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圣邦股份会议交流纪要

景总:

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前段时间,2021年全年盈利增长125%,扣费增长126%-154%之间。Q4淡季不淡,这个趋势也会延续到今年。到2021年末累计推出新产品3000多个,2021年500个。未来3到5年每年500个左右。2019年人员增长21%,2020年超过43%,2021年增长50%左右,要以年报为准。2022年从数量上不少于去年,1200到1300人的规模。产品、应用、技术、市场和客户几个方面对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未来持续向好。

Q:我们利润端和营收端公司在Q4的营收的环比节奏是什么样?毛利率这块Q4的趋势包括现在Q1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了,能不能看到Q1最近的表现?
A:现在数字还没出来。Q4和今年Q1明显淡季不淡。Q4比Q3不像常年略淡,去年有了一个稳定的成长,小有增加。圣邦的交货一直也是有比较好的成长吧。但是收到产能的限制,产出没有完全匹配到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比较突出。公司会持续沟通,获得产能的支持。

Q:产品结构有变化么?22年下游景气度分化怎么看?
A:占比上还是延续之前的趋势,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和之前给到大家的预期指引吻合。目前看来公司自身的成长情况和市场大环境略有不同。在有些细分领域会出现一些波动甚至出现下行的局面,但是公司自身在这些领域仍然有比较旺盛的需求。有的细分领域虽然景气度下行,但是公司还是有成长。 公司自身还是可以保持稳健成长,可能会和大环境有所不同。
消费电子接近60%,其中手机20%,非手机接近40%;泛工业40%多。

Q:最近信通院手机下滑20-30%的下滑,产业看从去年Q3开始,910月份到Q4手机出货量都很差,30%的下滑。其他消费电子都表现得不尽人意。公司有感觉么?
A:公司发展趋势和细分领域的行业惊奇情况不完全一样。细分肯定受大环境影响,但是公司自身一些特点,可能公司会和大景气度不完全同步。圣邦生意规模还比较小,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而且每年还有几百块新产品,前面几年每年两三百,去年500多,这些新产品支撑了公司的成长。同时公司不断拓展了市场份额,有些源自自身拓展,其他也有国际和国内同业转过来的订单。圣邦现在还面临着比较强劲的市场需求,表现在Q4和今年Q1有很好的表现,也为后面的表现有个支撑。

Q:我们现有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还有多少空间?
A:空间是非常的大啊,客户的模拟芯片的需求,比如一个手机厂商模拟芯片需求非常的大,相比于我们现在已经供货的规模,不是差一个数量级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市场上大部分还是国际厂商提供的,国内本土的厂商还是只能提供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空间非常巨大。

Q:非手机的消费电子有感受到需求变化么?
A:刚刚我说的情况适用于各个领域,原来好的我们更好,有些环境下行的,但我们自己还在不断获取份额。我们还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机会。我们很努力,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销售也不错,各个领域都有进展。对我们来讲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矛盾还是要获得更多的产能。

Q:今年产能增长情况?
A:都是动态沟通的过程,每年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都会同比有成长,当然会在后续也持续沟通,获得产能。公司成立历来,我们的产能是可以支撑业绩稳健成长的,具体数据没办法给出定论。现在主要几家供应商最主要的还是台积电,多年的战略合作。近几年我们也引进了中芯国际和韩国东部。我们近几年每年我们都投资并购,因为这些标的我们进入了更多的代工厂,未来产能方面我们会持续不断得到更好的支持。

Q:现在的12寸有产能的吗?
A:具体不好说,8寸到12寸迁移是一个规律,未来我们的产品如果有条件都会采用更新的工艺来做。

Q:有没有涨价可能?
A:公司一直以来没有全面的涨价,这是我们的不同的地方。我们尽可能希望消化成本段的波动,我们历史上就没有因为波动给客户涨价。但是个别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的产品,我们会和客户沟通,进行调整,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产能支持。我们之前就没有全面调价,后面也不会。Q3的时候毛利率高一点,不是公司追求的,我们追求毛利率稳定并小有提升。16-20年公司的年度平均毛利率是43/46/47/48/49是这样小幅提上来的。未来在这个接近50%的水平公司认为是很好的水平了,我们的重点是扩大销售规模。我们努力保持毛利率50附近,以此换来销售规模的迅速扩大。去年产能紧张,我们排产先安排客户急需的产品,无论毛利率我们都优先排。在中低端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所坚守,如果产能足够的话,去年的销售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去年因为产能的原因,毛利率被动提升,后面产能逐渐缓解,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会进一步扩大产能和销售规模。

Q:新品新能源车的计划有么?
A:我们一方面有技术储备和布局,另外BMS这类产品实际是一个系统,除了主芯片还有辅助芯片,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在供应。核心器件我们在工业领域进行了技术储备,逐渐成熟后会进入汽车领域。汽车前装我们陆续在开始,我们之前汽车的销售主要来自后装市场,前装我们之前主要是进行技术储备,最近一两年在组织专业的汽车电子团队,有一批产品在认证,有一些产品通过认证,陆续开始交货了,现在还在起步阶段,量不大。后面还会陆续起量。现在还有一些产品在研发阶段,未来会陆续推出,我们有全面布局。
模拟可做的东西很多,我们会阶段性有所选择。MCU我们目前没有投入太多精力,有很多对于我们更有价值,见效更快的产品可以做。未来我们想做也可以。

Q:工艺上海外有和工厂联合开发,我们怎么样?
A:实际上是不同厂家发展路径的选择,有些企业优势就在工艺上,通过调整工艺提高竞争优势,这样的对工艺和产品线有一定的依赖。所以他们和代工厂一起搞虚拟IDM或者自己搞产线。另外有些厂家产品线相对单一,那么同等规模下的就可以维持自己一个生产线的运转,也可以考虑。我们的核心优势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在晶圆厂通用工艺上做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对单一工艺没有依赖。我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合作伙伴。另外我们的产品丰富,用的工艺很多,所以没有单一的厂商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单一品类量不大,所以我们自己暂时不考虑做工厂和虚拟IDM。对于设计公司来说头一个生产线的话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挑战。另外那么大的投资,所以新产品就会围绕我们的新产品,这样会影响我们享受业界最新的工艺。所以还是看企业依赖的是单一的某种工艺还是多样性,这完全不同。像台积电这种代工厂就是每年都有新工艺来获得客户,他们每年会来人和我们交流,介绍他们的工艺,了解我们的需求,是对我们非常好的模式,所以我们未来还会保持这个模式。

Q:有些领域需求下降是哪些?你们来看Q1订单可能很强,但是环比Q4会不会若一点?
A:可能有些投资者观察到消费类领域比如手机有一些下行,这也是我们交流当中听投资者的反馈,对于圣邦自身来说,我们还在不断获取份额。可能有一种情况客户自己份额下降,但是给我们的订单会多,所以我们会有强劲的市场需求。现在看Q1会延续淡季不淡的趋势,我们还是以一季报为准。

Q:订单的能见度能看到什么时候?
A:有的就比较久了,到明年的都有。分布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的产品品类非常多,大部分还可以保证基本正常的交期,大部分供不应求的很明显。现在我们看订单各个行业都都挺旺盛的。

毛利率我们补充一下,我们有很多产品可以做到毛利率不输任何国际客户,所以我们会选择上有所坚守。我们希望年度平均毛利率50%附近,这个和产品单价上不去,成本高企被动的毛利率升高不一样。我们现在体量还是小,我们会主动选择在中低端有更多的坚守,产能也还是有一些限制。这是我对刚才问题的一些补充。

Q:预计今年和明年的收入和利润能保持什么情况?
A:业绩指引一直以产品增速,2017年我们依据当时研发实力的情况,我们给未来五年的业绩指引每年新产品两三百款,过去几年我们都符合,去年2021年新产品的推出有所增加,全年预计四五百款。请大家以年报为准。从2017年到现在5年了,我们现在时间点看未来3到5年每年500款左右新产品推出,这个是我们给的指引的情况。

Q:测算利润和收入的话如何测算?有没有预期啊?
A:这个我们一般没有从具体数字上给到大家,我们还是要从综合各个情况判断。请参照之前的情况……可以分享的是前年公司销售规模是2亿美金,再前年1亿美金,去年应该是3亿美金左右。按照这个惯性的话,公司应该是可以稳健成长到5到8亿的规模。公司现在在规划的是发展到10到15亿美金的发展路径。公司现在在做这个方面的规划,从产品到客户等等。希望到24年26年能接近这个规模。

Q:TI有个资本支出去年年底是规划未来几年要建好几个12寸的FAB,如果他们产能跑起来会不会对我们有影响?
A:这个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模拟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大家。另外新的技术不断推出,在原有的市场上会不断有新的机会出来。另外圣邦的客户还是非常有粘性的,不是凭借短期的一些降价的因素来进入客户的,客户选择我们更多是基于长期的考虑比如产品性能、品质、技术支撑、物流、产品线广等等。另外有些客户在遇到一些困得的时候我们也会及时给一些帮助。有些过程是不可逆,不会短期用一用又回去。与此同时也会有相当的客户粘性的存在,我们不认为其他的国际同业的供货变化会对我们有啥影响。我们的成长逻辑还是出于自身的。所以未来稳健成长是有制成的。

Q:21年的SKU有多少种?
A:我们在Q3之前的数字是有3500多款,全年下来3800。

Q:产品加速突破是有技术突破么?
A:不是,这是行业原因,模拟芯片就是每个品类我们都想做到型号非常齐全。所以圣邦的这个模式就不是单一产品的模式,过去和未来都是按照这个方向来走的。我们上市的时候披露产品16大类,当年有800余款有销售贡献。之后是每年有200多款的增减,所以后面几年涨到了1600多,去年当年有贡献的产品应该在2000款左右,具体数字年报为准。刚刚说的这些数字是当年度有销售贡献产品,和所有可销售物料是两个概念。去年我们新增了一个口径是全部可销售物料。我们后面会以这个口径为准,现在可销售是3800,以后每年500个这么增加。我们所有的产品品类会长期的精工细作,会定期增加物料。而且我们每年高端产品的占比会逐渐增加。

Q:产能情况?
A:目前主要是8寸,12寸还是新产品。

Q:24到26年实现10到15亿美金的目标对么?
A:我们努力方向是这样的,也和各个方面的环境也有关,这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

Q:Q4业绩情况我们也取得好的成绩,这块我们收入端有贡献还是毛利段贡献大一些?
A:应该是都有贡献,环比Q3看也是都有成长,毛利和营收都有成长。

Q:晶圆厂涨价也不是全面涨价,能介绍一下哪些涨价了么?会在报表里反应么?
A:我也不知道啊……你问台积电啊……
通常来讲会是一个生产周期比如一个季度,常规情况如此。过去一段时间如果有供应商调整的话基本都是一个季度就能反应出来。但是对于圣邦来讲,从数据上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我们因为自身的新产品和高端产品使得我们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们产品结构不断拓展,进入到比较有特色的应用领域,所以我们自己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我们的成本波动会优先选择自己消化。所以还好吧。

Q:电源管理和信号链哪个更强?新款拓展500多个,这些能转化成可贡献的速度会不会更快?
A:这个转化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还要符合市场规律。一定是要经过那些阶段的,经过客户认证、小批量测试等等。新产品转换到有销售收入的产品需要一到两年。

Q:研发模式?
A:我们做的相对通用的物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定制。所以我们的研发过程是自身独立的, 我们和客户的研发之间不存在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和客户对接对产品研发是没有影响的,所以这些过程对我们没影响。#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深夜躺在床上莫名就会想起很多以前的东西……我有一只粉色的笑得特别开心的小象玩偶脏兮兮地独自立在垃圾堆里的那个景象我至今记忆犹新[苦涩][苦涩][苦涩]还有
  • 3、更具独立性爸爸带大的孩子,一般在遇到的问题时,只要不是大问题,爸爸一般都会主张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长此以往,在爸爸的培养下,孩子的独立性通常也会更好。
  • 吃辣拯救不开心,加班加到心累到爆的我被对象拉着来到这家新开的湘菜馆,双人餐139,人均70的样子,菜品还挺丰富,口感真的不错!毕设的压力终于感受到了….现在很苦
  • 智能交互层面,全新一代CR-V搭载Honda CONNECT 3.0 智导互联系统,通过语音口令,即可轻松实现导航、娱乐等功能的操作,并拥有Home Link、
  • “——《人民日报》3.“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16.结束失望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期待,有些事到此为止
  • #依法能动履职 喜迎二十大#其实之前最喜欢远远的《哼》对小春茶仅限于感觉好听有意境但是前两天写作业的时候一下子被高潮击中了然后一直在循环呜呜呜也太好听了吧也许是
  • ps由于那个食堂现在只剩下几家店,但又非常好吃我们准备这学期每周四晚饭把那几家店都吃完,不然怕没机会咯)#初级会计[超话]#【备考打卡】Day1 2022年2月
  • 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活着就庸俗了,静不下心思考和阅读,只想看一些流量明星的流量日常…还是记录一下近期日常吧…昨天晚上自己折腾了半夜 漂染完彻底不会上色了,今天早上
  • #温流[超话]# #李珍基[超话]# 东京武道馆ᙏ̤̫ “我的声音和爱意会多多传达 所以请期待吧♪ 最喜欢你了♡”福冈ᙏ̤̫ “大家过得好吗?非常喜欢你♡”爱知
  • 想着那一天,会有人代替,让我不再想念你。想着那一天,会有人代替,让我不再想念你。
  • #一休不是光头[超话]##记录日常一休#的帅气、可爱、犯傻气[憧憬]争取分享每天的一休[送花花]Day9⃣请假第二天 没有播户外[苦涩]今天他们去了游乐园[伤
  • 《如影随心》第十位:邓子昂。《那年开月正圆》第二位:一见倾心长广王高湛。
  • 想必上大学的各位肯定也经历过小组作业,免不了会碰到一些摆烂舍友,我曾祈祷,大家都是勤劳的小蜜蜂,但我错了,大错特错[微笑]第一次的小组作业是坡坡特,老师让我们做
  • 人生在世,苦是在所难免的,心怀希望,才有远方……观后感小记:善良却被各自家庭抛弃的他们成了家,一起播撒种子,一起收割麦子,一起孵化小鸡,一起建造他们自己的家,一
  • 就是当我整个人很down 失去一切掌控力和行动力的时候 看到21年写到:“不要随意搪塞自己的生活 please” 20年:“最近真的很幸福”“边走边看,反正要体
  • 然后再来说一下A50主连,附图1是A50主连周线,这个指数,逻辑上的低点是14156点,对没错昨天的低点对于万点指数来说走的是一分不差,对于周线结构来说,红圈内
  •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9年快递市场前七大头部快递公司均完成资产的资本化,服务的长链化,竞合的生态化,快递市场竞争的门槛已抬很高,中
  • 1、血压:成年人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左右,您达标了吗?6、睡眠:不熬夜,没有特殊情况11点左右睡觉,每天睡7~8小时左右,你达标了吗?
  • 业内专家表示,在消费升级和市场洗牌下,“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已经到来,实力薄弱、品牌定位模糊、产品缺乏特色的润滑油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历史终会证明,赢家将属于逆势
  • 我问爸爸,如果满分10分你给自己几分爸爸想了想说,6.5分嗯,我心里想定位挺清晰呀~包子的5年也是爸爸和小伙伴创业的5年从包子10个月大开始直到3岁多大部分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