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守护者[超话]#
这首“春”的禅诗,你能体悟出多少禅意?

(一)寻春不见 梅花枝头

一些富有禅意的诗词和偈语,往往能够用优美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释出禅理,近日我看到一篇作者不可考证的禅诗: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简单直白的28个字,无一生僻字,细细品读,却意境悠远。诗人翻山越岭,踏破芒鞋,想要寻找春,却怎么都找不到,失望归来之际,园中的那缕梅花香,才让她恍然大悟——哦,原来,春早在那里。

这首诗其实是一位比丘尼对证悟过程的譬喻,开始以为佛在别处,拼命去修去求,得道开悟时却发现佛就在自己这里,而不在别的什么地方,所以佛教中有句话叫“步外无佛土”。

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于菩提树下悟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所谓如来说法都是方便、权宜,而学佛修行更要靠自证、自修、自观去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生活中,何尝不也是这样,人们努力追求金钱、地位、名利,觉得有了这些就会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就忽略其实自己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幸福,而幸福与否在于自己的心态,有钱、有地位、有名的人中,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

在轮回中,我们何尝不是在六尘中迷失了,拼命的追寻,拼命的执着,为了“我”造诸恶业,而迷失了真我。

(二)春花秋月 夏风冬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诗人把春夏秋冬四季中最美好的景像结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被世事所累,无法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人的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只会变得凄凉。

细思在我们的成长岁月里,是不是时常会被外界的闲杂之事干扰,乱了分寸,进而产生了种种忧虑。

恰如这首诗,如果能除去自己心造的阴影,摆脱挂在心头的"闲事"。想通了,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得到生命中的自在,那还不就是人间好时节了吗?

漫漫人生路,做好自己,认准自己的方向为之奋斗。任它四季更替,时刻都是人生的好时节。

(三)捆住我的绳子

禅宗四祖道信闻听天柱山三祖寺有个老和尚修为很高,于是不远万里走到三祖寺向老和尚请教禅法。到达三祖寺时,正好遇见三祖僧璨,此时僧璨正在大石头上坐禅。

四祖道信便请教,说道:“大师,我心里有束缚,不能自由,请您帮我解开束缚。”

三祖僧璨便说:“我可以帮你,你先把捆住你的绳子拿过来。”

四祖道信愣住,摸着头自言自语说:“捆住我的绳子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

三祖僧璨告诉四祖:“我已经把捆住你的绳子解开了,从今往后你就是自由的了。”

四祖道信当下大悟,原来内心的烦恼,不是别人带给你的,也不是周围的环境带给你的,能捆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四)一念起 天涯咫尺

我们听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像读药方不能治病,看菜谱不能充饥一样。如果不能把道理践行于生活中,那一切道理都只能是空谈。

就像被誉为娑婆世界说法第一的女高僧伏藏那玛大师,她开示的佛法可令顽石点头。

伏藏那玛大师曾经对弟子开示:“不要道听途说凡夫的空洞断灭见。没有见到自性,就不能了生死,就会在六道轮回中打转。就像你找不到法台的方向,终归是会碰壁的。任你空洞理论一大堆没有用,无常照常会来请你的。”

如果未证言证,一味把妙有空性挂在口上,行在笔尖,佛法的广大神通就不可能展现。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无论是“终日寻春不见春,春在枝头已十分;还是自缚自身的四祖;或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些禅诗意理都是真正的开悟者从自己自性中体悟出来的,开悟绝不是口头上说说禅理而已,而是要真修实证的,如果不是自己真正证悟,而是人云亦云,到头来不过是数他人珍宝罢了。

撰稿:在路上

编辑:对白云天

你没经历过死亡,怎知道人死后还有来生呢?
一小点 吉祥地乐土

那先比丘智答弥兰陀国王

弥兰陀国王听说那先比丘非常有智慧,就想找机会为难他。因为弥兰陀国王并不信奉佛教。

有一次,弥兰陀国王对那先比丘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那先比丘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传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国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确有佛陀,因为佛教有佛、法、僧,有经、律、论三藏;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国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佛教常常讲:人生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我问你,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国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国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您痛不痛啊?”

弥兰陀国王变色道:“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掉了不痛的道理!”

那先比丘追问道:“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国王答道:“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国王这个疑问又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说道:“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正是这个道理呀!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关爱、感化、对治,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慈悲之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啊。再说,仇敌之所以骗我、骂我、谤我、害我,皆是我往昔、今生所种之因的果报,如果要怨恨,就恨自己吧,岂有不原谅仇敌之理?!”

弥兰陀国王点头称是,但仍然不能心服口服。忽然,又想到一计,问道:“你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蔼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橙,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是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国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说:“身体只是六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国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笑一笑,反问道:“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国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证达成就,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国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智慧圆满,神通无量,妙谙五明,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国王不以为然地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和因缘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拔苗助长,反而弄巧成拙!”

弥兰陀国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追根问底:“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地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让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如果不斥责他们,庄严法会能殊胜吗?他们参加法会能得受用吗?”

弥兰陀国王频频点头,终于心服口服。

  一小点收集整理

#早起读书[超话]#
那先比丘智答弥兰陀国王

弥兰陀国王听说那先比丘非常有智慧,就想找机会为难他。因为弥兰陀国王并不信奉佛教。

有一次,弥兰陀国王对那先比丘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那先比丘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传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国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确有佛陀,因为佛教有佛、法、僧,有经、律、论三藏;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国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佛教常常讲:人生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我问你,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国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国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您痛不痛啊?”

弥兰陀国王变色道:“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掉了不痛的道理!”

那先比丘追问道:“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国王答道:“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国王这个疑问又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说道:“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正是这个道理呀!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关爱、感化、对治,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慈悲之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啊。再说,仇敌之所以骗我、骂我、谤我、害我,皆是我往昔、今生所种之因的果报,如果要怨恨,就恨自己吧,岂有不原谅仇敌之理?!”

弥兰陀国王点头称是,但仍然不能心服口服。忽然,又想到一计,问道:“你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蔼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橙,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是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国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说:“身体只是六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国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笑一笑,反问道:“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国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证达成就,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国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智慧圆满,神通无量,妙谙五明,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国王不以为然地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和因缘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拔苗助长,反而弄巧成拙!”

弥兰陀国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追根问底:“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地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让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如果不斥责他们,庄严法会能殊胜吗?他们参加法会能得受用吗?”

弥兰陀国王频频点头,终于心服口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法华经》第20品 常不轻菩萨 【04】 解读 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
  • 若是不懂得删繁就简,不懂得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一身负累,更容易让自己崩溃,如果心态好了,这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好的心态更是一种境界,若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便可宠辱
  • 烟草占我们的土地种烟就啥也能办,现在不种了啥也办不了,这不是不好办的问题这是无利不起早的问题。希望你们将我们这老大难问题解决掉,让老百姓真脱贫致富,君子怀德,小
  • #周柯宇我的眼里只有你# |#周柯宇无限超越班# 看图想摘玫瑰,就要先折刺枝;想走坦途,就要斩除荆棘;想看到天明,就要勇闯夜寂。带全ping台2.5w
  • 须于12月20日中午12:00前通过“2023年北京市研究生考试考生信息采集系统”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模块,填报本人24小时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12月1
  • [打call][打call][打call]好嘛,直接给人家改姓了,“庞德斯通”变成了“庞德” [允悲][允悲][允悲] 可能po唯平均六年制,觉得老外的姓氏缺掉
  • 当你像大海一样,你更有担当,你承担了更大的使命,也就无视它了。当你像大海一样,你更有担当,你承担了更大的使命,也就无视它了。
  • 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把握不好当下,未来必是一片虚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把握不好当下,未来必是一片虚无。
  • #夏说英文晨读[超话]##wujacob# Day 1609 | 宫崎骏时隔10年推出动画长片新作,你期待吗?NBA 2K23 Arcade Edition f
  • 那次我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你,打破我印象的你,那时你才18,现在你已经20岁了,我真的有把你当做偶像来看待,我也想要拥有你的勇气和担当,所以你是风,我是气球,一直在
  • 下雨天……在路上……#爱上这座城##广州##城市##街拍##扫街##旅行##生活##纪实摄影##摄影##路人##不小心拍入你镜头的路人##夜色##灯火##傍晚#
  • 突然的,想起那个兴冲冲参加各种歌唱比赛的国超,那个熠熠生辉、带着梦想的男孩,他从不畏惧任何阻挠,他坚信他会实现他的梦想,他要为每一个歌迷坚持唱下去,不论在哪一个
  • 每天加班到凌晨,每天随机掉落各种kpi,每天沉浸在“快快快赶紧报”和“报了也是gg”的横跳,还有意料之外的不明任务,每天都觉得自己cpu要多线程运作而超频,每天
  • 您将获益:[并不简单]了解出行现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并不简单]了解智慧出行带来的用户体验价值 [并不简单]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新型产业生态日媒:日本连续16个月
  •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一句话,于是后来便有了‘才高八斗’这个词,它从专指曹植变成了用以称赞拥有很高学识,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子。”“不过…”“才高八斗并不止这一个典故,
  •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去过日本旅行。 BK:我想带他去日本。
  • 脚部做了刻度条,可以自由裁剪,卫裤也能实现长度自由啦,超多颜色可选,M-XXXL码数,我165 122穿XL宽松合适,长裤长度,简直像量身定做,所以穿上瞬间决定
  • 我一直觉得自己一个人去看医生是件很凄凉的事 记得之前交往过一位会用工作很忙这种正当理由 次次都拒绝陪我看医生并责怪我不够独立的男友 也是从那之后我慢慢接受一个
  • 现在的我,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种感觉只有自己最清楚,成年人的心酸,最后只能沉默。我虔诚的许愿,希望他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平安且健康,看着我变成一个中年女子。
  • 到二十五岁,三十岁,那时候的我看到今天二十一岁的我记录的这些会觉得很幼稚吧,但应该也会庆幸多亏这样幼稚的我记录了美好的二十几岁。更没想到的是,二十一岁的我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