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锂电行业将重新洗牌?
有人认为4680可能会颠覆现有电池技术路线,也有人认为4680只是噱头,量产遥遥无期。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提出“4680”新型电池,即直径46mm,高80mm的圆柱电池。

根据特斯拉展望:4680将在2170的基础上能量(容量)提升5倍,里程提高16%,成本下降14%。

目前市场对4680的前景分歧较大:看好的人认为4680可能会颠覆现有电池技术路线,或许迎来圆柱电池的第二春;不看好的人认为4680只是噱头,量产遥遥无期。图1: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构想

本篇报告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4680大圆柱的优势在哪里?未来替代的是哪部分市场?

2、4680量产结节奏如何?

3、产业链哪些标的受益?

核心结论为大圆柱兼备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双重优势,从车企和电池厂规划看,放量预计在2023-2024年,受益产业链有大圆柱电池+高镍三元+硅基负极+单壁碳管+LiFSi+结构

4680路线优势

大圆柱的优势体现在安全性高+成本低,预计未来将替代部分三元软包和三元方形的份额。

●安全性:“圆柱”的优势——是最有可能解决热失控的方案

电池组内的热失控蔓延是安全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动力电池采用量较多的小容量电池进行串并联成组,以满足高能量的要求。因此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不再仅仅是电池单体,而是电池成组安全问题。

近年发生的动力电池事故,均是由于电池组中的某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后产生大量热,导致周围电池单体受热,进而产生热失控蔓延。

图片
图2:热失控蔓延影响因素总结

圆柱不易引起热失控蔓延的2个原因:

1)单体容量低,单个电池热失控释放的能量小,相较于方形和软包来说不易引起蔓延。从单体层面看安全性排序:小圆柱>大圆柱>软包>方形。

图片
图3:不同形状三元电池单体容量对比

2)圆柱的弧形表面一定程度上限制电池之间热传递;而方形和软包的传热问题理论上是无解的。

方形、软包电池由于具有平直的表面,组成模组后常常是平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传热明显(特征主要为“侧向加热”)。

圆柱电池由于其弧形表面,即使在充分接触的情况下仍存在较大间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池之间的热量的传递。

目前主要通过热管理(大部分车企使用液冷)的手段,抑制热失控在电池之间的蔓延。其中圆柱电芯的设计,本身具备一定的热失控防护的阈值,因此模组层面有更多的容错空间(推测这也是特斯拉坚持圆柱路线的原因之一)。

●成本低:“圆柱”的优势——降低单体成本,“大”的优势——降低BMS难度

1)生产效率高→单体成本低

圆柱: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电池,生产最为成熟,体现在装配效率高于方形和软包,例如亿纬新线1865/2170基本是200PPM(200个电池/min),国产线在150PPM以上;34大圆柱,例如宁德给两轮车做的,约100PPM。4680现在的量产效率未知,但圆柱的特性(同心圆卷绕)决定了其生产速度,即使大圆柱低于小圆柱,但也会比方形和软包的叠片快很多。

方形和软包:200Ah以内的方形10-12PPM、200Ah以上的大方形10PPM以内。软包的生产效率则更低一些。

以单车80KWh为例,2170圆柱需要4400个左右,单体容量250Ah方形需要300个左右,因此完成整车圆柱电池的生产大约需要20min,而方形则需要30min(按上限10PPM测算)。且圆柱的产线爬坡速度也要快于方形,例如圆柱生产设备3个月可以调试成功,方形则需要4-5个月。

2)圆柱变大→降低BMS难度

以上讲了2点圆柱的最大优势安全性高+单体成本低,但大规模使用1865/2170的主流车企仅有特斯拉一家。

主要由于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小,要达到一定的动力性能,电池的总量必然巨大,例如18650需要7000+个、2170需要4000+个,对电池系统的连接和热管理技术提出极高要求。

因此,圆柱电池路线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但4680时代,需要的电池单体数量下降为960个,更少的单体数量意味着PACK时空间利用率提高,且需要的BMS大大简化(此处基于大圆柱散热问题被无极耳技术解决)。

3)成本展望

预计大圆柱在24-25年达到成熟,届时大圆柱单wh成本在0.45-0.5元,三元方形在0.5-0.55元,三元软包在0.55元,LFP方形在0.3-0.4元,而目前单wh三元方形的成本在0.6元+,LFP方形成本在0.5元+。

02

图片
何时落地?

●车企态度

目前态度明确是特斯拉和宝马两家。特斯拉进度要更快些,预计22年可实现装车,起量预计在23年后;宝马预计24年SOP。

1)特斯拉

时间规划:21Q3交流会表示将于22年初美国工厂实现4680装车。预测国内至少在23年才会上4680。

车型规划:不会把4680镍基用于所用车,主要在长续航的车辆中使用;标续版的车用LFP(非4680)。4680将首先用于Model Y;其他可能搭载的车型有cybertruck、semi等。

Model 3由于尺寸问题,被部分工程师认为不适合装配4680,因此我们假设Model 3三元版仍使用2170。

销量预测:LFP占比假设:根据特斯拉二季报交流,马斯克规划未来特斯拉车型中1/3~2/3将使用LFP。我们假设22年及以后LFP版MODEL Y:国内占比50%;美国及欧洲销量占比约1/3。

2170&4680假设:参照2170对18650的替代速度,因此假设22年以2170为主,23年后逐步转向4680,24年4680完全替代2170(Model 3除外)。海外进展将快于国内。

带电量假设:Model Y标续版带电量约75度,按照4680带来16%续航提升计算,长续航带电量约87度电;电动皮卡200度电;Model 3平均80度电。

销量: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如果明年年初实现顺利装车,22年全年10万辆Model Y(在美国销售的长续航版)将使用4680电池,对应装机9GWh。23年进入大规模放量期,预计国内5+美国42+欧洲12共59万辆,对应73GWh。预计24年将完成4680对2170的全面替代(Model 3)除外,预计国内30+美国67+欧洲25共122万辆,对应148GWh。

渗透率:从22年开始进入加速渗透期,预计22-24年4680在特斯拉销量的渗透率为7%、27%、45%,此后进入稳定期。由于4680用于带电量高的车型,因此装机的渗透率要高于销量的渗透率,预计22-24年渗透率为6%、34%、50%。

图片
图4:Tesla 4680装机量预测

2)宝马

时间规划:宝马4695三元大圆柱预计开标100-120GWh,7年周期,SOP时间2024年。

车型规划:目前计划应用于宝马大、中、小三个车型平台,均为CTC产品(可以理解成只有一个pack的CTP)。

●电池厂进展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特斯拉自产电芯,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其次为松下,同样是明年实现生产;亿纬锂能(除特斯拉外,大圆柱产能规划最大的电池厂)、LG化学预计在23年之后开始放量。

特斯拉:自产4680电芯目前在弗雷蒙德工厂试生产,且测试顺利。量产基地在德州,计划在22年底产能达100GWh(特斯拉口径偏乐观)。目前特斯拉4680电池的试点产线良率已由去年的20%提升至70%-80%(批量生产良率要在90%以上)。

亿纬锂能:与StoreDot(以色列一家专注于快充的初创公司,对硅负极有独到理解)联合开发,布局的是4680和4695两个大圆柱电池,目前成品已出。目前已经公告的产能为20GWh,预计22H1开始建设,23年达产;预计24年产能将达到40GWH(新闻口径)。

宁德时代:4680规划8条线,共12GWh。

松下:21年1月消息:计划在大阪工厂投资一条试验线,预计 2022 年开始投产。21年9月消息:4680型电池的研发目前正在进行中,松下暗示将在这方面加大投入。21年10月消息:计划22年3月在日本开始试生产4680电池。

LG化学:21年3月消息:LG化学的4680电芯试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组装和电镀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目标是在松下大规模生产电池之前完成试产。计划最早在 2023 年实现量产。

03

图片
哪些产业链上的标的将受益?

●电池公司
【宁德时代】(规划12GWh)、【亿纬锂能】(已公告20GWh,22H1开始建设,4680进展走在前列)。

●材料公司
核心逻辑是我们认为4680电池的推出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圆柱电池叠加高能量密度相比软包、方形要安全),从技术层面寻求单wh成本的下降,结合产业链调研发现,4680进展和高性能材料紧密相关如硅负极、单壁碳管等,故我们推荐几个高性能

材料产业链:

高镍:【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市场担心LFP对NCM的全面替代,而实际4680进一步推动高镍、超高镍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看好高镍一体化的龙头构建壁垒,其他关注【长远锂科】、【当升科技】、【容百科技】。

硅基负极:【中国宝安】(贝特瑞)。我们预计2170电池硅添加量为5%,4680里添加量为10%,目前硅基负极单价22万元/吨,单吨净利润在6.5万元,则对应2170单GWh盈利为406万元,4680为813万元。

碳纳米管:【天奈科技】。硅基负极本身导电性能差,因此会增加碳纳米管的使用,且为单壁碳纳米管,假设初期粉体价格在900万元/吨(现在多壁碳管价格在50万元/吨左右),在负极添加比例为0.1%,60%毛利率下单吨净利润在450万元,对应单GWh盈利在563万元。

LiFSI:【天赐材料】。LiFS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更高电导率,提升电池性能。目前LiFSI价格超过40万/吨,假设在电解液的添加比例5%,预计单吨净利润10万元,对应单GWh盈利600万元。

结构件:【科达利】。2170到4680结构件体积/容量增大了5倍,4680的壳体底部有防爆阀,结构更加复杂,新增盖帽部分(2170公司不做盖帽),故价值量会更大。此外,新产品在初期利润率也会更佳。

充电5分钟,续航800公里,或将在2025年实现,使用新型纳米碳电极或是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关键
2021-04-23 12:32:06续航 / 汽车 / 电池
SAE International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

作者:Stuart Birch

来源:SAE《汽车工程》杂志



使用新型纳米碳电极或是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关键。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NAWA 认为,公司的纳米结构电极将为电动汽车电池带来阶跃性进展。(图片来源:NAWA)

最近,法国纳米材料初创公司 NAWA Technologies 声称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显着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储能效率。根据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Pascal Boulanger 的说法,NAWA 的 UFCE 超快充碳电极可以将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时间缩短至与汽油汽车加油差不多的水平,并同时将电池寿命最高提升 5 倍。

在接受 SAE International 采访时,Pascal Boulanger 表示,UFCE 电极技术可以将市面上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至 1,000 公里(620 英里),并实现 5 分钟内充电80% 的超高速充电。他指出,“UFCE 电极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 3D 结构的 VACNT 垂直对齐碳纳米管。 每个碳纳米管实质上都是一个卷成圆柱型的石墨烯片。这些纳米管的直径相较于其长度而言非常细,其比例相当于一根长约 1 公里的意大利面。而 UFCE 电极正是由数百万亿根这样的碳纳米管组成的!”Boulanger 表示,UFCE 电极适用于各类先进电池化学技术。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NAWA Technologies 公司创始人 Pascal Boulanger 坚信,公司将提供一种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图片来源:NAWA)

实现“最高”离子电导率

Boulanger 解释说,目前锂基电池的性能主要受电极设计和电池材料的限制。目前,粉末电极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均较差,充放电间的力学性能也不高,并且可能面临安全和使用寿命有限等问题。

Boulanger 表示,当下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决定了其中的离子难以四处自由移动,因此电导率较低。UFCE 电极采用的专利 VACNT 碳纳米管,凭借 3D 结构可以取得“最高”的离子电导率,而且又借助纳米管的超长长度同时获得非常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Boulanger 说,这些特性可以解决电池热失控的问题。

从力学上看,VACNT 纳米管可以像“笼子”可以减少电极的体积膨胀,从而使其能够在比粉末电极更小的“应力”下工作:“简单地说,这意味着离子仅需移动几纳米即可穿过圆柱形的立体电极材料,但如果电极材料是平面的,则离子则可能需要移动几微米。”Boulanger 表示,新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了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速率”。此前,NAWA公司还曾发布过“下一代超级电容器”(名为超快充碳电池)产品。公司称,这款超级电容器拥有超高的充放电速度,且取得了“市面上最低的电气串联电阻值。”

Boulanger 表示,NAWA 的电极技术可以帮助锂基电池实现性能优化: 电池功率提高 10 倍、能量存储最高提升 3 倍、电池寿命周期最高提升 5 倍,而且充电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仅几分钟。“通常情况下,任何技术都有优劣势,因此总要有所取舍,比如粉末电极的情况就是这样。”Boulanger指出,“你要增加能量存储,就要降低功率;汽车要跑得更快,就要更多消耗电池。不过,还有一些电池技术绝对是被低估了。”

目前,大多数电动车车主已经发现,电动汽车开的时间越长,车辆的电池就越不经用。与汽油发动机不同,电动汽车的电池损耗不是线性下降的。Boulanger 说,“我们的技术也是如此 – 然而,由于我们的功率和储能水平都更高,这意味着您将获得更多富余,因此无论电量如何,电池‘过度放电’的情况都将很少发生。”NAWA 公司研发合作伙伴(包括法国电池巨头 SAFT)的初步结果表明,先进锂离子电池使用 UFCE 电极可以将储能量最少增加一倍。Boulanger 说,“因此,电动汽车将拥有更多能量,可以跑得更快,同时也跑得更远。”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3D 垂直结构的电动汽车电池电极。(图片来源:NAWA)

碳纳米材料的协同效应

Boulanger 说,NAWA 公司的 3D 碳纳米材料电极经过专门设计,非常易于制造。VACNT 碳纳米管的制造工艺与光伏板或工业玻璃生产“非常相似”。Boulanger 声称,碳纳米管的生产“并不昂贵”:生产设备已过验证,产量和良率均大大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Boulanger 说,“ 我们预测,生产一平方米碳纳米管的成本与生产同等面积的涂层应该差不多,但所需的天然材料和可持续碳源材料更少。不过,单位平方米碳纳米管可以存储的能量更多,因此如果按照单位瓦时成本来说,碳纳米管应该更便宜。”

Boulanger 也意识到 UFCE 电极的商业化可能面临一些障碍。“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将 3D 电极概念推入市场,”他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铜基板上刷一层非常薄的 VACNT 碳纳米管,从而与目前已经在电池行业投用的碳涂层铜基板竞争。Boulanger说,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性能和锚固性,并且 已经可以在 2021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从长远来看,真正的 3D 结构 UFCE 电极“可能会在 2023 年初小批量上市,并在 2025 年实现量产。”

NAWA 公司的 UFCE 电极也有潜力应用至氢燃料电池系统,可以使用 NAWA 公司的 NAWACap 超级电容器回收本来会被浪费掉的能量。Boulanger 表示,UFCE 电极也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膜电极。“事实证明,NACNT 使用的贵金属铂更少”,因此可以节省成本。此外,NAWA 集团另一个事业部还在开发各种创新材料,使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氢碳复合储罐的重量更轻、强度更高。

NAWA美国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 Dayton 市,专注于多功能超强复合材料的商业化。公司的 NAWAStitch 概念采用了一层内含数万亿个与碳纤维层垂直排列的 VACNT 碳纳米管薄膜。Boulanger 表示,这层薄膜就像是一个“纳米尼龙搭扣”,可以增强复合材料中连接最薄弱的环节,即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面,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材料抵抗剪切和冲击载荷的能力。

除了 3D-UFCE 和 NAWAStitch,NAWA 公司还有另外一项创新:NAWAShell。这是一种采用 VACNT 碳纳米管的混合结构电池。由于采用了复合结构,这种电池的力学强度和电能存储性能均得到优化。Boulanger 认为,未来“NAWAStitch 和 NAWAShell 的结合使用将发挥巨大潜力,创造可以储存能量的多功能轻质坚固材料,比如可以使用这种材料制造车辆的太阳能板车顶,帮助车辆储存更多能量,而且几乎不会增加车辆重量。”

共享单车没落,共享电单车兴起 | 红钻财经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在商业模式上无疑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这吸引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巨头竞相布局,再次掀起了一场短途出行领域的激烈之战。

1

共享单车本已经逐渐淡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主流视线。

但最近随着腾讯新闻旗下《潜望》栏目的一篇《穿越废墟:共享单车剧未终》文章在互联网产业广泛传播,让共享单车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

这篇文章复盘了共享单车过去5年的发展史,尤其对摩拜与ofo两家企业的创始人、管理层、投资方与竞争对手多方之间的交锋细节,进行了颇为细致的描述,极具故事性与可读性。文中,作者将共享单车的发展史,称为当代中国最精彩的商业博弈案之一。

对于共享单车的行业发展,笔者不否认其较强的故事性,但并不认同其是一个精彩的商业博弈案。因为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大战,其实没有任何商业价值与技术含量,所以难称“精彩”,更多的是资本催生的一场“荒唐”游戏。受限于商业模式的天然缺陷,其注定是一个难以可持续的生意。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有着真实的用户刚需,另一方面是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得的收入,是否能覆盖为提供产品与服务所需的成本与费用。

首先,从用户需求上看。摩拜与ofo所主打的传统单车,本质上已经是被时代淘汰的一种出行方式,就像黑白电视、DVD与MP4是被时代淘汰掉的影音设备一样,其主要是靠低价与补贴来刺激用户使用,而非符合市场规律的真实刚需。

另外,摩拜、ofo所聚焦的一二线城市,一方面存在着地铁与公交车等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另外在每天的交通时间上也存在明显的“潮汐现象”,这导致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并不高。

其次,从收入与成本、费用来看。由于共享单车存在“单价低,使用频次低”的“双低”特征,只能获得较为微薄的营业收入。而在获得微薄收入的同时,却要支付着极高的硬件成本与运维费用。

例如,由于共享单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制造与品控能力上较弱,也没有针对产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导致共享单车普遍存在寿命短,折旧成本高等问题。并且共享单车只有车锁处可以安装电子设备,导致无法有效实现车辆远程管理,造成车辆极易被盗与丢失,产生巨大的资产损耗。

另外,由于共享单车企业多采取海量投放模式,经营极为粗放,一方面产生较大的运维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公共交通管理混乱,极易与所在地的政府机构发生摩擦,引发政府一刀切禁止的现象。

正是上述商业模式上的天然缺陷,让本已经占据绝对先发优势与市场优势的摩拜、ofo两家企业,最终也均以消亡而告终。

2

在ofo与摩拜两家企业相继消亡之后,共享单车行业并没有完全消亡,而是逐渐形成了美团、哈啰与青桔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在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并不成立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个行业还会依旧存续呢?笔者认为,在此背后有两个核心根源。

第一,共享单车不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而存在,其开始完全依附于各大互联网巨头,成为这些巨头企业大生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盈利之外的其他生态协同价值。

例如,美团单车背靠美团,其在用户拉新与提升交易频次方面为美团App贡献了巨大的价值;青桔单车背靠滴滴,其是滴滴捍卫互联网出行霸主地位必须做出的防守型业务;哈啰单车背靠蚂蚁集团,其是蚂蚁旗下支付宝与微信争夺线下支付场景的必备业务。上述三家单车企业分别为母体生态所贡献的业务协同价值,让它们得以生存。

第二,随着共享单车领域的发展,在传统的人力单车之外,又出现了电单车这一新物种。从商业模式上看,共享电单车较传统的共享单车有着更大的优势,这让共享单车企业看到了通过布局共享电单车而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首先,还是从用户需求上来看。观察国内当前各个层次市场的各类交通工具,无论有没有共享出行企业覆盖,电动自行车都依然在各地老百姓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不同于传统的自行车,电单车是一种符合时代趋势的,存在用户真实需求的出行方式,而非是被时代淘汰,只是因为共享出行企业补贴或者大量铺车才使用的交通工具。

其次,从收入、成本与费用来看。共享电单车客单价普遍在2元以上,有着更高的收入。同时由于是锂电池驱动,共享电单车可以配置更丰富的智能设备以实现长时间精确定位、远程锁车、锁定电量等功能,进而实现精细化运营,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丢失带来的巨额损耗与运维费用。较高的收入,较低的成本与费用,让共享电单车具备了盈利的可能。

共享电单车在上述领域的优势,最终吸引美团、青桔与摩拜等共享单车巨头大力布局。按常规思路来看,凭借背靠巨头的资本优势,共享电单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一定依旧是这三家企业独大,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近些年却有另外一家企业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异军突起,并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这家企业便是松果出行。

在腾讯新闻旗下《潜望》栏目创作的《穿越废墟:共享单车剧未终》一文中,松果出行便作为这几家核心共享单车企业之外的唯一一家企业被提及,这也意味着松果出行已经开始成为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的核心玩家。处在一个巨头环伺的充分竞争市场,松果出行是如何得以生存下来并成为核心玩家的呢?这需要我们对松果出行的业务模式进行详细了解。

首先,不同于美团、青桔与摩拜等在产品上以“传统单车为主,电单车为辅”,松果出行则完全不参与传统单车业务,而是一个极为纯粹的共享电单车企业,这让其没有传统单车业务因商业模式缺陷带来的亏损压力。

其次,不同于美团、青桔与摩拜共享单车企业将一、二线城市作为主战场,松果出行则是根据共享电单车的业务特征,聚焦在县城为主的下沉市场。

在县城以上的大中城市,地铁、公交与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共享电单车只是交通出行的补充方式之一。而在县城等下沉市场,普遍没有地铁与公交等公共交通体系,共享电单车便承担起了公共交通的职能,不仅受到当地用户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所以相较大中城市,共享电单车是更符合下沉市场的刚需。

另外,在大中城市,共享电单车2元以上的定价相对地铁、公交并无优势,所以使用频次较低。而在下沉市场,由于缺乏成熟的公共交通体系,用户反而对共享电单车2元以上的客单价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同时又由于在县域市场较低的人工成本与城市面积有限带来挪车换电等维护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带来了松果出行在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成本优势。一方面是更高的使用率,另一方面是更低的运维成本,这让专注在县域市场的松果出行,较以大中城市为核心战场的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有着更好的盈利模型。

聚焦“电单车”而非普通自行车,聚焦“县域级别的下沉市场”而非一、二线的核心城市市场,这两个核心差异不仅让松果出行有着更好的盈利模型,也让松果出行在运营上有着因聚焦而带来的专业与效率优势。

首先在供应链方面,当大多数共享电单车企业都是选择将车型设计与生产制造完全外包,只与组装厂打交道时,松果电单车却选择自己亲自去做电单车的车型与软硬件设计,同时深入对接上游零配件商和组装厂进行合作。这让其打造的产品不仅兼顾安全与舒适度,在防水、阻燃、防锈、防损强度上也远高于普通电单车,特殊的结构设计也便于调度和维修保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折旧与维护成本。

其次,在运营体系上,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大多只是选择在4线及以上城市直营,5-6线城市全代理运营,且运营团队配置简单,只负责换电与维修,而松果出行在90%以上的城市都是自己直营,涉及政府关系建设,硬件维护,换电挪车与安全建设等全业务流程,有着更高效的运营效率。

由于共享电单车一定程度上在各个县域城市承担着当地公共交通体系的职责,所以其需要运营方与政府有着紧密的合作。在政府事务体系上,大多数共享电单车企业基本在4线以上还处于事后政府对接模式,与政府进行博弈,5-6线主要依赖代理商。而松果出行则积极与落地的当地政府部门对接,探索出了让各地政府高度满意的合作模式,这让各地政府纷纷以松果出行的实践作为当地共享电单车业务的市场准入标准,而松果出行的实践标准是其他大多数企业很难满足的,这进一步提升了松果出行在当地的市场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

在安全体系上,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多是上来就在某一市场进行高达数万辆电单车的海量投放,很少思考长远的安全工作,导致后续经营粗放,运营低效。而松果出行在进入一个城市初期,往往都是先试投500或者800辆,然后着重从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与用户安全等各维度夯实基础,大大减少了后续的安全隐患,保证了车辆的有效使用率。

在产研体系上,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唯用户流量思维,而不会考虑实际业务的长期发展需求与政府需求。而松果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的产研体系,其同时围绕“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和“政府需求”建立的“系统+产品+研发”的大体系,可以全方位支撑To C、To B与To G的需求。

一方面是聚焦“下沉市场电单车”业务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是围绕供应链、运营、政府关系、安全与产研领域的“五项全能”能力,这共同构成了“松果模式”的核心。总结“松果模式”的最大与众不同,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共享电单车企业唯用户流量至上的传统互联网打法,而是基于产业逻辑与用户逻辑双驱动,构建了一种面向产业智能化时代的垂直整合模式。这种模式优势让松果出行在经营质量与经营效率远超同行,这是其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点。

未来,松果出行还将聚焦在下沉市场的共享单车业务,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与中科大先研院推出智能交通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实验室两大“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打造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化的松果智能工厂。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渐落地,更加专注在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松果出行,将建立起相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运营效率优势,进而带来更为稳固的市场地位。

3

截至目前,松果出行旗下的松果电单车已经在全国24个省份的近千个县城和县级市实现落地,累计用户超5000万,日订单量峰值达300万,并且几乎在每个落地的县城,用户渗透率均仅次于国民级App微信。从整个互联网出行领域来看,其也位列全行业第4名,县域市场第1名,备受各路资本追捧。

就在近日,又有媒体传出松果出行将于今年完成赴美上市的消息,募资规模预计为3亿美元。截至目前,松果出行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不管今年是否能够成功上市,松果出行已经毋容置疑成为近些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涌现的一个亮点企业之一。在消费互联网红利已经到顶,各个赛道大局已定的今天,能再出现松果出行这样一个不依附任何巨头,便实现庞大用户规模与正向现金流的企业并不容易。其成功模式其实可以给到其他创业者一些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创业者一定不要盲目跟风,什么热做什么,而是要像松果出行一样保持冷静,找到一个具有真实用户刚需,能实现正向现金流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其次,要像松果出行一样能抵御住外部各种机会的诱惑,专注在自己的核心基本盘业务上,通过相较竞争对手更体系化的业务设计来构建更加系统的核心能力,以实现直面更大规模企业竞争时的差异化优势。

不同领域的创业者,要复制类似松果出行在下沉市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成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一旦能做到上述两点,便有机会在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之间建立自己的优势业务,并在互联网主流领域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刘学辉 红钻财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总结今天超级快乐的一天: 先说肖肖,每次都像惊喜一样出现,每次都会带来新的东西,白色衣服也是超帅了,又跟成龙大哥合唱,跟小朋友们合照喊茄子笑死了,还有冷到嘴瓢,
  • 工作室: 小而美,少数人,工作加生活, 以缓慢的节奏, 创造着简单有爱的作品。 [心]你这种人,我除了恋爱,跟你也没什么好谈的。世界本暗淡,但你带来了星星
  • #张杰声来无畏实体专辑#这真的是我收到的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礼物了!!如果说张杰是我的治愈引路标,那周佳雯的出现就是生活里带来的光~像歌词里的Preciou
  • #美文佳句[超话]#人活在世上,不累,就是木头,不痛,就是砖头。谁,都有哭泣的时候,谁,都有脆弱的一面,不哭,不代表没有伤痛;不说,不代表没有心事。有些话,能不
  • 大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这丫挺精神哈……想起五个月前我弟把它从路边捡回来时,站都站不稳,还没我巴掌大,眼糊着,一身跳蚤蛋,轻得像片羽毛。经过我的精心照料,一口奶一
  • #设计师的脑洞有多大# 【产品设计】Maziti 这个大号手提箱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它的可拆卸隔层可用于存放您想要取用和查找的物品。Maziti是您旅行必需品的
  • 北京帝舵名表售后维修 维修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悦城写字楼7楼702室,期待您的光临   一、机械运作事项。机械手表主要依靠齿轮运作,我们看到手表上会标明多少
  • [话筒][话筒][话筒]温馨提示: 博友们常调侃的说:“墨墨上线,迷倒一片”……[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既是调侃更是亲昵! [最右][最右]无墨书画作品
  • 说说现在白酒的酒体设计 说到酒体设计,不少酒友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高端酒中,许多人认为,一款高端酒品质好不好跟酒体设计很有关系。其实在这个层面是恰好相反的,高端酒
  • 但隋棠似乎早就料到,有网友会指责他不顾孩子的安危,只顾自己的事,所以他也表示,孩子锁骨骨折不是什么大问题,孩子有自愈的能力。隋棠刚满一岁的小儿子,确实正处于自愈
  • 你知道吗?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很暖,我已经在想像等你回家了,我们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聊着天会有多舒服。 今天医生表扬你了,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我们把细碎的问题一
  • #包头#【包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2022年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举行 通报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2月23日,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2022年第五
  • 微博也很久没营业了,在家创业,很忙很忙,作为半吊子电商人和法学生的我,终究选择先做起了电商,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也可能是时来转运,两年前20生日那一个礼拜的失眠,
  • 嘛~今天我要推一款自己最近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支架! 作为一个重度宅的咱,经常用笔记本电脑看电影、接手柄玩游戏,一坐就是一整天。 因为一直低着头看屏幕,所以时间
  • #365日碎片[超话]##一日三餐[超话]##每日生活感[超话]# 281 ▪ ✧ ✦ ⋆ • ☁︎ ☾ ⋆ • ⋆ ✦ • ⋆ • ⋆ ● 早:4/
  • #刘涛美文集##刘涛美文集电台# 向日葵姐姐这样夸我,我真的会膨胀的 作为工科狗,怀揣文艺的小执念,嗯,大多时候是心直口快有感而发,有时言辞会有菱角带刺,有时
  • 2022.02.24[调休] 今天是近半年来第四次去医院 挂到了喜欢医生的号[打call] 喜提一天16片的生活 要赶快好起来! 夏天快点到吧 裙子我已经准
  • 外语高考比重从来都是过多的。需保留必考分数宜降。牙牙学语从来是悉皆具备的能力。外语人才应公共租用项目市场竞争自负盈亏。不应空置人力资源。应加大数学物理比重:华实
  • #范玮琪发新歌# #范玮琪复出# 范玮琪因多个争议事件淡出娱乐圈,3月1日,她在IG发文“是明天”搭配一个笑脸,并TAG新歌《恰如其分的自己》,MV将在2日凌晨
  •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