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而眼下,正如寂天菩萨所说,只有一个欲望、一个无明应该作为工具保留,这个无明就是认为有证悟这回事。为什么我们应该保留它呢?因为我们不想受苦。

佛教的全部路径,广义来讲,就像一道道巧妙的用药安排。有一副药是给普通的行者和菩萨的,然后当他们变得不那么普通的时候,再给他们另外一副药来忘掉第一副药。

就这样,知道你真的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给你的药物都是为了忘掉前面所有的药。但最终,只要你还需要吃药,你就还在生病。所以理想的状态是,你根本不需要吃任何药。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的境界被称为“无学道”。

问:我想大部分中国人会认为,为了追求精神之路,您应该要舍弃世俗的爱和关系,那为什么还要在生活里寻找它们?

首先,我想要说有很多事情应该放弃,但我没有力量放弃;有很多事情应该去做,但我却因为太懦弱而没有做。所以基于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感到困惑是有理由的。

但严格地说,从佛法的角度,你应该舍弃任何滋长你的傲慢、我执和贪心的事。这件事可能是关系,但也可能是假装舍弃关系。

问:佛教如何看待世俗的成就?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财富?

问题并不在于财富和世俗的成功本身,那些从来都不是问题,对财富和成功的贪婪与执着才是问题。如果你对财富和成功有很大的执着,那么不管拥有多少,你总会认为不够。执着的心识就是这样运转着。

所以,佛教并不把金钱、权力、职位、好车、劳力士手表或者镶金的牙齿看作问题。事实上,如果你想把自己嘴里二十八颗牙全镶成金的,佛教也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对那些的执着。

也许有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越多世俗的成功与收益越好。但是,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因为世俗的成功和收益有时容易让人沉醉。

可能一开始你就有着帮助人们良好的意愿,结果却渐渐沉迷于世俗成功的游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不是你在控制时间的事,而是它们控制了你。

问:仁波切,是什么让您认为心是可以被调伏的?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能够被影响。这或许是我们能够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你可以用它做实验。例如,即使你很喜欢喝酒,只要足够努力去控制,总能做到一两个晚上不喝。

实际上这证明了你可以逆心而行或者顺心而为,那意味着心是可被训练的、可被调伏的。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是个副产品——它是种复合的现象。

无论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强迫自己不要,即使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中观的学者总是用这样的例子。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能够以两种方式证明心是可被训练:假设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槟榔,但是我不断地给你,最终你会喜欢上它。另一方面,假设你喜欢槟榔,而我却总说槟榔对你有多不好,你可能会因此轻易地对槟榔感到厌烦。

所有这些都证明心是可被训练的,而且这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烦恼、我们关于朋友和敌人的观念,以及其他的概念。所以我们的嗔恨、僵硬的心识,关于敌人的概念等等,都是训练的副产品。

我们被训练成易怒和猜忌的,这是我们如此擅长此道的原因。所以,这些训练和倾向当然也能够被翻转,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训练得仁爱、善良而慈悲。

修心的本质,或者更加准确地说,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在此刻,是心在持续地把假的和幻化的事物信以为真。那被称为错觉,可以通过修心得到解除。 https://t.cn/R2Wx1Aq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
请看看《华严》这样的大经,是三藏之王,到了最后一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法华》这样奥妙的经典,群经之首,也说闻佛即往生,地位与等觉菩萨相同了。如此看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就有来由了。文殊发愿往生,普贤劝我们往生;
如来在《大集》中授记,告诉我们末法中,不修行此法就难以得度。
龙树在《婆沙》中开示,说是易行道,速出生死。因此往圣前贤,人人都走这条道路,难道就没有道理吗?的确,所谓一代时教,都是念佛法门的注脚啊!不但如此,举凡六根所对的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哪个不是阐扬净土的文字?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哪个不是提醒世人速求往生的警策?广说可以说尽吗?净土法门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净”字。净极则光通达,如果不是到了妙觉菩萨的境界,此一字难道就那么容易承当吗?
研读一下天台《六即佛颂》(①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②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③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寂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④相似即佛——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⑤分证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⑥究竟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可知其中的道理。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信愿行”。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都是阐发这个主旨的。用一偈来概括就是《赞佛偈》(阿弥佗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举出正报,依报的果也随之彰显,说出教化之主,徒众自然也就含摄在内了。虽然只有八句,但净土三经的大纲已经全部在里面了。一书就是《净土十要》,字字都是末法时代度人的桥梁,句句都是莲宗的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即使是比喻为拯救溺水火焚之人,也无法表达出作者这样痛切的心情。舍此净土法门,则正信无法产生,邪见无法消灭。

#大乘佛教[超话]##大乘佛教[超话]##大乘佛教[超话]#

冬夜无所有,聊赠一枝兰。

前些日子,友人送来一盆素兰,欣然置于书案上,每日相对,久而久之,眼中已然无兰。

再见时,是一个平常的夜晚,依旧伏案工作,顿生焦灼,停笔抬头之时,忽而看见,一朵淡绿的兰蕊,于舒展的叶片间露出,不争不艳,似隐非隐。这悠悠然的姿态,让人再一次动了心。

窗外月色清朗,流转于兰草疏影之间;缕缕暗香,缥缈于方寸之室内。只道是寻常一样的窗前月,一间普普通通的书房,缘何生出许多别样的滋味来?

孔子有言:“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故而,兰之于室,幽幽其芳,暗生气韵;兰之于人,扬扬其香,循循善诱。兰花兀自开放,便给这寂静的冬夜,枯槁的思绪,曾添了几分闲趣。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兰生于山野,与人本无交集。兰之淡雅、兰之清韵、兰之高洁、兰之于人的意义,无不是在一次次怦然的观照中,生发出来。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孔子与兰,相遇在野,君子之心与草木之气,心照不宣。“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兰为佩,以兰为友,诗人之质与芝兰之芳,相生相惜。

谁人不敬孔子之仁义,谁人不解屈原之高洁,但是,兰之清雅,并非一眼便能看得真切。只因,兰的姿态,实在是低调至极,不开花时,平常如草;开花时,也不以艳色浓香示人。即便古人为它写了那么多诗,也难免在初见时,将其错认成了一盆草。

连丰子恺也曾有此同感:他幼年时,看见父亲买兰花供在堂前,心中常是不解其用意。在其看来,那不过是“盆里的大草”。后来,他年岁稍长,偶然看到了兰的图画,顿时觉得"其浓淡肥瘦,交互错综的线条,十分秀美可爱”。

自此以后,他看见真的兰花,就“另眼看待而特别注意”,于是,这“盆里的大草”,就一变而为“王者之香”了。

正是这“另一只眼”,超越了视觉的直观,给兰以审美的觉知和观照,在疏朗的叶片之间,看出一点清雅的姿态,一点素洁的品性,一点虚实相生的意境。

兰花,还是原来的那一株。只是,人的眼、人的心,如花般绽放开来,生出丝丝雅趣,便再也“看兰不是兰”了吧。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终究是一种“贤者不逢时”的遗憾。爱兰者,如爱贤才,必是要请其入世,使其馨香满室,才可心安。

世上无人不爱花之娇艳,叶却少有人赏。唯独,兰叶之简素、秀美,让人不愿移开目光。“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兰的叶终年鲜绿,姿态婀娜修长,刚柔兼备,即使不是花期,也颇有雅致。

待到花开之日,素净的兰花,也不喧不嚷,不娇不媚。只有幽香阵阵,清而不浊,渐渐沁人心脾。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文徵明曾“手培兰蕊两三栽”,它寂然开花,诗人却浑然不知,直到无意间推开窗,蝴蝶翩翩而来,才欣然发现兰的幽香,早已盈满室内。

兰之幽香,飘飘忽忽、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久而不闻其香”。但是,以花为命”的李渔,偏偏不愿舍其香:有兰在室,但“久而不闻其香”,即与无兰等,实在可惜。因此,当他不能闻其香时,便去“无兰之室”中待一会儿,再回有兰之室,这样一来一回,便可日日闻得兰香,时时闻得兰香了。

“兰生幽谷与处曲房,其幸与不幸相去远矣”,只因,有李渔这样的“君子”,识其香,知其才,懂其趣。然而,李渔又何尝不是“含熏待清风”呢?

清雅之兰,须有清心来赏。在惠风和畅之日,皓月当空之时,若是一人独坐窗下,幽兰含熏,清风徐来,疏影微摇,静静地望着,只觉时光清扬。

清雅之人,也待知音。若是友人来访,便煮一壶茶,茶之醇香,兰之清香,萦绕两袖,无言也默契,舒然自在。

或许,每一个月夜,都有一株素兰,含熏待风;有一个闲人,静候窗前。

古人所谓“养兰而养子兰”,养兰人每日悉心照料,因生命与共的温度、呼吸,心象融于兰蕙之中,养得是盆中之兰,也是“胸中之兰”。

中国画有“一生兰,半世竹”之说。画兰者 “由兰生情,入情于兰,以兰寄情,以兰表情,以兰会情,兰我不分”,画的不只是兰之形,也是自己的“兰心”。

郑板桥养了一世兰,也画了一世兰。“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他曾种了十多盆兰花,不供于案前,也不置于室内,而是把它们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任其恣意生长。

故而,郑板桥所画之兰,常生于山石之上,持有几分野趣。他以浓墨作叶,淡墨作花,融入草书的笔意,笔锋转化有度,兰叶风骨俊俏,兰花气度清雅。

写兰,重在写意。八大山人写兰,可谓是“前无古人”。如他一贯的作风,画面大片留白,寥寥几笔,三叶一花,便把兰之超然意趣、清雅神韵,跃然纸上。细看时,一笔洒脱,一笔遒劲,一笔漫不经心,每一笔都在替他“哭之笑之”。

若是,看了八大山人之画,再去看兰,眼中也不由得生出些“另类的意趣”来。有一天,朋友新得了一盆素兰,欢天喜地端来给我们欣赏,他却用轻轻把一半叶片掩去,说道:“寥寥几片,才越看越觉出兰之清雅……”

山野之兰,室内之兰,画中之兰,无不是“心中之兰”。兰本无意,人却怀着一颗“兰心”,观之、赏之、叹之、咏之、写之。兰与心的呼应,既有空谷独幽、对饮山风的雅致,也是静默如初、时光氤氲的从容。

寂寂于冬,兰无言,人亦无言,共享这孤清深处的欢喜。我们与兰的相遇相知,是一场被时光眷顾的花事,只一眼,便是脉脉千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悉,近日有网友爆料仲尼出轨,8月17日,其老婆卡琳娜在粉丝群回应仲尼出轨事件: “这一切都是天大的误会,但现在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人,无论我说了什么大家都会认
  • 6、棋牌室、麻将馆、健身场所、影院、KTV、网吧、酒吧、洗浴、足疗、宗教场所、旅行社、景点景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娱乐聚集场所一律暂缓开放;养老院、敬老院
  • 于是,花艺师需要过一两年就去培训一次,在每次的积累过程中,所耗费的费用和精力,难道不算在花束中?“你出了一个价钱,不是只买到花艺师的花艺能力及为你包花的这段时间
  • #任嘉伦[超话]# [微风]#任嘉伦无忧渡#[微风]#任嘉伦宣夜#[微风]#任嘉伦暮色心约#[微风]#任嘉伦祁连山#任嘉伦 想用每日的温柔和月亮换取一束光最后将
  • 莞惠顶峰房源莞惠顶峰房源莞惠顶峰房源故事案例讲一下这个平时带看的一个经历,做我们这个行业很多客户,他会放水,我们已经到啦,客户没来,这样的话就很难搞,也是保持一
  • 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旗县(市、区)来(返)赤、与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或时空伴随等情况的人员,要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嘎查)或单位报备,配合
  • 2⃣️大望路的树叶黄了,生活里的风景能短暂地治愈我,谢谢大树,谢谢路边的花,谢谢掉在路上踩着会响的落叶。3⃣️公司楼下的烤红薯,甜甜的烤红薯味配降温后的冷空气,
  • 写一笺文字,捧一缕晨光,在暖暖的朝霞下,漫步花园,回归清宁与安然…… 蒋门之恋作曲 : 张东作词 : 蒋效忠童声朗诵: 蒋圳阳 蒋映萱 蒋岚雨孝父母, 亲兄弟;
  • —— 老舍 《微神》13.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主题主旨:其实,大多数国产电影都是镀了金,美了颜的生活,与现实几无可比性,反而会造成
  •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嘻嘻][嘻嘻][嘻嘻]#阳光信用# [失望]#每日一善# 善心善言善行,自然会遇到好人好事。点亮一盏心灯,坚持做善良
  • 当一个天秤愿意出来回应问题本身就是很愤怒的时候了,情绪崩了的天秤跟白羊其实区别不太大…魔羯跟巨蟹不是不在乎,只是相对来说魔羯更把自己藏起来、你们看不到我我也看不
  • 无关爱情的文案 1今生卖花,来世漂亮。 2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3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 4要等时间嘉许,等春风得意。 5日落尤其温柔,人间皆是浪漫 6理
  • 中午场张小飞致辞:今年电池厂的扩产没法算,但是这对设备企业很有意义(设备跟着未来规划 走)。Q:铝塑膜在动力电池这一块,无论是明冠还是你们,一直在动力市场打转没
  • 迪士尼董事会表示:“迪士尼正面对着行业转型的一个越发复杂的时期,Bob Iger是代领公司走过关键时期的不二人选。”Iger也向员工发布了邮件称:“我非常荣幸得
  • 【#济宁# 泗水县龙湾湖是要围绕水库建立旅游景点吗?该片区是在近几年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前期编制的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在龙湾湖周边未明确规
  • 所以为什么年轻那么无畏,而我们,却发现,以前的度日如年活成了现在的刻刻珍惜,时间如梭。我开始恐惧,因为连生命中自己最年轻的的一分钟,都不知道如何让它燃烧的有价值
  • (有车没车都可以参与推广)现在注册享有:1,送永久分红受益:司机一级2%,二级0.5%,乘客一级3%,二级1%。(有车没车都可以参与推广)现在注册享有:1,送永
  • 我时常会想,或许时间的流逝就是会给人带来遗憾又让人释怀期待见面,又害怕不能相见,期待相见,又满怀不舍九周年是让人憧憬而神往的,因为它让我们拥有了期待与希望,是一
  • 但涂抹疤痕膏的时间和次数是有严格把控的,过度使用或提早涂抹,对伤口自愈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少求美者对此存在一个误区,便是以为疤痕类的药物只需在疤痕已经增生或形成
  • 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岂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我们世俗中的人没有领悟,所以孔子对颜回说:“我和你正在做梦,还没有醒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