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换句话说: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看起来是笨笨的,事实上也是最笨的,笨到了极点,真是绝顶聪明。这是哲学上一个基本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在于它的最平凡处,最平凡的学问也是最高深的。禅宗六祖告诉大家“佛法在世间”。道家修道教你内修,不要外求,所谓“丹田有宝休寻道”,而儒家所教的,是在平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应该如何如何,都是很平凡的道理。了解了这些,大家便可以晓得什么是“易简之善配至德了”。

这些大家都要注意,人生不要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就是要永远记住,自己未发达时怎么样,不管到了什么地位,还是一样,那就对了。所以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高深的。摆出一副最伟大的样子,就是最糟糕的、最愚笨的。

《论语别裁》《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

《金刚经》里说,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佛挨门挨户的化缘。化好了以后,“还至本处”,没有说在路上就吃起来了,不像我们买一根香蕉,一边走就咬了一口,很没有威仪的。佛把饭碗端回自己的讲堂,“还至本处”,在规定的地方吃饭,“饭食讫”,饭吃完了。“收衣钵”,再把衣服及碗都收起来。然后有一个动作,“洗足已”,还打水洗脚。所以我说这一本经是最平实的经典,佛同普通印度人一样,光脚走路,踩了泥巴还要洗脚,非常平凡,也非常平淡,老老实实的就是一个人。

“敷座而坐”。洗完了脚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抖一抖,弄得整整齐齐,也没有叫学生服侍他,更没有叫个佣人来打扫打扫,都是自己做。生活是那么严谨,那么平淡,而且那么有次序。由这一段看来,《金刚经》会使人觉得学佛要设法做到佛的样子才好,不像其他经典那样,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只能想像、膜拜。

看了《金刚经》,佛原来同我们一样的平常,虽是太子出家,但是他过的生活同平民一样。当时印度的阶级森严,他却指定一个最低贫民出身的弟子优波离尊者,执法管纪律,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样处理。所以在现实的生活里,在最平凡中,建立了一个非凡神圣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在我们平常的观念里,总认为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这本经记载的佛,却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圣人之道的完成。希望青年同学千万记住《金刚经》开头佛的这个榜样,这个精神。

根据《金刚经》的道理,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见一个佛站在前面,劝你赶快去检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也有些人或者听到什么声音,或者心里有一个特殊的灵感,一般人就去玩这个灵感了。你千万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所以我们学佛学道,千万要丢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观念。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你可以学佛了,也知道佛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间一切相也不着了。随时不著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见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图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他自己说,我所讲的理论平凡得很,非常容易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事实上,天下没有人知道,看了也不懂,也做不到。这几句话等于是先知的预言。

这在哲学的理论上,使我们得到一个概念,就是天下的事物最平凡最平淡的,就是最高深的。真正的智慧是非常的平实,因为古今中外的人类都有一个通病,都把平凡看成简单,都以一种好奇的心理自己欺骗自己,认为平凡之中必有了不起的高深东西,以致越走越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我们千万要记住,什么是伟大?什么是高深?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最平实的就是最高深,而人生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无论多么高的宗教哲学,任何一种思想,最高处就是平淡。所以,我们只要在平淡方面留意,就可以知道最高的真理。老子不过是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讲出来,所表达的形态较为不同罢了。他只说我的话很容易懂得,也很容易做到,可是天下人反而不知道,也做不到。这不但代表了老子自己的学术思想,也是给古今中外的高明思想做了一个总结论。

******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人们在求学的阶段,要有学问有知识,其实那是半吊子;真正有学问时,中国有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真到了深的时候,意气就平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从佛学来说,大阿罗汉或者菩萨没有成道以前,都是“有学位”。成了佛叫做“无学位”。这个“无学位”不是戴方帽子的学位,是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学的位阶了,已经到顶,最高最高了。但是最高处也是最平凡处,最平凡处也是最高处。

所以,真正的学问好像是“不学”——没有学问,大智若愚。“复众人之所过”,恢复到比一般人还平凡。平凡太过分了,笨得太过分了,就算聪明也聪明得太过分了,都不对。有些朋友相反,就是又不笨又不聪明得太过分。真正有道之士,便“复众人之所过”,不做得过分,也就是最平凡。真正的学问是了解了这个道理,修养修道是修到这个境界。

我们处世的道理,就是向这个路上走,尽量地不说话,为人处世,要把自己的聪明磨掉。尤其是青年人,聪明不要外露,再把思想上的纷杂去掉,最后和光同尘。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他说这就叫“元同”。“元同”的道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最平凡”。做人要想做到最平凡,也是不容易的,谁都不容易做到。假使一个人真做到了平凡,就是真正的成功,也是最高明的。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

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你看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缘吃饭,吃完饭,收衣钵,自己还去洗碗,把衣服折叠好,然后洗洗脚,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尘擦一擦,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行经,多平实。千万记住,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请看我的佛堂(十六)

2、讲述那烂陀十七位班智达之第一龙树大师的事迹(下)

之前我讲过龙树是中观宗的大车轨,但我想大家不一定知道“大车轨”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般若大疏》的意趣,“车轨”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不依赖任何其他的注释而自己能极善地阐释佛之意趣的圣菩萨形相者。再讲得清楚一点就是说:一、除了佛语不需要依靠任何其他的论著,这就是说,阐释佛经的时候,如果要依赖佛语以外的论著就不是车轨;二、靠自己的智力能准确无误地阐释佛的意趣,这就是说,如果不能准确无误地阐释佛经,就不堪作车轨;三、必须要达到圣菩萨的境界,或者以圣菩萨的身份阐释佛法,这就是告诉我们,凡夫异生不能胜任“车轨”。所以,我们解释佛经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那么,龙树大师开了什么样的车轨呢?是“中观宗义”。什么是“中观宗义”呢?中观宗主要是以中观见而命名的,所谓“中观见”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不偏于对立法的任何一边,所以称之为“中观”。所谓对立的两边,主要是关于事物的常边(有)和断边(无)。我不打算在这里详细讲无自性、缘起、中道、二谛等概念,若有兴趣,应该对龙树思想的代表作《中论》,进行如理闻思。

  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而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自性的。不仅如此,包括无为法在内的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因为一切法都是由种种的条件和合而成故。但这并不代表否定其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方式并非不观待任何条件而独立形成的,不是自性有,而是缘起有,一切法都是唯名而立的。《观四谛品》中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中观思想最早传入西藏是在赞普赤松德赞时期,那时从印度到藏地静命论师、莲花戒等大部分都是持中观见的。后来藏王赤松德赞又命令,“从今以后,‘见’应以龙树的宗规而行持;‘行’应以‘十法行’及《般若波罗密》而修学。”这样中观学说在藏族地区奠定了基础,成为历久不衰的主流。 在藏地,不管是宁玛派,还是萨迦或者噶举派,基本上都是持中观宗义的观点,尤其是到了格鲁派,完全继承龙树、佛护、月称系中观应成派思想的宗旨。也就是说,中观应成派思想被看作是所有宗义中最正确、最究竟、最圆满、最深刻的思想。

藏传佛教,思想见解及修持实践划分,继承了印度佛教的传统,主要分为三大传承:深观派、广行派和伟大行派。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菩萨,次传圣龙树大师、圣提婆论师、月称大师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叫做“深观派”传承,主要阐释空性智慧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弥勒菩萨,次传无著大师、阿闍梨世亲等次第传出之师承,叫做“广行派”传承,主要阐释修道次第方面的教法;从释迦牟尼佛传至文殊菩萨,次传寂天菩萨,以“自他相换”修持菩提心为主之师承,叫做“伟大行派”传承。

一般以深观和广行两大传承为主,伟大行可以说是从广行派中分出来的一支,因为这两大传承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深观的极致可以成就佛陀法身,广行的极致可以成就佛陀色身。所以,如果想成佛,就不能不学修这两大传承的一切教法。

龙树菩萨是佛陀亲口预言的能正确无误解释《般若经》的深义,能毫无错乱分辨了不了义的大菩萨,在《楞伽经》、《大云经》以及密教经典《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之中都对龙树做过详细的授记。例如在《楞伽经》,在卷六《偈颂品》中说:“大慧汝应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这就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有一个人能够护持佛陀的教法,他会出生在南天竺,而且将会是一位很有名德的比丘,他的名字叫“龙树”,他既能破除认为一切法都是自性有的常边之见,也能破除认为一切法都是毕竟无的断边之宗。这就是预言了龙树大师会依据《般若经》的甚深空性,著作以《中论》为主的“中观六论”,开创中观学派而弘扬佛的无上大乘教法的事迹。在一般人看来,龙树菩萨好像是一位只证得“初地”的菩萨,但实际上,龙树通过修持“密集金刚”法,已经证得双运金刚持——佛陀的果位。

龙树大师,不仅在印度佛教及藏传佛教界如此重视,而且在汉传佛教中的地位,也是无人能比的。他的教法确实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佛教界,深深扎根在了后世佛子的心中。汉传佛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不仅曾为龙树菩萨立传,记录了龙树菩萨一生的行迹,而且翻译了他解读佛陀教法,帮助理解佛陀甚深法义的核心经典——《中论颂》。不仅如此,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等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都公认龙树菩萨为本宗的祖师,尤其是禅宗称龙树大师为第十四代祖师。所以龙树大师有着“八宗共祖”、“第二佛陀”的美名。

对于龙树大师的寿命长短,佛教界有很多传说:据唐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龙树在晚年的时候,研制成功了一种长寿灵药,虽寿过百岁,仍不见衰老的迹象。当时传说国王的寿命跟龙树菩萨等同,于是太子为了能早日登基,就来到龙树菩萨面前,诉说衷肠。龙树菩萨为了展现大乘菩萨布施的精神,就将生命布施给了这位太子。因此,龙树菩萨的享年应该在百岁左右。

在觉囊大师多罗那塔在《印度佛教史》中说:“商羯罗王享寿一百五十岁左右,关于阿闍梨龙树的寿数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差七十一年到六百岁,一种认为差二十九年到六百岁。前者是依据龙树在中印度住二百年、在南印度住二百年、在吉祥山住一百二十九年的传说而作的概算。我的上师班智达们说:这无论如何也是将半年算作一年。”后一种说法,除认为龙树在吉祥山住一百七十一年以外,其余与前说相同。由于龙树修成了摄生术(凭借花草药石以求延年益体之术),皮肤变成摩尼宝的颜色,又由于他在吉祥山修定证得第一悉地,有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虽然龙树大师寿数方面有着许多一般人难以理解或不同的说法,但是龙树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和伟大的事迹永远都是不可磨灭的。藏族大学者多罗那塔大师在《印度佛教史》中说:“阿闍梨(龙树)从听闻、讲说、修行、兴建佛殿、供给僧众生活、利益非人、击退外道的辩难等各个方面护持佛法,对大乘的教法以无比的恩德。此大婆罗门及圣者龙树的本传,在《受持教法七师传承记如意宝藏》中有完整的叙述,阅读该书即可详知。”

龙树所宣讲的”空”的思想,不仅对东方佛教徒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西方哲学界对他的思想也给了很高的评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卡尔‧雅斯贝斯在1757年着的《大哲学家》第一卷中,列举了15位世界”伟大的哲学家”,其中就有佛陀和龙树。

不仅如此,而且龙树大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宝贵言教,龙树大师的论著极为丰富,如显宗或中观空性方面的著作有《中观》、《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精研磨论》、《宝曼论》等中观六聚理论,以及《般若百颂》、《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等论著。同时还著有涉及五明的各种论著,如《亲友书》、《八粗重罪》、《普贤行愿解说》、《如意牟尼梦语》、《布施说集》、《出世间论说》、《八加行》、《智树论》、《士夫齿密论》。还有引经据典著成的如:《经集论》,道次要义结合佛经的《稻秆经释》、《妙吉祥胜义赞》等论著。

在密法方面的著作有《密集成就法略论》、《成就法与经合论》、《圆满次第五次第论》以及四部密续许多本尊成就法等论著。因为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所以被誉为“千部论师”。

因此,有赞曰:
“佛母密意离边真实义,
善以甚深缘起理明说,
依教明辨大乘中观轨,
龙树菩萨足下我祈请。 ”
(རྒྱལ་ཡུམ་དགོངས་དོན་མཐའ་བྲལ་དེ་ཉིད་དོན།།
རྟེན་འབྱུང་རིགས་ཚུལ་ཟབ་མོས་གསལ་མཁས་པ།།
རྒྱལ་བའི་ལུང་བཞིན་བཞིན་ཐེག་མཆོག་དབུ་མའི་སྲོལ།།
འབྱེད་མཛད་ཀླུ་སྒྲུབ་ཞབས་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 班字尔慈智加措

#任嘉伦[超话]# [兔子] #任嘉伦一生一世# [兔子] #任嘉伦周生辰#

任嘉伦小南辰王年少成名、战功赫赫的小南辰王周生辰,立志一生效忠国家,其严谨作风和谦逊为人为世人所称道。名门漼氏独女漼时宜出生便被指腹为婚为未来太子妃,因与王府是世交,便被长辈送到王府学艺。漼时宜善良可爱、活泼聪慧的个性,在王府深得众人喜爱,学艺精进也很快,是王府的开心果。点滴相处中,漼时宜钦佩周生辰远大的志向和儒雅的品格,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位将军。无论是守在王府等待捷报,还是与周生辰并肩作战,漼时宜都是周生辰最坚强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支撑。两人情感迅速升温,但依然发乎情止乎礼。 

@任嘉伦Alle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食品安全无小事,民生福祉皆为大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往往因小问题而易被忽视,而因常被忽视而积少成多,最终引发“大灾难”。“金盾风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正
  • 难过意难平的情绪文案 1.我没有在等你可是也喜欢不上别人 2.别回头是阴影也是教训 3.我开始喜欢日出和日落 4.自己要学会咽下所有的失望和遗憾 5.
  • ️今晚0点开抢!!——拍下就送赠起泡网+单片面膜 【53】瑷尔博士洁颜蜜氨基酸洗面奶120g 史低价之前都是63大洋的,直降10大洋这款洗面奶是双重氨基酸表
  • 日本留学|致远学部信息分享[打call][打call][打call] [星星]立正大学 立正大学有2个校区,都位于东京圈,主校区在品川,地理位置好。 留学生可
  • 【义以为质,《论语》中的名利观】《论语》在重道、崇德、尚仁的主旨中,鲜明阐述了君子的名利观。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理论,儒家通常并不回避常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
  • #企业资讯#【喜马拉雅与“科幻春晚”达成独家合作,制作科幻“饕餮大餐”】一年一度的“科幻春晚”即将登场。其主办方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的原创播客“铥铥科幻电波”目前
  • 【节目更新】(@网易云音乐) 本期主播:嘻嘻 来点嘻的再现江湖 带来新的游戏主题 审判之逝九月如约发售 适合给如龙世界做个铺垫 主播十一放弃游山玩水 只为体验游
  • 嗨,子安,我是夏侧。 收到你信五年了,今年你也顺利升上大二了吧。很抱歉当初没有给你回信,你没有给我回信地址,去贴吧找你的时候发现自己电话号码换了后账号登不上去了
  •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古人写情人幽会的词,衬托出约会人久等对方不来的寂寞与失望 词人还有“小阑千外寂无声。几回肠
  • 各位金主爸爸看这里!!![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 本人慕子忱,绰号袖手书生。[可爱][可爱][可爱] 承接各类笔墨文章【金光同人最为拿手】[爱你] 文风由
  • 我们喜欢将 Luc Schuiten 视为太阳能朋克(Solarpunk)的教父,它是 1980 年代更为熟悉的科幻小说类型(称为赛博朋克和蒸汽朋克)的衍生物。
  • #近藤颂利[超话]# Twitter 2021/10/18 在花絮里我做了各种各样的事。 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请一定不要错过orange road —
  •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周末想躺在沙发上惬意的撸撸狗,却总被漫天飞舞的狗毛困扰?无论怎么打扫都无法彻底清理干净?其实选对家居清洁产品很重要!10月19日,京东
  • 这周奶奶自己在家一周 我也是陪了一整周 皮卡丘洗完澡简直就是小阔爱一小只 我奶怕他冷给它围成了一个球 简直要逗死我了 这个快90的老太太也是很厉害 和我洗澡洗了
  • 强迫症如我,45分完成,13公里完成,还要完成300卡,对着仪表划,就是能这么较劲。 昨天中午私教带练,教练妹妹终于意识到我这次是认真减肥了,不禁兴奋地与我谋划
  •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
  • #每日一善[超话]#[拳头]#阳光信用#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ygxy极好】 总有些话烂在肚子里,忘在夜里黑夜的尽头是失眠,失眠的尽头是白天最幸福的
  • 基于云计算的细分建模技术 | SOLIDWORKS 2022 新功能揭秘 3D Sculptor 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 3D 细分建模解决方案,它使工业设计师、
  • #金善禹[超话]# #小魅力金善禹# 211020 weverse magazine更新SUNOO相关 “Tamed-Dashed” (ENHYPEN)
  • 王梓设计: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会妙笔生花 今天和一个老朋友沟通设计的事情,让我感触颇深,于是就按捺不住写出来和大家共勉。自从前年的疫情以来,尤其是去年和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