/Ai8YumW1

生命的美丽,应是万千繁华看遍,你依然是我的低眉静好,我也始终是你的微笑向暖。

日子绿了又黄,花儿开了又谢,总觉得,人生中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一起看风景的心情。因为相信真爱,所以我们愿意变成更好的自己,掠过清喜的水泽,只为和美好的灵魂相遇。

一个恰若初见,一个念念情深,这世上的每一桩深情,都是莞尔倾城的模样。

喜欢时光里的静,喜欢记忆里的静,喜欢安静中那些细微而美好的存在。

听说,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那么,经年走过的香息,是否都潜藏在每一朵途经的花蕊上?万物情长,若落进袖底的珍重,我的念起,是隔花初见。

写下的字,是被风吹过的记忆。当岁月覆盖了花开,当心事老成了经卷,我还可以在水蓝的句子里禅寂,千声万声,清尘如故。

其实,生命里看似每一次的偶然,都存在着一种莫名的必然。

我们都是在流年里等待着花开,经年流转,早已知道最美的誓言不是三生相许,而是一世情长。

这世间,人和人的相识无非就是个眼缘,那一眼就入了心,入了欢喜。只是,能走到最后的,不是谁迁就了谁,而是谁更值得去珍惜。

当光与影掠过掌心的清寂,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也许,经历着就是圆满,懂得着就是慈悲,春风十里,不问曲终人散。

“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亲爱的红尘,就让我以十万分的热情,深拥你如海的安静。爱是如此简单的事,不必寻索,就借着无尘光景里的草木轮回,抵达一种圆满与清澈。

总觉得,所有美丽的相遇都是为时未晚,只要遇见,就好。

安静于自己的世界,相信,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温良,都会在寂静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当万千尘嚣落定,当落日长烟摇落,还有诗和远方,已然很好。

光阴的丰盈,就是在力所能及之下,做好每一件事,而与你的遇见,轻轻盈盈便点亮了内心的灯火。

世间薄凉,自有深情。你的柔情,温暖着我的思念…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别人无法到达的角落,尽管鲜为人知,但它依然在岁月的流走中悄然演绎着心灵的快乐悲伤,不早不晚,只在那一刻,快乐就来了;不紧不慢,就在那一瞬,痛苦蔓延了,在这来来合合中,唯独无法改变的,是缠在心尖的柔情,那个永恒不变的承诺。

文字是个多么衷情的信使,每一笔的刻录,都砌入心痕,那些笑过的、累过的、哭过的、想过的许多片段如今都成了人生中独一无二的风景。那些曾经属于我的,让我爱着的,让我不能放弃的,注定是我生命里无法抹去的痕迹,一路的相随相伴将是生命里最为经典的回恋。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你在,我在,岁月还在,就是最美的时光;你念,我念,时光不老,就是最深的情意。此生有你,夫复何求?惟愿岁月静好,苍天不老,你我如影随形!

在轮回中,我愿是你心里的一处风景,让你心怡每天。我不去问永远有多远,我只想珍惜与你相伴的每寸如花的光阴。最珍贵的,永远是存封在心底深处的。

我不想说出来,怕风吹走;我不想让雨看见,怕雨会淋走;我不想去多看,怕阳光会看到,将你晒到。

我只想轻轻的将你放在心里,与时光一起老去。只要想起,心里的清喜自然由来,这就是你给我最好的礼物。

如果生命可以轮回,我希望我依旧是你喜欢的一处风景,为你停留,为你守候。

你不来,我永不离去,没有归期。

你在我在岁月在,就是最美的时光,然后躲在梦的角落,从此不愿苏醒……

在这尘世间行走,总有一个人幽居在你的心口,总有一段情晃悠着你的流年。只愿岁月留白处,你的落款是红尘。

红尘留下真心,不辜负这世间一份懂得的温暖;红尘墨染真情,不辜负这人间一份友爱的温柔;红尘落笔深情,不辜负这岁月长河里的一份信任。

愿红尘中有你、有我、有温暖……

守住一颗宁静心,清净,柔美,润中带着几丝薄凉,浮于岁月檀香味琉璃盏中,叹,红尘之繁复。惟愿,点一盏心灯,不为取悦,仅以莹莹之光抚慰心墙。煮一壶月光,思绪又疯长,品茶,赏花,笑对风月,淡写一笔寒凉,斑驳岁月。

距离让思念生出美丽,懂得让心灵有了归依,润墨描景,写一笺小字,如蝶翩翩;沾一滴寒霜,画一幅小像,似梦一般。情无期,爱无限,柔柔的暖在指尖流淌;思无言,念无声,岁月的枝头镌刻了爱的模样。

你是我幽梦里的烟火,我是你时光里的知己。能在茫茫网海间中你相逢,是缘也是份。仿佛与你相识的日子里,我总是在不断地等待,我在这里等你与我一起共舞,舞出一世繁华,守住一世情缘。

生而为人,要有趣,才能活别人八辈子。

没有审美哪来有趣的灵魂,不过是此生想做一个有趣好玩的人罢了。

远离有戾气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保持自己内心的温润与态度,永不随波逐流,让年龄成为附赠岁月的礼物。渐老渐迷人。


今夜,守着月儿弯弯,不写情深,不记缘浅,不提最爱的远方。我只是轻轻,把放在心上的草木清香,合着细细风响,勾兑成一杯清酒,自斟自饮。

纵使,繁花落尽,也不要说忧伤,那些花开时的香,风会记得,雨会记得,每一个路过的人也都会记得。

听说,昨夜月满西楼时,东风又来过。浅浅的秋,就有了浅浅的梦。待所有叶子都慢慢变黄,便有了浅浅的韵。再有一阵风慢慢吹过来,便有了斑斓的模样,如一幅浓妆淡抹的五彩画,美的那样轻盈,轻盈的让人不饮自醉。

转身,与秋缠绵,缠绵出秋水长天共一色;与秋对酌,对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真好。

【星云大师全集4金刚经讲话】金刚经讲话第一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1)
不舍一众生 慈悲救度无分别

作者:星云大师
2019/6/30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须是具大心的菩萨摩诃萨。诚如〈普贤行愿品〉所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译文

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的菩萨摩诃萨,应当这样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的有情生命,包括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不同的生命形态,或是有色身、无色身的,或是有粗心思念想的、无有粗但有细心思念想的,乃至细微到难以说其有无心思念想的众生,我都要让他们了断一切痛苦烦恼,度过生死海,到达不生不灭的无余涅盘境地。

「如此度化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不见实有一众生为我所度。这是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对待分别,这样就不名为菩萨。」

原典

大乘正宗分第三①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②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③,若有色、若无色④,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⑤,我皆令入无余涅盘⑥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⑦,即非菩萨。」

注释

①本分是大乘的心要,佛陀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四心:

● a.广大心:不拣择优劣亲疏,一切众生皆度。

● b.最胜心:使众生皆断烦恼,了生脱死,入无余涅盘。

● c.无对待心:视一切众生平等无有差别。

● d.无颠倒心: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分别计较。

菩萨应以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无四相,否则即不名为菩萨。

②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之意。必须具备七个条件:

● a.具大根。b.有大智。c.信大法。d.解大理。e.修大行。f.经大时。g.证大果。

③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所谓「四生」,是三界六道有情四种不同的产生方式。

● a.卵生:由卵壳出生者,如蛇、鸟、鸡、鸭等。

● b.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牛、马、羊等。

● c.湿生:由粪肥、水道、腐肉、沼泽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蚊、蚋、蛆,以至于水中极细虫等。

● d.化生:无所托而忽有者,如诸天、地狱、中阴。

④有色、无色:是从有无物质形体来区分,众生可分为:

● a.有色:即有物质形体者,包括欲界及色界的众生。

● b.无色:没有物质形相者,指无色界的众生。

⑤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乃依情识活动的粗细,而将众生分为三类:

● a.有想:指欲界和色界等心识造作较粗糙的众生。

● b.无想:从色界第四禅无想天以上,叫做无想。但无想并不是没有心识,只是较为细微,所以名为「无想」。

● c.非有想非无想:是指无色界有顶天的众生,此类众生定力极深,心识细微到难以说其有无心思念想。

⑥无余涅盘:「涅盘」是梵语音译,意译为灭度、寂灭等。可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等四种。

⑦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执着我为能度者,为真实的个体存在;人相,执着彼为我所度,是和我相对立的存在;众生相,执着所度非止一人,各各善根不一,于是处处分别,如阶级、种族等等,即是执众生相;寿者相,乃执着能度与所度间有法相授受,并恋着不舍,犹如命根相续维系。举四相,实乃总括一切诸相;而合四相,简言为一个我相,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金刚经讲话第一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1

讲话

第三分进入到探讨大乘菩萨发心的问题。要发什么样的心?度化什么的对象?度化众生的目的为何?菩萨行者如何检验自己的发心是否合乎正知正见?这几项疑问,在第三分中佛陀有周详的解答,并且提出四点观念,令发心菩萨有修学之所依。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盘。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这四点全面地指出,菩萨发心的四种正观,四种次第,四种正见,以及四种成就。

一、广大心平等观

经文中所谓「诸菩萨摩诃萨」,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是从发心上来讲,泛指一切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狭义,则从证果上而言,专指已登上初地的见道菩萨。前者包括凡夫菩萨在内,后者则仅指圣贤菩萨。不论是广义或狭义,如来的教导付嘱本无凡、圣的差别。

摩诃萨,是菩萨或大士的通称。「摩诃」曰大,其含义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机。
第二、具有大智慧。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经僧祇劫时。
第七、证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须是具大心的菩萨摩诃萨。这里所说的大心,就是菩提心。诚如〈普贤行愿品〉所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新译《华严经》也提到:「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

从经典中可以得知,发菩提心是三世诸佛成就的根本;而发菩提心者,慈爱护念的对象是什么呢?

《金刚经》明白说道:「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可见所有一切的众生,含括三界九地,都是菩萨摩诃萨予乐拔苦的对象。三界的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都属于「迷界」,未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法华经》说:「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菩萨摩诃萨唯令所有一切的有情,不以三界为安乐,勤求真正的出离解脱,度众悉无余,不舍一众生,这是菩萨发心所应具备的广大心平等观。

这种广大心平等观,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皆慈悲救度,无有分别。我们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生为人身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悲怀,纵使为鹿王、鱼王身,遇众生有难或有所求,也都能广大平等的布施。想要发起「广大心」,就必须具有「平等」的正观,才能不分怨亲、人我,一切喜舍。因此,「平等」的正观需要般若智慧的净化、摄持。「平等」可以说是佛教最殊胜可贵的特质。

(九地) (三界) (二十五有) (六道)

五趣杂居地────欲界 四恶趣(四)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四洲(四) 人

六欲天(六) 天

离生喜乐地(初禅) 四禅天(四)

定生喜乐地(二禅) 梵 天(一)

离喜妙乐地(三禅) 五那含天(一)

舍念清净地(四禅) 无想天(一)

空无边处地 四无色天(四)

识无边处地

无有所处地

非想非非想处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确定性,才是这世间一切的正道。 ‭‮间世‬‬万物的魅力,就‭‮于在‬‬这个不确定性。你我的未来都会有很多种可能:会‭‮见遇‬‬的人,会遇见的事,会经历的失望和
  • 算卦占卜,八字合婚,八字算命,八字预测,看手相,看面相,看事业看财运,测事业测姻缘,升学考试,算婚姻,算姻缘,看感情。升学,升职,桃花,八字命理,星座命理,测事
  • #好物推荐# #微博好物生活节# #电商号福利周# 渣渣灰正宗南昌拌粉203g*3盒 【券后¥14.9】热销37464件 [月亮]【盘它看下评论】[月亮]【小
  • 【当“学渣”漫画作家开始“讲知识”......火爆全网的“混子哥”是谁?】创造了现象级IP“混知”和超人气图书“半小时漫画”系列的“混子哥”,究竟是何方神圣——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和韩国喜剧电影《极限职业》《率性而活》类似,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笑! 另外两部以后再说,《极限逃生》低开高走,电影
  • 关于我是肖战圈外女友这件事,我只想说懂得都懂,不懂的我也不多解释,毕竟自己知道就好,细细品吧。你们也别来问我怎么了,利益牵扯太大,说了对你我都没好处,当不知道就
  • 我平时生未曾有过要结婚的念头,只认为这是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过度夸大的不必要的过场。单是这种仪式都会让我心生厌烦。可当我见到你时,就连你每次轻柔呼吸都让我阴虚作
  •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1点,国足即将在12强赛迎战越南,赛前主教练李铁携吴曦出席了发布会。 谈备战情况 李铁:去一个月我们球员非常不容易,整个训练强度很大,
  • 莆田砍死邻居的的欧金中,获得了来自网络的一声叹息,唉~~~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他也曾因救助搁浅海豚而登上报纸,年轻的时候也曾在海浪中救过孩子。 如今50多岁
  • 【广州招聘】百果园260元/天百果园水果打包装聘大量分类打包新鲜水果招临时工,最少15天,也可以做到长期做!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9898281979 直接扫一
  • #摩登兄弟[超话]# 陪你一起默默努力 陪你一起悄悄拔尖 陪你一起茁壮成长 期待你惊艳所有人的那一刻 ——————— ——————— 摩登兄弟 MDXD 刘
  • 一提到#CFA[超话]# ,人们就会想到,精英、高效、高收入……神秘而又金光闪闪,男性持证者通常是高富帅,女性持证者一般是白富美,只要拿到这个证书,从此便迈入了
  • 【白罗斯不向世卫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索要抗击COVID-19的资金】10 月 13 日白罗斯理想网消息,白罗斯正在采取措施打击冠状病毒并解决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 #123如是我闻[超话]#【真阿练若】 楞严经名相概念 卷四136 【真阿练若】 「阿练若」 是专门指那些小乘人, 躲在深山老林里关门闭户, 就是
  • #天津招聘##天津招聘应聘# 天津空港大型正规卫生用品企业招聘蒹职鈤结操作工~ 流水线手工活,干净、简单、不累; 有班车管接管送,管饭; 薪资鈤结:12小时工
  • #ACON3D#大家心心念念的古风素材来啦‼️这次准备了古玩/簪子/耳环/腰间佩剑上的配饰~种类很多很精致✨有这些配饰以后在创作古风类作品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大的帮
  • 文殊菩萨丨诸佛之母智慧第一,劝修念佛发愿往生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印光大师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
  • #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 剔红夔龙夔凤纹壶式盒 盒为壶式,造型仿商周青铜器,方口大腹,棱角圆润,上附贯耳,下连底座。自上而下可分解为六层,均以
  • 回法国做的PCR花了50欧,这些都是新增加的旅行成本,法国是可以免费,机场一小时出结果是20欧。大概这个会一直继续下去。 摩洛哥地处非洲但是受法国殖民影响,还
  • 在道家修行中,要想获得神通(有6大神通)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修行必读# 在道家的法门里,六神通的获取并非只有一条路线,比如术道可得六神通,内丹修炼可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