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穴位可以调治脾虚

有这样一则信息:就是说有个人被诊为糖尿病,他因此非常害怕,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就想自己死了怎么办;后来这个人真的死了,怎么死的?因为耽误了治疗,再加上情绪极度抑郁,后来真的发生了并发症,人就这样完了。在我看来,这个人是被自己吓死的。如果他能正视这个病情,摆正心态,也不会有这个结果了。

糖尿病在中医里属于“消渴”范畴,我们古人对此病早有论述,《素问奇病论》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这是黄帝与岐伯的一段对话,意思是,黄帝问岐伯:有的病人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岐伯回答道:这是由于食物的精气向上泛滥,病名“脾瘅”。

正常情况下,饮食到了胃以后,经过初步的消化,再由脾运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热,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平时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时间长了就转成消渴了。

在这里,“脾瘅”类似于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发展成消渴,即临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饮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平时多喝水才会感觉舒服一点,这是肺热津伤所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按摩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等穴来进行调节。肺俞穴虽属于膀胱经,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聚集的地方,对于调节肺脏有很好的功效。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两边1.5寸处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

平时多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热,它的输布津液的功能受损,便会引起胃燥津伤,脾阴虚耗,中焦脾胃运化就会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中消症状。

消谷善饥是中消典型的症状。什么是消谷善饥呢?它是由中焦热盛所致的胃内食物消化快的症状,也就是说你不停地吃,但老觉着饿。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燥热伤胃、胃火炽盛所致。《灵枢大惑论》载:“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此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身体减负,调理身体,修复疲惫不堪的脾胃。这时你的主食不能吃得过少(主食应当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体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平时要少食多餐,可将每天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为怕油腻而单纯吃素,要做到荤素搭配。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于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量取2横指处即是此穴。

3、多尿

肾功能不好导致的糖尿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尿,我们可以通过多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4、体重减少

由于胃的无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导致脾热。胃热、脾热使人体代谢加快,导致人体消瘦、乏力。

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如何冲破焦虑的精神牢笼

现代人种种压力的来源,看似是对物质财富的担忧,但本质上是对一种更抽象的东西——身份的焦虑。身份的焦虑虽然古而有之,却在现代社会里更加严重,是人类在发展中付出的代价。

身份就是“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这里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身份的焦虑都很具体,比如事业、成就、金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格外在意物质,是因为物质能带来大量情感反馈,世人给我们的关爱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我们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背后的情感反馈。

在现在的社会中,无论身份地位如何,身份的焦虑威胁着每一个人。从古到今,身份都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古代人对身份的追求,远没有我们现在这么迫切。我们现在对身份的焦虑更强烈,是因为当代人的身份,比古代人更容易改变。

几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资产阶级兴起,贵族阶级没落,很多农民进入城镇,改了行。对财富的追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方向,而人们逐渐相信,这种追求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崇尚精英的社会认为,再也没有制度拦着你出人头地了,所以如果你穷,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如果你穷,那么你的人生就彻底失败了,你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观念让社会更崇尚富人,对穷人造成了舆论压力。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个自尊公式,可以很好地概括崇尚精英的社会中人们的普遍心态:自尊=实际成就/自己的期望。

很明显,在一个提倡努力的社会,只有前者是受到鼓励的。火上浇油的是,现代大众传媒的导向又让人们提高了对自己的期望值,媒体告诉我们“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卯足劲向前冲了,压力和焦虑能不大吗?

崇尚精英的社会对财富的追逐,还催生了一种提倡消费的文化。媒体在鼓吹消费,广告更是在用你买的东西来给你贴标签,把你分成各种群体。

遗憾的是,我们拼命追逐着身份,追逐着成功,成功却是个特别脆弱的东西,除了需要努力,还受时机、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德波顿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慰藉,一种自我开解的思考方法,他纵观历史,从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选取了前人的智慧结晶,告诉我们,其实你并不孤独。

他首先谈到的,就是哲学的力量。哲学家认为:我们可以用理性来把关,当有人对我们说“你没有价值”时,我们会用理性做出判断,如果判断为真,那么我改,如果判断为假,那么我不改。

后来的哲学家又开发出了另一个武器:理性的遁世,也就是避免世俗交往。哲学遁世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建议年轻人学会享受孤独。这种观点并不意味着完全断绝与社会的联系,而是建议人们避开外界的侵扰,遵循内心的良知来行事。

另外一个缓解身份焦虑的方法历史也很悠久,那就是宗教,在西方社会里以基督教为代表。基督教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当农民和贵族死了之后,他们都会以平等的身份站在上帝面前,他们的灵魂是高尚还是卑鄙,与身份是无关的。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当我们被俗世中的攀比折磨得苦不堪言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出一个我们谁也比不上的存在来,比如神,比如世界末日,比如壮阔的大自然或宇宙。

而对无神论者,其实游览名山大川也有类似的效果。身份的焦虑,在大自然的崇高面前,就烟消云散了。可见,这种纾解身份焦虑的方式是存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

到了19世纪,又出现了一种缓解身份焦虑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看起来小众,却影响了一大批人,成了他们反抗崇尚精英的社会的主要手段。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人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绝不是积累财富和提升身份,而是作为个体,去更好地感知和认识世界,他们也拒绝接受主流对失败的定义。他们认为充实的心灵世界和世俗的物质生活只能选一个,但我们知道,现在财富和兴趣兼顾的人非常多,金钱其实可以帮助你过上你向往的生活,所以,这是当时波西米亚式解决方法的一个局限性。

德波顿也谈到了文艺创作,这是作家和评论家们探讨身份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舞台,对身份的焦虑,可以通过创作来抒发。在这里,人们化被动为主动,不再仅止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向社会主流的身份标准提出了质疑,进行了批判。

文学也一直与身份息息相关。一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总会反映在文学中,这也是文学的一种功能。在文学界,还有一个向主流身份标准提出挑战的利器,就是悲剧作品。悲剧之所以特别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情感上的软肋。

一个好的悲剧,效果一定不是让观众嘲笑那个倒霉蛋,而是让观众心生怜悯,思考他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这样一来,悲剧可以警示人们,你现在拥有的身份其实是很脆弱的,而你自己就带着可能毁灭它的东西,那么人们就会对真实生活中丧失身份的人多一分同情和理解,对身份的标准也不再非黑即白。#焦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 过于肥胖不但会影响外貌体形,还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多产后妈妈也面临着身体肥胖的困扰 【 独家配方减肥减脂营养餐】 为你提供
  • !我跟那个工作人员说,很多宿舍的灯都是厕所坏了,会不会是什么什么的,一声不吭[怒]攒了好多天的快乐记忆时隔好久好久坐了缆车上下车都会莫名紧张站在高处的风景果然好
  • 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秘诀,与百分百控股一家子公司的方法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拥有绝佳竞争优势且由德才兼备的经理人管理的企业。按兵不动对我们来说
  • ——————整月互动排名(点我粉丝里看)⭐前三:888点券⭐四➕五:588点券⭐六到十:288点券⭐真爱粉1折在1楼。展期:2021.10.16-2022.01
  • 3、维生素B2:维生素B2是构成辅酶的重要原料,保证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1、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的作用,可以维持眼球角膜正常,防止
  • !喜欢防晒霜的轻薄感,也很清爽,喷雾也细腻,小小一瓶放包包里,随时拿出来一喷也方便,也不会花妆,喜欢它淡淡的香味儿,颜值也好绝❤️粉粉的包装好看又实用,爱了爱了
  • 我是这样人?”当时有些地方把打板子叫“餐”这名手下误解了老领导的意思,只好老实交代:“我以前当差的时候,挨过十三大板。
  • (手动回声)明明都是凹,为什么总有人主推美帝CP,有的人总磕温门甚至冷门呢[苦涩]#yqq磕CP笑话集#极地锦鲤罪恶且缺德的一生浮夸→瀚冰rps→sci谜案集→
  •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趋近有可能随心所欲的自己。 唯有这样 我们才能趋近有可能随心所欲的自己。
  • #浅揂人生[超话]#一辈子就图个无愧于心、自在悠得;世间的理争不完、争赢了失人心;世上的利赚不尽、差不多就行;活着无需做作、刻意迎合;故作冷漠会让人敬而远之、卑
  • 很多人都以为,像我这样汽车圈里的人,对汽车了如指掌,选车那还不是非常轻松的事,并且一定会选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型。我又问了一下置换的问题,我的老捷达可以评估到两万元
  •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王阳明最有名的还是心外无物吧…毕竟从小就被不太辩证的教育把他老人家归在唯心的代表里面了,如果不课外阅读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时候去格竹子
  • 快看点邀请码是:T2TSWT ​填 了 后 两 天 ,每 天 看 三 分 钟 视 频 或者 文 章 ,会 有 很 多 新 人 奖 励 ​谢谢你啊,这一年,
  • 我对这个团,喜欢的很早,但是深入了解的太迟,等我高考完有时间好好去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就解散了,疯狂补物料那会,还以为他们都没解散呢,以后虽然少,但也总会合
  • 挽回和爱情共存我常说,挽回前任不仅仅是挽回,而是应该彼此提升爱情质量,两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交际圈子,以往的经历都各不相同。能被把控的就不是爱
  • 我们的黄金周折扣火热进行中,别忘了#LVR美容# 专区也参与20%优惠!我们的黄金周折扣火热进行中,别忘了#LVR美容# 专区也参与20%优惠!
  • 来背高频单词![牛轰轰拥抱]来背高频单词!
  • 很多人纯粹的是为爱发电,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和分享,只要对那么一两个陌生人有用,就很开心了。曾经有个做互联网的大佬,跟我很认真地探讨:那些在点评、微博、某书上分享自
  • 而且排队的时候全部的东西都要存起来 手机眼镜伞都要存起来 排大概一两个小时吧 很痛苦 仿佛你上厕所的时候没带手机只能看沐浴露的瓶子[拜拜]如果你没有社交牛逼证
  • 害了我很多年的这些缺点,现在都改啦! 今天是个批斗~啊不,是复盘总结表彰大会。掏心窝子的把这些年我犯过的错,身上的几大臭毛病一一总结一下,因为以下都是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