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往生西方世界有两个方式!

(1)一个是自己修行,积功累德往生的,三辈九品。

(2)另外一种是造作五逆十恶罪业在临终前彻底忏悔,他也能往生,是忏悔的力量去往生的。

造作五逆十恶罪业也能往生,这是净土法门的超异殊胜之处!所以,我们决定不要轻视造作罪业的人。临终一念真诚忏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是不是下品下生?不一定。忏罪往生的人,就看忏悔的力量来决定品位,所以,忏悔的力量非常大!

我们平常泛泛地这样修行,往往抵不过他真实忏悔的力量,还不如他们,可能这些人将来的品位还在我们上面,很难讲的。真正忏悔不容易,非常难,这一回头真的不得了,一回头确实是菩萨行。

古时候在印度,天亲菩萨早年学小乘,毁谤大乘。以后接受他哥哥的教诲,觉悟了,向佛忏悔,拿着刀准备割舌头。他哥哥止住他:“你割舌头干什么?”“我错了,说了好多坏话毁谤大乘。”他哥哥说:“你过去用舌头毁谤大乘,你今天何不用舌头去赞叹大乘?”他一下就明白了,所以造五百部论赞叹大乘,这叫真忏悔,行动表现。

我们看近代的蕅益大师、印光大师,年轻的时候读儒书,谤佛法。到以后明白了,觉悟了,忏悔回过头来,不但不谤佛法,还剃头出家,弘扬佛法,这才叫做真正忏悔。

我们做错了事情,过去陷害别人,现在真正明白了,回过头来了,我要如何来补偿受我害的人?我要怎样去帮助他?这才叫真忏悔。没有行动,都是属于假的。没有行动表现,换句话说,还没有觉悟,还没有回头,说得再好听也没用处。

诸位要晓得,五逆十恶往生也绝不是侥幸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而是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他的前世修行净土,他有相当的功夫。

那为什么不能往生?大概心里对这世间还有牵挂,没能放下就去不了。这一生得到人身,遇到的缘不好,遇到的恶缘,交了坏朋友,所以一生造了很重的罪业。遇缘不好!幸好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善知识劝他,他豁然觉悟,是这么一个道理。

他过去世要没有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知识怎么劝他,他也不会回头。这是善友一提醒,在这一刹那当中把他唤醒了,所以这一类是属于忏悔往生。

所以,我们决定不能够存侥幸的心。不要看到经上还有这一条,“五逆十恶临终十念都可以往生”,就错误地以为现在多做一点坏事没有关系,临终忏悔还来得及。恶心不可有,你要是存侥幸的心,那就是恶心,那个心太恶太恶了!

你要晓得临终往生,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你临终有没有把握?

第一个条件:头脑清楚,这是最难的。

我们看到许多病重的人,已经迷惑颠倒了,已经不省人事了。到不省人事的时候,善知识劝他没用处了。临终时一定要头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点很难很难!你看几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有这样好的瑞相。凡是临终头脑很清楚的人,纵然不学佛,他也不会堕恶道,他来生一定还是人天去享福。

会堕恶道的都是迷惑颠倒,糊里糊涂才入恶道。哪有一个聪明人,头脑清醒的人会去作畜生,作饿鬼?不可能的!堕三恶道都是糊里糊涂去的,迷惑颠倒!堕落到那里面去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神智不清。在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我们想想,临终可能吗?

第二个条件:遇善知识。

第三个条件:这个善知识要一定劝你念佛求生净土,要劝你念其他法门就不行了。劝你念地藏菩萨,劝你念药师如来,那就不行了,那就没用处了。善知识一定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一听就觉悟,立刻就接受,就肯悔改,这样才行。

这三桩事情,在临终那一刹那之间统统具足,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决定不能存侥幸之心。我们学佛,佛陀的教诲决定要放在心上。经上字字句句的教诲,决定要落实在生活上,要把它做到,这叫做真忏悔。

天天念佛,你就念上一万遍,心里头对一切人还有恨的意思,对一切事还有不如意的念头,你没有回头,你没有忏悔,你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

忏悔,要在真诚,真正忏悔,说老实话,忏悔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一般人这个忏悔心的确发不出来,心里想忏悔,实际上过几分钟就忘掉,错事情还照干,这个不叫忏悔。

真正的忏悔,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不贰过”。我知道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以后决定没有第二次同样的过失,犯别的过失可能有,犯这个过失决定没有了,这叫真正忏悔!

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之罪,他在临终的时候真忏悔,真正改过,他念佛往生上品中生,我们读到这个经文都非常惊讶!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他是个坏孩子,但是他真的知道改过,真的回头了,那是个真好人!阿闍世王是真心忏悔,所以他的品位一下就拉高。我们不要轻视造作罪业之人,说不定他在临终一后悔忏悔,品位比你高,这是事实。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绝对不能轻视别人。要知道,世出世间许许多多事不可思议,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够见得到的,不是常识能够判断的。造作罪业的人最后忏悔,他要是诚心诚意彻底忏悔,他的品位一下就高了,往往比我们一生修行的人还要超越。所以,忏悔的力量非常大。我们修善往生是三辈九品,造作罪业临终忏悔的力量也成就三辈九品,所以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真正不可思议!

2 真正忏悔是什么?
在世间的时候造作一些罪业,这些罪业会障碍他往生,那怎么办?在临命终之前,决定加强佛号,把以前造的那些丢在一边,不理它,不要去想它;一想,障碍现前,就去不了,不能想!一切法从心想生。最重要的是现前一念,过去已经过去了,《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一念重要,不要让这一念的不善把过去所有不善全勾出来,这个亏就吃大了。

真正忏悔是什么?老实念佛就是真正忏悔。声声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恶业,真忏悔,一定要懂得。不要去拜这个忏、拜那个忏,没用,忏不掉,为什么?你念头上没除掉,就是你没忏掉。念头上纯一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忏掉了。理跟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就是不想未来、不想过去,只想现在,现在想什么?想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想著我真相信、我真发愿、我真求往生,这是应该想的,其他的不应该。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没有也不放在心上。外国同修找我,我旅行只带一个行李箱,里头装几件衣服,换洗衣服,其他的都不要了,都不想了,这才自在。释迦佛当年在世,旅行三衣一钵,我们现在比他还多一点,还有个小行李箱。愈简单愈好,简到不能再简的时候,恭喜你,你成功了,要懂。

3 念忏悔文都痛哭不已是好是坏?

问:居士领众共修三时系念,每次念到忏悔文都痛哭不已。长此以往,请问是利是弊?

答:这里头没有利。念到忏悔文会能够感受到痛苦,这也是长期的,多数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而那个时候没有修成功,这个时候遇到,他自然就有这些感应。这些感应一般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的话,也会变成魔障。

世尊在《楞严经》里面有教训,初次接触,偶然的感动是正常的,这是好事;不能够常常每次都是痛哭流涕,这个现象就不好。所以任何修学的方法,契入境界一定是法喜充满,不会是这种现象出来,会生欢喜心,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功夫得力。

4

最彻底的忏悔方法
忏悔重要,用什么忏悔法?现在有人提倡用占察法来忏除业障,好不好?好。你问老法师学不学?这个东西老法师过去学过,时间不长,没超过半年老法师就不学了。

为什么?这句佛号比那个强多了,那个忏悔是零零碎碎的,念佛忏悔是彻底忏悔,把罪根都拔掉了,这个要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万德洪名,你念它,它哪里有罪业?它没有罪业,天天念它,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所有罪业都灭干净了。

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无量寿经》就白学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相信。你看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现身说法,他有没有持戒?有。怎么持法?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是圆满的戒律、圆满的三昧、圆满的般若,你还念什么?念这尊佛、那尊佛,念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诸佛菩萨的名号都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一个也没漏,念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你得要相信。

5

逆缘干扰、疾病苦痛等宿业如何忏悔?
问:「修学过程中出现障碍,如环境的逆缘干扰、身心的疾病苦痛等,而影响修学。请问此等宿业如何忏悔?」

答:你问得很好。确实根本解决消除障碍的办法是忏除业障,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十大愿王第四愿就是「忏除业障」。怎么忏除法?十大愿王其他九条都是忏除的方法。十愿也是非常微妙,每一愿里面都含摄其他九愿,这是《华严经》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特别重视忏除自己的业障,从哪里做起?从礼敬、赞叹、供养做起。

自己的业障到底是什么?你总得要晓得。如果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业障,你的忏悔不能得力,你总得要晓得业障是什么。业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我见,唯识经论里面讲的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是业障的根本;末那识是执著,意识是分别,阿赖耶识是含藏仓库,所以第七识这个意识叫染污意,它是业障的根源。《金刚经》教菩萨一定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破业障。意识起了作用,贡高我慢、我见、我爱、我慢都跟著来的;换句话说,你就懂得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这是我们的业障。

「礼敬诸佛」就是对一切众生修礼敬,破除我们的傲慢,这六个根本烦恼是对治慢的。「赞叹」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嫉妒、毁谤,我们造了这个业障。「广修供养」,这是对治我们的贪欲。所以四摄、六度、十大愿王,就是消除业障的方法。忏悔业障具体的修学条目,我们要不认真去修学,你的业障怎么能忏除得干净?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哪一个方法对治我们哪一种业障,这才是根本。有根本当然也有枝末,能够本末兼治,往往收的效果就更殊胜。

譬如环境里的逆缘、恶人干扰,我们一时没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么办?离远一点。这是从枝末去做,我另外去找一个修学环境,我离开这个环境;我没有能力感化他,我就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从枝末上说的。选择另外一个环境,还是要在根本上修,不能事事都逃避,这对於自己修行不会有进步;只是减少一些干扰,自己好用功,这才是真正修行。如果一味的逃避,自己不能真修,你的业障消不掉,这一生能躲过,来生躲不过,还是会遇到。所以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因为业障它生生世世跟著你,这个很麻烦,能躲过一时,不能躲过长远,所以要真用功夫。

【7.佛门广大,难度少缘不善之人丨说仪周普【华严经疏序浅释】(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专弘平台 6月2日

华严圣号(万佛圣城)来自宣化上人专弘平台00:0029:5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B4.说仪周普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

这一段文是“说仪周普”,就是说经的这种仪式,周遍法界。

湛智海之澄波:湛,是湛寂;智海,就是智慧好像海似的,但是是湛寂的,就是不动的,是静的。澄波,是澄清的波浪,什么波浪都没有;没有波浪,也就是烦恼断尽了。因为没有波浪,所以说“湛智海之澄波”。

虚含万象: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所有一切的道理,佛都明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皎性空之满月:皎,是皎洁、清净的意思。性空,是指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满月,就是十五的月亮。

顿落百川:百川,就是有水的地方。顿落,就好像虚空的满月,那圆圆的月亮,顿然间落到一切水中;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月光。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潭就是深水池,也就是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月光在那水面上。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月当空,普遍在一切水里,都会现出来这个月的光影。是不是有这么多的月呢?不是的。所有一切水里的月亮,就是这一个月亮现出来的、摄照的;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水潭,现出千千万万月的光影,但是月的本体就只一个。

皎性空之满月,皎洁的自性,好像虚空的满月一样;顿落百川,顿然间,都落到这一切的水里边去了。那么众生心里头都有水,佛性里边呢?就有月光,照到我们众生的心水里边来。

众生心水净,菩提日日增。

这个心若清净了,心水清净了,菩提就一天比一天长得大了,长得高了,所以“顿落百川”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众生的心水要是清净了,佛的光明也就照到我们的心水里边来了;我们的心水要是不清净,佛的性光也不能照到。就好像那个水池子一样,水要是浑浊,就没有月光;水要是清净,在水里就现出一轮月亮来。

不起树王: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是在菩提树下坐着说的,他没有起来到旁的地方去,就在那里坐着说,这叫不起树王。这个“树”就是菩提树,为什么叫树王呢?因为这菩提树比其他的树都高,它的根也扎得深,枝叶也茂盛,所以叫树王──就是树中之王。这“不起树王”,也就是这菩提道场。

罗七处于法界:罗,是罗列,罗列七处,在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因为有的地方说两次,有的地方说一次,所以说七处九会。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处九会是:

第一会──在菩提道场说的。

第二会和第七会、第八会──都在普光明殿说的。

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的。

第四会──在夜摩天说的。

第五会──在兜率天。

第六会──在他化天说的。

第九会──在逝多林说的,逝多林又叫重阁讲堂。

佛在这七处,说了九次法会;这七处九会,都是在最初成道说的。

佛最初成道说了九会《华严经》,最后一会所在的“逝多林”也叫“重阁讲堂”,是后来才修造的;在佛成道的时候,这个讲堂还没有呢!没有这讲堂,佛怎么能在这儿说《华严经》呢?这就是要谈到一个“妙”字上。

佛可以把过去的无量劫,搬到现在;把未来的无量劫,也搬到现在;所以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你说有现在,这也是个执着;你说有过去,也是个执着;你说有未来,还是个执着。你若没有执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不停──你说这是现在,这个眼前这一刹那间又过去了,所以现在的不停──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呢?还没有来。所以说“三心了不可得”,这就是破人的一种执着。现在释迦牟尼佛“不起树王”,他在这一个地方不起于坐,却能升到一切处,遍一切处去说法。能在所有的诸佛国土,都坐在菩提树下,不起于坐,而升到一处为众生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这一个地方,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说法,也不起于坐,就能够到其他的世界去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一处就可以遍满七处来说法。为什么呢?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能纳无量劫为一念,延一念为无量劫──把这个无量劫纳到一起,就是好像一念之间这么长,又能把这个一念延成无量劫,所以就说“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就在那儿坐着,到七个地方去说法,说九会的《华严经》。

无违后际:依照我们人的思想来看,一定有前有后,后边的不能搬到前边去,前边的也不能把它搬到后边。可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妙处,就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佛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可以现出来一个逝多林,在那儿说法;那叫重阁讲堂,又叫野阁讲堂,因为是在野外造那么一个阁楼,有好几层楼,所以叫做重阁。佛最初成佛时,没有这个讲堂,但佛可以现出这个讲堂,在这儿讲《华严经》,所以这叫“无违后际”,不违背后边的边际。

畅九会于初成:佛畅谈九次的法会,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用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时间,说完华严大法。

尽宏廓之幽宗:尽,是穷尽;宏,是宏大;廓,可以说是“空”,又可以说是“张”,张大的意思。幽宗,幽也就是一种玄妙的意思。本来“幽”是很幽暗的,但是这里的“幽”不是黑暗,这是有一种妙处;这种妙处,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见着,也不容易听到,这叫幽宗,这种的宗旨。

被难思之海会:被,是教化,就是加被;加被,也就是教化。佛法可以教化不可思议数量的众生,不知有多少这么多的众生,好像大海会在一起。海会,就是好像大海似的,大家聚会到一起。佛说《华严经》,是用“海印三昧”说的;佛说《妙法莲华经》时,则是入“无量义处三昧”。

什么叫海印三昧呢?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这香水海是澄净无波的,一点波浪都没有,可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色身,都现在这个香水海里,就好像用这个印章,印到一种物质上一样。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有形有色的,都有一个影子在这香水海里,好像有一个印纹似的──用这个印章,印到纸上,就有一个印现出来。因为十方的众生在香水海里,都有一个印,印现出来,所以就叫海印。而佛是入了这种三昧,用海印三昧说法,所以说是“被难思之海会”。

圆音落落:怎么叫圆音呢?圆,是圆满;音,是音声,这种的音声非常圆满。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人听,就是天上的语言;菩萨听,就是菩萨的语言;阿罗汉听,就阿罗汉的语言;人听,就是人的语言;畜生听,就是畜生的语言;饿鬼听,就是饿鬼所说的语言;地狱道的众生听,就是地狱里边所用的语言。所以佛用一种音来说法,无论哪一种类的众生都明白这个法;这叫“圆音落落”,就是一切的众生,一听这个法就明白了,好像落到他心里一样,这是圆音落到众生的心里头。

这种音声不是单单在一个国土,就是在其他的他方国土,也能听见佛说法的音声,也能见到佛说法的形相。好像什么呢?好像虚空里那个净满月一样。净满月在虚空,每一个人见了月,都说是对着他,“月光正照着我呢!”佛也是一样,佛说法的时候,众生看见,都是和佛面对面,佛在那儿给他说法呢!就好像月光照着自己一样,所以这叫圆音落落。

该十刹而顿周:顿,是顿然间;顿周,是顿然间就周遍了,包括诸佛国土、诸佛的刹海。这十刹,也就是一个国土的总名。其实不只十刹,无量诸佛的刹海,都现出释迦牟尼佛说华严大法的样子。

主伴重重:主,是释迦牟尼佛;伴,就是一切的大菩萨。“重重”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极十方而齐唱:极,就是到极点了;极十方,到这十方的诸佛国土。而齐唱,在这个同时,都演说《华严经》,讲《华严经》。那么在每一个诸佛国土里边,都现出这七处九会,其他的世界也都现出七处九会这种的境界;这种的不可思议,演说这华严大法,所以说“极十方而齐唱”,同时来宣说这部经典的道理。

讲到这一段序文上,有人又起了怀疑心,说:“法师,您前几天讲,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有眼不见,有耳不闻。今天又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道理讲不通呀!”不错,你问得很有道理,可是这个道理只是你自己这么样想。我已经讲过,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还这么样想“怎么可以呢?”虽然说二乘不见不闻,这是因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他不见不闻;等缘成熟的时候,不单是二乘,就是三乘、四乘,都可以听见了。什么叫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什么叫四乘呢?再加上佛,就是四乘。有这么一句话说:

天雨虽宽,不润干枯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少缘不善之人。

天上下雨,也就好像佛法似的,大树就得大的滋润,小树就得小的滋润;可是干而无根的草,雨想要滋润,也滋润不了它。佛门虽然很广大,可是也没有法子度少缘不善之人,也就是难度和佛没有缘的人。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就是对着面错过去了,不认识佛;两个人本来手可以拉着手,但是他也失去这个机会了。这就所谓的“对面不认观世音”,你念观音、拜观音、诵观音,见到观音──观世音菩萨就在你对面,你也不认识。说:“我没有见过呀,我见到了,我就会认识。”其实,你天天都见到,你天天都不认识!观世音菩萨认识你,你不认识观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个道理。

佛门虽然广大,不想往善的做,不想往好的做的人,也没有法子度他。所以有的人学佛法,学学就跑了;这就是好像没有根的草,雨没有法子来滋润它,学佛法也是这样子。那么你现在知道了,见和闻,这都要有一种缘;若没有缘,就想见,也见不着的。

所以,各位现在到“中美佛教会”暑假讲修班,我们都很有缘的,才能遇到一起,共同来研究佛法,这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多应该高兴的一件事!你看果遵、果循,家里离这儿有四、五十miles(英里),都到这儿来听闻佛法,我真高兴!

【「如是我闻」是一切经典的总标题,是天地万法的总灵魂!】

大自在般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三藏十二部经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如是我闻。而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它的核心、灵魂。那千经万论开宗明义第一句「如是我闻」,什么意思?「如是我闻」是一切经典的总标题;是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的总纲领;是天地万法的总灵魂。这个「如是我闻」在讲「如来」的时候,已作解释。

大概在零五年,我遇到一位在家居士,他老人家说:「我是修《金刚经》的。」我说:「阿弥陀佛,非常好!」他说:「法师,你是修什么经?」我说:「我修《法华经》。」他说:「噢,是法平等,无有高低。」殊不知,他这一讲就是破法。

如果「是法平等」,佛还讲《法华经》干什么?佛还讲唯有《法华经》是真理,干什么?所以我当时就讲:「老人家,您不能这样讲,《法华经》是经王……」老人家很顽固:「不,万法平等是佛讲的。」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把其它的一切的经典判下去,没有平等可言。佛在讲《金刚经》的时候,因为还没有讲《法华经》,他讲「是法平等」,这是方便说。

那么佛的临终遗嘱:每一部经正文第一句用「如是我闻」。每一部经前面只要有「如是我闻」,一定是万法平等。因为它有「如是我闻」啊!「如是我闻」就是《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但是「如是我闻」你不懂,你叫如是我不闻。

确切地来讲,读懂了「如是我闻」没有一法不是「妙法莲华」。明白了「如是我闻」,就是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不懂「如来藏」,你讲万法平等,你是造口业。万法能平等吗?高贵贫贱、健康长寿、多病多难、能平等吗?

只有明心见性的人,再高贵、再贫贱、再健康长寿、再多病多难,他心里都平衡;明心见性以后,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就;只有明心见性,才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这叫「平等」。

你不明心见性,怎么能平等?你再怎么传法,他能相信吗?不平等就是不平等,你怎么讲平等?人跟泥巴瓦块能平等吗?人跟牛马猪羊能平等吗?人跟人能平等吗?处处都是不平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样相同的东西,怎么叫平等?

可是你把「如是我闻」搞明白了,讲平等都是方便说。哪有平等不平等?!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呐!所以讲到这个「如是我闻」,我们感慨万分。任何一部经,你只要讲清了「如是我闻」,都是传《妙法莲华经》。

你讲《阿弥陀经》《地藏经》《大光明经》都行,你什么经都能讲!你连天文、地理、语文、化学都能讲,唐诗、宋词、元曲都能讲,但是你要讲出「如是我闻」。不把「如是我闻」讲清楚,你即使讲《法华经》《楞严经》,也是歪魔邪说。

你再看看《佛藏经》倒数第三页:波旬魔王与魔子魔孙嚎啕大哭发恶誓,流着眼泪发恶誓是不是最毒啊?!我就是要叫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只知道读、只知道诵而不懂(1)。所以我们现在只读、只诵,不解其意,多可怕啊!难怪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离开了这两部经,你怎么样修都不能成就,除非你是再来的祖师。你能成就,那是文殊菩萨打诳语了,诸佛如来打诳语。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注:

1、《佛藏经·卷四·嘱累品第十》: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快乐读书吧# #直播# 【关于整本书阅读,老师、家长和学生该怎么做呢?】学生应该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呢?家长和教师要怎样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整本书?小学阶
  • 【惠晓川:当下财富管理的大环境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官惠晓川在23日下午以“
  • #出嫁的姑娘# 玩的较好的一个姑娘嫁人了 各种原因没有到场 各种味道的心情 有开心,因为你找到了携手同进的宋先生。 有不舍,因为从今天起你就多了一种身为人妻的角
  • #高校人才# #招聘# 重庆交通大学2019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招聘人数:若干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报名方式:网上.系统报名+邮件投递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
  •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News 2 Van cats to join int’l cat beauty contest Two Va
  • 我有个别朋友 永远 永远 永远 和他们聊天第一句话 是我说的 最后一句话 还是我说的 而且他们还永远不会认真和我说话 能多敷衍就有多敷衍 这种感觉 真的非常无
  • 这家店配得上我极致的嘴臭,只恨自己懒了几脚路,没按原计划去吃个酸菜鱼垫肚子,反而路过时被套了进去。 猪肝味的鹅肝、塑胶口感的鲍鱼、米黏到碟子上,以至于要用力拔
  • 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心亦如此,如总摇晃不停,就会处于混乱状态。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吧,以一颗淡然的
  • 自闭的时候总想做点什么 基本每半个月自动捐一次款(朋友圈空间看到的不算 [跪了]朋友转发我都会捐... 半个月一次是急需救助的那种 月捐是一个月搞一个(也不一定
  • #如何怎么挽回前男友前女友前任# 冲动型的情侣,任何一点小事都会演变成分手的导火线。尽管分手次数很多,但断开联系的时间却很短。分手,复合,再分手,再复合。通常,
  • “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白居易[坏笑]心血来潮 可玩起来挺简单 其实是为了《诗经》里的那个“脍鲤”~“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诗经。小雅。 六月》当年大将尹吉
  •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救恩从何耶和华而来,我的帮助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祷告:神啊,清晨我仍要向你举目,因为我的所有一切都是从你而来,生命气息,日用所需,知识
  • 【印祖法语】 1、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
  • 做什么事对什么人真的都不能太死板,有时候觉得认真对待工作,可是好像太认真的地方又让自己不舒服,苦了自己,又做不到胆大无所谓,那就吸取中间部分吧,生活让你喘气不舒
  • 结束啦 最后一条博 附一段话: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男生发的视频,大概说的就是: 对不起啊,我好像和你说过,我再也不会像爱你这样爱别人了,其实,是骗你的啦。
  • 我们都很疯狂的爱过一个人,甚至为了这个人可以放弃一切,当然包括事业,如果是懂得感恩,珍惜你的那个人,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但如果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委屈,那么当
  • 你还是爱着已经离去的TA,你还是想要挽回TA,那么就请放松自己,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挽回吧,挫折会有冷落会有无望也会有,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勇敢的面对,谁能说不会有新
  • #阿阳哥[超话]# 将来无论跟谁结婚, 都请记住这些忠告[心] 1.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如果父母反对,这段婚姻就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盲目随意放弃想来也不
  • 人血不是“胭脂”桥梁安全科学防控是关键 2019-10-23 16:01:1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过国忠 道路桥梁设施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
  • 谁是观自在菩萨?(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1、人人都要观自在。 南无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