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不下来的真正原因,其实佛经里早有记载

人一到了中年,往往会有横向发展的倾向,有谓“千金难买老来瘦”。肥胖不仅影响人的形象气质,影响社会活动,也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
尽管关于减肥的理论、方法、器械可谓多种多样,可是有的人为了减肥,花了不少钱、试了不少办法、受了不少苦、用了不少时间,但效果仍然并不明显,为什么呢?

瘦不下来的原因

瘦不下来的真正原因,其实《法句譬喻经》里早有记载:

人有五事最可肥胖:
● 一 贪食
● 二 喜眠
● 三 欢乐
● 四 无忧
● 五 太闲

五事俱足,必胖无疑。

若欲减肥,须要减食、减眠,减乐、多思,多劳,方可解除发胖身重,多愁之顾虑。

其实,适当的胖,过去叫“发福”。

夏威夷第一任土著酋长选皇后的标准,愈胖愈美;日本相扑,也都是肥肥胖胖的。跳草裙舞的舞者,就是要胖,胖还能赚钱呢。所以当胖就胖,当瘦则瘦,太肥太瘦都不好。

过犹不及,顺乎自然就好。所以,减肥也就成为许多现代人的日常重要工作或梦想。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减肥呢?

有没有办法能够减肥 ?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就提出过一种减肥的理论,据当时的采用者使用后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当然,不是说这是佛陀自己使用减肥的方法,而是根据佛陀的相关思想而归纳出的减肥理论或方法。

一、在饮食中修学戒定慧

正如佛陀所说,在吃饭时,能在正念中夹菜、咀嚼、吞咽,将饮食也当做修行,不仅能细腻地品尝到饭菜的滋味,也会在饮食中修学戒定慧,更不会在心灵的昏昧中不知不觉就吃胖了。

《法句譬喻经》里说起:
波斯匿王就特别爱美食,一天到晚都觉得自己特别饿,就这样吃了又吃,结果胖得连一般车子都盛不起他,甚至呼吸都觉得费劲,坐一会儿也累,躺一会儿也累,甚至翻身都需要人帮忙。
他也觉得这样太难受了,便请佛陀帮帮他,可是到了佛陀那里,他想行礼都弯不下腰来,佛陀倒是耐心地对他说,人容易长胖,主要缘于五种事——吃得太多、睡得太多、安逸享乐、没有忧愁、整天没事干。
那怎样可以减肥呢?佛陀说了一个偈颂:
人当有念意,每食知自少,
从是痛用薄,节消而保寿。
波斯匿王听了这个偈颂,知道了佛陀是在告诫他,面对美食应该有自制力,在正念中饮食就可以避免不知不觉吃多了。这样有益于健康,还能添福延寿。
于是波斯匿王让身边的人在吃饭前对他念诵这个偈子,他在佛陀的教诲中,一天少吃一匙,逐渐减肥成功,开心地步行到佛陀那里致谢。
佛陀乐呵呵地问:“今天怎么走过来呢?你的车马和随从呢?”
波斯匿王高兴地说:“听了您的开导,我依教奉行,如今减食健身,全身轻松。所以步行来礼谢您的教导!”
佛陀听了啧啧称赞,说:“世间的人不知道生命无常,沉溺在物质的享受中还不晓得修福,这个身体就算养得再好,百年之后不也只能留下一个坟冢。所以愚痴的人才一直侍奉这个身体,有智者则会去守护心念,开发智慧。”

二、做到观食平等,保持正念

喜爱美食也许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国王、诸侯、权臣、将军、富商之类的人物,这些往往有着相当的权力和经济地位者,大都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不用说那些胸无大志之徒,更往往会是花天酒地甚至是酒池肉林的,身体怎么会不胖呢?

佛说:

“世诸妙境非真欲,真欲谓人分别贪;
妙境如本住世间,智者於中已除欲。”

并不是说外在的物质就是贪欲,而是人心追求适意的享受,随着境界而转才叫作贪心,正如同面对吃这件事,有智慧的人保持正念,便能从中拔除种种分别黏着

人依靠吃饭而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不能因为食之粗细、可口与否、是否喜欢等,而对不同食物生分別心、嗔喜心和贪欲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威仪和庄严,让世人讥嫌。这在佛陀所在的那个托钵游化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对食物应当观食平等,不生分别心。

这不仅是平等思想在生活中的反映,也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迦栴延所说的“无论粗细,饱足为限”正是此义。弘一法师所说的,盐有盐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表达的也是这种思想。

即使在今天,这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大众虽然不能做到观食平等,但可克服那种对美食的恋恋不舍,而有意识地从“平等”的角度选择食物,当然就会做到营养均衡、全面,为身体健康、匀称打下良好的基础。

即使不能真正做到“观食平等”,粗细一如,那也至少也要做到“细食不多、粗食不拒”,远离饮食上的贪、嗔、痴。

三、严格坚持“常节量食”

正如智者大师所说的,饮食是资身进道的助缘,如果吃得太多了,就气急心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但如果吃得太少呢?便会身弱心悬,意虑不固。

如果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容易心识昏迷,如果吃了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则容易引发疾病。这都不是修禅定的正确选择。

所以经中说:

“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
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什么是“节量食”?

《解脱道论》中说:

“云何节量食?”

“若食饮无度,增身睡重,常生贪乐,为腹无厌。知是过已,见节量功德。我从今日断不贪恣,节量食,谓筹量所食,不恣于腹,除贪灭病,断诸懈怠,善人所行。”

显然,所谓节量食即是做到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之所以提倡节量食,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随顺胃口,恣意贪食,则会使自己腹满气涨,妨碍修行,也不利健康。

唐代著名佛教思想家道宣律师说:

“食知止足,故苦消灭,新苦不生,有力无事,令身安隐。”另一位唐代律宗思想家法砺也说,若人饥渴能生身心苦受,是名“故受”。

但是,若食不知止,食量过度,则能带来身心苦受,是名“新受”。

这样,对于一部分意志不坚定者,也可能会使自己常生于贪乐之中,为腹无厌。这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越吃越馋、越闲越懒的道理。所以,法砺律师说,若食能知足,得免旧饥,则是“断故受”,这样则做到无过分之苦,这就是“不生新受”。

怎么才能做到“节量食”呢?

《解脱道论》卷二《头陀品》中说:

“受饭食,应自思惟:所须多少?

以为常准,不取长食。

善知筹量,断无期度,谓节量食。”

简而言之就是吃饭前:

第一,要对自己的食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看到美食,就失去对自己胃口、饭量和是否需要的正确判断。

第二,要做到节量食,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节量,明天暴食,这显然也不是正确的节量食的方法。

一位减肥成功的人在讲其经验时说:“减肥的方法很简单。当我感觉到必须吃第二碗才能饱时,我就坚决不吃了。当我感觉到饭菜很好吃时,我就要警醒自己:千万不能再吃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饮食节量,更是经验之谈。

道宣在其著作《业疏》中曾经说过:

大丈夫既不能造大过,

岂为一口之食而陷没耶?

也许可以这样说:大丈夫如果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怎么能够成就大事呢!显然,若饮食无度,贪恋口福,就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修学。

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 第六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凡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口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卷第六

常不轻菩萨品第廿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着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着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着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鲜花][鲜花][鲜花][蜡烛][蜡烛][蜡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困]但是……我们对屏风某个部位的【雕花风格】意见无法统一,希望得到大家的想法。(天天被小仙女们叨叨)[笑cry]经过两年的设计改动,我们思想升华了,结合对工艺
  • 2019年10月25日,《少年的你》经历万难终于上映,这是你第一部正式的大荧幕,也是你在一年前留个自己的高中毕业礼物,那个与演员易烊千玺的约定,我履行了,打扮好
  • #数码资讯##华为高管回应高通解禁4G芯片#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表示:“我们看到新闻是这么报道的,也相信他们在努力。#数码科技评论[超话]##华为高
  • ​[心]#肖说道##漫谈易经##初心易学# 善良不是刻意为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有的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生命的本真就是这样,你今天付出了爱
  • 昨天加了一个特别有意思写手的微博,实属无意却受道解惑,师之所存。此人善用简明语言描写复杂场景,且感之颇为深刻。读其文字,揣测乃心之细腻多虑之女子,博古通今,学识
  • 可笑的是,这些伪人还在沾沾自喜称自己为精英和贵族,也难怪余秋雨先生对这种贴标签的文化视如敝屣,为中国当前伪主义深感担忧,毕竟真正的精英主义才是大势所趋。不难看出
  • 不得不再感叹一下时间真的好快好快555LOEY大帅哥生日粗卡喜欢你太久以至于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你我真的很少喜欢一个人那么久谁能想到这个男孩已经快要30岁了
  • 此前对于很多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的所谓中国人权个案、莫须有的“罪名”澳大利亚以及BBC总部所在地英国等都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对中方进行各种指责。我刚才也讲了,根据澳
  • (生命时报)【做不到3个动作,说明你的肩膀老了[跪了]】#健康养生# #消防员练瑜伽的表情#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灵活度、肌肉弹性大不如前,肩膀随之退化。【做
  • 12月奶粉活动来了,3个小程序【29999】都是11月做过的,积极扩散,尽早拿下❗1⃣【星尚bang】(vx+双平台)两阶段各1w人签到6天解1w2⃣【爱豆明星
  • #倩女幽魂人间情##新倩女幽魂##陈星旭倩女幽魂# 今天看了新版的倩女幽魂倩女幽魂结局就是小倩进入了转妖轮 很有可能投胎为人 也有可能六道之外 开放性结局还是挺
  • 『狐仙夢笙茗·憶螢』第拾卷 —————————————————————— —— “姑娘若不嫌弃,便来我田府吧?”竹青温柔的说道, “小美人!来我江家!本
  • 做个光明磊落的人吧,弘扬社会好风尚,做患难的好朋友好邻居多好,庸人自扰恶者自有报应。很喜欢《你要如何 我们就如何》和《Stop the clocks 》真美好又
  • )#武汉[地点]#谁还没点脾气呢不是么我给你留言你当看不见,我主动接你的话你当没看见,我关注你,你却不回关,有需要找我帮助的时候先找别人,最后迫不得已才找的我,
  • 虽然节奏可能慢几拍,但毫无疑问,智能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向消费电子行业演变,即整机企业逐渐掌握核心的软件和工程能力。”如果华为坚持做智能网联增量部件提供商,其面
  • 十二月聚萤行动新专卡册/手幅册定金新专油画框/挂毯/桌垫定金新专常规特典定金 新专不运回福袋礼包特别批 #少女时代[超话]#snsd#金泰妍[超话]#2
  •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个心愿,也许,前世有未了的情缘,所以,此生才能得以见面,所有的遇见,皆是因为相欠。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
  • 营养丸子汤用料肉馅一碗;香菜一根;柿子一个;鸡蛋一个;盐少许;味素少许做法锅里烧开水,香菜柿子洗净,香菜切末,柿子切片肉馅放入一个鸡蛋,淀粉,适当搅拌,可成形即
  • 正品完全拆解开模!高端奢华是今年18年收尾的一款巨作之一了!
  • 能玩到一起并不代表三观吻合,有时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事才能发现“哦,原来你们真的三观不合啊”不是你爱吃豆腐白菜,我爱吃白菜豆腐是三观合而是我们可以在看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