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恐袭20年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外媒:伤口仍未愈合,世界依旧不安全】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整整20年了。今天,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当年遇袭的三个地点:世贸中心遗址、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据CNN报道,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也将和拜登一起参加纪念活动——除了特朗普,“9·11”事件后执政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到齐了。拜登将郑重悼念近3000名遇难者,但同时,他也想将自己塑造为带领美国告别一个时代的领导者。只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的混乱和悲惨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一个时代不会轻易远去。美国人20年的所谓“反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基地”组织被削弱,但更多极端组织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而且,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有美国官员强调,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全球未发生像“9·11”这样规模的恐怖袭击。但是,世界也并未变得更加安全。#911事件20周年#

美媒:拜登放弃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周六上午,位于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的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将举行仪式,宣读所有遇难者名字,并在8时46分进行默哀。20年前9月11日的这个时间,美国航空11次航班撞上了双子塔的北塔。17分钟后,美联航175次航班撞上南塔。9时37分,美国航空77次航班撞击五角大楼西翼。10时03分,美联航93次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这一系列事件造成至少2996人遇难。

对于拜登将在11日访问所有三处遇袭地点,美国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总统在这一对众多美国人都极具意义的日子作出这样的行程安排。但也有网民让拜登“待在白宫地下室”,称他之所以认为自己参加纪念活动重要,是因为他想要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有网民嘲讽说,在这三个地方“迎接”拜登的可能是抗议活动。

CNN10日披露说,拜登的助手曾考虑让总统在11日发表讲话,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他只是在纪念活动上献花圈、默哀。白宫制作了一个反思“9·11”事件的视频,计划在11日一早播出,拜登也会出现在里面。“在这个时候,言语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国学者诺曼·奥恩斯坦说。

“总统正在与过去20年划清界限,”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杰里米·苏里表示,“他想让自己看上去如同一名历史学者,并且宣布‘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CNN称,拜登相信,他从前三任总统那儿继承了一些失败的政策遗产,并认为自己做了他们都没做到的事情: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不过苏里认为,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希望拜登总统在‘9·11’当天不要出现在世贸中心遗址,这里现在是圣地。”美国保守派新闻主播布莱恩·瓦特撰文说。《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泰森认为,拜登之所以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日子踏足遇袭遗址,是因为“他向在‘9·11’事件中袭击我们的敌人投降了”。

最初,拜登将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最后期限定在9月11日。法新社说,显然,他想把撤军跟“9·11”联系起来。但最终,拜登没能主持一个团结的时刻,而是令他的国家伤痕累累,并陷入分裂。

9月11日,美国并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唯一焦点。此前俄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阿富汗塔利班将在这天举行临时政府就职仪式。不过据俄新社10日报道,塔利班文化委员会成员萨曼贾尼当天称,关于11日举行就职典礼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几天前塔利班就决定取消这一仪式。

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9·11’事件过去20年了,悲观的阴云正笼罩着这个国家。”美国《名利场》杂志9日刊文说,美国更加分裂,以至于关于现实和常识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成为激烈的政治争论话题。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本周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令美国变得更差,33%的人认为变得更好。在2002年,认为“美国变得更好”的受访者比例是55%,2011年,该数字降至39%。另外,2003年,67%的受访者认为,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比“9·11”之前更加安全。如今,这一比例降至49%。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虽然“9·11”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在恐袭发生后的几个月,公众表现出罕见的团结精神,不过,“9·11效应”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短暂的。《华尔街日报》9日叙述道,尽管小布什的反恐行动最初获得广泛支持,但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他遭到民主党人和媒体的“厌恶”。美国虽然举行总统选举,但社会对选举结果的认同不断下降,党派分歧的情况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变得更糟,到了特朗普任期,美国经历了一场“没有步枪的内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拜登上台,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制造了“喀布尔耻辱”。

最近的一项调查称,有64%的美国人表示,“9·11”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对于生活上发生的变化,有一个群体的感受可能比其他群体都要深——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有分析人士总结,美国穆斯林在“9·11”后受到三重伤害:袭击本身带来的冲击;感受到周边其他人的疏离;美国政府对阿拉伯裔群体进行严格审视,并制定了一些歧视性政策。

“‘9·11’事件激发了欧美极右翼。”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社论说,“9·11”后,“伊斯兰恐惧症”逐渐在欧美社会蔓延,极右翼势力有了新目标。后来,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进一步刺激欧美的保守化浪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更是欧美保守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世界各地种族之间的裂痕正进一步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极右翼势力的兴盛也激发极左势力的崛起,如今,世界正遭受两股极端力量的撕扯。

“伤口疼,危险还在”

20年过去了,世界依旧不安全。“伤口疼,危险还在。”德国《焦点》周刊10日文章说,2001年9月11日可以被视为“21世纪真正的开端”,西方在那天告别“梦想时代”,直到现在,恐怖主义制造的伤口仍未愈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日称,有能力像“基地”组织那样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团体或许已被分裂、削弱,然而,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的极端组织蔓延到更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

英国《经济学人》11日文章(提前出版)说,最初,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是为了粉碎恐怖组织,到后来,演变成对政权更迭和国家建设的渴望,但美国最终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国家建设’过时了。”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0日评论称,美国和欧洲在过去20年不得不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观不再是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典范。

《联合早报》称,战争只带来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美国人直到今天还没觉察到,单靠武器并不能有效遏止极端主义和恐怖袭击。“9·11”恐袭造成近3000人遇难,但20年的反恐战争带来更大规模的家破人亡。(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林日 青木 陈欣 柳玉鹏)

【“9•11”恐袭20年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外媒:伤口仍未愈合,世界依旧不安全】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整整20年了。今天,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当年遇袭的三个地点:世贸中心遗址、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据CNN报道,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也将和拜登一起参加纪念活动——除了特朗普,“9·11”事件后执政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到齐了。拜登将郑重悼念近3000名遇难者,但同时,他也想将自己塑造为带领美国告别一个时代的领导者。只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的混乱和悲惨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一个时代不会轻易远去。美国人20年的所谓“反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基地”组织被削弱,但更多极端组织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而且,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有美国官员强调,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全球未发生像“9·11”这样规模的恐怖袭击。但是,世界也并未变得更加安全。#911事件20周年#

美媒:拜登放弃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周六上午,位于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的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将举行仪式,宣读所有遇难者名字,并在8时46分进行默哀。20年前9月11日的这个时间,美国航空11次航班撞上了双子塔的北塔。17分钟后,美联航175次航班撞上南塔。9时37分,美国航空77次航班撞击五角大楼西翼。10时03分,美联航93次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这一系列事件造成至少2996人遇难。

对于拜登将在11日访问所有三处遇袭地点,美国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总统在这一对众多美国人都极具意义的日子作出这样的行程安排。但也有网民让拜登“待在白宫地下室”,称他之所以认为自己参加纪念活动重要,是因为他想要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有网民嘲讽说,在这三个地方“迎接”拜登的可能是抗议活动。

CNN10日披露说,拜登的助手曾考虑让总统在11日发表讲话,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他只是在纪念活动上献花圈、默哀。白宫制作了一个反思“9·11”事件的视频,计划在11日一早播出,拜登也会出现在里面。“在这个时候,言语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国学者诺曼·奥恩斯坦说。

“总统正在与过去20年划清界限,”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杰里米·苏里表示,“他想让自己看上去如同一名历史学者,并且宣布‘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CNN称,拜登相信,他从前三任总统那儿继承了一些失败的政策遗产,并认为自己做了他们都没做到的事情: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不过苏里认为,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希望拜登总统在‘9·11’当天不要出现在世贸中心遗址,这里现在是圣地。”美国保守派新闻主播布莱恩·瓦特撰文说。《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泰森认为,拜登之所以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日子踏足遇袭遗址,是因为“他向在‘9·11’事件中袭击我们的敌人投降了”。

最初,拜登将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最后期限定在9月11日。法新社说,显然,他想把撤军跟“9·11”联系起来。但最终,拜登没能主持一个团结的时刻,而是令他的国家伤痕累累,并陷入分裂。

9月11日,美国并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唯一焦点。此前俄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阿富汗塔利班将在这天举行临时政府就职仪式。不过据俄新社10日报道,塔利班文化委员会成员萨曼贾尼当天称,关于11日举行就职典礼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几天前塔利班就决定取消这一仪式。

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9·11’事件过去20年了,悲观的阴云正笼罩着这个国家。”美国《名利场》杂志9日刊文说,美国更加分裂,以至于关于现实和常识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成为激烈的政治争论话题。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本周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令美国变得更差,33%的人认为变得更好。在2002年,认为“美国变得更好”的受访者比例是55%,2011年,该数字降至39%。另外,2003年,67%的受访者认为,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比“9·11”之前更加安全。如今,这一比例降至49%。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虽然“9·11”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在恐袭发生后的几个月,公众表现出罕见的团结精神,不过,“9·11效应”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短暂的。《华尔街日报》9日叙述道,尽管小布什的反恐行动最初获得广泛支持,但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他遭到民主党人和媒体的“厌恶”。美国虽然举行总统选举,但社会对选举结果的认同不断下降,党派分歧的情况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变得更糟,到了特朗普任期,美国经历了一场“没有步枪的内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拜登上台,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制造了“喀布尔耻辱”。

最近的一项调查称,有64%的美国人表示,“9·11”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对于生活上发生的变化,有一个群体的感受可能比其他群体都要深——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有分析人士总结,美国穆斯林在“9·11”后受到三重伤害:袭击本身带来的冲击;感受到周边其他人的疏离;美国政府对阿拉伯裔群体进行严格审视,并制定了一些歧视性政策。

“‘9·11’事件激发了欧美极右翼。”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社论说,“9·11”后,“伊斯兰恐惧症”逐渐在欧美社会蔓延,极右翼势力有了新目标。后来,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进一步刺激欧美的保守化浪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更是欧美保守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世界各地种族之间的裂痕正进一步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极右翼势力的兴盛也激发极左势力的崛起,如今,世界正遭受两股极端力量的撕扯。

“伤口疼,危险还在”

20年过去了,世界依旧不安全。“伤口疼,危险还在。”德国《焦点》周刊10日文章说,2001年9月11日可以被视为“21世纪真正的开端”,西方在那天告别“梦想时代”,直到现在,恐怖主义制造的伤口仍未愈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日称,有能力像“基地”组织那样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团体或许已被分裂、削弱,然而,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的极端组织蔓延到更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

英国《经济学人》11日文章(提前出版)说,最初,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是为了粉碎恐怖组织,到后来,演变成对政权更迭和国家建设的渴望,但美国最终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国家建设’过时了。”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0日评论称,美国和欧洲在过去20年不得不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观不再是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典范。

《联合早报》称,战争只带来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美国人直到今天还没觉察到,单靠武器并不能有效遏止极端主义和恐怖袭击。“9·11”恐袭造成近3000人遇难,但20年的反恐战争带来更大规模的家破人亡。(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林日 青木 陈欣 柳玉鹏)

【奥林匹克“掌舵人”罗格的传奇人生:拿过奥运冠军、当过整形医生】8月29日,在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8年后,比利时人雅克·罗格悄然离世,享年79岁。这位为奥林匹克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有着传奇般的故事。对奥林匹克运动,罗格虽未有如其前任萨马兰奇那般的再造之功,但他决绝的反兴奋剂、反腐败之举,以及创办青奥会这一富有远见的设想,在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上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曾是帆船运动员、整形医生

“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会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朋友和热情的体育迷,而深切哀悼。”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带着无尽遗憾。国际奥委会8月30日发布消息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去世,享年79岁。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报道,罗格一生与体育结缘。出生在海滨城市的他,3岁起就经常跟随父母一起出海。

罗格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极高的体育天赋,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他还从事橄榄球运动,拿到过比利时联赛冠军,为比利时队先后效力长达10年。

34岁时,罗格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进入大学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一名外科整形医生。对体育的热爱,令罗格在从医之余,并未远离奥林匹克运动。退役的那一年,他应邀加入比利时奥委会,后来成为了比利时奥委会主席。

他语言上的优势———除了能说流利的荷兰语和法语外,还能讲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成为进一步跻身国际奥林匹克管理层的有利条件。

1989年,罗格当选欧洲奥委会主席。1991年,受萨马兰奇之邀,罗格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十年之后,他从萨翁手中接过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罗格在2005年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他在运动员时代从未想过要加入国际奥委会,更别提当国际奥委会主席了,在他看来,“一切都属于机缘巧合”。

在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罗格也未远离体育,出任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难民和体育问题特使,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继续贡献着力量。

重拳治理体坛兴奋剂毒瘤

尽管掌舵国际奥委会并不在罗格最初的人生规划中,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其治下12年里,国际奥委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拳首先挥向了兴奋剂这颗体坛毒瘤。

罗格曾说,如果有一天人们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使用兴奋剂,而不愿意送他们去体育俱乐部,那么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体育的堕落。

因此,从组建反兴奋剂委员会到不断提高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数量,再到促使所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接受《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对违规运动员的严厉处罚,他把反兴奋剂这把“火”越烧越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夕,东道主希腊的两名运动员以发生交通事故在医院接受治疗为由,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测。顶着得罪东道主的巨大压力,罗格坚决不妥协,最终迫使那两人退出奥运会,从而向世界体坛昭告了反兴奋剂的坚定立场。

相比反兴奋剂工作,罗格任内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奥运“瘦身”计划,成效则不甚理想。

萨马兰奇时代,奥运会顺应商业化、职业化的时代潮流,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声誉渐隆。但奥运会规模日益庞大,给举办国家带来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也让一些弱小国家望洋兴叹。因此,罗格主张把一些落后于时代、观赏性差的项目剔除出奥运会,接纳一些新兴项目,以保持奥运会的活力,同时降低举办成本。

然而,由于项目调整关乎项目生存发展以及奥运会上各国(地区)的奖牌得失,砍掉旧项目和引入新项目都阻力重重。到罗格卸任时,他提出的将夏季奥运会规模控制在10500名运动员、28个大项的目标未能达成。时至今日,他的继任者巴赫在位已八年,这一难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

罗格曾表示,青奥会是他留给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遗产。这个由罗格一手创办、面向15至18岁年轻人的“迷你奥运会”,寄托了让奥林匹克运动回归其价值本源、激励教育年青一代的美好理想。尽管对于创办青奥会,国际奥委会内部曾有过反对的声音,但如今,青奥会已经走过11个年头,先后举办了六届(夏季、冬季各三届),从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到为奥运会“测试”新项目,再到助力中小城市圆梦奥运,其价值与意义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曾为温哥华冬奥会选手意外身亡泪流满面

一直以来,罗格给外界的印象是斯文儒雅,沉稳理性,不苟言笑。接受采访时,无论问题刁钻还是轻松,他总是面容平静,语速平缓,喜怒无形。唯一一次例外是在温哥华冬奥会,开赛前一名格鲁吉亚雪橇选手在训练中意外身亡,悲剧发生后不久,在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罗格还没开口说话,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用颤抖的声音说:“在冬奥会开幕前,我们失去了一位年轻的格鲁吉亚选手,我感到非常难过。”罗格曾坦言,那是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2年里的至暗时刻。

在主政国际奥委会时期,罗格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管理方式,大胆充分放权,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好评。他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名忠实的“听众”,倾听奥运大家庭各方意见,然后再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或许和他学医的背景有关。他说:“在给病人看病时,你首先要听病人描述症状,再对他进行检查分析并诊断,最后决定处治办法。这就是我的做事方式,我不喜欢独断专行,我注重团队合作。”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国际奥委会掌门人,罗格始终保持着运动员的“本色”。

2001年7月16日,罗格击败了4名候选人,成为了国际奥委会主席。令外界没想到的是,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仅几个小时,他便宣布,盐湖城冬奥会期间他将住在运动员村,而不是国际奥委会总部饭店。“亲民”、“廉洁”的奥委会主席,就此成为了他的标签。这一做法,他一直保持到卸任前的伦敦奥运会。

不仅如此,盐湖城冬奥会举办时,美国甚至还没有从“9·11”事件”的恐惧中恢复过来。罗格宣布加强奥运会的安保,使得盐湖城冬奥会平安地举行。

童话《小王子》是罗格最喜欢的一本书。在卸任前的一次采访中,记者请罗格为自己的国际奥委会生涯作评,他引用了《小王子》当中的一句话作答:“评判自己比评判别人要难得多,要是能评判好自己,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盛赞罗格:“亲爱的雅克,我以个人的名义向你致以衷心感谢。你为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和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可以在此之上继续为国际奥委会建设一个美好未来。”#侨报新闻速递# https://t.cn/A6IukH2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无论人间组合出多少吉祥汉字,“靖安”二字却有着高级的贵气,让喜好漂泊的浮云也不由收住了放荡的脚步,停下来伏在靖安罗湾水库上不走了。相传明朝皇帝在一次巡访中来
  • 【#华为否认诺基亚将使用鸿蒙系统#】7月1日晚间,海外媒体账号 Global Times 表示,华为否认了媒体关于“诺基亚新手机将使用其 HarmonyOS”的
  • 而堡垒的丢失,使得我们士气低下,甚至连永恒的边,都已经摸不到了……在最艰难的黑暗时刻,大帅指挥站了出来,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指挥,他依旧用着干哑的声音说道:“不可
  • 呜呜呜,气死,我到现在还在生气,气得我睡不着了,都是这些奇葩队友,让我一直输,本来都能上王者了,结果我的星星又掉了[泪]今天遇到了史上最奇葩的射手,玩后羿只吃了
  • 说起70、80年代的香港歌手,大火的应该就是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这三位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大家只记得梅艳芳、张国荣,但说起金曲陈百强丝毫不比张国荣差。说起70
  • #快乐大本营# 宝宝发福利 人家送东西我直接送钱 细则如下: 推荐朋友➕以下V信即可 ,推荐满二十人 可得2.88元 推荐满四十人 可得4.08元 推荐满
  • 140分钟时间内遇难矿工处在什么位置如果救援工作确实是在18时59分结束的,那么为什么遇难矿工没有被拉到医院抢救,而是一直到21时多才被120救护车直接送到了医
  •   另外,据说最容易赚大钱、最易发横财的命格概率是:日元为火的人遇申金,日元为土的人遇亥水,日元为金的人遇寅木,日元为水的人遇巳火,且该地支是命局喜用神,大运逢
  • 挑礼物的时候是开心的,去见你的时候是开心的,送礼物的时候是开心的,隔了许久你看到礼物了,说很可爱,我也是开心的。反正我记得拍摄的视频里面出现最多的话就是,“有她
  • 其实美丽没有绝对,尖下巴会过时,锥子脸会过时,只有了解真正的审美,找专业的整形医生,才能永葆美丽不后悔。 【关键词】暴发性痤疮#微博健康公开课#  #微博新知博
  • 后来他连路都走不了了,我怕他无聊就和他一起看电影,看的是《长津湖》他平时最喜欢的抗战片,可是他看了一小会儿就不想看了,我鼻子有点酸,我知道我能陪着他的日子不多了
  • 2.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一)241国道玉博公路6—31公路路段(即新桥路口至沙田高速路口)因路面平直、混合交通、车速较快、路口较多,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四)
  • 今年的电音节也去不了了,整容的恢复期已经让我错过了太多的社交和故事,鱼塘都快干涸了等人中恢复,暂时封刀,不折腾了。”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在现场表
  • 墨西哥的小说家胡安·鲁尔福的中篇《金鸡》是男主角视角,但我读起来感觉男主角女儿的故事也完全可以发展出一部有趣的女性视角文。算是拉丁系男作家书写的大女主,我国20
  • 13、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看事业和财运在
  • 慈善不应该是富人, 良心发现时的施舍和恩赐, 而应该是每个人 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慈善不应该是富人, 良心发现时的施舍和恩赐, 而应该是每个人
  • 如您所知,降噪和分辨率保持是不相容的条件,您必须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对于被触动了神经的一小部分尼康粉,以下是日本尼康官方对目前 Z9 关于动态范围的回复:关于H
  • 要是在花期的淡季呀,为了酿蜜,它们能飞遍荒山野岭,路程能够超过300华里,哪顾得自己的劳累,哪顾得上自己的享受,并且谁也不去相互攀比,默默地,释放着它们各自最大
  • 多给一些热搜给华为吧,华为Mate50还是值得一波火力的,鸿蒙3.0+X Mage+续航+卫星通信,加油华子~#如何看待华为Mate50硬刚苹果##iPhone
  • #林予晞[超话]# 最近都没有在听歌一直循环C+ talk show [色]每听一次都在感慨:她怎么那么有趣!太怀念了[鲜花]3.晚上背单词比之前顺利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