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方极乐世界恭聴阿弥陀佛说法<一>

济公活佛降民国六九年九月五日(岁次庚申年七月初廿六日)

诗曰:无尘落得一身轻。净土勤培方寸耕。

果满功德归极乐。天边海角任游行。
济佛曰:处处可闻学佛修道者,到底学佛修道是怎么一回事呢?依老衲看来并没有什么,“问心!问心!”而已,心如能“无愧”,我看接近佛不远了。离心即无佛可寻,如一寺中空无一物,自不能称为寺;人身中若无心,焉能成为人?所以愿众生是一个“有心人”。心可变化多端,一个制衣师傅可以制成千奇百怪的衣服,人心即“师傅”可以将自己面貌身形变化不同,要变“佛”变“魔”都是随心所欲,每一个人都是“魔术师”,你要什么花样,走什么脚步,变什么把戏,任你变了。老衲希你变好人、变神仙、变圣佛,切莫将自己变成魔鬼,让人畏惧讨厌,那么你就太傻了。变好坏由己一手造成,到时候若把自己变成地狱鬼怪,或变鸡鸭牛犬,一照镜子,吓了一跳,怎么变成这副“模样”,那时只怪你手法不高明变错了!听老衲的话吧!本来面目若走样,请赶快变回来,否则,一旦变为“成品”,后悔就来不及了。今日我将带贤徒杨生游西方极乐世界,拜会阿弥陀佛。
杨生曰:我已坐穏莲台,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杨生速下莲台。
杨生曰:喔!来到此地,满地金银、琉璃所铺,还排列着一重重整齐栏杆、树林、罗纲,均非凡品,各闪出亮光,是人间所未见的绝境!
济佛曰:西方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居之处,这就是“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我们前去拜会佛尊,聴其说法。
杨生曰:前面有一大殿,是否为佛尊居处?
济佛曰:是也!前面为“弥陀殿”,我们前去参礼。
杨生曰:遵命!这里有许多修成正果的高僧及居士模样之人,他们面貌慈祥,口中似在念佛,声音悠扬、寂静,令人闻之心中舒畅。
济佛曰:他们都是在世修学佛道之人,因功德圆满,故能到极乐世界。……已到圣殿,我们进去参礼佛驾。
杨生曰:遵命!进入殿内,中央坐着一位法相庄严的佛尊,满身毫光,令人起敬。弟子杨生参礼佛尊,今日有缘随恩师来到极乐圣境,参礼阿弥陀佛,请佛尊指示佛法。
阿弥陀佛曰:善哉!人念“阿弥陀佛”,我却念“众生是佛”,众生轮廻六道,身受苦痛,故我发四十八宏愿,造就极乐世界,于此化一净土,教人一心念佛修道,念念不忘我佛,我当接引来此。但若凡业未净,念佛不能专心,佛自散形,纵有慈悲之手,力弱无法相渡。故希众学修佛法,首必净业了尘,自造净土,否则难以有成。今日喜见凡界杨善生入我弥陀净土法门,特示数语,资作参悟,你有何疑问,尽可说之,我自相答。
杨生曰:感谢佛尊赐我机会。叩问佛尊,刚才您说:“世人皆念阿弥陀佛,我却一心念众生是佛。”我觉得真有意思,请佛尊解释其意如何?
佛尊曰:善哉!你果然有智慧,众生日夜念阿弥陀佛,望我度他上极乐世界;我日夜念众生是佛,希望众生与我不二,若能体会我意,将尘世化为净土,婆娑世界即成极乐国,我亦想到人间净土逍遥自在一番!
杨生曰:佛尊所言有妙意,若人间化为极乐,您想投胎下凡吗?
佛尊曰:只要人间与此地相同,我愿意下凡。
杨生曰:众生都想超升极乐世界,是否为颠倒之想法呢?
佛尊曰:因世人业障深重,痛苦烦恼不绝,故苦业牵绊,极想脱苦得乐,祈望我佛加渡,以求解脱诸苦,如此叫“觉悟、回头”,苦认苦作乐,执幻为真,才是“颠倒”。
杨生曰:既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仗佛引度出苦?
佛尊曰:唯有“念佛、学佛”一途!
杨生曰:这么简单吗?
佛尊曰:“一声阿弥陀,便到极乐国。”“学佛学得像,与佛无两样。”
杨生曰:佛尊说得甚妙,愿再开示明白些!
佛尊曰:念佛初由“念念不忘”,终至“念过即忘”。由念“阿弥陀佛”,念至“自性真佛”,自(久)念成佛,先自念为佛,久念(炼)成真,日后世人自然念你为佛。一心不乱,一言不差,与阿弥陀佛心心相映,故云:“一声阿弥陀,便到极乐国。”既认自身是佛,了悟心性,一念佛则佛现于前,一举足则脚踏净土,众生业重,烦恼多端,出声念佛,吐出苦气,减轻苦业,是为念佛妙处。佛有戒律、规范、行仪,若能一一学成,并无二样,自证涅盘,成正等正觉。
杨生曰:念佛如吐“苦气”,用以减轻苦业,是一帖心灵治疗妙药,未知众生念佛时,您的感觉如何?
佛尊曰:众生拜祷皈依念佛,以解脱俗念忧心,不起妄念,露现佛心,此时我心可与念我者相通,三世业主,闻佛名号,恭敬礼拜,我佛即予度化。故虔诚念佛可以消灾解业,净化心性,众生念佛时,空谷传音,我耳如响,佛心感动,定来相助。
杨生曰:曾闻念佛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是否有此事呢?
佛尊曰:带业往生,非指免去一切罪业。凡一心念佛,任何环境之下,不退道心,可以上进极乐世界,再加修炼,以待业净,化生净土。业障不去,如幔遮门,不见光明,我以佛光普照,令其身洁心明,一切恶业顿消,以入佛地。此地还有许多修道院(七宝池)│消业所,专为带业者提供修炼之用。带业往生者,系指未念佛前所造之业,皈依佛门之后,一心念佛忏悔前业,我感其诚,自会相渡。若仅念佛,再造诸恶业,不知忏悔,所念佛号如云山阻隔,丧失其真,故无法带业往生净土。所以修净土法门者,一是口净、心净、身净,则净土近,还要积善修德,切勿口佛心无佛,须心服(佛)口服(佛)│没话讲。我因观末法众生,沉迷五蕴,轮廻六道,加之天运变迁,时代日新,物质兴盛,奢华无忌,四十八宏愿不能了。为普度众生,特开方便法门,劝人一心念佛,简易佛法,修行捷径,众生若还不知修持,恐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本至公,虽开方便之门,若口念弥陀,心如蛇蝎,佛亦不敢近前引渡,非佛不慈,实因自己远佛。但愿世人从今起踏上净土(法门),则尘业自有落尽一日,万勿自弃,毁灭灵根。
杨生曰:佛尊慈悲开方便法门,不少老弱妇孺手提念珠,声声念佛,虔诚之情,令人崇敬,据弟子感觉,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应当有更微妙意义,祈佛尊再予开示?
佛尊曰:佛无妄言,念佛可以超升。何以能超升极乐?盖念佛可以摒去杂念,让心灵安静,所行不背道违规,人在造恶作孽时,口中已忘“阿弥陀佛”,所以如能日夜“阿弥陀佛”念在口中,口念心想,久之,心口如一,佛性显灵,断恶根,萌道芽,净土长出菩提树。念佛可令心神忘记痛苦烦恼,产生禅定作用,故“净”即“定”,定能生慧见佛,精神欢喜,心灵有所寄托。念佛时心中产生宁静安和之气,可以调和暴戾不正行为、消弭阴暗念头,还可让阴灵得到解救。念佛正如世间人播放轻松音乐,可令听者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挂罣,痛苦与不安。故勤修道者、病患者、心神不安者,当勤念佛号,定有妙验,助其离苦得乐。

地狱游记---游拔舌穿腮小地狱

济公活佛 降 (67)戊午年二月初三日

诗曰:世事纷纷不用争。心田免税应劝耕。

长江后浪推前浪。转眼又闻落叶声。

济佛曰:看了这首诗,也许有人说 老衲是消极者、悲观者,话由人说,我也无法阻止。积极如上楼梯,若只想进步,一旦百尺竿头,不知止步,那只有摔得粉身碎骨。所以世人应了悟,人生一世并非长久,高楼大厦暂借你居住数十年,谁也无法留住不走。一旦四肢伸直,万事皆休,子孙只好请你迁居他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旧人换新人,如果不早觉醒,等待满身尘埃时,看不出一点新面目,那时也就是做古人的时候了。今日准备游冥,杨生上莲台。

杨生曰:遵命!庙前经声响亮,又是送人西归之声乐。

济佛曰:经声催人醒,死人不再回,我们往阴府去吧! ……已到了,杨生下莲台。

狱官曰:欢迎济公活佛及圣贤堂杨善生到本狱参观,本狱是「拔舌穿腮小地狱」,属七殿所管辖,二位仙长奉命著书,功劳非浅,可敬可敬!

杨生曰:狱官夸奖,实担当不起,游冥著书中受恩师 济佛之提携照顾,及狱官们之指教,内心由衷感激,今来到贵狱,请狱官开赐方便。

狱官曰:当然开方便之门,二位随我入狱内,详细参观。

杨生曰:甚谢! ……已到狱门,守卫排班恭敬行礼,狱内一片哀声苦叫,阴差用铁钩将罪魂嘴巴搀开,再将舌头钩出,立见罪魂大声呼叫,继用利刀将其舌头割断,鲜血染满胸前,至此阴差还不罢休,再用铁钻将罪魂两腮穿透,以铅线穿缚于柱上,罪魂呷吟昏迷了,这种刑罚真惨烈。

狱官曰:舌连心窍,受创无不剧痛万分,凡是受此刑罚者,皆手颤脚抖,粪尿齐下!

杨生曰:阴司设刑治人,都是对症下药,真是惊奇,未知这些罪魂身犯何罪?

狱官曰:来本狱受罚者,都是犯口业、失口德之人,我传令罪魂自述生前失德情形,以登载「地狱游记」劝化世人!

杨生曰:多谢狱官成全。

狱官曰:罪魂已出来,杨善生尽可问之。

杨生曰:请问老太太,妳为何来此受罪?

罪魂曰:我只是口不修而已,并无犯罪!

济佛曰:口舌杀人不是犯罪吗?妳不实说,再加重判刑!

罪魂曰:好啦!我实说就是,我生前最会嫉妒他人,常常挑拨离间,曾用话中伤他人,致使家庭不和,兄弟分家,老迈双亲为此失去奉养。其他并无害人!

狱官曰:妳是世间所谓「长舌妇」,身为女人,不修口德,以言语唆弄,破坏圆满家庭,而且烟、酒、槟榔不离口。平时说话无一点分寸,有时大声嚷叫,有时附于男人耳边细声传语,所言皆不正当或是非言语,此舌有毒,必割下来,才能使你哑口无言,再修口德!

济佛曰:舌利如刀,「拔舌地狱」妇女最多,因女人小气多言,最易生风作浪。有的生为女人,无一点柔性,讲话声大如吼,以言语得罪他人而不知检讨,死后牛头马面必修剪其舌,使其声调降低,希世间女人柔言为善,免失和气。

杨生曰:请问这位先生,你犯何罪?为何来这里受此刑罚呢?

罪魂曰:我生前脾气火烈,一遇不如意的事情或听到不顺耳的话,便破口大骂,不论尊长或他人祖宗,一律臭骂而不惧,其它并无做何恶事。死后阎王不放我甘休,言我恶口骂人,肮脏难赦,判入此狱,受割舌穿腮刑罚,痛苦万分,希望世人不要学我随便骂人,否则死后到地狱有苦难言!

狱官曰:俗语说:「心恶无人见,口恶众人听。」恶口容易得罪人,惹成是非,大伤和气,所谓:「刀伤易合,言伤难消。」骂人时目中无人,粗鲁不饶,对人侮辱有加,可谓「五伦不分」,亦是一大罪过。尤其修道者,说话更应以理发言,切勿以出语含秽,否则口德败坏,道果已腐,绝无成道希望,「死后拔舌穿腮地狱」有份。

杨生曰:请问这位师父,你亦来此念经吗?

罪魂曰:阿弥陀佛,苦经苦经,想起生前,慕佛法之伟大,故出家受戒为僧,劝研经典,心有所得,著书说法,或登台讲道,常批评他教是非,以世尊为大,其他神仙、王爷、妈祖等都是小神,都是一切天魔外道,非我佛之正道,不必信奉尊敬,受我教化者不少,从此藐视神圣,毁谤他教,我因照经典记载而说,故不知有错,死后一点真灵就缚,无法脱身,原来是受诸天神圣所拘,毁谤之罪不轻,使我堕落地狱,不能往西方,请求济公活佛提携度我!

济佛曰:孽徒!佛无你这种弟子,佛法平等,一切神圣在不同年代与环境中各修成正果,语言尊称不同而已,妈祖等神仙皆是救世度人,或修真炼性得道高人,羽化归升大罗逍遥圣境,与佛说极乐世界无异。因未法修道者甚多自作聪明,为拉拢信徒,妄为增删经典,或著作偏见之书,造成宗教纷争,使慕道者盲从,起轻视他教观念,同人不同心,红尘波浪大作,罪不可赦。

希世间为僧道,修道旨在明心见性,并非制造是非,凡说法含血,著书存偏者,如不早焚书掷笔,清口讲正经,死后一律受拔舌穿腮之刑,叫你天天口里念「苦经」,去体会口舌伤人滋味,今日时刻已到,杨生准备回堂。

狱官曰:失礼之处,请多原谅,命众将军排班送驾!

杨生曰:感谢狱官及众将军,我们师徒将告别,恩师!我已坐稳,请起程吧!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虚云老和尚:归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重庆慈云寺开示(节选)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

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

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

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

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飞逃喔叫,只因我强彼弱,无力抵抗,含冤忍受,积怨于心,报复于后。以较现在武力强大之国,用其凶器,毁灭弱小民族,其理正同。

诸位既属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来没甚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过半矣。许多人见我年纪虚长几旬,见面时每有探讨神通之情绪,以为世外人能知过去未来,每问战事何日结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归依也。(侍者惟因笔录)

虚云老和尚:释归依三宝义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八月一日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节选)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归依法。三当归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莫极,故当归依僧。又名归依三宝,三宝之义,分别有三:一者一体,二者别相,三者住持三宝。

(一)一体三宝者,即一心自体,法尔具足佛法僧三宝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当人一念灵明觉了之心,即自性一体佛宝。法者轨持义,这个心性,能轨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即自性一体法宝。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即此觉心能持一切法,即心即法,法法唯是一心,即法即心,心法不二。事理和合,即自性一体僧宝。如是一心具足佛法僧三宝,三宝唯是一心,是名一体三宝。众生迷此,向外驰求,流转生死,诸佛悟此,即证菩提,释一体三宝竟。

(二)别相三宝者,佛法僧三宝名相各别故。梵语佛陀耶,此云觉者。觉彻心源,究尽实相,是名自觉。将自证法门,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觉他。自觉已圆,觉他亦竟,是名觉满。三觉已圆,万德俱备,究竟成佛。初菩提树下成道,示丈六金身,于华严会上,现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别相佛宝。如来随机设教,五时所说权实诸经,三藏十二部,所诠教理行证,因果智断,各有不同,是名别相法宝。禀教修行,从行契证,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阶次,各各不同,是名别相僧宝。释别相三宝竟。

(三)住持三宝者,佛灭度后,无论泥塑木雕,五金铸作,纸画布绘,诸佛形象,留世福田,恭敬如佛,功德难思,住持不绝,是名住持佛宝。无论黄卷贝叶,所诠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使见闻者,依之修行,皆离苦得乐,乃至成佛,化化不绝,是名住持法宝。剃发染衣,弘宗演教,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是名住持僧宝。释住持三宝竟。

而住持、别相、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论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今言归依三宝者,不特归依住持三宝,别相三宝,亦复归依一体自性三宝。落于言说,虽名三种三宝,其实唯是一心,更无别法。举凡一切事物,莫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无不具足。所以教中,但云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等,终不云归依于他。六祖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原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本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归一心之源,故曰归命,故归依亦即归命义。“依”者,是依止义。以诸众生一向随诸色声,逐念流转,苦海漂沉,无依无止,不知何处是归宁之地。今归依三宝,则身有所归,心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从此可出,发菩提心,佛果可期,释归依三宝义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是突然感觉到自己贫瘠和渺小,雪花生病有种老母亲的既视感,不破不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可能是青春最大的礼赠,不管怎么样我都愿意相信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
  • #赞就丸了[超话]# [憧憬]#赞就丸了# 不愧是我第一次嗑RPS就能遇到这么真这么甜的[awsl][awsl]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我还是要感慨——我们真的是大户人
  • 沈顺向辛苦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村“两委”负责同志表达感谢,指出要尽快对危房进行修缮,确保村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二次损害,并表示市中院将为张庄村提供最大帮助,与张庄村村
  • 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征集内容1、班河大峡谷旅游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2、班河大峡谷旅游宣传语二、征集时间及范围1、时间:从即日起至2022年7月15
  • 好香的!!
  • 呼朋邀友,沏茶熏香,也宜:一人独坐,凉从静中来,看半墙月光,闻满池荷香。杭州植物园里木香花和黄木花的香气是类似玫瑰香水的气味女人味十足4月中旬就开花了花朵白白黄
  • #减脂餐##燕麦##早餐吃什么##消消的能量早餐Day485简单版燕麦烤蛋:燕麦25克,芝麻核桃粉5克,加牛奶浸润,一个鸡蛋,几颗蔓越莓,蛋白上撒马苏里拉芝士碎
  • 如果一个人家中特别脏乱,这只能说明家里主人懒惰,不思进取,不仅每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而且做事也常常容易出错,那他又凭什么能让未来的家庭幸福呢?”人品差的人,他
  • 出席本次面试的面试官有团委副书记崔鸣敏老师、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门部长,参加面试的有11位同学,他们围绕“恰百年风华,扬青春梦想”为主题向大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分
  • 半夜失眠去翻好久不用的QQ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文采真好还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儿,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变化真的好多不知这是否就是成长的痕迹不得不感慨,时间是过得真快啊。这抓
  • 春节要到了,很久不联系的人,相聚在一起,也只是看彼此华丽的一面,无法再交心,无法再读懂彼此的境遇。 既然已经成为如此陌生的两个人,又何必再见。
  • #张军解释为何会拆开雅思组合#张军:拆开雅思是为了保护他们,他们丢掉奥运会、世锦赛之后面对的压力比较大,拆开之后能让对方感受到队友的好,现在他们重组之后能够有更
  • #任嘉伦[超话]# 「现在的我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可能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生 但一个错误的选择总是会很致命的 只是年轻的时候就是闯荡的时候 要为自己的一切负
  • 1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四大特点:1. 中医药有改善1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优势许多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但许多临床症状,如疲倦乏力、出汗、
  • 孟美岐甚至还要问导演冲线是什么表情……你会去看孟美岐主演的《我心飞扬》吗[吃瓜]总有人被莫名其妙的网爆,蔡徐坤为什么被网爆我都不记得了,貌似是因为比较韩?就是因
  • #棉花美娃娃[超话]# 萌牛快递代[彩虹屁]发你想拥有属于你、带唯一标识的周边作品吗,周边定制只属于你,支持360度无限次观赏,探索寻找自己的产品,希望在平静的
  • 与此同时,亚洲领导人需要明白,尽管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在该地区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但允许“北约化”出现不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美国决心在军事上主宰亚洲,理由通常是一种精
  • 德里奥出生在瑞士,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此次参赛是环球全赛段,效力于勇往直前号赛队(Dare To Lead)对于在远洋上的比赛挑战和经历的各种新奇时刻,他用了一句
  • 2012年,受到一档打拐节目的启发,陈清洲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走失、被拐的孩子找到回家路。#诗人文摘[超话]#之道:独幕剧 ‖《一首》独幕剧开始
  •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撰 ▲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