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

【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全文:https://t.cn/A65fLpRc

【画着老虎奔小康】一场夏雨过后,豫东平原田野里冒出点点新绿。地处黄河故道,豫、鲁两省接合部的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村民们在自家画室,画虎的画虎,直播的直播。王公庄全村1388人,现有900多人从事绘画及相关产业。2019年,该村创作绘画作品9万余幅,销售产值1.2亿元,全村人大步迈入了小康生活。

荷锄亦可弄丹青

  “日子太穷了,饭都吃不起。”3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的苦日子,肖彦卿依然心酸不已。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肖彦卿、王建民、王培震、王培双等一批绘画爱好者便传承老一代人的画技以自学取法,兼临画虎名家的作品,开始学画老虎。“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幅虎卖了20块钱,别提多高兴了!”肖彦卿眼中闪着光芒。

  为了尽快提高画艺,他们先后到北京、景德镇、山东曹县等地拜师学艺,一边潜心作画,一边背着画作走南闯北寻找销路。

  从一幅画卖3块、5块,一天卖七八十元到一幅画卖了5000元,肖彦卿安装了全村第一台固定电话,买了第一台彩电、第一辆摩托车、第一台电脑。

  看到肖彦卿画虎致富了,村民们也动起了心思,纷纷拿起画笔。

  如果说以肖彦卿、王建民为代表的“四大虎王”是王公庄的第一代画虎人,那赵全喜、王建辉等就代表了“画虎村”第二代画家。

  他们是农民,也是画家。“我们村的人,提起笔都能画虎。”32岁的王桂花和同年出生的赵全喜是夫妻。赵全喜从13岁开始画画,师从王建民,夫妻俩都会画虎。在肖彦卿家,他的三个儿女也在画虎。

  现在的王公庄,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少年,掂起笔来就能画。全村326户村民中,几乎家家有画室,户户有画家。

  他们的画作以工笔老虎为主,兼画山水仕女,花鸟虫鱼,品种繁多。画作尺幅小到三尺“虎头”,大到丈二“五虎图”,甚至几十米的“百虎图”长卷也应有尽有。仅新创作的百虎图、百鹰图等“百字系列”长卷就有20多种。

  王公庄辐射带动了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农民画创作,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仅北关镇就达1500多人。王公庄现有的900多名农民画家中,已有中国美协会员2人,河南省美协会员56人,市、县美协会员200多人。

虎虎生“金”长精神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关镇一带的村民就喜欢画一些虎、鱼、鹤等吉利画装点节日气氛,一些村民手工制作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穿戴以示护佑,这种民俗与王公庄一步步走向“画虎村”在文化内核上一脉相承。

  而促使画虎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原因,肖彦卿坦言,“大家从画虎中得到了真实惠!”

  “生活好太多了,我靠画画脱贫了。”38岁的脱贫户王宝泰腼腆地笑了。他曾因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务工,父母年迈,弟妹读书,导致家庭贫困。现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有时一星期画一幅,有时半月画一幅,一幅画卖1000多元钱。

  王公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绘画技能培训,免费对本村及周边乡镇的贫困人员进行绘画技能传授,无偿提供笔、纸等绘画工具,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培养出贫困绘画能手1000余人,培养出王宝泰、魏素娟等贫困丹青高手100多人,绘画收入成为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村民们能真金白银地往家挣钱,画起虎来更带劲儿了!”赵全喜从结婚到现在,家里的房子两次扩建,现在楼上楼下都有画室,也都设置了展厅。

  “现在,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文化街区也在建,有房有车,孩子的教育不愁,小康之路已经走起来了。”赵全喜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虎腾“云”端展新景

  如今,王公庄村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十大书画村”“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国家3A旅游景区”。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现在赵老师正在画一幅下山虎,正在为它点睛、画虎须。”下着雨的夜晚,赵全喜在作画,妻子王桂花负责拍摄与粉丝互动。

  赵全喜与王建峰、王丁、肖彦卿等都是村里第一批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销售画作的人。目前,王公庄村约三分之一的作品通过直播平台售卖。销售好时,赵全喜一个月能在线上收入数十万元。

  目前,“画虎村”总体粉丝量超千万,形成了庞大的网络书画市场,“民权虎”实现了“云”上卖。

  “村里能挣到钱,年轻人才能待得下去!”赵全喜说,因为有了直播销售这条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来,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想好好学,好好画,在画虎这条路上,努力往外走,往前走。”17岁的陈子俊是北关镇临镇庄子镇大安村人,他每天学画近10个小时,为了梦想,分外刻苦。

  少年子俊对待画虎,也像王公庄的本土画家们一样,“希望这项承载着我们好日子和好精神的文化事业越来越好。”
(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与之类似,创始人林盛曾将雪糕的发展逻辑类比为“口红效应”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是能买得起的单品,这也是雪糕能轻奢起来的原因。 可以说,钟薛高用雪糕在消费市场打
  • #003# [航母][航母][航母] via.@共青团中央【2022“数博发布”之领先科技成果发布】#聚焦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今年初,国务院出台
  • [打榜投票为重] 群内最好不要扩列互加,出了事概不负责哦~有意者 私戳 需看主页+审核 [加油]#赫海[超话]# 诚邀各路妖姐姐加入我们入群条件:1.10辑买
  • 好想点点 、好想点点抱着他睡觉心里暖暖的 有点像看恋爱剧的甜甜感觉我放学时会冲出家门超安全的跳到我怀里出门被大狗狗咬了回来闷闷不乐的躲进窝里还有和他在沙发上一起
  • #盐城工学院[超话]#来,我先给你一个解释!早上我们去博学楼充电,发现车棚里已经塞得满满当当,全都是车,连走路的过道里也被摆满了车,人根本就已经走不进去(阴天避
  • 每一次骑行都是一次探索专注内心的感受,拥抱每一个可能性在前进中不断遇见新的自己倾听肌肤之声,找寻肌肤节律赠予春日般恰到好处的暖意比如将美与希望传递-和志同道合的
  • 最后,夏洛不但没有得到秋雅的真心喜欢,反而活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在讨好别人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 #塔迪奇裆部撞柱痛并快乐着# #多特蒙德1比3阿贾克斯##塔迪奇# #幽默# #搞笑#我不理解,我妹妹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A+B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我讲了半天,她
  • 1.一网站最近在搞言情征文活动,原耽作者回南雀去写了言情,虽然很多人嘲笑,但是毕竟奖金十万块,也能理解;2.回南雀写的小说一直在榜一,本来可以稳拿奖金;3.高台
  • 真是谢谢你了狠狠省钱[老师好]及川彻一拳攮死你啊!某位,不要内涵我,要说我就指名道姓,咋,怕我m你啊,菜就别玩了,真的挺没劲的,既然是同事关系,为什么这么在意林
  • !!
  • 春天里,它带来了的厚礼——丝雨;丝雨t天空飘着细雨,我独自徘徊着的,在路上,我被一处绿的灌木丛吸引了 蒸汽眼罩券GO→》》[为爱发光][为爱发光]go评
  • 精包装,#漳州身边事#好消息[玫瑰][玫瑰][玫瑰][喜迎中秋国庆蜜柚节正宗福建平和琯溪蜜柚(农家自产自销)去年什么味今年还是什么味。#漳州突发#好消息[玫瑰]
  • #情感##婆媳#结婚之后的儿媳妇和婆婆之间的相处问题也是人们常谈的问题。那你知道婆媳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吗?今天来和大家说说婆媳关系紧张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一
  • 係我人生當中最鍾意就係日日可以望住EXO一邊聽住EXO啲歌一邊做功課雖然我冇足足五年咁多但係以家的我鍾意左你哋兩年冇你哋就冇今時今日的我存在所以以後不管你哋是怎
  • ​基本两盒就能有感觉​复购率高达80%的产品 一定不要错过#哪一刻意识到爱自己很重要##任嘉伦养生堂胶原蛋白肽代言人#那是因为在设计前期没有考虑到位如果你也想实
  • 当‮个一‬女人领‮过略‬少女的青春和纯粹也‮有拥‬过生活的磨砺‮境和‬遇那么一切‮有就‬了这个有就是极具光‮和芒‬力量的你一个毋‮置庸‬疑的发光体因为内心‮够足
  • 大河sir隔着20年的时空和妻子对话这里也很戳泪了[泪]而石修的贺正南则有一种自内而外的儒雅,难怪当年也曾饰演过花无缺啊[爱你]我就是看这部剧体会到了他的魅力,
  • 居家第二天难得的清闲小边添蜂蜜盖子上的蜂蜜边说:“嗯……这就是生活的美好呐[笑cry][笑cry][爱你]”图一图二小海豚画的大家排队做核酸1.在小朋友的视野里
  • 联系方式:18751820936#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四川#【广平高速青溪特长隧道左线贯通】#我家门口那条路#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广平高速公路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