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
那么学佛修行的人,

当要彻底明白它,
不可轻易忽略它。

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让我来略说一下 :

一 、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
正音为波利匿缚男,
旧云涅槃,
今顺古亦云涅槃。

又名泥洹,
或云涅槃那,
皆音之讹略,
或楚夏不同。

旧译为灭度,

或云寂灭、
无为、
解脱、
安乐、
不生不灭等,

名虽异其义则同。

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 :

灭度,
即“ 灭 ”除烦恼,

“ 度 ”脱生死的意思。

寂灭,
寂谓理性“ 寂 ”静,
灭谓烦恼“ 灭 ”除。

亦可说,
证得“ 寂 ”静之体性,
自然烦恼“ 灭 ”除;

烦恼灭除,
自然证得寂静体性。

“ 智论 ”云 :

涅名为出,
槃名为趣,

谓永出诸趣生死,
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 ——

玄奘法师则译为
“ 圆寂 ”,
此义比较来得完善,

因为寂灭、
灭度、
解脱等译,

不过仅约断德方面,
言断灭生死烦恼。

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

今略释之 :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
“ 圆 ”;

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
“ 寂 ”。

简单的说 :

即德无不“ 圆 ”,
患无不“ 寂 ”。

详细的说 :

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 圆 ),
三惑烦恼彻底清除,
二种生死完全度脱( 寂 ),
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

回复
“ 圆 ”明“ 寂 ”照的本有心体,

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

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
圆寂。

圆约进善方面言
( 成就一切福德 );

寂约灭恶方面言
( 断惑灭苦 )。

据此研究起来,
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

寂静、
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
圆寂也就是指得
“ 圆明寂照之真心 ”。

因为它 ——
真心 ——

本具一切功德( 圆 ),
永离一切烦恼( 寂 )故。

成佛即证此真心,
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
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
因此不能证得。

所谓迷则颠倒梦想,
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
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
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

即证一分真觉
( 如镜子去一分尘埃,
即现一分光明 ),

乃至全灭全证。

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
“ 圆 ”满,

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
“ 寂 ”,

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二 、涅槃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 :

涅槃有二种,

一 、有余,
二 、无余,

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

( 一 )就小乘方面 :

证得阿罗汉果,
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
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

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
( 生命体犹存 ),

叫做有余涅槃
( 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 )。

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
更不随业受生死,

叫做无余涅槃
( 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 )。

换言之 :
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

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

此为无余涅槃。

以上为小乘的有余、
无余涅槃
( 此有余、
无余同为一体,

因同断见思,
同证真理。

其不同处,
唯在有漏依身上灭,
未灭上分 )。

( 二 )就大乘方面 :

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
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

此为大乘的有余、
无余涅槃。

( 三 )就大小相对言 ;

小乘所证涅槃为
“ 有余 ”,

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
灭分段生死而已,

尚“ 有 ”其“ 余 ”的尘沙、
无明烦恼未断,

变易生死未了,
故曰有余。

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
则为
“ 无余 ”,

因为它是三惑全断,
二种生死永灭,

再“ 无 ”其“ 余 ”的烦恼可断,

生死可了,
故曰无余。

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
无余涅槃。

又近代的学者说 :

果报身未灭为有余
( 虽惑断而身尚在 )
待果报身灭时,
始称为无余的涅槃。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解,

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

1 、小乘灭生死而涅槃,
大乘达生死即涅槃,

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
此其一也。

2 、小乘唯断界内见思,

大乘并断界外
( 三界外 )
尘沙、
无明,

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
此其二也。

3 、小乘无身无智,
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

大乘则身知具足,
众德圆备,

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
此其三也。

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
使读者易懂。

“ 法华玄赞 ”二云 :

“ 一 、真如之体灵明妙觉,
名为般若 ”;

彼为觉性故也。

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
故不名般若。

二 、真如之体出所知障,
名为
“ 法身 ”;

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

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
故不名法身。

三 、真如之体众苦都尽,
名为
“ 解脱 ”;

彼离分段变易故。

小乘之涅槃唯离分段,
未脱变易,
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
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

所灭的是分段生死,
所证的是偏空真理,
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

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
( 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 )。

大乘涅槃,

所断的是尘沙、
无明烦恼,

所灭的是变易生死,
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

此则以尘沙、
无明为变易生死因,

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
不受后有而入涅槃。

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
息妄归真,
而证无余涅槃。

或云 :
“ 佛息应身之化,
归于真身之本 ”

谓之无余涅槃。

总之,
二乘所证涅槃,
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
偏空真谛理显现。

菩萨所证涅槃,
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
但中俗谛理显现。

佛所证的涅槃,
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
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
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

因此,
亦得称为涅槃 ——
小涅槃;

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

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
可就不同了,

它是圆断烦恼、
圆满解脱、
圆证三身、
圆获三智;

那法身、
般若、
解脱三德具备,

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
无住涅槃,

合前有余、
无余为四种涅槃。

有余、
无余是三乘共证,

凡夫无分;

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

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

今略说明之 :
“ 性净涅槃 ”

谓诸法自体,
性本空寂,
不假他修,
法法平等,
圣凡不二的理性。

“ 无住涅槃 ”
是说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

因为它是福慧圆满,
更无所求。

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

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

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 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 );

以大智故不住生死
( 不被无明所迷,
业力所转 ),

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
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
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

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
竟以涅槃认为是死的别名,
这是根本错误的!

要知道,
它 —— 涅槃,
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

是由历劫辛苦,
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就以小乘涅槃来说 :

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槃。

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翻看从前的生活记录,有些照片拍的还可以,我想是因为那时有无尽的热枕和不倦在里面。    当牧尘走进这修炼场时,也是被那种喧闹声惊了一下,他望着那一片片黑压压的人
  • #爸爸陪伴日# 想起之前有次果爸要带果去野营,一开始果是抵触的,因为贝尔才是果心目中的野外超人,他觉得和爸爸出去会很没意思。”阿尔焦姆这样喊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
  • 我们想大伙儿可能会想看到我们LCS在国际赛事舞台上出丑的表现,但我觉得他们(LCS种子队伍)都是一些很厉害的选手。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版本是AD carry版本,然
  • #小学语文# #写作# #从积累到运用# 孩子写作时书面语表达很贫乏,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词汇量是需要一些笔头训练的,不能只是觉得这个成语孩子能说出来,或者知道,
  • 为啥发小:工资被钟梨吃的死死的,你马上就知道了我:[单身青蛙](内心狂喜表面)噢好的直男真会讲一下让泥塑粉爽的话[哈哈]#一姐の课代表# 开奖啦!今天一天的行程
  • #漫威[超话]##雷神4#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电影没说明白简怎么成为的女雷神啊,说的明明白白的啊,癌症四期,看到神话中雷神之锤可以让人有活力,就去找雷神之锤,雷
  • #陈键锋[超话]#就算见不到又怎样呢,相隔万里我也能爱你 ”[心][心] 你听风 听到了吗 它在替我诉说爱意“ ? ' .@陳鍵鋒sammul #
  • 你的很多期待,都有原因,而且未必都要被另一半满足,你完全有能量自己满足自己的期待,当你一直想要另一半满足你的期待时,得不到后你就会愤怒、怨恨,从而让你们的感情里
  • 红桥.九和府【项目位置】:红桥区佳宁道与双环路交口【产品介绍】89-120平高层【价格】高层均价24000【产品类型】24到34层到顶高层【物业费】高层3.63
  •   接近恒大健康人士则称,其已于19日向未转签恒大法拉第(恒大投资后FF在中国的运营主体)的FF中国员工,以借款形式支付了薪资,但FF美国并不归其管理。  10
  • 此外,这种精油还包含有抗炎功效的物质。1.保护肠胃摄入沙棘籽油,能在胃肠道内侧形成一层保护膜,能防止遭受病原体的有害影响。
  • 2014年蒙河铁路、2020年大临铁路、2021年中老铁路、今年大瑞铁路大保段等先后开通运营,通道“接口”建设基本成型,正加快打造山腰、磨憨、瑞丽三大国际口岸和
  • 。。
  • 供应方面,近期各地区环保力度加大, 焦企有不同程度的限产,个别地区焦企暂不出焦,部分地区维持 50%的开工率,焦炭供应持续紧张,厂内库存低位运行。唐山地区市场冷
  • 房间有增开的窗户、毛织的帷幔、素雅的摆设,反映了荷兰德尔夫特一些富裕的家庭生活的平静、安逸与自我满足。他以德尔夫特城中产家庭的妇女生活为主线,刻意去表现室内陈设
  • 虽然只是因为大晚上看热血漫画后上头发的一条微博,但还是希望大伙记得网络上只会一味否定你的人一般被称为“啥b”为什么!网络世界就是总有一群人,天天刷别人的内容,没
  • 那具尸体,正是庆和坊为大名府制作的守城傀儡“乌金蜘蛛”……:-《最佳损友》 幽幽南山横冲直撞的耿直少女与她的专属守护神,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错过,就是没有早一步
  • 2月22日,核桃园镇乐土村的一块麦田地头上,村民王刘全对眼前正在建设的“高标田”充满期待:“以前田间小路一遇雨雪天,庄稼都拉不出来,现在沟、路、渠、井、闸、涵、
  • 现在到好,气也受了,还莫名其妙被扣钱[微笑] 熟悉的陌生人: 你们好: 会用到熟悉这样的词,是因为你们曾经是解放军,还因为你们是都穿着防护服的“大白”都是参与
  • 到头来,你活了多少岁不算什么,螺狮粉重要的是你是怎么走过这些岁月的。人生无非都是如此,螺狮粉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靠近你,最终又带着各自的理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