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实锤证明新冠病毒来源自然 驳斥“实验室泄露”阴谋论】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阶段病毒溯源计划,该计划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一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此表示,这种提法,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曾益新指出,新冠病毒溯源一定是个科学问题,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地开展病毒溯源,“但是我们反对将溯源工作政治化,我们认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来延伸,以世界卫生大会(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不应该重复开展。”
7月4日,中国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建议,并与世卫组织专家交流。曾益新说:“在这个建议稿里体现了我们的考虑和核心观点,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

【实锤一: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溯源(中国部分)结果: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
3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公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参与此次溯源研究的中外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从自然宿主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4个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分成五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
这份报告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这是中外专家组达成的一致共识。3月31日,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表示,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这是有一个区间的,尤其是中间宿主,是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介绍,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是通过两个维度得出的结论。实验室引入只有两个最有可能的渠道:一个是人工合成,对此,科学家已经有明确的态度,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泄漏,泄漏的最关键点是实验室有没有,“中外专家组专门到武汉病毒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相关研究人员包括相关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尤其我们对它规范流程、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的执行,包括武汉病毒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过去做的和正在做的一些项目的了解,最终得出结论——‘极不可能’”。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在7月22日的发布会上强调:一、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接触、保藏和研究过新冠病毒;二、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来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三、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袁志明补充说:“有媒体曾经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员曾于2019年的11月到医院就诊,其症状和新冠病毒是一致的’,这完全是无中生有。如果要搞清这个事实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这些媒体记者告诉我们这三人的姓名,真相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其实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个建议,但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袁志明指出,面对目前仍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全球合作,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蔓延,才能让全球人民重新回到繁荣和谐的生活。武汉病毒研究所将秉承开放透明的态度,愿意和各位科学家一道继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实锤二:《柳叶刀》发文: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7月5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要确定SARS-CoV-2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关键是科学,而不是猜测》(“Science, not speculation,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how SARS-CoV-2 reached humans”)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的理论。这篇文章由24名知名专家联合撰写。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必须使用科学方法获得的证据来帮助加深理解和作为解释现有问题的基础。这个过程并非没有错误,但它是可被自我纠正的,因为优秀的科学家努力不断提出新问题,应用新方法,并通过公开和透明的数据共享和持续对话来修正其结论。
这篇文章还指出:指控和猜测毫无帮助,因为它无助于获取更多信息,也不能帮助客观评估病毒到人类病原体的途径,而这些都可能有助于防止未来的大流行。相互指责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国际合作有任何推动作用。新病毒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因此保持透明度和各地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系统。
2020年2月19日,《柳叶刀》发表文章《支持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抗击COVID-19的声明》(“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he scientists,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China combatting COVID-19”),上述24位科学家参与其中。这篇文章指出,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人员和医疗人员努力、有效地迅速识别此次疫情背后的病原体,采取重大措施减少其影响,并与全球卫生界公开分享成果,这一努力是显著的,“我们签署这份声明,是为了声援所有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拯救生命、保护全球健康的中国科学家和卫生专业人员。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与中国同行站在最前线,共同应对这一新的病毒威胁。”
时隔一年多,这些科学家表示:“近期,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单独收到了询问,问我们是否仍然支持去年年初说的话,答案很明确:我们重申,我们对当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民,以及此后在与病毒的无情和持续斗争中冒着个人风险竭尽全力工作的许多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表示声援,我们的尊重和感激与日俱增。”
此外,7月7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欧洲科学数据共享平台Zenodo上发表预印本文章,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来自于武汉实验室”;“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早期的病例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存在联系”;“没有证据表明在大流行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或研究过新冠病毒的祖先”。
实锤三:“盲眼钟表匠”理论:新冠病毒无法被人工合成
7月16日,21位中国科学家和1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学者联名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题为《论SARS-CoV-2的起源——盲人钟表匠的争论》(“On the origin of SARS-CoV-2—The blind watchmaker argument”)的观点文章,运用经典进化理论——“盲眼钟表匠”,有力论证了为何新冠病毒只可能来源于自然,而不可能由人为制造。
这篇文章指出,与2003年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对人类的适应性非常好,从动物宿主到人类的适应性转移已经更为广泛。根据“盲眼钟表匠”理论,这种适应性转变只能发生在当前大流行暴发之前,并且需要依靠逐步选择的帮助。在这种观点下,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从大城市的动物市场进化而来的,在实验室里进化而来就更不可能了。
1794年,一个英国牧师威廉·佩利提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完美地适应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就像一块精巧的钟表。你无法想象它来自自然,在这背后一定有一个钟表匠(造物主)设计并制造了它。
英国的理查德·道金斯反驳了该观点,他曾在《盲眼钟表匠》中指出,达尔文发现了一个盲目的、无意识的、自动的过程:所有生物的存在与看似有目的的构造,都可以用一个过程解释,这就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没有目的,也没有“心眼(mind’s eye)”。它不为未来打算,也没有先见之明。如果自然选择就是自然界的钟表匠,那它一定是个盲眼的钟表匠。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吴仲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人在宣扬“人为论”“阴谋论”“实验室泄漏论”时,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像新冠病毒这么完美适应人体的病毒,怎么可能来自于“盲目”的、漫无目的的大自然?这是科学思想上的可怕倒退——一下子退回了200多年前一个牧师的思维。
吴仲义表示,正因为新冠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见证的最“完美”的病毒,它才必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因为哪怕是最顶尖的人类科学家,当他想要“制造”一个完美适应人群的病毒时,他其实不知道要造什么样的东西。就好比哪怕最富有技术和经验的电子产品公司,想要一次性设计出一款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也是不可能的——最“完美”的产品一定脱胎于市场的检验和反复的打磨。
吴仲义说:“我们推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相关病毒已经在野生动物和人群中经历了反复的互相感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了适应人体的突变。在入侵人间的过程中,病毒屡败屡战,直到演化成今天这种极其适应人群传播的状态。与普通感冒相关的人类冠状病毒(OC43、229E和NL63)的进化史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这些冠状病毒在全球传播之前,已经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相互感染与传播了数百年。”
曾经有印度学者发现新冠病毒里有部分序列和艾滋病毒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是人造的并写成论文,“但是这篇论文在预印版阶段就遭到国际同行的批驳,后来这个作者主动撤稿了”。
曾益新在7月22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也举例解释了新冠病毒无法被人类合成,因为在很多其他的病毒里都有类似的序列,所以不能凭这一点来推断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曾益新补充说,还有更多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新冠病毒没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从根本上否定了人造病毒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曾益新说,“溯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病毒的源头搞清楚,然后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这项工作,这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来源: 中国青年报)

【扶贫干部黄文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盛夏的百坭村,漫山苍翠,鸟鸣阵阵。许多人从各地赶来,走进村里的黄文秀先进事迹陈列馆,在一件件展品面前静静驻足。

百坭村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的一个边远山村,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这位年轻的壮族姑娘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初心如磐

【“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暑期已至,百坭村的房前屋后,孩子们的身影多了起来,阳光下的脸庞充满朝气。

“文秀书记驻村时,特别关心孩子,有时下屯入户还会特意带些文具、小礼品。”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难忘昔日场景:“她说自己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想多帮帮孩子。”

黄文秀的老家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地处山区,家境贫寒,黄文秀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一步步完成了学业。

“她很刻苦,也懂得感恩,梦想考上大学,学成后回报家乡。”黄文秀高中时期的老师李品忠回忆道。

初心如磐。2016年,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面对人生选择,她毅然回到家乡,2018年3月,奔赴百坭村。

“我们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她一来就直接在村里住下了,说‘我就是来驻村的,不怕苦’。”百坭村脱贫户黄态昇对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印象深刻。

“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黄文秀曾这样对同学说。她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深夜冒雨奔向牵挂的群众】

百坭村旧村部,黄文秀的工作照依旧展示在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信息栏里。

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雨驱车行驶在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上,目的地是她牵挂的百坭村。

那一天,病重的父亲刚做完手术不久,她利用周末回家看望,看到天气突变,她担心村里受灾,急着回村。病床上的父亲却有些放心不下:“预报说晚上暴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黄文秀告别了父亲,叮嘱老人“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了。

夜幕里,雷声轰隆,雨越下越大……周昌战清晰地记得,黄文秀在当天返程途中还在不断询问村里的情况,提醒大家做好灾情防范。

雨夜凌晨,山洪袭来,黄文秀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倾心扶贫

【“我心中的长征”】

群山环绕的百坭村如今路网畅通,不仅屯屯通上水泥路,邻近的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也已贯通。

三年多前,这个有着11个自然屯的村子则是另一番模样:村屯分散,一遇大雨,出行困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短板突出。黄文秀刚驻村时,全村尚有103户473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2.88%。

“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初到村里,一些村民见到这位讲普通话的年轻姑娘,并不愿意积极配合。

面对困难,黄文秀没有退缩。在请教有驻村经验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书后,她迅速调整工作方法,到村民家不再直接问东问西,而是主动帮他们扫院子、种油茶、摘砂糖橘,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

为提高工作效率,黄文秀将贷款买的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驻村两个月,她走遍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对村里的事情特别上心,时常工作到深夜。”百坭村村委会副主任班智华说。

“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

在扶贫日记里,黄文秀记录下工作的点点滴滴,并绘制了百坭村“民情地图”,逐一标明贫困户的信息。

2019年3月26日,黄文秀驻村满一年,汽车行驶里程约2.5万公里,当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在百坭村,村民们一提到黄文秀总有说不完的话。

“她把村里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大家对她感情很深。”百坭村村医罗昌明曾多次和黄文秀一起走访村里患病的贫困户。“现在下屯入户,有的老人提起文秀书记仍止不住抹眼泪。”

贫困户的日常生活、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这些都是黄文秀驻村期间倾心牵挂的事,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想点子、找路子,积极申请项目改善村里“硬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并探索发展电商。

记者近日走访看到,在黄文秀先进事迹陈列馆旁,一所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建设。在村里建一所幼儿园是黄文秀未竟的心愿之一,今年9月份,百坭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就有望实现就近入学了。

行走在百坭村,山坡上随处可见成片的杉木、油茶、砂糖橘、八角。驻村一年多,黄文秀带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收6.38万元,百坭村还获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

馨香永存

【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黄文秀的姐姐黄爱娟和哥哥黄茂益代妹妹领取“七一勋章”。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黄文秀是最年轻的一位。

“文秀只是1800多位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的英雄中的一个。”黄爱娟抚摸着沉甸甸的勋章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们贡献了光和热。”

在田阳老家,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望着女儿获得的荣誉,难抑思念之情:“她为党的事业、为老百姓认认真真做了些事,我为她感到骄傲。”

父亲曾对她说:“你入了党,就要为党工作。要回到家乡来,做一名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黄文秀传承着好家风,回乡后一心扑在工作上。

“妹妹生前很少和我们提她工作上的事,每次听到她的事迹都深受触动。”在北京代妹妹领取“七一勋章”后,黄茂益连夜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她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

眼下,百坭村的砂糖橘已长出青果,村民班统茂一早便出门到果园里忙碌。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班统茂种植的砂糖橘已超过60亩,并带动上百户村民参与到砂糖橘产业中。

“我读书不多,不懂什么技术,当时文秀书记来到我家,让我带头发展产业,我怎么都想象不到自己能成功。”从贫困户到产业能手,班统茂觉得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在黄文秀精神的感召下,班统茂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被列为发展对象。“我也想像文秀书记一样,为村里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班统茂说。

在百坭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投身到乡村建设中。

“村里每天都在变化,大家都特别拼,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去告慰文秀。”新“接棒”的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说,“文秀曾说,‘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参与乡村振兴,做好接力,是我们这些青年党员的光荣。”#军报版面导读#

【以红色旅游撬动绿色发展——记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党委】#亳州聚焦#近年来,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彰显战斗堡垒作用;聚焦乡村振兴,依托辉山烈士陵园,深挖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带领村民走上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今,村民越来越富,村庄越变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旺,辉山村“红绿相融”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唤醒“红色资源” 激活发展动力

小暑时节,辉山村“荷塘月色”景区,百亩荷花竞相盛放,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所以,尽管骄阳似火,依然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游客,荷塘步道上有拍照的,有唱曲的,还有跳广场舞的,无数欢快的笑脸融入如画美景,让这个小山村更显魅力十足。

“早就听说曹市辉山是革命老区,最近几年红色旅游开发得好,村庄变化非常大,就开车带家人来这边旅游,整体感觉确实不错。红色辉山名副其实,以后还会经常来。” 游客尤廷开心地说。

“以前谁能想到,短短的几年,辉山村已经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红色旅游名村。”辉山村党委委员侯顺平感慨地说。

“现在旺季的时候,如清明、国庆等节假日,辉山村一天的接待量将近十万人次,淡季的时候,每天游客也超过一千人。我们正通过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介绍,辉山村是当年新四军第4师将士战斗过的地方,村内有辉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红色资源挖掘潜力巨大。2017年以来,辉山村根据“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整修了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指挥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致力打造成“英雄筑梦•美丽辉山”红色景区的“特色小村”。

辉山村“沉睡”的红色资源从此被唤醒了,也是在当年实现了贫困村出列。随着该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政府又先后投入资金建设升级了一批旅游配套设施,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辉山村“红绿相融”之路越走越宽阔。

按照整体规划,辉山村党委继续挖掘红色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以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一景区建筑风格,既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又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元素,建设荷花塘、经果林、采摘园等,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组织举办民俗大集、健身跑等旅游文化节活动,其中“晒秋节”“荷塘月色”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广泛参与,该村旅游经济迅速升温。 坚持党建引领 做强“归雁经济”

辉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位于涡阳、蒙城和濉溪三县交界处,是一个“一脚踏两市,鸡鸣听三县”的古村落。因村边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头山,辉山村一度被称为“灰山村”,挖山采石曾是村民的主要营生。但山石开采最终走到末路,粗放发展老路走不通了,而传统农业生产又增收乏力,遭遇发展瓶颈的辉山村成了省级贫困村。2014年,村集体负债78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70人,贫困发生率达11.7%。

“当时辉山村有400多户人家,一千七八百人,大约四分之三的农户都参与了山石开采,在当时看,这对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看,确实破坏掉好多旅游资源,太可惜了。”辉山村原党总支书记侯传武说。

为了改变传统的“靠山吃山”发展模式,走上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辉山村党委紧紧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打破身份、职业界限,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活力,并利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带”字上做好“红色”文章。

作为辉山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党员,侯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将自家超市改造为集超市、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红色记忆”民宿。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侯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也让不少村民纷纷加入餐饮行业。“现在村里的红色旅游越办越好,我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火了,每天晚上都要忙活到凌晨才能休息,最近两年的年收入都在五六十万元。”侯虎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辉山村成立了村投公司,将属于集体的土地、荒坡荒沟等固定资产进行整合,用于入股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实现资产升值和集体增收。同时,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将村里部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观光农业。每逢花期,来辉山村赏花的游客人山人海。邻村党员牛四斌承包了辉山村60多亩土地办起采摘园,种植有水蜜桃、油桃、黄桃、蟠桃,从5月份一直到10月份都有桃子可供采摘。目前正是蟠桃大量上市时节,平均每天销售额在2万元左右。“村里的旅游发展了,游客越来越多,我这采摘园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牛四斌说。

邻村村民冯坤,以前在浙江做灯具装饰生意,看到辉山村的变化后,盘掉了外地的店面,到辉山村开了一家茶馆。不仅当地人空闲之余会来这里喝茶聊天,邻近的淮北市、宿州市甚至外省的戏迷票友也相约来这里旅游,在茶馆喝喝茶、亮亮嗓,表演一段京剧、豫剧等曲目,如今已成为辉山的一大亮点。

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殷美君得知家乡变化后,也从中“嗅”到了商机。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她回到辉山村,利用村里的扶贫车间创办了美君纱布厂,年产值3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义乌及海外市场。“工人都是周边村民,平时有40多人,其中脱贫户11人。现在主要工作就是折纱布、缝纫纱布,按件计资,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挣钱顾家两不误。”殷美君说,农村发展得越好,越能吸引更多的村民留在村里。

留住游客、留住本土人才,成为村党委一班人一项重点工作,他们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邀请电商专家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辉山村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牛雪峰说。 紧抓发展机遇 筑造幸福辉山

牵住牛鼻子,走出富裕路。在村党委的带领下,辉山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成立了涡阳县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红色旅游业带动村域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00人,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速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全县前列。目前,辉山村有5家乡村饭店、10余家民宿,接待能力日渐攀升。”牛雪峰说,通过党建引领,辉山村民越来越富,村庄越变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旺,村集体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先后获得“安徽省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国家级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辉山村党委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绿色经济,走出了‘红绿相融’的特色乡村振兴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市镇人大主席岳涛说,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辉山村依托辉山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将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发展动力,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在深入挖掘本村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牛雪峰表示,辉山村党委将以此次获得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努力打造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组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努力建设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辉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写文案[超话]# 《 红尘雨 》坐在夏日的光韵里我在等待等待一场纷飞的细雨轻柔的撩起季节的衣襟洗涤内心的繁芜静静的坐在时光的角落里反复的播放着一首纯净的天籁依
  • #现代诗[超话]#【生活】陆离你认识我时我不认识你等我认识你时你却时好时坏我把飘落的花拼成一幅画送给你你给我一首美妙的诗我不小心把夏天的青荷画成秋天的雏菊你转身
  • 我想每个职业都值得被尊敬,每个个体也都在努力活着,笑对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态度,学会平和,学会与过往和解,这是一门人生的功课~近几年里,“裁不裁,如何裁,何时裁”成
  • 「老死」的梵文是「jarā-marana」意思是在生了之後,漸漸地就在趨向衰壞,以至死亡,不論存活一天、二天乃至百年,都叫從老至死的時間過程,所經歷的不論是長是
  • ”当地村干部给出的理由是:虽然杨师傅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是无法证明他从赤峰市拉来的牛是否阴性,所以就不让下高速。”当地村干部给出的理由是:虽然杨师傅有48
  • 故意吃得很慢,感觉吃了二十分钟,但是还是没等到他,以为他不来吃饭了,就一个人闷闷不乐走了后来木南跟我说,他后面来了,我就更难受了,为我们的缘分未满而扼腕叹息前两
  • )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朋友说:不在乎自己的胖瘦,只要健康,只要开心就好。很多人,毕其一生的力量去追求功名利禄,等到真正得到的时候,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 温柔极致的小众文案1.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任何冷漠 2.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3.明天不一定更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会来 4.爱你的人,会用不同的
  • #澈汉[超话]# Dreams are my reality pt-3I’m not ready to love准时来啦 想说一下设定里的寒会分不清梦和现实且这
  • #八字命理八字合婚星座命理# #星座运势# #星座爱情#泪倾城,浩淼江天,万里清秋,兰舟催发,人比黄花瘦,竹泪此去,一别经年,天寒,莫独倚高楼,忆初见,漫天飞花
  • 5⃣ :2021.11.6等雪❄️也不几点能下❄️ 6⃣ :2022.6.3如果半夜被手机吵醒啊…我怎么跟大力水手一个表情❓以及…我吃甜粽✌️仨了❗️ @杨九
  •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
  • #把奋斗的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尚资讯# 1、2022年6月15日 –延续对于自我与社群的不懈探索,古驰携手栩栩华生内容集团共同发起的”想象上海”(Bloom
  • #肖战[超话]#万物生长,肖战是心之所向✨ 满眼星河,肖战是清风明月✨ 稚嫩童话,肖战是美好期盼✨ 夜空闪亮,肖战是点点繁星✨ 冰岛寒冷,肖战是周边极光✨ 西风
  • 所以,人生在世了了数十年,不要让别人有牵鼻子走的机会。【人这一生,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句话】亦舒曾经说:“不可贪慕自己能力够不到的物质享受,应量力而为,自得其乐
  • ” -崔雄:“我有点伤心了啊,所以你们现在就是比起我更喜欢延秀了呗?” -崔雄妈妈:“这个嘛,要不要给我们儿子我倒不太清楚。
  • 金牛座:退缩金牛座温厚,有点被动,懒洋洋,就算是再喜欢一个人他们也不会表现得很热情洋溢,比较现实的牛牛们得不到就会选择退缩不要,不然两败俱伤的场面可太不划算了呢
  • 个人非常喜欢山水写意画,特别再点缀以生动人物,避世而居,潇洒怡然的世外桃源大抵就是如此了吧。学画的最开始也是笃定要努力向国风靠拢(画画菜狗)。
  • 12月12日10:00 开车河南岸河地路14号河源猪脚粉店用早餐10:30开车前往东平赛格广场对面李绍峰诊所就诊,逗留约10min11:00开车前往下角供电宿舍
  • ”律师刘健也指出:“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一定要对商品、服务的性质以及广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核实,依据事实,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