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六时吉祥
文╱星云大师
佛教徒经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福语,在印度,计算时间的方式是,白天分为三个时辰,叫做: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也有三个时段,叫做:初夜、中夜、后夜。把白天的三日分,和晚上的三夜合起来,即是佛经常说的「二六时中恒吉祥」。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很顺利,都是很圆满、平安,都是很欢喜、很自在。
常有人问我,佛光山有一座「不二门」,为什么叫「不二」?其实,「不二」是取自《维摩诘经》中「维摩一默一声雷」的典故。
有一天,维摩居士示疾,佛陀要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前去探病,于是双方就在维摩丈室里,展开了一场「不二法门」的讨论会。
所谓「不二」,指的是佛法的出世法,佛法讲「烦恼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涩的水果,经过和风及太阳的吹拂照耀后,就能成熟,转酸涩为甜美,可见酸即是甜,甜离不开酸;酸中有甜,甜中有酸,酸甜是不二的。
又如,人有生,也有死。太阳从东方升起,就像人之生;从西方落下,如人之死。生也未曾生,生了要死;死也未曾死,因为死了又会再生。可说,人生也是「生死不二」。
以出世法来看世间,是从理上来解悟;但是在还没有觉悟之前,不可以理上废事,还是需要用理来解事,才可以因事而明理,因理而显事,才能够「理事圆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年轻得志,意气风发。有一次,他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是骗人的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反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读书岂止破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是骗人的?」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深有省悟。
「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如果我们能够明白理事无碍,那么就能把宇宙的本体和现象融合在一起,把人我融合在一起了。
有一天,赵州禅师和弟子文远禅师在论道,正巧一位信徒送来一块饼。文远马上说:「请老师吃吧!」
「这不公平,这样吧,我们来比赛,赢的人可以吃这块饼。」赵州禅师说。
「怎么比赛法呢?」文远问。
「谁把自己说的最肮脏、最无用,那一个人就赢了。」赵州首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远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马上接着说:「我是屁股里解出来的大便。」
文远一听,这下我还比什么呢?想了想就说:「我是大便里的蛆。」
赵州听了,知道自己输了,就问:「你这只蛆在大便里面做什么呢?」
文远禅师说:「我在里面乘凉。」
人常常有分别心,但在禅者的心中,却是净秽不二,毫无分别。
这个世间很微妙,只要懂得「不二法门」,对于很多矛盾的事情,就能把它统一起来;对于很多差别的现象,也能把它融和起来。若硬要把事情分开,相对的麻烦就多了。
不管修行或修心,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之间,乃至做人处事、交友往来、举心动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
世间上各种生命的存在,都要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般亲密,才能吉祥,才有和平。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你吉祥、他吉祥,统统都吉祥;人间一切众生都很吉祥,那么二六时中恒吉祥,就是佛法普遍人间。
大家要把烦恼放到心外,把烦恼放到家庭外,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烦恼带到明天,大家一起共修「不二法门」,过一个「不二法门」的快乐人生。
《大吉祥经》中,佛陀曾开示三十八种吉祥法门,若能依此实践,所到之处皆安稳,就是最上的吉祥。
1. 远离愚人
2. 亲近智者
3. 尊敬值得尊敬者
4. 择地而居
5. 过去曾经修福行善
6. 自愿行正道
7. 博学多闻
8. 技术精湛
9. 善学于律仪
10. 言谈皆善语
11. 孝顺父母亲
12. 爱护妻子、儿女
13. 做事有条不紊
14. 布施
15. 法行
16. 接济亲族
17. 行为无过失
18. 不作恶事
19. 远离恶事
20. 不饮酒、不用麻醉药品
21. 不放逸地修行
22. 恭敬
23. 谦虚
24. 知足
25. 感恩
26. 适时听闻佛法
27. 忍耐
28. 柔顺
29. 谒见诸出家众
30. 适时讨论佛法
31. 克制
32. 梵行,过清净的生活
33. 如实知见四圣谛
34. 证悟涅槃
35. 接触世间法时心不动摇
36. 无忧虑
37. 无染,心无染着
38. 内心安宁
──节录《星云大师全集‧迷悟之间、佛法真义》、《佛说吉祥经》
《佛说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远离众愚迷,亲近诸智者,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如发行布施,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柔和,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于圣谛,实证涅磐法,是为最吉祥!
虽触诸世间,齐心不动摇,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以文字因缘,作人天眼目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当代净土宗高僧。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
印光大师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印光大师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投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次年,印光大师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有眼疾,几近失明,后来虽痊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
印光大师出家后,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帮着晾晒经书,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是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
印光大师于受戒时,因善于书法,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如血灌,由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力书,仍然勉强支持。后眼疾竟得全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
印光大师修净土,韬光敛迹,久而弥笃。印光大师二十六岁时,到红螺山资福寺净土道场,入堂念佛。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净业大进。
印光大师三十三岁时,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请,护藏经南下,住法雨寺藏经楼闲寮,近二十载,励志精修,深入经藏。间或受寺众坚请,乃为讲净土经典,讲毕,旋即闭关。斋房书“念佛待死”以自勉,学行倍进。
印光大师出家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长期昼夜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亦早证念佛三昧。
晚年,大弘法化之余,于苏州报国寺方便闭关。

1937年,印光大师于苏州灵岩山闭死关念佛,关中答一日本人的“近来动静”问题时,答云:“自到灵岩,任何名胜,均不往游,以志期往生,不以名胜介意故。”足证印祖一生行化,以身弘法,道盛德隆,感人至深。
1911年,印光大师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将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
徐蔚如、周孟由诸居士见之,叹誉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于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师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佛学界内部广为印制流通,印光大师德名由此而腾誉海内外。
《文钞》实为印光大师弘法之缘起。由读《文钞》而倾慕大师道德,竭望列于门墙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二十余年,皈依印光大师座下者,不计其数。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的士女,不胜枚举。

我国近代以来,欧风东渐,礼教陵夷,社会人士莫不以身心活泼为现代意识,遂致身口意三业,放荡恣肆,漫无忌惮。故印光大师针砭时弊,力倡竭诚尽敬,惭愧自牧,以培净业行人之福基。
生逢干戈不息、战祸连绵之际,而水旱天灾亦交迫迭至。印光大师悲心凄恻,广倡因果报应之说,以为因果者,圣人匡治天下、诸佛救度众生之大权。尝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
印光大师生前流通《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数百万册,足见其力倡因果之悲心。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言言归宗,字字见谛。印光大师剀切指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其与吴璧华书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从佛法与众生根机的对应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抉择。
印光大师除了以文字般若与讲经说法的形式弘扬净宗外,还建立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亲自立定规约章程,为末法丛林之表范。
印光大师还创办弘化社,广印经书流通,二十余年,所印各种佛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在百万余帧,法化之弘,广被中外。

印光大师一生克苦俭仆,注重惜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送他人。如果是普通物品,便令交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洒扫洗涤,事事躬自操作。受请外出讲开示,虽为备轿,亦不肯坐,以为折福故。
印光大师自奉节俭,待人却甚为慈厚。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救济饥贫。凡闻何方被灾告急,必尽力提倡捐助,悲愍苦难众生,无以复加。

1940年冬,印光大师略示微疾,促令办理妙真法师升座仪式,预知时至,多诸迹证。
初三日晚,对大众开示:“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初四日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
二时十五分,印光大师坐床边呼水洗手毕,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走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
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印光大师吩咐:“你要维持道场,你要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复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印光大师一生潜修实证,淡泊平常,以文字因缘作人天眼目,利益叵测,人称大势至菩萨再来。其著作有《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丙子息灾法会法语等流通于世。
文 | 摘自《净宗十三祖师》 https://t.cn/z81PuZ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丁程鑫 十八岁未来方程式# [心]#丁程鑫 我们是彼此的星星和月亮# 认真翻看了接近2k条关于小乔巴的心事,有好多好多人,对程程有着最诚挚的祝福和深深的
  • 专家认为,今年的“618”很特殊,除了往年的大促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协同品牌企业在消费下行中逆势突破,以更加低廉的促销成本投入、更加稳定的供应链服务、更加快捷的资
  • 【限前20名969】修丽可 紫米精华30ml+赠4ml*7,戳:【限前20名589】修丽可 色修精华30ml+赠15ml*2,戳:门面担当紫米精华,含10%玻色
  • 假如,这寒耐的冬还有一抹温柔的气息,那么这气息是不是属于雪花。此时天是白的,地是白的,心灵的旷野也被一朵朵雪花温柔的雪白。
  • 金箔使用(1):【贴额头】增强运势、去霉运、增加智慧、改运,步步高升、时来运转,财富满天飞金箔使用(2):【贴手上】助招财助生意助投资方面的运势,正财,偏财,横
  •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区医保百姓满意度测评已连续13次获得全市第一名,将微笑和用心服务内化于心,融入医保人的血液,植于医保人的骨子,外化于行,区医保的“
  • 一屋子挤满了人,而我,却是孤身一人,我不认识谁,谁也不认识我,我该怎么办,我慌了,我告诉她,“周围没有同学啊”她没有回我,留下冰冷匆忙的背影,我知道,她顾不来我
  • 让我们铭记这十二位“两总”的姓名!正如同那一句话:“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 成年人的生活,各有各的心酸和无奈,没有人可以一直幸运,也没有人注定一直不幸,如果有一天,觉得撑不下去了,不妨慢下来读一读书,前人的智慧,今人的思想,他人的生活
  • 如果室内空间需要提升一点亮度,又不想要明黄色那种过于高调的颜色,黄油色是最佳的选择。蓝色的墙面是很多屋主的选择,宁静而又优雅的蓝色调给家里带来了一些小清新的感觉
  • 意向转型看这里我的土豆一路跟着我走过来 从真珠美学到现在的芙瑞塔 说实话 最初的我们都很佛系 总是随缘就好 所以成绩一直也就那样 不好不坏 也许在别人看来很好了
  • 举个例子:同一个考试局,某学生A在一场满分为75分的考试中拿到了68分,学生B在不同考季的另一场相同科目且满分同样为75分的考试中拿到了64分,我们可不可以就此
  • #tbh英园# 门口就有放大版的哈罗德小熊哦,吸引了无数帅哥姑娘们跟它合影,但是心里还是觉得不能把它抱走真的是很遗憾呢!总共500只,售完即止,这么可爱又充满英
  • 华盛顿一直以亚太国家自居,并认为对这一地区负有安全责任,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它理应有责任从源头上掐断危机的根源,放弃冷战思维和零和观念,真正落实“四不一无意”的承
  • 都说不要太坚强否则会没有人疼可是谁又知道我不自立不自强不坚强谁在我需要肩膀的时候能否给我一丝温暖我不是真的要坚强我是被迫在坚强世界上有谁不知道再坚强的人心里总有
  • 这里完全可以参照青岛鲁迅公园那样保留下来,建火山石公园一个,咋就这么迫不及待的给毁了!我的工作处于雪板制造流程的核心步骤,这里是每一块滑雪板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 意外的是游戏开始的时候怪物警觉是默认关闭的,后来才知道生存难度应该是开启的,我就在没有警觉指示下完成了游戏,期间也有无数个瞬间想要去打开,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我
  • 太空灰3D建筑打印设备会根据其专用的控制系统,按照选定的切片方案,实时进行打印,打印的精确度是以毫米为单位,这在以大型设备著称的3D建筑打印上,是比较罕见的。通
  • 【旅行·香港探店】#带着微博去香港##约会下午茶##三条子的地球远足# 一个歇脚站 一杯咖啡☕️无疑是对享受单车奔驰路途中的人们最好的补给由6位香港单车爱好者创
  • 二、从乳头来看1、宽窄:以两乳头为界:间距过宽者心态特好,非常包容,性格豪放,不爱计较,很适应各种环境,生育能力很强,子女缘很旺,生活比较随心所欲,感情上积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