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因果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 引经据典80】

大众阅藏 

01. 编者按

熟读文钞的人都知道,印光大师非常重视因果的教育。因果为什么对于学佛如此重要?印光大师对此曾反复开示。这里摘录两则精要的开示,我们可以由此进一步阅读佛经,深入思考。

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大德答问”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投票留言”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02. 大德开示

印光法师: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

——印光法师,《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怜愍,下愚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法苑珠林一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事迹报应,历历分明。阅之令人不寒而栗。纵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归于偏邪狂妄之弊。梦东所谓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梦东此语,乃千古不刊之至论,亦徒逞狂慧者之顶门针也。各流通处皆有,宜请而阅之,其利益当自知之,亦宜令一切知交阅之。

——印光法师,《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03. 延伸思考

与许多中国人想象的并不一样,佛法区别于外道法的根本特征,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三世因果。佛法与外道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承认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在印度,各种外道主流的看法都是承认三世因果的。因此,在印度弘扬佛法的时候,佛陀及其弟子并不需要努力宣传三世因果的真实不虚。因为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而在中国,由于儒家注重现实,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的态度,大多数人对于三世因果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往往持有怀疑的态度,所以,在中国弘扬佛法,宣传三世因果的真实不虚,就具有非常基础的重要性了。

今天由于现代科学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三世因果真实不虚的教育,在佛法弘扬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少佛教徒由于受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往往对三世因果的信念已经大为动摇,甚至有不少佛子误解了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观念,把“重视人道”理解为“孤取人间”,如此一来,对于大乘佛经乃至小乘佛经的许多经文不敢信受,这样真就动摇了佛法修学的基础了,危害极大。

《大般涅槃经》经文明确指出不信因果者是一阐提,诸佛不可救治。在《大般涅槃经后分》中,佛在临涅槃时叮嘱阿难,在佛涅槃后要教导佛的亲戚、眷属,让他们知道“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的道理。可见三世因果的道理的确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值得高度重视。

04. 深入经藏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梵行品之第四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报、不能谘启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医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罗病,世医拱手;覆罪之人亦复如是。云何罪人?谓一阐提。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尸,医不能治。一阐提者亦复如是,诸佛世尊所不能治。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遗教品第一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
阿难!今我亲戚、诸释种子,吾甚忧念。我涅槃后,汝当精勤以善教诫我诸眷属,授与妙法,深心诲诱,勿得调戏放逸散心,入诸境界受行邪法,未脱三界世间痛苦,早求出离于此五浊爱欲之中。应生忧畏无救护想,一失人身难可追复,毕此一形常须警察,无常大鬼情求难脱。怜愍众生莫相杀害,乃至蠢动,应施无畏。身业清净常生妙土,口业清净离诸过恶,莫食肉、莫饮酒,调伏心蛇令入道果。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涅槃时至,示教如是。https://t.cn/A6fXn6pS

老子道德经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注释]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王弼《道德经注》
致虚极,守静笃。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 动作生长。
吾以观复。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於虚,动起於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於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各反其所始也。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有极也。没身不殆。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於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苏辙《老子解》
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不極,則有未亡也。守靜不篤,則動未亡也。丘山雖去,而微塵未盡,未為極與篤也。蓋致虛存虛,猶未離有,守靜存靜,猶陷於動,而況其他乎?不極不篤,而責虛靜之用,難矣。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極虛篤靜以觀萬物之變,然後不為變之所亂。知凡作之未有不復者也,苟吾方且與萬物皆作,則不足以知之矣。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萬物皆作於性,皆復於性,譬如華葉之生於根而歸於根,濤瀾之生於水而歸於水耳。歸根日靜,苟未能自復於性,雖止動息念以求靜,非靜也。故惟歸根,然後為靜。 靜曰復命,命者,性之妙也。性猶可言,至於命則不可言矣。《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聖人之學道,必始於窮理,中於盡性,終於復命。仁義禮樂,聖人之所以接物也,而仁義禮樂之用,必有所以然者。不知其所以然,徇其名而為之,世俗之士也。知其所以然而後行之,君子也。此之謂窮理。雖然盡心以窮理而後得之,不求則不得也。事物日構於前,必求而後能應,則其為力也勞,而為功也少。聖人外不為物所蔽,其性湛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物至而能應,此之謂盡性。雖然,此吾性也,猶有物我之辨焉,則幾於妄矣。君之命日命,天之命曰命,以性接物,而不知其為我,是以寄之命也。此之謂復命。
復命日常,方其作也,雖天地山河之大,未有不變壞。不常者惟復於性,而後湛然常存矣。知常日明。不以復性為明,則皆世俗之智,雖自謂明,而非明也。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復性,則綠物而動,無作而非凶,雖得於一時,而失之遠矣。知常容,方迷於妄,則自是而非,彼物皆吾敵,吾何以容之?苟知其皆妄,則雖仇-憐,猶將哀而憐之,夫何所不容哉?容乃公,無所不容,則彼我之情盡,而尚誰私乎?公乃王,無所不公,則天下將往而歸之矣。王乃天,無所不懷雖天何以加之。天乃道,天猶有形,至於道則極矣,然而雖道外不能復進於此矣。道乃久,沒身不殆。

河上公《道德经注》
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守清静,行笃厚。
作,生也。万物并生也。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人当念重其本也。
芸芸者,华叶盛也。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
能知道之所常行,则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正无私,则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已躬也。能王,则德合神明,乃与天通。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俱没,不危殆也

[引语]
本章里,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发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这里,他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里是完全虚静的状态,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评析]
以往人们研究老子,总是用“清静无为”、“恬淡寡欲”这几句话概括老子的人生态度。但从总体上看,老子比较重视清静无为,主要是就治国治世而言的政治用语,不完全指修身的问题。这一章并不是专讲人生,而是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但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其基本态度是“致虚”、“清静”、“归根”和“复命”。先说“致虚”。虚无是道的本体,但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争权夺利而忘了“道”。“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根是草木所由生的部分,有根本、根源、根基诸义,是一切事物起点。在老子看来,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这就是归根的哲学含义。不过,老子哲学带有循环论的色彩。任继愈说“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既然静是万物变化的总原则,所以是常(不变),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变革不如保守安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政治各方面,他认为消极无为,可以不遭危险。” https://t.cn/RJq0nK3

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苏辙《老子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河上公【名家注解】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刿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引语]
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体现,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对于此章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不连贯,可能有错简的情况。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
 
[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的规律提出来。除此之外,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有很多严重的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的让步。第一,老子虽然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认为这些运动变化,基本上是循环的,不是上升和前进的过程。它所谓‘周行’,就有循环的意义。第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重要问题,‘动’与‘静’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承认事物经常在变化之中,但是他也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章)。万物的‘根’是道,‘归根曰静’。他认为‘道’也有其‘静’的一方面;而且专就这一句话说,‘静’又是主要的。因此,他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实际上表示对事物变化运动的厌弃。第三,对立面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互相转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例如主观的努力或不努力等,都是条件。照老子所讲的,好像不必有主观的努力,祸自动也可以转化为福;虽然有主观的努力,福也必然转化为祸。这是不合事实的。老子的这种思想,也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的表现。他们失去了过去的一切,自以为是处在祸中,但又无力反抗,只希望它自动地会转化为福。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批评十分中肯,指出了其中的要害问题,但我们的看法又与冯先生略有不同。我们感到,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https://t.cn/RJq0nK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比如他的长销秘诀:✍他说,如果你不是稀世天才,只有在自己拥有的才华上不断的投入时间,才能将它多少提高一点,那么你必须将意志力变得坚定,身体整治得健康结实才行。
  • 我在低谷期的时候你没有发现,你在万分焦虑的时候我不明白,时间在走,我们彼此的身份、位置、价值都在变化,即使坐在一起,有很多话想说,但不知道从何说起,熟悉又陌生,
  • #山东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或现大暴雨# 【山东省气象台于5月2日16时00分发布暴雨蓝色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并继续发布内陆大风蓝色预警】:受气旋影响,3—5日我
  • #我最拿手的家乡菜#zdb#种地吧主题创作活动# 我们家乡的特产--擂茶,有亲戚朋友来家里都要擂上一碗,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前是手动磨,现在有专门的搅拌机。)平
  • 为深入推进“百名检察官进千企”活动,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更好服务企业发展,4月27日,九江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燕晓华到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一方面,剧本杀也不能单纯追求市场需求,不能单从技术性方面去进行形式化的创作,还应从拓宽学生对文学和戏剧的理解,打开剧本杀创作的更多可能性。既然社会有需求、学生有
  • 面对上火,有很多调理方法,比如引火汤,黑豆煮水喝,吴茱萸贴脚板心都可以,酸梅汤也是很好的一个食疗方,夏天多喝一点,就不再容易上火了。容易盗汗的有3类人,分别是小
  • #台词摘抄# 《楚门的世界》1998◆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
  • Unité 83 到底是什么结构???6 修饰动词不能用si 只能用tellement,注意观察此处的过去分词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复合过去时17 rien aucu
  • 她懂得叮嘱我们去村西头看大娘;我们去康泓村,住的时间略长,她就在门外等;我们和月玲姐在院子说话,她坐旁边有时笑眯眯的,虽听不到,看来心里明白。小包工头也明确
  • ~12.【正面】正面zui难消肿,zui难做的好看,我看过挺多案例,侧面挺好看但正面一般,我觉得正面基础越好看,也会更好看,丑,大概就只能好看一点点?(具体看图
  • 下一场景,敬请期待……p5是一个q&a[抱一抱]在川流不息的时间长河里,我愿把最好的祝福赠与你。
  • #金泰亨[超话]##金泰亨solo#v#金泰亨为爱而生# 顶6金泰亨【ins:thv】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IG【史上最快万-万】关注【亚洲最高&唯一】万in
  • 一瞬间心碎的文案1.我将玫瑰藏于身后,也将爱意尘封心底,风起,花落,不闻,不问2.于人海中遇见你,又将你归还于人海之中3.我们终是没有翻过那座山,他们也没有听到
  • 以为会是普通的爬山行,不过入口处就让我提起兴致了,错落有致,自然风化感的岩石不得不让人感叹其鬼斧神工。又能爬山又看赏景 赚了 奈何体力不支,没有看到壁画石刻等。
  • #cp29无料 ##无料交换##cp29# 现在就是一个紧急出门采购的状态,包装有点太简陋了,呜呜呜,后续应该会有手写小卡片和小糖果的补充,看看我能找到什么吧
  • 喜剧美男:张卫健提到港剧,许多人会想到喜剧天王张卫健!《日月神剑》是好多80后90后小时候都看过的电视剧,也是仙侠剧的巅峰之作。男神除了有精湛的演技之外,他还有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
  • 就是以后凡是看到我这个法相照片的人都有福报,福报就是讲众生都要象佛一样两足尊,福德足智慧也足。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
  • ” - 双威集团数字部门(Sunway Digital Hub)双威机器人认知自动化 高级经理Yvonne Ng #双威集团# (Pic/Sunway)#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