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被联想扫地出门过程!如今80余岁仍从未放弃
学术派 2021-12-01 23:05

学术派
与学术前沿同步,做最具创新的学问人。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着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学术派创建于2015年6月,至今运营已6年有余,2021年6月进行了认证迁移。本号“专注为学者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问之家
致力于做具有时代和民族担当的知识分子,独立思维,理性批判,高瞻远瞩,兼容并包,不人云亦云,不空穴来风,不偏执,做思想和时代的引领者,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不懈奋斗。
公众号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的会议室内,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联想中层以上的干部,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虽然大家都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议。随即,联想董事会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柳传志起身发言,声泪俱下。他表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科教兴国——这样一个大目标,而内心感到全心全意为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工作,永远是最幸福的人。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镇定自若。会议散场,倪光南和柳传志各自默默离开。十年时间,他们从风雨同舟变成了背道而驰。

01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时值抗战,从小就听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他对“国弱被人欺”有着切肤之痛。倪光南从那时起就明白,国家应该富强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他当时在国外的年薪是国内工资的70倍。然而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毅然回国,并且自掏腰包,购买了足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内。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个科技产业的兴国梦。柳传志在1970年进入计算所,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柳传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学家”,柳传志对他钦佩不已。1984年,计算所发起成立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给了20万的启动资金,柳传志被选为主管日常经营工作的副经理。但是公司业务还没开展起来,就被人骗走了14万。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一筹莫展。冥思苦想之后,三个人一合计,想到了一个人——倪光南。为什么是倪光南呢?那时候,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无法处理汉字,没法推广普及。怎么办?只能研发出具备汉字处理功能的“汉字处理产品”。倪光南自掏腰包从国外买回来的关键器材,起了大作用。倪光南主持研发的第二项汉字处理的产品取得成功,技术转让给4家企业,一共生产了600台。在此基础上,倪光南课题组将LX-80移植到PC,继续推动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

对于柳传志抛出的橄榄枝,倪光南答应了,他相信柳传志能很好地推广他的科研成果。应邀出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他想一门心思搞研发,不被外界所打扰。倪光南的加入,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1985年5月,公司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开始投放市场。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的倪光南,也由此和联想式汉卡连在了一起。联想式汉卡前后一共更新了8个型号,为公司创造了上亿的利润,并且带动了包括计算机产品在内的整体营销,最终“联想”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1988年,在联想汉卡站稳脚跟后,倪光南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微机上,他带领团队研发成功了中国制造的联想主板和扩展卡。1990年,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微机在国内推出。联想式汉卡和联想微机,都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倪光南也因此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截止到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达到了47.6亿元。这十年时间,是倪光南和柳传志合作亲密无间的十年。然而随着国外电脑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汉卡已经江河日下,联想要突破瓶颈,就必须寻求创新。此时,一个不畏艰难的科学家,和一个谨慎行事的企业家,互相之间出现了裂痕。他们,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02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是优先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紧跟市场先赚钱?倪光南和柳传志关于发展方向的争论,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技术派”与“市场派”的一次决斗。倪光南坚定地认为,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他计划对标Intel,从芯片设计入手发展“中国芯”。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但在最后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柳传志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不是联想的实力可以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柳传志的路径是先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再做技术开发。科学家并不在乎失败多少次,因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但是企业家不这么认为,因为一失足就可能成为千古恨。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极度自信而又固执己见是他们的共同点,最终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开会,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会议,倪光南被解除职务,被迫离开联想。倪光南离开后,其主持的理想ASIC芯片、程控交换机等项目被陆续终止。1996年的一次大会上,联想从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转向“贸工技”。倪柳之争,划上句号。中科院的一位前领导说:“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在二选一时,只能选柳传志,企业家在中国是稀缺资源。”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当时中国的现状,因为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科技公司被美屡次制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想象:如果当时走倪光南的技术路线,今日的联想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会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后,倪光南院士还是向联想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然而事与愿违。被免去总工程师职务的他,成了一个闲人,什么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联想对外发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之一,倪光南离开了工作15年的联想,没拿到半点股份。扫地出门,不过如此。他却坦言:“自己终于解脱了,获得了新生。”刚刚离开联想,一个叫李德磊的人就找上门来。倪光南回忆:“当时他非常急切地找到我,说日立美国突然哟啊停止外包给BBT(方舟科技前身)的一切项目,然后问我该怎么办。”李德磊在中科院计算所读研时与倪光南相识,BBT是他实际控制的一家公司。当时李德磊在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微处理器设计总监,BBT承担了日立芯片的外包业务。当时的中国芯片领域一片空白,BBT却磨练了一支CPU的技术队伍。这个技术团队,让倪光南眼前一亮。不谙世事的他,以为看到了重启“中国芯”的希望。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李德磊找人、找钱、找资源,自己却分文未取。2001年4月,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备受瞩目。经过高级别专家鉴定会,“方舟1号”被推上技术神坛,国家陆续投入资金支持方舟科技。在众多部门的推动下,方舟科技顺利拿到巨额的政府采购。形势一片大好,倪光南以战略市场部副总裁的身份加盟公司。但是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李德磊把“宝”都押在了政府采购上,拒绝为市场客户供货。这些客户都是倪光南以信誉拉来的,不得已之下,倪光南只得离开。方舟芯片同样遭遇困境,因为服务器端被Wintel联盟把持,人家根本不支持方舟的工具软件,这让用户叫苦不迭。2003年,随着政府采购的淡出,方舟芯片市场大幅下滑。作为一个商人,李德磊看不到利润,自然选择放弃。李德磊宣扬自研芯片没有市场,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这次芯片研发的夭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倪光南也为自己看错人而感到自责,2006年,他为当年请求国家支持方舟CPU研发,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03
历经了联想和方舟的两次挫折之后,倪光南再也没有加入一家公司。但他一直致力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芯片、软件和文档格式国家标准UOF等开放标准。倪光南院士看来,“中兴事件”的危机不仅在于供应链、技术和信息被对方钳制,更大的风险在于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这些年,国外血的教训不少。国外因操作系统被黑客攻击、信息存储系统被非法监听的案例不胜枚举。Intel、ABM和ARM的芯片架构更是被爆出,存在“熔断”和“幽灵”两个安全漏洞,能够让黑客远程控制机器,盗取数据信息。这几家公司的芯片,几乎应用于全球所有的桌面系统、电脑、智能手机及云计算服务器。但是刀砍不到自己身上,就感觉不到肉疼。直到“中兴事件”,中国IT界才感受到缺少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锥心之痛。倪光南说:“芯片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是啊,如今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被国外的芯片技术“卡脖子”。再不寻求创新和突破,就成了别人“案板上的肉”。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强势崛起,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欢呼,为之摇旗呐喊。世界上很多国家,虽然没有核心技术依然过得很好,但是中国不一样。大国崛起,中美之间势必要在方方面面,都进行多番较量。倪光南院士惋惜道:“直到今天,Wintel的核心技术,包括Windows OS和Intel CPU的知识产权,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没有获得过,也就更不能设想,美国会把这些技术卖给或者换给中国。”

所以20多年来,无论多么艰难,倪光南都坚持做自主研发。他说:“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很可惜,智者的先见之明,抵不过企业家眼里的真金白银。2013年,倪光南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希望统一标准,依靠应用商店模式建立一个软硬件生态系统。不过他也坦然表示,联盟的力量很有限,没资源也没钱,没人、没权、没用,只能表达愿望,他更希望在政府层面能够重视和引导。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奔忙呼号。要做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要搞中国自己的芯片、半导体。可喜的是,如今从国家到企业终于决心要突破了。倪光南曾经的助手梁宁评价他:“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堂吉诃德。为了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而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不过对于名利,倪光南从没有放在心上。他不谙世事,也不会为这些世事所累。他自言道:“没做成事之前,可能会被当成堂吉诃德。但也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从大局看,一个企业不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一定是可以的。”

人口出生率跌破百分之一,本世纪最大的灰犀牛向着我们疾驰而来!
     -每天的世界观察与随笔(2021-11-3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出生率跌破百分之一,创下1978年以来的新低,2020年,我国14亿人的净增人口才204万人,相当于0增长,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2018年净增人口530万人,2019年净增人口467万,再看看可怜的204万人,国家鼓励三胎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日本、韩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低迷,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口问题,当人口不足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人消费,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最稳健的。
  21世纪,将进入一个人口老龄化、年轻人稀缺,个人提升的世纪。
  人们要顺应时代的额潮流,经济现象也是时代的表象。80后即1980-1989年出生的人,共计出生了2.23亿人,这是非常庞大的人口规模,跟整个西欧的人口差不多。
  90后出生的人2.1亿人,00后出生的人1.63亿人,可以看出几乎是断崖式下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以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快的速度而来。
  房产、汽车、娱乐,这些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以人口的结构来定义。
  房价最高的2005-2018年,是80后和90后进入婚姻的高发期,进入2021年,人口最多的80后和90后,大多已经结婚,房产也就失去了支撑,房价上涨是没有动力的。
  所以,现在要转变思维,来应对这个世纪最大的灰犀牛。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写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系列活动结束之际】
  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以“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于11月24日至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11月28日,伴随着“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的结束,整个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以“1+5+1+1”形式开展的系列活动全部圆满落幕。
  回顾整个论坛以及相关活动,精彩纷呈。首次举办中国网络媒体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首次以网络传播为主题举行大型线下展会;论坛首次在花城广州举办;发布《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倡议》,成立内容科技联盟……
  11月26日-28日举行“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是本次论坛的又一亮点。50余家来自中央及省级和地方重点媒体组成的记者团访广州、探深圳、赴珠海,深入改革腹地,重走开放前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共同讲述湾区故事,探寻大湾区发展的神秘密码。
  坐上这辆论坛主题列车,准备好向正能量出发
  论坛召开前夕,广州地铁8号线推出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列车,11月22日,主题列车正式运行。
  该主题列车以红色为内饰主基调,将本届论坛5个平行论坛的主题融入车厢设计,论坛主题语搭配广州地标建筑(五羊雕塑、广州塔“小蛮腰”、猎德大桥等)的线条绘图的设计作为车体内饰粘贴在车内,在“2021”的字样中,数字“0”也被改写成为符号“@”,突出网络这一元素。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虽然结束了,但这趟列车的步伐还没有结束。主题列车将会持续运营一个月的时间,继续将论坛主题和正能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技术革新为网络媒体赋能 更好传播红色文化
  裸眼3D新闻、会摄影的机器狗,虚拟直播等纷纷亮相。24日上午,作为此次论坛“1+5+1+1”重要组成部分的首届网络传播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成果展示会揭开神秘面纱。展示会荟萃了中央新闻单位、地方新闻单位、知名互联网企业、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大湾区内的新媒体、互联网企业等43家单位参展,集中展现了我国网络媒体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设计最新、覆盖最广、互动性最强的新媒体展示会。
  裸眼3D新闻,不借助辅助设备,将报道主题和传播主要内容通过3D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新闻报道展现形式技术上的突破;会摄影的机器狗,相较于人力的拍摄过程,对复杂地形、危险环境、狭小空间等拍摄条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专门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直播技术,具备直播过程中音频时时转换文字出现在直播屏幕上并搭配手语的功能,实现残障人士实现收看直播的愿望。
  本次展示会通过对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集中展示,彰显了先进科技为网络媒体赋能,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了媒介融合下的新成果,分享了发展理念,借助数字科技和新技术更好地进行正能量传播。
  湾区思辨:责任、技术、内容、技术,网媒发展一个不能少
  11月2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暨主论坛,11月24日全天和25日下午分别举行5场平行论坛,围绕“传播:塑造价值”“创新:技术赋能”“发展:行稳致远”“责任:共治共享”“大湾区:一网相联”主题展开讨论。六场盛会汇聚了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多位领导及行业领军人物,齐聚广州,进行头脑风暴,探讨网络媒体发展,展示前沿科研技术,共同谱写网络媒体弘扬传播正能量的篇章。
  11月25日,主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在发表主题演讲时介绍了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阐释了网络媒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等。他表示,国家制定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措施,在多地的实践中都被证实是真实有效的。在正确的政策指导下,局地看似“凶猛的疫情”,“差不多在到三周就能得到控制”。他认为,网络媒体需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注意避免传达错误的信息和片面的消息,不应该为了博取眼球,对一些言论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扩大不良的信息,“这是我们的良心”。
  ——责任:各界携手 共治共享
  责任论坛上,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在发表主题演讲时称,近期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具有监管力度强、监管领域聚焦等特点,未来平台的生态将呈现更加良性的状态。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黄汝锡表示,网络媒体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建网络文明,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可持续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
  奥运击剑冠军孙一文,青年歌手、演员张艺兴作为文体届代表也出席了本场论坛活动,张艺兴在发言时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以作品和口碑说话,坚持作为时代责任人的态度,携手共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
  ——创新:技术赋能 点亮未来
  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技术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的嘉宾代表围绕“创新:技术赋能”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展示网络媒体领域最新发展成果。
  在发布的成果中,“白泽搜索引擎系统”是其中一个亮点。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在进行成果分享时介绍,“白泽搜索引擎系统”主要特征就是跨平台,同时用一个搜索引擎就能够进行跨平台搜索、跨模态搜索,能够实现在视频搜索、溯源、辟谣、版权监测、视频生产等多个应用场景下的多种功能,成为媒体“内容风控”的“大脑”。
  ——传播:弘扬精神 塑造价值
  “中国正在迅速走向世界政治、经济、技术舞台的中央,互联网应用的范围、广度、深度都走在世界最前列。”在以“传播:塑造价值”为主题内容论坛上,多位领导与嘉宾共同把握网络传播大势、谋划全媒体传播的未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就内容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时表达了以上观点。
  张维为称:“所有从事互联网传播的人,都应具备世界眼光。要打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的组合拳,有效应对西方话语的挑战,该亮剑就亮剑,该对话就对话。我们今天做的事,正在开创互联网的未来,正在为人类探索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贡献。”
  ——发展: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
  在产业论坛上,嘉宾围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新媒体产业革新等话题相互交流探讨,分享经验,并开展了主题为“守正创新 有序发展”的圆桌对话。
  薛晓峰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的版图,也在重塑互联网行业生态和媒体发展的格局,面对当前形式与挑战,网络媒体应坚持正确导向、技术赋能、创新发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5G时代的到来,也为数字媒体产业和相关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中创新与融合,推动媒体行业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大湾区:跨区联合 一网相联
  11月25日下午,以“大湾区·一网相连”为主题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大湾区论坛主题演讲结束后,一场跨界的圆桌对话在这里开展。
  凤凰网COO刘爽强调,媒体在价值坚守、道德模范和意见领袖方面需要发挥关键的作用。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认为,实现大湾区“一网相联”应该让三地青年通过网络互相了解、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合作。澎湃新闻网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号召,网络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说好大湾区的故事,发出时代最强音。电商主播薇娅则表示,大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大湾区集包容与创新于一体,能够带给年轻人很多机遇与挑战,“这个时候不来,什么时候来?快点来!”她说。
  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
  ——特色产业助力发展,广州为湾区注入澎湃动力
  广州是“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的首站。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广州既是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充分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实现与大湾区协同发展。
  11月26日,50余家来自中央及省级和地方重点媒体组成的记者团走进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卡乘坐无人驾驶车辆,了解南沙的发展规划,体验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探访广州港南沙港区,感受“广州速度”,亲身体会羊城特色产业的迷人魅力。
  在与时间赛跑、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广州的速度奇迹还在这里一幕幕上演着,并在不断创新和超越中刷新记录。共建共享、一网融通,未来的大湾区经济必然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多彩、百花齐放的科技魅力。
  ——年轻与古老并存,深圳让湾区舞出活力步伐
  提到深圳,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高楼林立、光怪陆离的摩天都市?是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是“中国硅谷”、“深圳速度”?
  “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深圳,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了解深圳的发展和蜕变,在前海石公园参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地标——前海石,参观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代表,感受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奋斗的汗水。
  在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记者团与香港青年代表们展开了一场跨越区域的别样对话。“前海已经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我们立足这里,共同助力大湾区发展”“我想把大湾区不同城市的地标轮廓线连接起来形成一道风景线,用特有的手法展示在衣服上”“来到这里发展,政策上支持是一个契机,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是另一个契机”。湾区青年各抒己见,都表达出了把握当下,携手共绘湾区同心圆的中心思想。
  为网络媒体产业发展把脉论道,共谋建设尽显担当、澎湃正能量的清朗网络空间;聚焦湾区发展建设的产业动力、人才动力,讲述区域文化协同、一网共融的湾区故事。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系列活动虽已落幕,“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仍将继续打开。陆续返回各自工作岗位的中国网络媒体人,会将新理念、新技术、新课题传播、创新、研究下去,努力通过科技赋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内容,全力讲好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谱写中华民族自信豪迈的盛世华章。(中工网记者 王天玥 王妍)https://t.cn/A6xoThm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真的好棒!好开心,我成功了!
  • 运红姐要回重庆了[泪][泪][泪][泪]在天津一共没交几个朋友,对我最好的姐姐要回重庆了,[泪][泪][泪][泪][泪],真的很期待很期待能够有下次见面,记得刚
  • ——《老灵魂·月亮之歌》大河会干枯,石头会风化,青山易改旧时颜,而月亮在人类寿命可以抵达的极限时间里,始终存在,始终不变。 ——《老灵魂·月亮之歌》『养』大河
  • ⚕️变美 线上面诊及商谈咨微信:cd2-chinaLINE:cd-china#韩国[超话]##面部轮廓整形##医美[超话]##双眼皮修复##韩国整形##整形[超
  • 我并不是鼓励女性通过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获得报酬,只是希望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完全否定她,而是转而思考是否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两个人刚刚分手是挽回的最
  •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从此再不用担心心衰、猝死的发性,不必再手术、再服西药,不用担心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身体会越来越健康,心脏会越来越强壮,只
  • 当然,修多罗也是因为转换了辘轳的太阳之力死的,辘轳是消除记忆之后才被修多罗放到祸野上层的,辘轳也同意了,辘轳当时说,我想创造一个人类和汙穢共存的世界,那样的话,
  • 可他从来都不爱她,上辈子女儿还在时,他还能表面跟她过日子,女儿没了后,他直接向她提出离婚。可他从来都不爱她,上辈子女儿还在时,他还能表面跟她过日子,女儿没了后,
  • 王思聪虽然不在微博了,但是微博还有他的传说,他只能在INS上吐槽一下,最新的INS也更新的,嘲笑微博没新闻了,天天放他的新闻。²⁰²³ʜᴀᴘᴘʏ ɴᴇᴡ ʏᴇᴀ
  • 这台词是自己亲自下场写的嘛[偷乐]#FirstLastandForever[超话]# Forever !带点哭腔哽咽的Bette说 I love u,应该是je
  • 教学设计从主题意义出发提炼了三个板块:changes around us/changer in us/I want to say....包含着环境的发展,个人的
  • #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願上天保佑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我朋友阿姮的媽媽天天都健康平安!感恩!
  • 未来,科技肯定会发展,只有参与了,才能有兴趣去了解,比较失败,持有三个季度了,依旧没有多少浮盈,错付了,还是在网格运营的前提下。不过动力目前还没有更多资料,20
  • #马嘉祺[超话]# 玫瑰在海里燃烧 我的爱在烈火中绽放. 宇宙里恰好相遇的浪漫 #马嘉祺全能c位唱跳双担##马嘉祺 全能ace##马嘉
  • 北京京品口腔主推种植医生赵连生,擅长即刻种植、微创种植方面有着不错的经验,尤其在高难度疑难口腔问题方面有着独到的治疗经验,像高难度种植如all-on-4,穿颧穿
  • 而第一种情形,由昨天的日记本引发的回忆里,上一次这样充满感情地下笔,已经是三年前,认认真真地写年度总结,原来还是我最爱的2018年,好像所有美好都停留在那一年。
  • #NBA超话# 【哈登谈晃倒马瑟林:我还记得上一次对阵波士顿时我都没沾筐】 NBA常规赛76人战胜步行者迎来赛季首胜,赛后哈登接受了媒体采访。”#NBA#看杨毅
  • 目前还想不到这板砖一样沉的机器跟手机串流相比有什么优势,等等看14号发售的《Demon Root》在掌机上的体验如何。此外序章通关成就“Nobody Makes
  • 适合旅行发的朋友圈文案 1.风吹又日晒自由又自在 2.换个地方看看人间烟火 3.把自己流放都世界的某个角落 4.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年之约 5.背包相机目的地下
  • 还在家里的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父母的`笑容是很珍贵的,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也就谈不上珍惜,特别渴望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