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脾四味:人参、姜、炙甘草和大枣!

在学中医前,我看到“脾气”这两个字,就是百度释义的这个意思,“脾气”是讲一个人的性情,“脾气”的大与小,表示了一个人情绪外在显露的强弱。

学了中医以后,知道“脾气”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指脾的功能及其赖以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

这句话稍微有些学术,我给大家做些解释。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经过脾胃的运化,分清泌浊。浊物向下,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食物中属于“清阳”精微物质部分,则通过“脾气散精”的作用,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供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用。

脾气虚弱,也就是脾的运化无力,就会出现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健脾,也称之为补脾、益脾。

从饮食的角度讲,性味寒凉的食物易损伤脾气。脾气不足时,可以吃一些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这类食物一般具有性平味甘或甘温的特性。

在《伤寒论》里有四味药: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之所以称它们为“脾四味”,是因为这四味药组合是健脾的黄金搭档。

“脾四味”中的参,一般是指人参。东北,特别是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现在名气很大,可是直到明朝,人参的主产地不是在东北,而是在山西五台山一带,你相信吗?

02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山西五台山一带的老百姓把人参视为“地方害”。你肯定会觉得疑惑,人参这么好的补品药材,老百姓为啥视之为“地方害”呢?这正是因为人参是一味极好的补品,宫廷每年都要求上贡,上贡的任务量还不小,如果不能完成上贡的任务,当地地方政府就要追责,最终上贡的任务都压在药农头上,所以,当地就把人参视为了“地方害”。后来因为五台山地区自然保护的工作做得不好,森林被大量砍伐,到了明朝后期,山西基本就没有什么人参可采了。

后来,东北地区,主要是吉林长白山一带,能产出比较多的人参。目前用的人参,基本都来自东北了。

人参是非常重要的补气药,可以大补元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补脾、肺、心、肾的脏腑之气。

前面讲到,明朝及其之前,人参主要产自山西上党地区,五台山一带,后来因为森林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山西上党的人参绝种了。人们希望找到人参的替代品,明朝的时候,在山西上党地区发现了一个人参的替代品——党参。

党参没有人参补元气的作用,但是党参补益脾肺二脏之气和生津的作用和人参相似。所以脾四味中的参,也可以用党参。

如果是热性体质,脾四味中的肾可以考虑用西洋参,虚寒之人可以考虑用红参。

姜,温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姜补脾阳、脾气的功能非常显著。临床上发现一个人津血亏,可以用麦冬、地黄来滋阴养血,但是只靠生地、麦冬来滋阴,因其粘腻的特性,阴血是直接补不进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姜补脾阳,恢复脾的运化功能,配以麦冬、地黄滋阴,这种用药的法则就是“从阳引阴”。

大枣家家户户都有,是人们熟悉的一种食品。作为一位中药,枣具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姜和枣是一对“神仙搭配”。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共113个药方,其中竟有35个药方,用到了姜枣这个组合。为什么将近三分之一的方子中都有姜枣呢?主要是利用姜枣的搭配来健脾护胃、补中益气,增强脾的运化能力。

炙甘草甘而微温,煮出来汁液黏黏的,甜甜的。甘入脾,炙甘草与大枣相配,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性质微温,助力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03

总结起来,“脾四味”中,参补脾气,是亢奋阴的,生津,而且能带动津液输布,滋养全身;姜是亢奋脾阳的,运化脾胃而去寒。炙甘草与大枣,皆甜而微温,能快递补充胃部津液,帮助脾运化。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过食寒凉伤了脾阳,或长期摄入肥甘厚味而又缺少运动,增加脾的运化负担而伤了脾;或者劳累过度,或者思虑伤神,都会造成脾气虚。

脾在中焦,是身体气机的运转中枢,脾气虚了,整个身体就会气机不畅,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没有食欲,但还总觉得腹胀,吃一点东西后,腹胀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脾的运化负担进一步加重,致使脾气更加虚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脾气虚了,脾的运化功能降低,就会造成水湿不化,喝很多水,但是不解渴;清浊不分,糟粕和精微物质没法区分开了,都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

脾气不足,精微不能输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达四肢、肌肉,机体失养,就会出现肢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

若脾气亏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就可以出现肥胖、浮肿,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常发现脸和眼睛是肿的。

脾气虚弱,精微物质不能得到有效输布,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就会萎黄……

如果你有这些脾气虚的典型表现,可以试试《伤寒论》中的“脾四味”。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里的“上药三品”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是众所周知的丹功修炼经典之一,在道教早晚坛功课经的早课经中也是道众日日念诵、可谓倒背如流。虽经文简短,但句句皆是修身延年之要诀,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经文以“上药三品”为基础,要想通达经文,则必须先了解这“上药三品”是怎么回事。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即为上药三品。这三个词虽然常被大家提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有很深内涵的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上药三品吧。

一、什么是精、气、神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是一身能量的物质储备。精又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最为关键,又称为“元精”,是生命最初那一点物质能量,由父母精血所化生,人靠着这一点元精生长发育、生儿育女;后天之精则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人体将摄入的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转化、营养自身,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人体营养”。精是整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会消耗,同样也可以增补。一般而言,一切生命活动都会消耗精,尤其是房事生育、多思用脑等。在中医看来,肾主藏精,肾是人体“藏精”最重要的仓库,而肾主生殖、主脑、伎巧出焉(脑力、思考能力、反应力等),因此性生活、大量脑力劳动,这些最耗肾精。没有修炼的人,基本上只能靠后天的这些营养摄入来补充后天之精,有修炼者则需要通过导引吐纳,可以慢慢培补先天。

与精的物质性相比,气可以算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活一口气,人体的各种脏腑、形体功能能正常发挥,靠的就是生命能量的正常运行,这个能量就是气。跟精一样,人体之气根据其各自特点、作用、分布的部位细分起来,也有各种不同。比如随先天之精一起产生的、生命最初的能量,称之为元气。

元气同样为肾所主,人由此元气逐渐萌发出勃勃生机;同样的,元气耗尽则生命结束。后天通过进食、锻炼所培养出来的称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由脾胃生成,为肺所主。诸气之中,固护体表的称为“卫气”,灌注胸中的称为“宗气”,营养脏腑者是为“营气”。如果说,精最主要的功能是组成人体这个形体组织,那么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些形体组织能动起来、发挥各项功能。

同样的,气也会消耗,也可以增补。过度劳累最是耗气,中医讲“劳则气耗”,这个劳累包括整体的体力活动过大,也包括单独脏腑的过劳(比如饥饱不定,暴饮暴食容易消耗脾胃之气)。没有修炼的人,只能靠饮食、体育锻炼来蹭强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充养自己的气;而善于导引、内丹、吐纳功法修炼之人则可通过打坐导引练气。

精气神三者中,神最为重要。中医里把神称为“一切生命现象的总称”,这个概念可能不好理解。我们简单来说,精是形体,气是功能,那什么让这些形体发挥这些功能且发挥合适的功能呢?这就是神。中医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没有神,就算有个躯体,各个器官、躯体功能也存在,但也只是一具尸体。可以说,神是人体的生命力——这可以算是广义的神。

狭义的神,则是指我们常说的“心神”,包括思考能力、心理、情绪等。情绪不好,心理状态不好,我们说这个人心神不宁,说的就是这个狭义的神。道医对此的认识更神,认为神是人修真的关键,通过对形神的修养可以实现成仙入圣。

二、精、气、神有什么特点

无数精气的聚合形成了人体,但单个的精气则是极其细微,杳不可见的。

因此《心印妙经》开篇即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即表示精气神是不可见的,是一种氤氲状态。

精气神三者之间,又存在互相濡养、统帅的作用。一方面,与神相比精气属于物质基础,精、气可以养神。一个人精神饱满、炯炯有神,首先来源于自身的精气充盈,而形销骨立的病人自然也看着两眼无神。而精、气之中,精又是气的物质基础。精足,气才充盈;而气也当依附于精,才不致涣散气脱。

故《心印妙经》里说“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另一方面,神能统摄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整个生命的最关键部分,都在神的统摄下,整个生命过程才能实现下去,才能运用精气进行创造行为。明代医家张景岳特别强调

“虽神由精气而生,而神则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

反过来说,当心神不宁、亢奋不止,神也可能会出现统摄失司,耗散精气的情况,比如现代人的熬夜玩乐。可以说,养生的目标在于养神,养精气是为了实现养神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精气神三者之间除了这种相互滋生关系外,还有一个细节之处是容易被忽略的,即精气神三者当相聚相固,不可离散,诚如《心印妙经》所载“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其聚则有,其散则零”,当长使三者“绵绵若存,固蒂深根“。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作者 | 吕方舟 https://t.cn/RLueDN9

养生脾四味:人参、姜、炙甘草和大枣!

在学中医前,我看到“脾气”这两个字,就是百度释义的这个意思,“脾气”是讲一个人的性情,“脾气”的大与小,表示了一个人情绪外在显露的强弱。

学了中医以后,知道“脾气”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指脾的功能及其赖以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

这句话稍微有些学术,我给大家做些解释。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经过脾胃的运化,分清泌浊。浊物向下,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食物中属于“清阳”精微物质部分,则通过“脾气散精”的作用,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供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用。

脾气虚弱,也就是脾的运化无力,就会出现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健脾,也称之为补脾、益脾。

从饮食的角度讲,性味寒凉的食物易损伤脾气。脾气不足时,可以吃一些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这类食物一般具有性平味甘或甘温的特性。

在《伤寒论》里有四味药: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之所以称它们为“脾四味”,是因为这四味药组合是健脾的黄金搭档。

“脾四味”中的参,一般是指人参。东北,特别是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现在名气很大,可是直到明朝,人参的主产地不是在东北,而是在山西五台山一带,你相信吗?

02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山西五台山一带的老百姓把人参视为“地方害”。你肯定会觉得疑惑,人参这么好的补品药材,老百姓为啥视之为“地方害”呢?这正是因为人参是一味极好的补品,宫廷每年都要求上贡,上贡的任务量还不小,如果不能完成上贡的任务,当地地方政府就要追责,最终上贡的任务都压在药农头上,所以,当地就把人参视为了“地方害”。后来因为五台山地区自然保护的工作做得不好,森林被大量砍伐,到了明朝后期,山西基本就没有什么人参可采了。

后来,东北地区,主要是吉林长白山一带,能产出比较多的人参。目前用的人参,基本都来自东北了。

人参是非常重要的补气药,可以大补元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补脾、肺、心、肾的脏腑之气。

前面讲到,明朝及其之前,人参主要产自山西上党地区,五台山一带,后来因为森林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山西上党的人参绝种了。人们希望找到人参的替代品,明朝的时候,在山西上党地区发现了一个人参的替代品——党参。

党参没有人参补元气的作用,但是党参补益脾肺二脏之气和生津的作用和人参相似。所以脾四味中的参,也可以用党参。

如果是热性体质,脾四味中的肾可以考虑用西洋参,虚寒之人可以考虑用红参。

姜,温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姜补脾阳、脾气的功能非常显著。临床上发现一个人津血亏,可以用麦冬、地黄来滋阴养血,但是只靠生地、麦冬来滋阴,因其粘腻的特性,阴血是直接补不进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姜补脾阳,恢复脾的运化功能,配以麦冬、地黄滋阴,这种用药的法则就是“从阳引阴”。

大枣家家户户都有,是人们熟悉的一种食品。作为一位中药,枣具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姜和枣是一对“神仙搭配”。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共113个药方,其中竟有35个药方,用到了姜枣这个组合。为什么将近三分之一的方子中都有姜枣呢?主要是利用姜枣的搭配来健脾护胃、补中益气,增强脾的运化能力。

炙甘草甘而微温,煮出来汁液黏黏的,甜甜的。甘入脾,炙甘草与大枣相配,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性质微温,助力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03

总结起来,“脾四味”中,参补脾气,是亢奋阴的,生津,而且能带动津液输布,滋养全身;姜是亢奋脾阳的,运化脾胃而去寒。炙甘草与大枣,皆甜而微温,能快递补充胃部津液,帮助脾运化。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过食寒凉伤了脾阳,或长期摄入肥甘厚味而又缺少运动,增加脾的运化负担而伤了脾;或者劳累过度,或者思虑伤神,都会造成脾气虚。

脾在中焦,是身体气机的运转中枢,脾气虚了,整个身体就会气机不畅,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没有食欲,但还总觉得腹胀,吃一点东西后,腹胀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脾的运化负担进一步加重,致使脾气更加虚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脾气虚了,脾的运化功能降低,就会造成水湿不化,喝很多水,但是不解渴;清浊不分,糟粕和精微物质没法区分开了,都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

脾气不足,精微不能输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达四肢、肌肉,机体失养,就会出现肢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

若脾气亏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就可以出现肥胖、浮肿,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常发现脸和眼睛是肿的。

脾气虚弱,精微物质不能得到有效输布,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就会萎黄……

如果你有这些脾气虚的典型表现,可以试试《伤寒论》中的“脾四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1.11忘掉 天空烦扰,跑起来吧 奔 向星河的绮丽,Wohh~ Ohh~,放肆地欢笑 撞进亿万岁月里,做颗悠然 的星宿,荒郊 之中舞蹈,星辰野草 造处无边的
  • 我去她工作的医院等她下班,然后给她吃我给她带的小零食,一起走回她家,一起去吃饭,逛街,晚上躺在床上,每时每刻都在聊天,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所以说话也可以毫不顾忌,一
  • 可惜现在我连妈妈的感受也不在乎了,但还是要像前面说的那样安慰自己说:没有办法当一个好女儿,很正常,我三观不正就是改变不了,没有办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追求正常的幸
  •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年少,就是无所顾忌;年少,就是有所期待;年少,就是敢想敢做;终有一天,当我们发现自己已不再年少,当我们发现青春已恍如
  • 意思是说,一个人,事可以做不成功,但心一定要尽吾所能,尽吾所能者,心恒定,意尤旨,通万达;反之,一个人做事颓废,万事总喜欢半途而废,那他做什么事都是失败。#每日
  • 人与人何必奢谈理解或评论,不践踏对方已经算是基本善意。认清自己,会坚持的选择走下去,无法更正就不会找到解释的机会,当面临危险,昨天已经丢失,今天的沉默会让思维停
  • 当时大冬天的他汗流浃背,因为如果不是这个玉牌裂成两半了,估计这车撞上的就是他了[熊猫]虽然从化学成分上看,玉石、晶石都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物,但贴身戴久了也是有灵性
  • 你们俩尊嘟是会安慰人的[苦涩][苦涩][苦涩]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惊讶两个人会一起去 小泰泰不意外 很多人觉得小锅锅不会去 但是他一直频繁在提rw的事 他还说自己要
  • ‬决定重新‮义定‬线上内衣的‮值价‬,​研发‮线了‬上功能性品牌-艾诗‮系塔‬列,​之‮,后‬不断加强研‮,发‬每年推‮新出‬品,​这就‮今是‬天的娅茜‮艾优‬
  • 为此你需要往前走更努力平静而从容无论生活怎么为难你,都不要放弃一如既往的努力;生命中有希望都是因为心存梦想;请好好拼一把,虽然不是每件事注定都会成功,但是每件事
  • #马嘉祺[超话]##马嘉祺我们的歌# #马嘉祺 廿一幕启循光赴盛景# To:亲爱的嘉祺 我亲爱的小茄,四周年快乐呀,从前的那个小男孩如今也迎来了自己出道的第四年
  • ——明安再坚强的人,心里都一定有那么一些弱点,一触就碎,一碰就痛;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喜欢是一瞬间的心动,愛是千百年的守
  • 有为是因缘和合。 既不合即不生。不出即无为空。 无名出离。出离法空故名不出。 非远非近文为三。一总标境智。 二别释。三结成。观者中道观智也。 一切法者十法界
  • 我想,这些歌曲哪怕有一个瞬间触碰到了听者内心的柔软,那么它们就完成了使命。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让我们始终有勇气特立独行,不温不火,不疾不徐。
  • 对于喜欢的人,我会靠一次次的试探来确定我在其心里的位置,我不怕等,我也不会后悔爱错人。初动破500W那天 你写了那段长长的文字我打在键盘上的句子一再删删写写到现
  • 开了一键防护 只抽huq(实在懒得翻陌生人主页斯密马赛)也不抽嘴过我其他担的属性见置顶(尊重大家昊⭕️外属性但手链包含对我所有担的祝福希望理解)还是即可 糊了我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146期[作揖][鲜花] 任翔先生《深山古寺图》题画诗词佳作 ●题画 / 众位师友 ●整理 / 乐樵山人 ———
  • 一百个短句文案,总有你喜欢的/收集的朋友圈文案[心] 1、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2、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3、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4、
  • 【新置顶】粮仓见 目前没有开新坑的打算 现充ing思沅放在这里 称呼随意 不要叫老师 太太 大大 渣渣文笔 承受不起[老师好]围脖裙不接广子 不混⭕️ 佛系交U
  • #田柾国[超话]# To 柾国:进去了好好锻炼身体[微笑],看你唱跳两场就有点气喘吁吁的,这种身体素质怎么开巡演,还有别发馒别长胖,别在全是男人的军队里染上坏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