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折腾我很多年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作忙、家庭事务忙导致运动量减少,鼻炎症状就更明显了,不用药的时间长了鼻炎就要发作,一发作就鼻塞、鼻涕、打喷嚏、眼睛瘙痒、人犯困等等,难受。

我的鼻炎可能跟我父亲的哮喘有关系,我父亲有哮喘,哮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他可能把跟哮喘有关的那种过敏性体质遗传了给我,我并没有得哮喘,但我得了一个相近的疾病,就是过敏性鼻炎。

事实上,呼吸内科专家们都认为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同一个疾病,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部位而已,所以治疗药物也类似,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最有效果的。

今天咱们不讲哮喘,就讲过敏性鼻炎,因为太多人有这个病了,数据显示大概10%-20%的人会有,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是10%的人有,那也是过亿的数量了,只不过大家轻重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就早上打两个喷嚏,病情比较轻微,没留意,事实上也可能是过敏性鼻炎了。

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那就难受多了,一天到晚可能都是鼻塞、堵得慌、鼻涕多,疯狂打喷嚏,揉下鼻子都会打喷嚏,刺激不得,还可能有过敏性结膜炎,眼睛瘙痒,流泪,人犯困等等,够折腾的。

过敏性鼻炎不是重大疾病,不会致人死地,但是困扰生活啊,症状反反复复,怎么办?到底能不能有好办法彻底控制好它?

咱们今天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祖国传统医学我不擅长就不展开讲了。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划重点哈:暴露于变应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这几个重点,就说明了过敏性鼻炎的本质了。

到处都可能有过敏原,完全不接触过敏原是很难的。非感染性,说明不是细菌病毒感染的,抗生素抗病毒是没效果的。慢性炎症,说明病情迁延。

1.怎么治疗过敏性鼻炎呢?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我用当前最权威的文件跟大家分享,变应性鼻炎诊治指南,和教科书。而不是根据某个人经验。

国内最早的一版过敏性鼻炎诊治指南是1990年在乌鲁木齐发布的,后来药物和研究都有进展,于是1997年专家在海口发布了第二版,随后2004年在兰州发布了第三版,2009年在武夷山发布了第四版,2015年在天津发布了第五版,现在是2022年,第六版差不多要出来了,还没出来。每一版新出的指南,都意味着最新的观念。

第六版还没出来之前,已经陆续有几个针对部分领域药物的专家共识出来了,专家共识的权威性比指南要低一些,但是对于普通医生、患者还是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的。

我们直接从2015年过敏性鼻炎诊治指南开始讲。

2015年指南明确指出: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

药物和免疫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

重点来了:指南认为,虽然本病目前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者的各种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看到没,当前全世界都是这么认为,过敏性鼻炎还不能被彻底治愈。但临床上的确有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都说自己的鼻炎自愈了(是自愈,不是治愈),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很多人通过积极运动锻炼、更换工作生活环境后发现困扰多年的鼻炎不见了,舒服多了,这算是自愈,而不是治愈。

过敏性鼻炎毕竟是个跟免疫有关的疾病,凡是跟免疫有关的疾病,目前都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锻炼身体、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远离甚至避免接触过敏原,鼻炎的确可能不再发作。这对我们普通患者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尤其是回避变应原,如果能确切找到是哪种东西让你过敏,你就不再接触它就好,问题是很多人对很多种东西过敏,而且不知道到底对什么过敏,即便做了过敏原测试也不能测试所有的过敏原,所以不能彻底找出所有的过敏原,也就无法完全避免接触,这需要一定运气。

2.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选择那一种药物?

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方式。

目前指南推荐作为一线治疗(主要治疗,首选治疗)的药物有三种,分别是:

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
口服/鼻腔吸入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此外还有一些二线治疗方案,比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比如色甘酸钠)、减充血剂(比如羟甲唑啉、赛洛唑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我们不展开讲,因为它们不作为主要治疗。

(1)我们先讲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

大家不要一看到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就怕,这是个好药,也是个猛药,使用不当的确会有大副作用,但如果按说明使用那就好处远远大过坏处。就好比一把菜刀,你正常用菜刀切菜那是没问题,但不意味着菜刀没危险啊,你要对着人晃呀晃,还是挺吓人的,但你好好切菜,那就问题不大。

鼻腔吸入激素具有显著抗炎抗过敏作用,药物直接作用在鼻腔,几乎不入血,所以副作用轻多了。目前指南把它列为一线药物,推荐使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鼻炎所有症状都有显著改善作用,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子痒、鼻塞等。不管是轻度中度重度,都合适使用。每天喷鼻子1-2次,疗程4周以上。

为了进一步说明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性,专家组专门制定了《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1年,上海)》,有人或许认为这是糖皮质激素相关厂家推动下制定的,但不管如何,专家不能乱说话,货好不怕吆喝,酒香也要广告,无可厚非。

临床上使用广泛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糠酸氟替卡松等,如下图:
图片1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效果都是很好的。而且我们用的主要是鼻腔吸入,而不是口服。口服的效果也好,但是副作用大,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其他药物效果不好的才考虑口服激素。

鼻腔用激素选用哪种呢?目前用的最多的是表格前三。表格后面的也有人用,效果也都是不错,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鼻腔吸入激素疗程一般不少于4周(1个月),当症状好转后就逐步减低剂量乃至停药,一旦反复,还需要继续用药,没办法治愈。

一天之内什么时候用激素最好?答案是早餐。早晨用药与内源性激素分泌时间相对一致,这样能减少对自身激素分泌的影响,减少副作用。

鼻腔用激素安全么?回答是安全的,毕竟它作为一线用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专家们也不敢乱建议。研究表明鼻腔用激素(我们始终强调是鼻腔用激素,而非口服激素)安全性和耐受性都良好,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有鼻腔干燥、鼻出血等,但比较轻微,停药后副作用可消失。

(2)第二个是抗组胺药物

组胺是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如果药物能拮抗这个物质,就能拮抗过敏,也就能治疗过敏性鼻炎。

抗组胺药物目前很多,最开始的抗组胺药物有明显的中枢抑制,吃了会嗜睡、乏力,比如扑尔敏、酮替芬,目前把它们列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现在指南已经不怎么推荐它们治疗过敏性鼻炎了,因为中枢抑制副作用常见。

目前推荐用的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这代抗组胺药物改良过了,显著减轻了对中枢抑制作用,而且起效迅速,作用时间较长,一般一天用一次药就可以了。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等。这些药物都是口服的。

为了说明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性,专家们还特定制定了《口服H1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还是那句话,共识可能有厂家赞助和推动,但好货不怕推广,好的东西就应该推广。

总的来说,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也是不错的,但它的疗效比不上鼻腔用糖皮质激素,这是公认的,即便如此,口服抗组胺药物也能应付轻度和大部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了。把它们列为一线治疗,也是当之无愧的。

很多人疑惑,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这么多,当中有没有区别?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它们是一批,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又是一批,称之为新二代,而不算三代,因为结构上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只能称之为2.1版本,而不是3.0版本,大概这个意思。

专家共识认为新二代抗组胺药物(如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是比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但它们的价格也是贵了很多,对于每个鼻炎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肯定是先考虑使用第二代药物,但要不要用新的二代就因人而异了。

儿童也是可以使用的,见图:
图片2
除了口服抗组胺药物是一线治疗,鼻用抗组胺药物也是一线用药,疗效相当于或者优于口服的,比如氮卓斯汀鼻喷剂。

(3)第三个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组胺是一个炎症介质,白三烯是另外一种炎症介质,拮抗组胺能发挥效果,拮抗白三烯一样能取得疗效。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用药,临床推荐使用。

每天用药1次,晚上睡前口服,疗程也是4周以上。儿童可以用颗粒剂型或者咀嚼片。这类药物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孟鲁司特。

研究表明,孟鲁司特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子、眼睛症状都有明显改善,病情严重的可以与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强强联合,效果更好,优于分别单独使用。孟鲁司特很适合同时合并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因为孟鲁司特也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

总的来说这类药物安全性也很好,不良反应轻微,但2020年美国FDA对这个孟鲁司特发出来安全警告(黑框警告),说这个药可能诱发兴奋、睡眠障碍和抑郁等严重精神不良事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意念和行为,用黑框警示,目的是让大家对这类药物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正确评估获益/风险。

但用黑框警示也不代表这个药就不能用了,还是要结合情况来选择。但一个药物标上黑框警示或多或少会对药物的销量造成影响,这肯定是厂家不愿意的事情。另外,我没找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专家共识。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介绍了三种一线治疗药物,鼻腔吸入激素、口服/鼻用抗组胺药物、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事实上,治疗过敏性鼻炎,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类药物开始,也可以三个轮流用,经过自己的反应来评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症状严重的可能需要两类药物联合使用。

3.治疗过敏性鼻炎,不用药物行不行?

可能行,不一定行。

不想用药物的朋友,可以尝试鼻腔冲洗。鼻腔生理盐水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价廉的治疗方法,但通常是用来辅助治疗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效果。部分人可能通过单纯鼻腔冲洗都可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不需要吃药。当然,可以一边吃药,一边冲洗。

冲洗主要是使用生理盐水或者2%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网上很多冲洗器,便宜的贵的都有,我认为差不了太多,仅仅是一个舒适性的问题而已。研究表明,40°C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明显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打喷嚏、鼻塞的症状。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相对药物治疗来说是比较新颖的治疗,但也不是新技术了,治疗也相对成熟。但使用远远没有药物那么广泛。

2015年过敏性鼻炎诊治指南明确指出:免疫治疗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治疗机理是让患者不断接触变应原提取物,剂量不断增加,以便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没有症状。

打个比方,你怕恐怖片,那就让你不断看恐怖片,先没那么恐怖的开始,然后恐怖一点的,最后很恐怖的,让你一直看,看到吐、看到没感觉为止。然后你就不怕看恐怖片了,大概这么个的道理。

以前大家认为免疫治疗应该用于那些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后来研究多了,成熟了,专家们就建议只要诊断过敏性鼻炎,一开始就可以用免疫治疗,不需要先经历药物治疗阶段。当然,必须要跟患者解释清楚,治疗疗程、疗效、方便与否、费用等等都是需要沟通的。

我接触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朋友比较少,这方面不擅长,不能说太多。但就我遇到的少部分患者(仅仅代表我遇到的而已)来说,效果没有宣称的那么好,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能不断克服问题。

我会比较保守,还是首先推荐大家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当中有三类:鼻腔激素、口服/鼻腔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三类可以随便选一个开始,我个人是鼻腔激素、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交换使用,比如这个周期(1个月)使用鼻腔吸入莫米松,好转了,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如果再次发作了,那就口服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

期间我尝试过鼻腔生理盐水冲洗,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有很多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单独靠冲洗就能控制鼻炎,不需要药物,这也是存在的。

还有些朋友跟我分享,他们换了一个生活工作环境,增加了跑步锻炼时间,鼻炎自己就好了,不需要任何治疗。这也是存在的。

大家要有正确的观念。
#微博新知博主##健康过年小贴士##过敏性鼻炎#

终于有空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小说讨论的边界感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小说贴越来越容易吵架,安利也好,排雷也好,总有那么一两条成为战场。
“太好看了!!!”——“也没有吧,很难看啊[汗]”
“太难看了,不知道那么多推荐怎么来的”——“我觉得超好看!”
“那么多人推,买营销了吧”
“都是跟风黑吧!”
……

熟悉不熟悉?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些话里或许存在部分真实的因素,但显然部分不能代表整体,部分真实也更不能代表整体真实。明确这个前提的情况下,再来看上面那些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人是多样的,喜恶是多样的,观感是多样的,所以看完一本小说的答案当然也是多样的。那么出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评价奇怪吗?不奇怪的。
相信这件事大家也都是懂的,那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容易发生口角呢?
接下来就讲讲边界感。

大家都是文明人,我相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都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很少有完全不顾别人感受的愣头青对吧?也不会出现在饭店吃饭的时候,隔壁桌的人说某道菜味道咋样咋样,另一桌的人腰一叉头一昂雄赳赳气昂昂说“你说的不对!”这种情况吧。会被人当神经病的。
这就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边界感的共识,别人的意见对我不重要,我的意见对别人也不重要。

那为啥上了网就好像没边界感了呢?我的分析有两个:
一是网线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明明咫尺天涯,却好像近在眼前。而且当一个网络愣头青几乎不需要付出代价,现实生活中大家会考虑面子,网上谁知道谁是谁啊,来比比谁的键盘厉害!
二是人的精力释放是有限且守恒的。部分人不在现实生活中释放就在虚拟世界里释放,总有一片天地让自己畅快呼吸。所以常有人说现实中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

两种(或许不止)因素推动下,网上吵架就变成很常见的一件事。那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三个问题:【以下三问题均以“我”(这个“我”是代指所有人哈)先行发出评价(推荐/吐槽),而后收到意见相反的反馈为讨论前提】
(一)出现不同观点时,“我”为什么会愤怒?
(二)所有的观点都不能反驳吗?
(三)如何有效讨论?

(一)出现不同观点时,“我”为什么会愤怒?
1.“我”感受到自己被否定。
一个人基于自己的判断标准作出对某一事物的评价,评价反过来也体现出这个人的价值观念、逻辑体系。Ta对自己作出的评价是满意和认同的,所以当自己的评价被反驳时,最先冲到大脑的反应往往是:对面在否定我这个人。
「对事」的反驳上升到「对人」的反驳,显然是后者更易让人被激怒。
2.“我”感受到不被尊重。
这是更常见的原因。还是拿刚刚饭店吃饭的例子打比方,商场有个大舞台,谁都能上去说两句。哎东边来了个人,上台把话筒一拎,说XXX饭店的XXX菜贼好吃!下面乌泱泱的围观群众里,有一人冷不丁道:想不通哪里好吃,上回闻着味都吐了~
说真的,这会儿如果你站台上啥感觉?
这就是扫兴和不被尊重。

(二)所有的观点都不能反驳吗?
当然不是。
证明为“伪”和乱扣帽子的观点可以反驳。
啥是“伪”,脑补的情节、断章取义的理解、道听途说的传闻。张嘴就来最容易,但张嘴之前请三思。
乱扣帽子更好理解,把和自己不同的都打成一窝目的不纯的团体,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觉得不好看但是很多人推的,就是营销;“我”觉得好看但别人说难看的,就是黑子。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就看一小说,搞得像全世界与我为敌似的干森莫。
甚至不涉及上述要件仅仅是与“我”观点不同也可以反驳,但不是在人家帖子里大摇大摆去当一个扫兴的人。那要怎么样才能有效讨论呢?

(三)如何有效讨论?
我先声明,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特别好的清晰的答案。只有一些角度,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友好】讨论。
个人认为意见不同情况下讨论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互不打扰,有边界感。
说得直白点就是别在别人的地盘撒野。
如果是博主发的无倾向型讨论帖,各自开楼说各自的,别硬去相反阵营楼里插话。再头铁也经不住主动送头去被打啊。
如果是第三人投稿的推荐/吐槽贴,有不同意见大可也投一个稿,隔空对擂总比强行冲塔来得让人观感好。

咱文明人,做人做事体面一点,情绪稳定一点,情感成熟一点。很多让人向往的品质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咱可不能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害,说着说着感觉跑题了,一写长就逻辑混乱。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咱们love and peace ,努努力给自己留个清净地儿。

大年初五,和气生财,祝大家都发大财[福气虎]

35岁以后,最该放下的是「我执」

博读 






我早就意识到那种只写自己感悟的“自说自话”是不受欢迎的。

但作为2021年终寄语,今天我就想写写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不是为了自我陶醉,恰恰相反,我想讲的是:断我执。

所谓「我执」,指的是人们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念。

简单来说,当我们陷入执念时,就会觉得:

自己做的、说的都是对的;

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凡事都要按照我的想法,我的计划进行;

我要的一定要得到;

.........

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更是所有关系中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

就比如我儿子今年去美国读书这事儿。

当时任凭他怎么说,我都没有听,最终他倒是去了,但不情不愿的,这件事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裂痕。 

虽然如果重新来过,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但我会更好的倾听。

我会把儿子当作关系中的「共同体」,而非陷入「我执」。

所以,如何做到「断我执」呢?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讲到放下对自己的执念,需要做到 3 点: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但阿德勒也说了,从真正理解这3点到发生改变,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30岁,需要到45岁才能学会。如果你现在35岁,那就抓紧吧!

01

自我接纳

“ 

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 《被讨厌的勇气》



以前我会经常怀疑一件事:

都自我接纳了,是不是就不会努力提高自己了? 

现在我知道,答案是不会。 

在前两天我们团队的年底总结会上,有个伙伴说:“有一次你在做个人品牌直播,有人私信我,说他感觉你身上有一种优越感。”

我想了想说:“收到,但我不打算改。” 

现在这个社会,虽然看起来对女性更包容了,但真相是,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一个丝毫不掩饰自己自信的女人。

那为什么有人也很自信,但人家却没让人感觉有优越感呢?

那是因为人家修行的到家啊!

我就是修行不到家,才会露出优越感的小尾巴!

我当然也可以假装谦虚,把自己的尾巴藏起来,但那不是“改”,是“装”。

我宁愿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把讨厌的尾巴露出来,让别人踩上几脚,以便提醒自己要继续好好修行。 

我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心智,但我拒绝打造一个完美的人设。 

当你不再和别人、和自己较劲,才有余力去努力提升自己。

当然,在自我接纳的路上,我深知自己还差的很远,这是一个终身的修行。

我们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包括和父母的关系,才是终极考验。

02

他者信赖

“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 《被讨厌的勇气》



说到亲密关系,今年夏天我送老公、儿子回美国后,自己一个人回到北京。

临走的时候,我把装修工人的联系方式给老公拉了一个清单,并且交代说:

“这盆花是真的,记得每半个月浇一次水,那盆是假的,不要浇水。”

他很气的说:“为什么不都买假的?!”

就这样一个人,还要把儿子交给他来照顾,你说我放心吗?

但夫妻不就是一个团队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在夫妻身上也是适用的。

不相信别人,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只有学会信赖他人,才能让自己过得更轻松。

团队也是一样。今年我有2个月都不在国内,团队还少了2个人,但我们的业绩却实现了30%的增长。

经常有人说:“高琳老师你真会用人,你们团队各个都是一条龙啊!”

是啊,作为一个领导力教练,我要是不会带团队,好意思吗?

作为一个领导,有时你需要亲自下场,有时你则是一个场外指挥的教练,还有的时候,你就是个气氛组的啦啦队员。 

但陷入我执的人,对谁都不信赖。

我有不少高管教练客户都是这样,对下属、同事缺乏信任,给人感觉很苛刻。

但对别人苛刻的人,其实对自己最苛刻。而这种苛刻通常来源于成长时期的不被接纳。 

所以,如果你总是不能信赖别人,你需要回去做接纳自己的功课。

03

他者贡献

“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 《被讨厌的勇气》



说到“他者贡献”,很多人肯定以为说的是“奉献”。

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就是一种“贡献”。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自己“对他人有用”,而这让我们更加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但陷入「我执」的人,总是希望自己对所有人都有用,所有人都必须喜欢我。 

然而,现实中,我们并不能取悦所有人。 

那天小编说,六月份因为发了好几次为EGRC(Educating Girls of Rural China) 公益组织筹款的青少年演讲夏令营的推文,我们掉了不少粉。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行吧,掉了些粉,换来 15 万的筹款,可以资助二十多个甘肃高中女生一年的生活费,值了!

很多事情,对对的人来讲,怎么都是对的;对不对的人来讲,怎么都不对。 

今年我有很多高光时刻,但让我最骄傲的却是两个小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有一次,我去客户那儿讲如何用故事力提升职场汇报。

下课以后,有个女学员迟迟不走,就等着跟我说上一句。

那天是周五,我本想早点走,错过 CBD 的晚高峰,但看她那个样子还是留了下来。

她说:“高琳老师,我以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过了上次的晋升。

今天听了你的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做了那么多事儿,却从来没有让老板知道。但我总觉得 CEO 她那么忙,哪儿有时间见我啊?”

我说:“CEO有没有时间见你,那是她的事儿,你不用替她操心。 

而且老板的时间就是这样,你不占别人也会占。

你需要想的问题只有一个:你为什么认为别人就比你更值得花CEO的时间呢?”

看她将信将疑的样子,我把一本签好名的《故事力》放在她的手上,跟她说:

“你帮我把这本书交给你们 CEO 吧,我就不等她了,多谢!”

说完,我冲她挤了挤眼睛。 

我经常听有人说,等我有钱、有闲的时候,也去做慈善。

其实,生活中做件善事,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点点善心。 

第二件事是关于我家猫的。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过宠物,父母经常教育我的是不要“玩物丧志”。所以现在我成了一个“工作狂”,一点儿也不奇怪。 

儿子小时候一直想要一只狗,我嫌麻烦,作为妥协,养了一只猫。 

但我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是一个猫奴,因为我一直觉得那是我儿子的猫,平时也是我老公喂她。

今年夏天儿子把猫留给了我,而且勒令我不许送人。

就这样我被动成了铲屎官,每天撅着屁股喂食,捏着鼻子铲屎。

然而,慢慢的,我发现我竟然爱上了这个呆萌的家伙!成了朋友圈的晒猫狂魔。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人也好,猫也好,工作也好,如果没有真正付出过,就不可能和TA建立真正的联结。 

有一天 Tina 教练跟我说:“老板,你进步了!你有闲工夫趴在地上给猫拍视频,证明你心里不只是装着工作了......”

看来,不仅对人的贡献,就连对猫的贡献,也能让一个人在「断我执」的路上又往前走一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刹车点头 需要适应脚法#凡尔赛c5x##易烊千玺中考##易烊千玺个人独资企业申请注销##易烊千玺[超话]#作为并不活跃的粉来说,他一一步步成长到现在大家真的是有
  • 涂上口红之后人的唇形就会更加分明,对面部的修饰作用一下就凸现出来,世界上唇形千千万万,于是有人归纳了一些特征划分了不同的唇形,据说有这三种唇形的女人,尤其是微笑
  • 如今“博君一肖"超话人数已经过了283万,这是在肖战王一博二人参加了"星光大赏"即使无互动无眼神的情况下涨到的粉丝数。我知你是个优
  • 但有个条件那便是财星比较旺,而见财库则迟早会发财;若是财星非常弱又见财库反而主入墓难以发财。4、八字食神生财则财源永不断食伤星为财星的元神,就好像河流的源头一样
  • 4月11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一位娃哈哈奶茶加盟店的店主,该店主称,与娃哈哈奶茶的合作是一年一签,此前是与原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签约,从今年开始合同改为与娃
  • 就算昙花一现,只是稍纵即逝,但它美就美在一如流星般的短暂,留给世人无限的回味与美好的记忆,这缺陷,何尝不是美得令人喟叹;牡丹华而不实,但又有多少人钟情于它的娇艳
  • 一句话概括:X3相比X2,峰值性能+22%,同频性能+11%A715相比A710,能效+20%,性能+5%A510 Refreshed的功耗-5%Cortex-
  • 换句话说,日媒证明了现在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科研环境,中国都已经超越了日本。同时有数据显示,像唯品会小米这些中国企业,正吸引大量95后年轻人海外留学人才的涌入,这
  • 通过保护更新,拆除了违法建设、提升了周边业态,烟火气与老北京的浓浓文化味道完全融合,这使得东西岔胡同成为了居民拥抱新生活的幸福街区,更成为了市民观妙应白塔的“网
  • 愛你的人永遠會理解和包容自己最真實的情緒,這也讓我在最難過時候,不用藏著壞情緒扭曲自己的情感,安心做了最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面對自己,面對一切,成為更好的自己
  • 企业迈出了预测性维护的第一步,也许也是进入工业 4.0 技术的第一步,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下面两点的重要性:首先,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不是因为它很酷,而
  • 拥有140万粉丝的抖音账号“糖妈糖包在美国”自陈“我就是小镇做题家”该网友表示,“我觉得我说平常家庭的孩子,你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那就
  • 我相信心大了才会得心静和心安,心安是我的归处,而守住内心的宁静又何处不得自在!#春风社学堂[超话]#格局改变命运,我们都看到了那些小心眼者必然是咄咄逼人,是誓不
  • #我的想读书单[超话]# 《#100个基本#》是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其生活的提炼和总结,是一本精致实用的人生箴言录。所以,《100个基本》是松浦弥太郎写
  • 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
  • ” ​​​#不二大叔的信箱[超话]##人气女王说话术[超话]##励志人生感悟[超话]##经典语录部落[超话]##坎话[超话]##情感日记语录[超话]##每晚和你
  • 【 V信:kever-qlg】福利享不停!【 V信:kever-qlg】福利享不停!
  • 毕竟他俩还要靠着恩爱夫妻的人设一起捞金炒热度呢,奚梦瑶现在已经和模特圈没啥关系,结婚生子后她就被超模圈给排出去了,不过她已经踏入了娱乐圈,没事也会接一些广告和综
  • #博君一肖[超话]# ❤️627即将上映的大爆剧谁还没有看过吗[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庆祝阿令开播三周年选两个姐妹送[彩虹屁]奖品一8寸满天星相框奖
  • 怎样把散落的仰韶文化“珍珠”串起来?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沉睡”中唤醒?  三门峡以仰韶村遗址为龙头,整合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3个全国“百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