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恭迎|正月初九 护法帝释天诞辰——拥护三宝誓宏深

灵隐寺 今天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帝释天像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

元旦阎浮鉴下民,善恶自分明。

誓愿宏深,拥护佛法僧。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农历正月初九,恭迎佛教护法帝释天的诞辰,请吃素、供花、上香、供灯、念佛、诵经、持戒、放生等善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欢乐、事业发达,更得三宝加持,诸天护佑,善愿必成!



帝释天是谁?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在中国民间,帝释天尊又被俗称为“玉皇大帝”,事实上他是欲界的忉利天主,也是佛教的护法神。

按佛经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忉利天以人间百年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其种种受用较之人间要殊胜得多。



根据佛法因果的道理,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忉利天,成为帝释天的眷属,释迦牟尼佛本人在因地修行时就曾三十多次转生帝释天。不过,因为上升天道仍然未能摆脱轮回,且仍在欲界之中,天福享尽之后,还会继续轮转甚至堕落。因此,正信的佛弟子并不以升天为究竟追求,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作为忉利天主的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

帝释天的形象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帝释天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并有众多眷属围绕。



帝释天是如何护持佛法的?

作为忉利天主,帝释天常常和诸天在他的居所须弥山善见城相聚,商讨天下善恶诸事;而作为护法神,帝释天的主要职责便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例如

释尊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时,化现出七宝金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并为引路;

释尊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天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

释尊转法沦时,帝释天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释尊及诸阿罗汉建造重阁讲堂,并奉献床榻卧具及各种饮食供养佛及弟子;

释尊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释尊涅槃时,帝释天又显身,以偈赞佛,并且护卫佛陀的舍利;

……

帝释天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他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佛教艺术作品当中,在画中帝释天往往手持宝盖,与大梵天随侍在释迦的左右。



帝释天诞辰如何纪念?

《金光明经》记载,诸天因为深深领受到佛法的饶益功德,在金光明会上于佛前发愿,要永远护持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诸善,远离恶行,同时也将遵佛嘱托,巡行人间,成就那些修行及有德之人。因此,佛弟子虽不皈依诸天,但应恭敬诸天,原因是诸天能归命佛陀、护佑正法、积善行德。

为感念诸天护法之功德,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帝释天诞辰这一天,各大寺院都会准备香华灯涂果等庄严供具,备办素斋,供养十方三宝、帝释天尊及诸天众,酬谢恩德,同时也为百姓祈福,这即是斋天的由来。



元代省悟法师所著《律苑事规》卷十中说:“正旦元首,各寺祈祷规式不同,修光明、观音忏法,或诵经文,或只课咒。”又说:“正月旦、上元节,诸寺殿堂各修忏法,或供诸天。”《续释氏稽古略》中说,元文宗时,天台宗的慧光法师于每年元旦率众修金光忏。到了明末,弘赞律师更就简略的《金光明忏法》别撰《斎天科仪》,至今诸寺通行。灵隐寺也不例外,每年正月初九都会在凌晨寅时举行斋天,上供祈福。

“斋天”不单纯是为民祈福的一种仪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则福报不求自来。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记得了)学校举办好声音 我参加的时候初赛唱的《大鱼》[awsl]2021年刚加入ch 还不怎么玩大眼仔【所以也没做过【当初是大白米一枚[二哈]2022年开始
  • 朋友给想了一个名字,也给大家看一看:私密兼职被同学发现怎么办嗯……多么接地气的名字啊……和吸引力法则最初的名字简直异曲同工之妙[苦涩]好了,我爬去睡觉了,七点还
  • 说起来也蛮奇妙的,我几个月前竟然还惦记想回坑买陀哥,然后小森唯真的咔咔出谷了,一下子就不惦记了,因为我心目中二次元的地位是小森唯>陀哥>鹿哥(剩下的就不好排了)
  • [下雨]막이 열리는 순간 네가 쓰는 멜로디와 함께 시작 그대 내게 오는 발자국 소리가 들린 것 같아 우리의 이야기도 계속된다 너를 비춘 등불
  • 我是面食大神[挤眼]燃冬组聚餐之继续幸运来+云来[干饭人][干饭人][干饭人]xk疯魔用筷子和可乐在桌上画comsol[哆啦A梦吃惊]中午去吃buffet[可爱
  • 在这个繁忙纷扰的时代里,你有岁月静好的沉稳,浅浅一笑就成了抹不掉的白月光,恍惚间仿若走过了细水长流,一抬手一投足都觉得世间有万千美好值得。吃完雪糕牙齿冷得打了个
  • ZF厂万国葡萄牙年历V5版IW503502腕表的外观做到了完美,字面细节和拉丝效果都是完全按照正品的质感去做,印刷规整,刻度圆润饱满。ZF厂万国葡萄牙年历V5版
  • 不是歌颂苦难,生活确实有时千疮百孔,但还是会有点点星光温暖着人心,有时会被现实打击的总觉得世界上好像没好人了,又会被陌生的好意感动的一塌糊涂,不禁感叹到原来还是
  • 然而,就是这部“不专业”的经典之作,却被众多书友直呼“打开了自己的审美人生”而本书之所以备受赞誉,离不开它的作者,被三毛特别推崇的美学大家,被林青霞称为“唯一偶
  • 也会塞自印,有不喜欢自印的姐妹提前与我交涉)如果需要请直接告诉我你要多少个。等于满50送一个立牌一个杯套)红色明信片12张2.5r一张会赠送线下会周边或去年王者
  •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每年都坚持要去抓祭品,就好像这是别人给我安排的任务……”说到“任务”二字,恶龙好像突然卡住了似的,嘴张着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骑士握住剑
  • 第四,关于你对ckw八十年代的歌的看不起,对他春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歪屁股,以及觉得有喜欢ckw人品的人是蠢的的言论,这是我的态度;以上只是对近些日子发生的事的汇
  • 中信泰富南部新城G41地块最新规划出炉】#南京楼市# 近日,中信泰富&南部新城会展中心联合开发的南部新城G41项目规划出炉,拟建4栋6-9F低密住宅+6
  • ”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你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皮囊》里蕞有哲理的一句话:“常常
  • #全昭妍[超话]##田小娟五代第一ace# 【全能队长】【Main Rapper】制作人全昭妍了解一下/出道专六首歌五首都参与创作 主打为【自作曲】作词作曲编曲
  • 看了换乘恋爱之前不理解为什么前任见面都那么伤感我以为我会很洒脱说哥哥没事你去和别人约会吧才发现我做不到那么洒脱 是最好的朋友 是最了解的知己 是最亲的家人 是不
  • 大家都聚集在江边,难怪广济楼那边没什么人[二哈]往回走的时候,在一个小巷的拐角,看到了以前小时候路边随处可见的白粥摊子瞬间好有童年的感觉『和你见一面 和你拥抱,
  • 我这些许年,不但没了年少的意气风发,也渐失读书人的傲然风骨,究竟是时光流逝使然,还是环境塑造的结果?最喜欢读《围城》里关于学校的人事物,刻画极致深入骨髓;现如今
  • 认知到 觉知之相,即觉知本身, 认知到 觉知之明性,是空性的性质, 并安住于此认知中,就是最终究的修持。 带着爱,带着宽恕理解(宽恕自己、理解他人),照亮一切
  • 有医院说,“无痛人流”没有副作用是骗人的,只要能把患者忽悠来,什么大话都敢说,实际上“无痛人流”也有并发症、后遗症的风险。这些医院“无痛人流”收费,尽管比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