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开心般若当和[超话]#详解十八界之「耳声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首先要明白,这个耳识就是耳朵对声音的一种感觉。讲是动静二相,但侧重于观照动相,更容易理解。如果讲我们耳朵对动静的感觉是由耳朵自己产生的,那会造成什么局面?「既不现前,根不成知」,耳根要产生直觉,必须要有动静二尘这个所知。没有这个所知,能不能形成这个能知啊?单根不立,连叫耳根都叫不出口。「必无所知」,没有所知的这种动静二尘。「知尚无成,识何形貌」,就不能造成能知,就谈不上识。

    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阿难非要强词夺理——是因为它没有动静之音,所以我才没有耳识,并不是因为我这个耳朵不能产生耳识。

    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虽然没有动静,耳朵对外面,比如说风吹过来了,耳朵是不是有感觉?实际就把这个耳识降低为身识。耳识同时还具有身识,当耳入对着外面拖拉机声音响的时候,它首先就有身识感觉到的振动,它同时还能感觉到这是拖拉机的声音(这是耳识)。

    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耳识界一定要能对外面的种种的音响动静作第一念直觉判别,而我们的身识界,注意,它只有离合这种判别,离合的判别与各种声音的动静的性质不一样。不管是眼识、耳识、鼻识,是不是都有离合这种感觉啊?所以这是基础,这是身识。不能把这个身识来混同于耳识(眼识等)。耳根离开声尘,耳识界怎么能成立呢?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到这就转计了。既然不是耳朵生,那就是声音生了,二者必居其一。所以这里假设,我们这个耳朵的这种直觉感受是因为声音而有,与我们耳朵能闻的闻性就没有关系。

    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亡」,解释为无,没有的意思。「无闻」,在我们耳朵这个能闻的闻性里,就没有这个声相的所在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就没有所闻。那么「识从声生」,这里应该打一个问号。也就是说耳识从声音生的,怎么能成立啊?我这个能闻的闻性都不存在了,那这个「识从声生」与我们闻性有什么关系啊?

    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鉴于其强词夺理,我就是闻到这个声音。好吧,就依你所说,「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那么因为这个耳识是由声相产生的,所以「闻应闻识」啊。「闻」,就是听到。想想看,我们耳朵能不能听到这种感觉?听到的声音是无情的色法,而耳识是有情的直觉。这两个东西一样不一样?

    不闻非界:耳朵都听不到这个耳识,你能不能叫耳识界?闻则同声:如果能听到耳识,耳识岂不成了无情的声尘?耳朵能听到耳识,有没有这个道理啊?我们所听的一定是无情的色法——振动与静止这种声音,而不能听到这种感觉。下面进一步分析。

    识已被闻,谁知闻识:大家都知,耳根是能缘,声尘是所缘,耳识是增上缘。能缘和增上缘都是心法,如果都变成了心法,那「谁知闻识」啊?谁还来分别能所啊?这里就是说,能缘、增上缘实际上都是一种能量,唯无情才是所。耳识本来是心法,如果变成了所闻,不是也就变成了尘法?色法有没有分别能力啊?所以「谁知闻识」,谁还来分别这个声音的长和短呐?既然不能分别,耳识是不是失去了它的作用?

    若无知者,终如草木:这里进一步解释「谁知闻识」。它已经变成了色法,已经没有了分别能力。「若」,就是这样的道理啊。如此啊,这是个无知者啊,跟草木一样。这是进一步解释那个由声尘产生的耳识,如果这样一推理就变成了无情。所以我们这个耳识这种直觉,这种一念分别,不可能由无情的声尘而产生。或者说,声尘是一种无情的顽钝的色法,而耳识是一种灵知之性,无情的顽钝之法怎么可能生出灵知之性?佛在前面好多这种解法,我们可以这样变通,帮助理解。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不应由耳入与声尘共同生成耳识,这是破共生。

    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1⃣️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https://t.cn/AirBtAxl
2⃣️ 《如是我闻真实义》
▶️ https://t.cn/AiruH8Be
3⃣️ 《法华经讲记》
▶️ https://t.cn/AidGMiar
4⃣️ 《楞严经讲记》
▶️ https://t.cn/AirTZGI0
5⃣️ 《心经讲记》
▶️ https://t.cn/Aid2SH9l
6⃣️ 《阿弥陀经讲记》

【三国英雄武功排行榜】

关于“三国”群英武功的排名,民间的说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出处不详,作者有意将典韦、张飞、姜维置于三句话的末尾,自然是为了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被人记住,事实证明,作者的做法十分有效,此一排名果然被口口相传。但其中却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抬高了赵云、关羽和姜维;低估了张飞、马超和许褚;还缺少了颜良、文丑和庞德。

在“三国”的顶级高手中,吕布与张飞,吕布与关羽,张飞与马超,马超与许褚,许褚与典韦,关羽与黄忠,关羽与庞德,赵云与文丑分别交过手,就交手的结果来看:

吕布第一,应该没有异议。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书中的确未有一人能单打独斗胜过吕布。刘关张三英合力战吕布,更添佳话。吕布武功高,射功也不弱,辕门射戟,一百五十步穿杨,可入古今神射手之列。

赵云能否第二,这是一个问题,除了在刚出道时,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乱军中与许褚交过手外,赵云再未与其他顶级高手有过单打独斗的机会,成名之战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枪挑曹操手下五十员战将。这一仗打得漂亮,但却并非绝顶,如果换做是张飞、马超、许褚或典韦,也一样能七进七出,并且以张飞、许褚和典韦的性格来看,杀的人数只会更多。所以,赵云列入前五,应该不成问题,但排名第二,明显有些难副。

典韦是员猛将,曾在山中逐虎过涧,可惜死得太早,未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顶尖高手中,典韦只与许褚过过招,二人不相上下,基本上可算平手。但在此排名中,典韦第三,许褚第七,可见排名不确。

关羽的名次,问题最大。关羽的武功逊于张飞,只与黄忠、庞德相若,但却又轻易秒杀了与赵云不相上下的文丑,以及武功还在文丑之上的颜良。这只能归功于装备精良,赤兔马加偃月刀,马快刀快,以及颜良的“措手不及”和文丑的“心生怯意”,按说两军阵前,本不应该“措手不及”,其实际情况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刘备投了袁绍,关羽投了曹操,当袁绍手下大将颜良看到关羽出阵时,本以为可与关羽对话,告知刘备在此,或者询问关羽为何投曹。不曾想,方欲问时,关羽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被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注意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此处用的动词却是刺)。对阵文丑时,战未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文丑心怯,显然是因为听闻颜良被关羽所杀,自认为颜良武功在己之上,尚且不是关羽对手,自己当然不如,所以甫一交战,便想逃跑,却不知关羽杀颜良,实为偷袭得手,结果枉送了性命。至于关羽与张飞的比较,有一个参照:关羽与纪灵交战三十回合,未分胜负,纪灵收兵。张飞与纪灵交战不到十回合,刺纪灵于马下。另外,当闻听马超来犯时,诸葛亮说:“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未提关羽。所以,关羽武功当在张飞、赵云和马超之下。与黄忠、庞德交手,均不分胜负,但与黄忠交手时,关羽正值壮年,黄忠已年近六旬,可见,若黄忠年轻二十岁,关羽必非其对手;与庞德交战两日,一百又五十合不分胜负,最后却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已是输了。所以,关羽排第四,无非是因为作者和读者对他的偏爱,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若以真实功力论,关羽难进前十。

马超第五,排名显然过低,书中多次提到,马超之勇不在吕布之下,八合不到击败于禁,二十合打败张颌,与许褚战,略占上风,与张飞战,不分胜负。庞德虽勇,亦甘居其下。以上种种,可以推知,马超武功当位列前三。

张飞第六,更是不该,书中与吕布单打独斗超过一百回合未见胜负者,唯张飞一人而已。与许褚遭遇两次,皆在乱军之中,一次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另一次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可见张飞武功还在许褚之上。马超与张飞战成平手,其中也有年龄的优势。

以上高手之外,还有两人武功高强,足以位列其中,毫不逊色,一为颜良,一为文丑,二人均为河北名将,颜良二十回合击败曹操手下一流高手徐晃,徐晃武功不逊于许褚,与张辽、张颌、夏侯惇旗鼓相当,颜良能在二十回合内轻取徐晃,此一战绩综观整个三国,也只有马超二十合胜张颌可以媲美,可见其武功之高远胜关羽。文丑与颜良齐名,对战赵云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用箭射倒张辽,随后击退徐晃,绝非等闲之辈。可惜二人时运不济,被关羽偷袭,轻取性命,死得不值。

整部“三国”,群英荟萃,单以武功论,前十名应为吕布第一、张飞第二、马超第三、颜良第四、赵云第五、典韦第六、许褚第七、文丑第八、黄忠第九、庞德第十。其次才是关羽、徐晃、张辽、孙策、太史慈、甘宁、张颌、凌统、姜维、魏延、夏侯惇、夏侯渊、韩当、周泰、文鸯、邓艾等一时豪杰。(芦哲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比如说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一些精彩的生活,你就等于告诉他,我现在呢,跟你聊天是因为我喜欢你,但是我也有去找别人的资本。对方就觉得每天有个人就和监视他一样,就每天和
  • 职工个人缴存部分由单位代扣后,连同单位缴存部分一并缴存到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内 缴存比例是5%-12% 缴存的基数是职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公积金的用途 购房时
  • 望着小男孩下车,我在心里默默对他说:“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每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仓库,装满了素材、选择与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奇怪装置。
  • 面对胶着对垒的疫情形势,龙子湖院区克服困难,在本院区人力同样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迅速集结了一支由29人组成的核酸队奔赴到社区抗疫第一线,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提供了坚
  • 可知世间其他一切的“关系”都是足以妨碍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的。 故我们倘要认识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就非撤去其对于世间的一切关系不可。
  • 麦吉丽素颜三部曲大套、中套、小套总有一套适合你[爱心]如果你在用各类大牌,苦恼感觉不好不坏你可以来试下麦吉丽素颜三部曲,它会让你感觉皮肤越来越好[哇] 而不是不
  • 懒得都快用完才写的洁面:(喜爱程度从左到右)BB lab,积雪草面膜那个牌子,今夏最佳洁面,洗感类似去年的艾天然,但是强度没有艾天然那么大,洗完就是干干净净的感
  • 汇源大街小学室内空气治理新房装修完,装修污染的问题便成为一个潜在的健康隐患,特别是对于家里有小孩和孕妇的家庭。设计师在原有的房型基础上,采用了现代风格的设计,
  • 【乡村医生许利:一根银针 一把草药 一颗初心】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街道韩家村许利卫生室,排着队等许大夫看病的患者总是那么多,他的电话也不得闲,只要是咨询病情
  • 9、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下,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白白浪费了自己美好的青春。你结了婚,有老公的人,怀孕了,中间哪个环节是跟我有关的?
  • 我手机从来不离身,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人出去,为了避免尴尬,总是拿出手机,时不时的摆弄下,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把手机解锁,看下时间,滑动几下桌面,然后锁屏,几
  • 10 硕果累累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美,不仅在于瓜果飘香,更在于丰收带来的喜悦,各色果实挂满树梢,稻穗高粱迎风摇曳,农民在田间地头欢快地劳作,共同构成
  • 胖达说着,把接住的车子扔了出去。绮罗罗前辈已经对自己的咒力标记了★,为了给我和物体标记上一样的★AcruX,他也不能使用自己的咒力了。
  • ”所以自小公主之后再看到有些文里的公主角色就会觉得真的很小家子气 真的不配称为公主 但剧版恰恰是把如此耀眼的公主改成了她自己都唾弃的恋爱脑傻白甜爱情高于一切
  • 我感觉这种男人很喜欢鉴婊,哪怕是富二,就是很喜欢鉴定奚落一些他眼中的“拜金婊”超超超超超级大男子主义,而且会有一种哪种女人用 买不通的很自负的想法,底色其实是非
  • 水槽の中をゆらゆら泳ぐお魚さんやカメさんたち、とっても気持ちよさそう〜♪ たまには自分のペースで、ゆったり過ごす時間もいいよね☆今天好激动好激动的…一个人出门。
  • 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金陵,一座听名字就觉得很浪漫的城市,为了涓涓流淌的秦淮河,为了六朝古都的盛名而来,为了金陵十三钗的故事而来,没想到拜倒在南京得要鸭血粉丝汤
  •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扬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我市专门设立了扬州市滞留在扬外地人员服务保障联络处,如果您有生活济助或食宿帮助等需求,可以随时拨打24小时
  • 据外媒报导C罗已与尤文图斯产生裂痕,表态不会再为球队出赛,名记者迪马济奥(Giovanni Di Marzio)更爆料他即将离开球队,而转投的新东家就是最近谣传
  • 当时就觉得挺戳的”——啵啵尼酱“他之前问救护人员那么紧急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拍,就是他认真在想,角度不同然后又问出了好多人想问但是不敢问的问题,他也不是不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