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10月30日,有台媒报道称,男星黄子佼的姑姑于近期去世,一家人都处在悲痛中。
黄子佼在社交平台上发长文表示,与老婆孟耿如的婚礼已经延期一年多,而且私人家宴也被迫取消了,因为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黄子佼和老婆)
这一年里,黄子佼老婆的外公与好友小鬼相继离世,现在就连他的亲姑姑也因病去世。面对亲友的逝去,黄子佼心力交瘁,难以承受。
他还说本来把家宴安排2021年5月份,要是如期举行的话还能见到姑姑最后一面,可是没想到意外来得这么突然。
黄子佼在姑姑生病卧床期间制作了一段录音,并拜托表姐把录音放给姑姑听。
录音里记录了黄子佼的真心话,他很感谢姑姑这么多年来的照顾与陪伴,这份恩情他会永远记得。
黄子佼十岁左右就经常跟着外婆去姑姑家里玩,在他的印象里,姑姑一直是一个高贵大气又理性的人,虽然两人不常常见面,但是姑姑身上的某些风范都影响了他。
16岁以后,黄子佼就离开家里独自生活,长大后也没有和姑姑保持联络。他想着5月份举办家宴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可以和姑姑再见一面,可惜天不遂人愿。
因为疫情的关系,黄子佼连姑姑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令人遗憾。
而孟耿如的外公在2020年10月份被曝去世,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需要住院。孟耿如最后一次看见外公的时候,他已经无法说话了。
不光如此,黄子佼和孟耿如共同的好友小鬼也在2020年去世,夫妻俩要同时面对失去亲人和好友的痛苦,他们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如今,黄子佼的姑姑也因病去世,想必他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这个事实。不管如何,还是希望黄子佼能够早日振作起来,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
黄子佼姑姑去世、接连失去三亲友、没见姑姑最后一面

白岩松说:“外在所有的声音,如果能够影响你,是因为你内心没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就是要学会跟不同的声音共存。始终是那句老话,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但是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活成自己并不容易,如果你想按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你就活不好自己的一生。”人一定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定己见,活出自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haer|把卧室布置成喜欢的样子✨ 纯白色系真的让人住着很舒服~就感觉房间的每个角落我都好爱[憧憬] 最近刚换上的过冬四件套睡着太暖了[春游家族]直接变成起
  • 好久没有打开过美拍了 距离上次大概都有几个月久了吧 过的可真快啊 即使手机没有内存也不舍得删掉的软件 从16年到19年 陪伴我的整个高中时代 在美拍真的见证了
  • #热盘最新快讯#【城西华润置地中心润樾山名邸】 据乐居绍兴站11月11日消息:绍兴置地中心润樾山名邸今日D地块合院65套取预售证,建面约195㎡-285㎡,备案
  • 每次去医院心里就很慌,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因为紧张而心跳加速,特别是在等待区看到一些年纪很小但很特殊的病人,非常心疼。 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默念,一定要爱惜好自己的
  • #肖宇梁[超话]# xyl#演员肖宇梁的角色魅力# 3年前在沙海里的演绎让我留下印象,3年后因为小笔记了解了肖宇梁,之后补剧因为反骗天下的米若而更喜欢肖宇梁。
  • #saintsup# 明明ig更新一则 โหมดเทพๆ จาก Vivo V20 SE Super Night Selfie ถ่ายภาพได้ แม้ใ
  • 分享浪漫事❤️ 昨晚我和姐妹出去玩 没有认真看手机 黄师傅 叮叮叮发了很多信息来~ 我以为看了一眼以为他转钱让我帮他买东西(众所周知黄师傅10点钟睡觉哈哈哈
  • 西安微信小程序开发费用多少钱,西安小程序开发公司【西安青云在线软件】自从网络营销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之后,企业的营销主要是围绕着移动端来展开,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
  • 【要买年货的小伙伴注意啦!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1月7日开幕】#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24届四川年货购物节将于1月7日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年货节将持续
  • 炸毛终结者!这个香喷喷的洗发水真的可 爱敬的洗护我用了好多年了 这个香水洗发水本来是奔着味道去的,想着能省点儿香水 没想到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头发属
  • 达摩禅师胎息诀 夫炼胎息者,炼气定心是也。常息于心轮,则不著万物。气若不定,禅亦空也;气若定,则色身无病,禅道双安。修行之人,因不守心,元气失了,不收道怎成矣
  • #娱乐影响力人物##黄景瑜 娱乐圈服兵役的男人# 黄景瑜,在娱乐圈服兵役的男人。 《爱上特种兵》《破冰行动》《王牌部队》《红海行动》《决胜时刻》《维和防暴队》…
  • Luciolune Page 3 奶白色双面摇粒绒卫衣 ▪ 先说实用性,hin保暖的一件卫衣,双面摇粒绒就是御寒效果好。今年又是冷冬,北京这几天的温度在
  • #袁哥说美# 今天做手术的同事,眼皮厚,肿眼泡。十个双眼皮手术患者里面有一半是为了解决肿泡眼,肿泡眼改善是双眼皮手术的重中之重。她是睁眼闭眼都是肿眼泡,因此判断
  • #诗歌# 【芦苇荡】 以割据式分成几个部落 驻扎在茫茫戈壁 像原始森林一样 封闭视线外延 绝对不是篡改 骨头里潜藏着锋芒 深秋以后逐渐暴露 震慑着
  • 古今贤文 心理健康中的【百病百药】 老君日: “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
  • 【如何选择成长股】本文是马曼然老师过往演讲记录 我相信大家也了解我的投资理念,因为今天下午时间有限,今天的讲解算是一个公开的投资逻辑简介。 先说价值投资适不
  • #萬寶竹林[超话]#【平常语·甘露味】 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实有的“我”,一出生就是如此。我要吃饭、我要赚钱、我很高兴等等,都有“人我”的概念。“法我”,是指
  • #魔道祖师##魔道祖师广播剧# 第三季第四集打卡[泪]日语好难学了两集了还没学完[喵喵] 忘叽霸气护夫[泪]含光君心中的波澜,一个是天下,一个是魏婴。 【
  • 【命 魂 缘】 王小波在他散文《灵魂深处》v 有一段话: " 其实,无所谓繁盛,无所谓衰逝; 无所谓众,也无所孤。 赏树,犹如赏阅生命本身,在心灵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