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任嘉伦一任千面[超话]#[录取通知]#任嘉伦不说再见#[录取通知] #任嘉伦穆青##不说再见 劲爆上线#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人生的旅途中,会赞叹繁花盛开的美丽,也哀伤落叶飘零的萧条。繁华也好,苍凉也罢,走过了,就是成长,经历了,就会有收获。任嘉伦[抱一抱]@任嘉伦Allen

【【【唯爱嘉伦】】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人生的旅途中,会赞叹繁花盛开的美丽,也哀伤落叶飘零的萧条。繁华也好,苍凉也罢,走过了,就是成长,经历了,就会有收获。

时光终是无言,岁月仍是无声,如一抹流沙缓缓流过指尖,你的出现,让那些沉默溜走的时光渐渐清晰,也有了亮色。是你,让我重拾起懵懂的青春岁月,是你,温暖了我今后的时光。流年岁月,记录了我们曾经相遇过。

初见时的模样,依旧那么的清晰,依旧深刻心底,成为永恒的记忆。万丈红尘,一颗心只为你一人守候,原来,一些喜欢会悄悄隐匿,即便从来不说,也会在心底留一处空间,只为你,也因这份爱,只适合收藏。

岁月的剪影里,温暖了多少相遇,澄明了多少颗心,见证了多少陪伴,成全了多少期许。
喜欢时间的悄然流逝,虽无声,但却默默记录了世间百态,世界有太多的精彩,遇见你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喜欢你,只关注,不联系,只想念,不打扰,如此就好。】爱奇艺泡泡圈-任嘉伦 @爱奇艺泡泡 https://t.cn/A6fchBK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我观察这两月,他发博从不发超话,从不带自己的tag,他很直白很有想法。他真的是个很倔的人,但他骨子里的温柔又那么自然,我好喜欢哈哈哈哈#天官赐福漫画[超话]#
  • 最近的小生活~今天下午荒唐的开始畅想跨年了就离谱(可是每年跨年好像都是期末考紧张的备考期 今年好想跨年啊)P8 今天看到国奖和省政府奖学金的评选 就想到自己差一
  •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一部新上映的电视剧《幸福,触手可及》。还未上映时,这部电视剧的热度就非常高,因为剧中的两位主演都是当下的热搜人物:迪丽热巴和黄景瑜。 起初,很
  • ”宇树科技王兴兴曾公开表示,以前大家想到的大多是人型机器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四足机器人为载体,让真正能移动的机器人产品走进人们生活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除了配送
  • 【鸟与松鼠】小区里一直都是有松鼠的,在树枝和墙壁上飞速行走,来无影去无踪。窗外这棵树上的新巢里是有小生命的,成鸟飞回来,幼鸟就伸直脖子张开大嘴等着吃食,跟电视上
  • 充气小宝,和撸不够的铁小宝迷上了薯片不仅爱吃,而且还喜欢那些个奇奇怪怪的口味什么魔法黑森林,胡椒泡大蒜但康熙不爱吃他在撸铁,讨厌一切油炸食品小宝来学校找康熙,一
  • 这个火爆全网的2岁女孩:她的笑容里,藏着700万孩子的泪每一个孩子都是敲了1000个肚皮,才找到了我们做他的爸爸妈妈。如果可以,谁不想天天守在孩子身旁,一点点看
  • 同时,命中财富过多过旺,也会盗泄食神和伤官,而这个食神与伤官,则又代表你的精神、思维、才干;故此,现实中,我们会看到不少的有钱人,平时就像没有睡醒,精力极差。
  • 男人一个用力将她抵在墙上,“医生,咱们以前见过么?也许人生总有暗处,但你要相信,雨雾已尽,黎明将至。
  • 当然要拍照记录呀✨你又不是一直这么无忧无虑~毕竟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快乐或烦恼呀~总觉得,在小孩子阶段,就会一直无忧无虑~可是,小孩子的世界大人其实也不懂呀~而大人
  • ✨其实,成熟就是你的世界变大的过程就是你对世界的感知力思考力和承受力逐渐加强的过程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人,都是自己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把自己负面情绪处理的很
  • 邮票啊邮票​能否将我邮寄回去​1998也好,2003也好​非典我也不怕,因为有爸妈​出嫁也无所谓,因为有爸妈​老家的影集里,发现了我攒的大量的邮票还有很多老爸老
  • 因为人间四月毕竟是个美好的季节,虽不再有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的意境;依然有“ 莉花一枝春带雨 ” 的五彩缤纷;依然有 “ 一汀烟雨杏花寒 ” 的莺歌燕舞;
  • 济广高速:周集、马店入口禁止剧毒车辆上道,其他危化品车辆需持证上道;潜山南、腊树、武昌湖、望江北、华阳入口禁止危化品车上高速(民生汽油、柴油除外)。受施工等影响
  • 我很走运[哈哈] 在他们下班前十分钟顺利办完了 那时候还有好多人在排队呢!静待12号晚上的到来吧,很可能没有奇迹,而是目送对手晋级[黑线]今天下午去县城办事 因
  • 22-5 :讲了金钱的意义、储蓄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关于美国二战后到2020年之间的经济变化及期间人们观念的分析感觉写得非常好,深刻地表现出了观念对于行动的影
  • 令人诧异的是,在与骗子微信聊天过程中,界面一直显示“请注意核实对方身份,谨防诈骗”的提示,且微信后台8次发出“对方曾被他人投诉,与其发生资金往来可能存在风险,请
  • 真诚,温柔,喜欢,陪伴是我最喜欢的四个词前两者你刚好都有后边两个我也会给你的而且只给你一人@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lyn❦ 摩登兄弟刘宇宁☆宁哥❧棚主❀━━
  • 另外两个小姐姐因为还在加班所以没法来[笑cry]因为本来下午就想给他们蛋糕了,但都在忙工作,好不容易有一个小姐姐下来抽空吸松松了一个小时[笑cry]松松真的好乖
  • 一天三顿只要有微波炉就行,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呲牙]-营养丰富,利用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碳水,低卡路里的饮食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宝宝们管理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