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山大二院“骨科手术机器人”:切口仅几毫米 骨科手术更微创精准

“透视眼”、“稳定”手,精准至0.8毫米的超强“方向感”,提前规划手术路径的“先见之明”……如果让这样一位“技术咖”为患者做手术,肯定能达到效果最大化。作为山东省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山大二院骨科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位目明手巧的“大咖”。从之前很多骨科手术中20多厘米的切口到如今仅有几毫米,从医生凭经验反复摸索病灶到“透视眼”一击命中,从大量出血到出血量不足10毫升,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这些都是骨科机器人给患者治疗带来的弥足珍贵的改变。

已有260余例骨伤患者在机器人辅助下精准手术

日前,一台“人机同台”的手术在山大二院脊柱外科上演。患者是一名32岁的女性,因外伤导致胸椎T6和T8爆裂性骨折,病情严重,有继发截瘫的危险。但经影像学诊断,医生发现患者椎弓根发育异常,为少见的椎弓根和椎体畸形,椎弓根直径是正常人的1/3,椎体呈三角形改变。

脊柱外科主任高春正与团队经术前讨论,考虑到患者年轻、未婚,跨节段双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需剥离双侧椎旁肌,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恢复慢。因此,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可减少出血和对椎旁肌肉的干扰,有利于早期恢复并下地活动。但患者合并椎弓根和椎体发育畸形,如通过常规透视辅助下置钉,很难精确通过患者极其狭窄的椎弓根,如有毫米偏差,很容易伤及脊髓和神经根,造成截瘫等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为降低手术风险,专家决定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助力完成该项手术。骨科机器人系统,具有精准定位、精准制导等优势功能,此前科室已完成机器人辅助下多例复杂疑难的脊柱创伤手术,总结了大量经验并改良了机器人脊柱手术应用器械,决定此患者在传统手术无法置入螺钉情况下,运用机器人辅助精确置钉。最终在机器人定位下,专家精确将8枚螺钉经过狭窄的椎弓根置入椎体,无毫米之差,手术切口约0.9厘米,出血60毫升,手术顺利完成。
  像这名女患者一样,自2018年11月骨科机器人正式落地山大二院后,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260余例患者在该院受益于此项技术,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愈后更好,得到了之前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手术效果。
  高春正介绍,对于传统的骨科手术,手术部位空间小且毗邻重要神经和血管,医生就像在一个布满管线的黑箱子里做精细操作,面临着看不见、打不准和拿不稳三个难题:看不见,人眼无法透视到骨骼的内部结构;打不准,打钉子时,实际进钉位置与规划的位置没有完全重合;拿不稳,在打螺钉的时候人手的稳定性和操作精确度不好把握。而且传统手术中,医生可以借助X光射线在术中透视看到骨头,为了定位准确,患者要反复“吃”射线。一次定位不准还要重新透视再次打螺钉进行调整。
  比如高位颈椎骨折,高位颈椎因椎弓根骨道狭小,且骨道一侧有血管,另一侧有脊髓,置钉难度大,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手术风险非常高。既往此类手术,主要靠主刀医生丰富的经验及高超的手感,现在有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助力,通过精确的规划引导,可以在避免损伤血管及脊髓的风险下轻松置入椎弓根螺钉,微小的创伤、完美的置钉、坚强的固定,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手术切口从20厘米缩小到几毫米

除了精准,微创,就是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另一个标签。2019年2月8日,新年刚过,陈倩(化名)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严重的骨盆骨折,慕名转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就诊。传统的骨盆骨折手术需要在肚子上留下长约25厘米的疤痕,体内放置2-3枚钢板以及大量的输血,这对年轻爱美的瑜伽教练陈倩来说犹如噩梦。
  这时科室主任宫明智告诉陈倩:“可以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您做手术,仅有几个1cm的小切口,几乎看不出疤痕,3个螺钉就可以完成手术。”机器人为陈倩带来了新的希望!
  3天后,陈倩满怀希望地进入了手术室,宫明智亲自操刀,首先通过4个1cm小切口和复位架,将骨折的骨盆恢复正常形状。然后由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定位、设计螺钉位置和置入3枚螺钉,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仅留下几个1cm小切口,3枚螺钉,术中没有输血,而且螺钉都是一次置入成功,其中一枚直径6.5毫米的螺钉是在直径仅约8毫米的骨道内置入的,骨道前方和后方均是血管神经,风险相当高,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术后第三天,陈倩就可以正常吃饭和活动了,疼痛几乎消失,不禁感叹:“太神奇了,高科技智能机器人和山大二院给了我继续教瑜伽的勇气!”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杨军(化名)身上。杨军不幸摔伤,导致高位颈椎骨折,面临高位截瘫的风险。高位颈椎因椎弓根骨道狭小,骨道一侧有血管,另一侧有脊髓,手术风险非常高!科室讨论后,宫明智主任决定派出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术中通过机器人的精确制导,零误差在约5mm的骨道内置入了3mm的螺钉,没有损伤血管及脊髓,顺利完成手术。3天后杨军就可以下床行走了。
  宫明智介绍说,天玑骨科机器人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优势明显,一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二是实现了手术的智能化、微创化,尤其是复杂骨盆骨折,手术切口从20厘米缩小到几毫米。三是加快康复速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恢复劳动能力。宫明智强调:“越是危险的地方,机器人的优势就越明显!以前某些治疗,像骨盆骨折微创治疗,几乎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现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帮我们踏平了这些禁区,实现了微创固定,快速康复的目标!”

打钉精准定位误差达到亚毫米级

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今微创化、智能化已成为骨科手术的两大趋势,正是认识到这点,山大二院早在2017年就响应国家卫健委及工信部的号召,参与申报国家骨科机器人应用中心项目,并顺利通过答辩创建了山东省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2018年10月,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系统落地该院,并在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及儿外科五个科室开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据了解,骨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术,此外还适用于关节手术、骨肿瘤手术的术中导航。它由主控台车、光学跟踪系统和机械臂三部分构成。光学跟踪系统可以进行三维透视扫描,就好像一双“透视眼”,能洞察骨骼每一个深处,并监测每一个手术环节。同时,它还能实时跟踪,这就如同开车有GPS导航一样,在手术中实现精准定位,螺钉适合的长度、宽度、进入骨骼的角度都能准确计算,精度可以达到0.8毫米。而机器人的“手”——机械臂,采取6轴设计,拥有人力无可比拟的稳定性。机器人的“大脑”也功不可没。机器人的主控电脑系统像是一个“超脑”,可以智能传达医生想法,让机器人具有“先见之明”,提前规划手术路径。
  “骨科手术中很多需要打钉子,它像射击手打靶,即使奥运冠军也不能保证次次正中靶心。”医院医务部主任、儿外科主任医师王若义介绍,比如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手术属于常规手术,难度不大,但是传统手术依靠医生徒手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身体状态都可能导致最后打进去的螺钉并不在医生规划的位置。有些部位的手术,一次打钉子有误差还可以再来一次调整,但是有些部位因为骨骼不规则、太薄,一次打偏就没有打第二次的机会,或者有的手术部位周围神经、血管太多,一旦实际进钉位置和医生的规划有误差,就有可能伤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造成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针对儿童,手术复位后骨骼还要再生长,如果复位不准确,就会出现外翻等畸形,手术操作精准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为山东省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山大二院还承担起了在全省范围内示范、培训、推广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重任,与省内15家医院建立了培训代教关系,负责培训技术的规范化流程、适应症、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内容。如今,骨科机器人在该院的应用已日臻娴熟,实现了复杂手术简单化、常规手术微创化、疑难手术个性化,引领我省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一路高歌。

【90后尘肺病男孩的换双肺之路】“我从来没有想过,还能有第二次生命。”1993年出生的竹安今年才27岁,但也是一个有4年尘肺病史的患者。

竹安从事石材加工多年,四年前因胸闷气喘在当地诊断为“尘肺”。2020年12月,竹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后,移植肺正常发挥功能。

1月5日上午,竹安出院。在和医护人员分别前,竹安紧紧握着主刀医生林慧庆的手,眼睛里写满想说的话,最后只说了句:我会好好活着。

[话筒] 23岁:诊断为“尘肺”

竹安1993年出生,四年前,他才23岁。

在诊断为“尘肺”之前,他一直从事石材加工工作。“没有想过这么年轻我会出现呼吸困难。”

2017年上半年的一个早晨,竹安像往常一样正常上班、下班。可当天下班回家后,在爬楼时,明显感觉到身体出现呼吸困难。

“最先出现的是咳嗽,上楼爬楼梯喘气严重,当时以为是普通感冒,就没在意。四五天之后,明显感觉喘气不只是爬楼梯时出现,我们想着年纪轻轻,也不应该反复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就前往当地医院检查。”竹安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回忆起自己的经历。竹安说,刚开始去了离家近的两家县级医院,因胸闷气喘在当地诊断为“尘肺”,被给予间断吸氧支持治疗。

“尘肺病人患者群体一般倾向两种,一种是挖煤矿的,一种是做石材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有吸入粉尘的浓度、环境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在粉尘环境下工作时间的长度、工作时的防护措施以及个体素质等。林慧庆解释,尘肺病患者常伴随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病情严重的时候需要借助无创/有创呼吸机才能完成呼吸,同时心功能受损,患者无法平躺、睡觉都要端坐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症状日益严重,最后几乎可能丧失劳动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95万余例,其中尘肺85万余例,占比89.8%,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尘肺。而在这组统计数据中,不包括大部分的农民工。根据大爱清尘近8年实地走访28个省区调研发现,我国尘肺病数量存在严重被“低估”的情况,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距很大,比例往往在10倍、20倍以上,以此预估,实际尘肺病患者最少有600万以上。

“我当时对‘尘肺病’的了解并不多,也不知道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竹安告诉记者。

确诊为尘肺病后,竹安辞去了之前自己做的石材加工行业,决定在家好好恢复一段时间。“我患有尘肺病,与我的工作性质、我的安全卫生意识有一定的关系,我想着,不能再继续做了,要远离一段时间。”

在前两年,2018年、2019年期间,竹安的病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正常的。竹安也尝试做过水电工、开过滴滴等工作,因为身体原因,一般是做几个月,休息一段时间,他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

[话筒] 2020年:医生说能换双肺,我心里有了盼头

2020年以来,竹安胸闷加剧、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就气促不已,发展到无法脱离氧气来维持正常呼吸的地步,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竹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患有的“尘肺病”会发展到这么严重。

“病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了疫情,又不得不去医院。”竹安回忆起那段日子非常感慨,后来为了前往医院,竹安隔离十五天后,才开始住院检查。

2020年4月8日,武汉刚刚解封,被窒息感折磨得难以忍受的竹安,迫不及待从家乡赶到武汉求医。

“4月20日,我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专家门诊求医,不巧的是,她正在为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遗憾没有见到医生本人的竹安,在林慧庆手术间隙,和她进行了视频通话,表达对自由呼吸的强烈向往。

经过检查,竹安被确诊为肺部不可逆纤维化,肺移植是这个年轻的生命延续下去的唯一手段。“从我认识林医生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她就是我的希望。”竹安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我之前也不明白还可以换肺,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有一个盼头。”

通过肺移植评估后,竹安加入“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名单。“因为我也有一些和我一样患有尘肺病的病友,我是通过他们知道有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他们的介绍与帮助下,我也成功加入了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名单。”

那段时间,除了在家里待着,就是在医院待着。“一般在医院住院一个星期左右,再在家里待一个月左右,一直维持着这个状态。”

“我当时觉得这虽然是一个机会,但机会渺茫,只希望奇迹的到来。”竹安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根据《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18)》,74.9%的尘肺病农民工不能外出劳动,甚至有25.3%的人连家务活都不能干。这导致绝大多数尘肺病农民工没有存款,74.6%的农民工有欠债。16.4%的尘肺病患者子女因其患病而辍学。《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尘肺病位列我国职业病之首,占比近九成,被称为职业病“头号杀手”。

2019年7月11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指出要完善法规标准。研究完善《尘肺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高危粉尘等特殊作业管理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制度。

林慧庆解释,尘肺病的防治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尘肺病的治疗中,健康管理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现实中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虽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却由于缺乏完善的跟踪管理而导致身体难以完全康复。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中要求,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然而,《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18)》显示,在北京、贵州等地调研发现,81.9%尘肺病农民工在两个及以上单位从事过高粉尘工作,而落实职业病危害相关管理措施的私企只占69%左右。

“竹安中间病情有反复或加重的时候,他很信任我,在当地医院给我打电话沟通病情,如当地医院给他放胸管,到底是放还是不放?都会与我沟通。”林慧庆告诉记者,“我们也会及时看着分配系统,我告诉他如果有的话,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回复,他对我们的信任度非常高,我们沟通也是比较顺畅的,他也很有耐心的去等。”

[话筒] 成功双肺移植:摘除的肺像硬石头

2020年12月19日凌晨,一例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肺源与竹安匹配成功。

“当时震惊了,本来没抱太大希望,但命运也奇迹般地向我张开了双手。”竹安谈起自己听到有合适肺源的时候。“住院期间,夫人一直照顾我,我的家人也一直鼓励着我。”

12月19日下午,林慧庆教授团队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林慧庆解释,“考虑到长期肺纤维化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不稳定,为确保手术安全和平稳过渡,我们决定在VV-ECMO辅助下实施手术,在ECMO的支持下,先后成功移植了左肺和右肺。”

“整个手术过程一定要步步为营,患者的情况要时刻关注。移植团队每位医护人员都需要精心地呵护每一位患者。”林慧庆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顺利完成手术后,竹安仅1天时间就拔除了ECMO,48小时后完全撤离呼吸机。术后第3天,为恢复他的自主咳痰能力,尽早支持其肺复张,医生为他吸痰清理气道,有效降低了后期肺部感染几率。

林慧庆回忆,在术后第6天,竹安即可间断脱氧,进行行走训练;复查胸部CT显示,他的双肺已恢复良好,氧合指数居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术前消耗较大,营养不足,竹安身高一米七、体重仅44公斤,闯过术后感染关后,竹安的后期康复还有一段路要走。

“尘肺导致的肺纤维化,是肺移植的重要适应症。但像竹安这种异常年轻的尘肺病人极为罕见。这应该与他从事石材加工时,没有做好安全防护高度相关。手术中我们摘除下来他原先的肺,已经硬邦邦像石头一样,解剖切面全是乳白色微小的石头颗粒。”

“目前,肺移植快速康复理念已经实施,肺移植受者已经达到了和普胸外科手术一样,两周左右即可出院。我国的肺移植后续的发展,我觉得会在儿童肺移植和心肺移植方面得到突破和发展。”林慧庆说。

据国家卫健委2017年公布的数据,如今中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约有173家,其中具有肺移植资质的医院仅有30家左右。

每年我国约30万人在移植等待的名单中,但仅1万多人能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供需比例为1:30)。林慧庆提醒,由于等待供体的时间无法确定,有肺移植意愿的病人,需尽早到医院就诊评估身体状况,尽早进入“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名单。

“手术前我还有点害怕。但当林医生和我说放心的时候,我仅有的一点害怕也没有了。”竹安称,“我很幸运,遇到的团队医生都是历经过抗疫考验的,尤其是他们携手完成了湖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他们的专业和爱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今年1月5日,竹安出院。“我终于也可以畅快呼吸了,我会听从医嘱,定期复查,现在先好好养身体。我的女儿已经满十个月了,我想慢慢地陪着她长大。”

竹安经历了痛疼折磨,受了很多苦,但他告诉记者:“没有什么比重生更重要的事了,之前所受的那些疼痛都是可以忽略的。”(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受访者供图)

【救治专家:母子平安!顺利治愈出院!】
2021年1月7日下午,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七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荣利介绍本次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

组建医疗团队

(一)整建制组建医疗救治团队
2020年疫情伊始,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三大中心之一——大连中心,除接收大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外,还接收丹东市、鞍山市和营口市的确诊病例。

大连中心的医疗救治工作常态化下由市六院医疗团队负责,市卫健委从疫情初期即组建市级专家组,负责医疗救治会诊指导工作。应急状态下,由市卫健委整合全市医疗资源,由各三甲医院牵头整建制组建以重症医学为主,包括呼吸、感染和急诊等各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医疗团队,整建制承担各独立病区的救治工作。同时根据各病区病人实际情况,从全市各医疗机构选调相关专家和护理团队予以补充,充分保障了医疗救治。为加强病区医疗管理,在突发应急状态下,市卫健委派驻医疗管理、护理、院感等专家组进驻新冠肺炎省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全面强化医疗救治和管理工作。

本次疫情发生后,根据收治病人情况,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市六院4支高水平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抽调市医疗专家组进驻医院负责每日查房会诊,指导救治。另,准备4支三甲医院整建制医疗队,随时准备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工作。大连中心现有包括新生儿、妇产科、中医、心理等各专科专家211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里工作。

截至目前,大连中心累计收治患者82名(确诊患者51名、无症状感染者31名),其中,60岁及以上16例,35至59岁42例,18至34岁15例,4-17岁7例,3岁及以下2例;感染者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88岁。

(二)建立国家-省-市三位一体、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团队传部门
除了一线救治团队,在隔离病区外,我市会同国家、辽宁省建立由国家级专家和省市级专家组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专家组成员包括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内分泌、妇产科、儿科、中医、心理等多个学科的权威专家。专家组每天利用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进行会诊,并现场床旁诊察和制定精细化治疗、护理方案,开展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采取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实现“一患一案一策”,加强落实院感防控措施。

截至目前,共有15名确诊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出院转B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共有9名无症状感染者符合解除医学观察标准,转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医学观察14天。

中西医结合的
精细化治疗方案取得成功
在此次收治的82例患者中,比较典型的有3位:其中一例是重症孕产妇,还有一位88岁老人和一名3个月的婴儿。经过专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均获得成功救治,康复出院。

(一)孕产妇
该患者孕33周,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于2020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后病情快速进展,出现39℃高热和气短症状,CT显示双肺出现大片状肺炎影,诊断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腹中的胎儿也随孕妇体温升高出现胎心明显增快。

面对重症新冠肺炎和高危妊娠的双重危险,重症及妇产科专家组连夜会诊,从三个方面着手,制定了稳妥的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一是积极控制孕妇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母亲安全,力争足月自然分娩;

二是采取科学措施保护胎儿,确保早产状态下健康存活;

三是做好在大连市六院的隔离病区手术室完成我省首例紧急剖宫产的应急预案。

实际治疗中,由于妊娠限制了一些急救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病情2天后仍在进展,再次出现高热,并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
专家组研究决定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早已做好准备工作的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麻醉团队、产科团队及新生儿科救治团队穿上隔离服,有条不紊地为这位患者实施了剖宫产手术,顺利产出的男婴由专用车辆安全转送至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新生儿管理,母亲也安返隔离病房。

该患者在渡过了剖宫产手术关,术后肺部的情况仍不容乐观,需要高流量吸氧维持氧合,并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情况。
专家团队给出了包括俯卧位通气、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激素、限制性液体管理、控制心律失常、预防血栓形成和中药治疗等在内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在一线救治团队24小时的精心监护和治疗下,患者的呼吸困难逐渐缓解,脱离了生命危险,并于1月6日转为普通型。

针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来自大连市七院的心理专家还及时给予了细致全面的心理治疗。

1月7日,经过半个多月的积极救治,这位34岁的妈妈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这也是我省首例新冠肺炎孕产妇在定点医院成功分娩、母子平安,并顺利治愈出院。

(二)高龄患者
此次疫情,还收治了一位88岁的老人。这是我市疫情发生以来,大连市救治的年龄最大的患者。患者合并高血压、脑中风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这位88岁老人于2020年12月23日因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被收至大连中心进行隔离治疗。几天后,老人的病情进展,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8.5~39℃,肺部CT也出现了磨玻璃样阴影。老人有过两次脑中风病史,留下了后遗症,容易呛咳误吸,会导致加重病情。此外,老人年龄大又合并多个基础疾病,抵抗力差,病情控制难度也加大。

经专家组会诊决定,为老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恢复期血浆,同时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及小剂量激素。护理上,除了吸氧,还实行俯卧位呼吸,定时叩背,改善老人的通气状况。7天后,老人病情明显好转,并于2021年1月5日顺利出院。

(三)婴幼儿患者
此次共收治了9名儿科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仅3个月。该患儿入院时有低热症状,专家组考虑到患儿年龄小,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为了让母亲能够正常哺乳宝宝,中医专家组给母亲专门研究了中医汤剂治疗,使孩子能够正常母乳喂养。现在宝宝和妈妈两人均已康复,于2021年1月6日出院,继续医学观察中。

目前,大连在院确诊患者36人,其中普通型35人、轻症1人;另有无症状感染者22人。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卫健委的统一工作部署,国家、省和市专家团队严谨缜密、科学规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及一线医护人员那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献身精神,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来源: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
编辑:李晓月、张傲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通远门·开门】 轨道交通七星岗站1号口步行390米通远门位于重庆老城的正西方,通远门是古代重庆通往四川其它地区等地的起点,故名之曰“通远”。这里不仅是重庆来
  • 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 苏 畅#中国女排将迎最强对手#中国女排6月23日前往韩国水原,主教练蔡斌表示,队伍针对中国香港站尤其是不敌波兰、意大利的两场比赛进行了总结
  • 纵使提前做了功课,(对一个惊恐害怕的点都掐清楚[苦涩],避免三年前和燕珊看时的“害怕到模糊”➕“保护发箍”)看了超多的剧透与讲解,却依旧被每一个情节吸引着。再回
  • 这两个都是用下来缓解我痛经和量少的方法,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来姨妈量很多了,一大部分都是艾灸的作用,只能说艾灸真的绝,虽然肚子刚来还是有一点点疼,但跟之前的比好太
  • #种地吧[超话]#认真的假想一下如果敦敦结婚了那天会不会是带6或者带8的有企业文化的吉利日子或许敦主会告知这九个弟弟然后这九个显眼包假装说:大哥,我们没时间去,
  • 安.久的神情无害又无辜:“咦,我有做什么吗,我只是和他们聊天而已啊,他们为什么要跑呢?​王凤山怎么说的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我知道了,他说我是他徒弟,“我一个徒弟
  • 每日一禅:远离心灵的疲惫 诗词散文世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唯有万变才是不变 不要约束他人 不要约束自己 真正的做自己 找到随时可以情绪稳定的自己
  • 欢迎关注顺丰国际,转发抽1名网友送出顺丰限量赛车模型~#江苏葡萄大批量上市##江苏葡萄采摘地图# [太阳]丁庄葡萄满园飘香,顺丰国际万里锁鲜[飞机]9月24日,
  • 最后再说一句,我超爱你的~ 茁壮成长有妙方,营养纯净的米精粉让宝宝如虎添“益”#原创[超话]# #好物分享# #宝宝辅食分享# 作为新手奶爸奶妈,在养娃的道路上
  • 主要是一个端午节过了,销售的确不行,另一个是,今年的经济的确有些差,尤其是大金融和房地产,这些人才是名酒消耗的主力军!主要是一个端午节过了,销售的确不行,另一个
  • 人类目前掌握的技术,在AI领域似乎越来越强,但在上天入海方面,还有待提高,至少有个航班能直飞阿根廷去看球赛,或者买张票就能去看泰坦尼克号沉船。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
  • 2023夏至-秋分集体能量战车,权杖七,宝剑骑士,圣杯一,星币一1.犹豫不决,想的比做得多,想法很迅速行动跟不上导致出现了一些疲惫感,实际落实慢,出现机会的时候
  • ”随后他喃喃自语:“希望我不在了,后半辈子,她能过得好一点。“小时候,我没有护好她,让她受了那么多苦,已经亏欠她许多。
  • ​​​ 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不管你昨天有多优秀,代表不了今天的辉煌,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坚信,以阳光的心态继续前行,每天
  • 但桑横山年轻时长得俊俏,很讨女孩子欢心,桑月弥母亲也不例外,两人好过一阵子,最后因为背景不匹配分开了。也不知道不是不是十来年的相处,让她太了解她了,桑英芝虽然市
  • 莫言曾说:“你细心观察一下你的身边人,凡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智者,生活多半过得一团糟糕。”他告诉我们,那些经常发脾气的人都不是聪明的人,平心静气都解决
  • 伊瓜苏瀑布真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景观,也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是一生必来打卡的地方。在1月至6月的雨季期间,沙漠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有着美丽的泻湖点缀在白色沙
  • ”金牛:没有花里胡哨 必然运势得道不管干事业、谈恋爱、与人相处都有“道”可言,最有力的往往都最简单,一般而言都是真诚再加一点小技巧,这就足够了。都说土星严苛和
  • 人这一生,没有多少岁月可挥霍,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可以舍弃快乐;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以输掉微笑;再烦,也别忘记想开;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要爱惜自己;做
  • 搞了一个开心日记,打算每天在下面更新一件开心的事情,结果只在当天编辑完就没有更新了。这里有人急需一台时光穿梭机[举手]其实我就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我有很多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