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略讲》第三回 13、细看金箍棒
主讲人:嵇尚强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

这一段有两个很重要的道理要讲,为什么金箍棒的两头是两个金箍,两个金箍代表什么?另外,金箍棒的中间有一段乌铁,乌铁具有怎样的含义?

先说两个金箍的含义。简单的讲,两个金箍,一个代表理上的大彻大悟——如来的见地。一个代表事上的积极为善——菩萨的愿行。

《观无量寿经》上讲,佛心者,大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是“本性”,金箍棒两头的金箍代表佛心的两面,一面是慈,一面是悲。慈是无缘的大慈,悲是同体的大悲。无缘大慈代表如来的见地,同体大悲代表菩萨的愿行。

什么是如来的见地?如来的见地是指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真如为远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换句话说,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概念,并非二元对立的观念。而凡夫的见地往往离不开世俗的概念,恰恰又基于二元对立的观念。因此,为了认识真如实体,可以先总结出凡夫的见地,之后再舍弃这些见地,这样,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也就是如来的见地就清楚了。

禅宗经常提到一句话,要我们“离四句,绝百非”,说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我、法二执,彻证真如实体。四句是哪四句话?四句是指凡夫的四种见地,这四种见地是“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凡夫对于空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空。好比走进一个黑暗的房间,伸手不见五指,在凡夫看来这片黑暗就是空,因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另一种是清清静静的空,这种空建立在不受他人干扰的基础之上。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婆婆在家念佛,念得很诚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又一声的念。但是他的儿子看妈妈什么事都不做就在家里念佛,觉得很烦。有一天,老太太又在念佛,儿子就喊:妈!老太太问:干什么?儿子不说话。老太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又念了起来,念得很专一。过了一会儿,儿子又喊:妈!老太太又问:干什么?儿子还是不说话,老太太有点不高兴了,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过了一会儿,儿子喊得更大声了:妈!妈!妈!连着叫了三声。老太太生气了,责骂儿子道:讨厌,我在念佛,你吵什么吵,真麻烦。儿子说:妈,你看,我还是你儿子呢,只不过叫了你三次,你就烦了,你一天到晚不停的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难道不嫌烦吗?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认定了一句佛号,世俗人生的事就丢开了,再也不去管了,认为没人打扰的清净就是佛法,这样一来不但会误入歧途,而且对于佛法义理也不能了解。

《楞严经》里说:“外道建立觉,菩萨观察觉。”学佛的时候要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所成就的,是建立了一个境界,修出了一个境界,然后就躲在里面,认为自己解脱了、自在了,可以与外境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这种境界,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吗?不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对大众毫无帮助。

说完了空,再说有,凡夫对于“有”的认识也有两种,一种认为“有”是固定的。比方说,我会有一段很长的人生,长到不用关心死亡这件事,并且在这段人生中,我会幸福平安。我们就是这样无知,顽固的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如果是80岁,那么我肯定也能活到八十岁,现在还有四五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不用担心,我绝不会提前死去,绝对不会面临苦难。

这种不理性的想法让我们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显得十分疯狂。以购物为例,不少人购物的方式就像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千年似的。另外,很多年轻人对待自己的身体,常会将这副血肉之躯误以为是铁打的,拼命折腾它,不给它休息的机会。

物质文明的发达让相当数量的人活得好像天神一样,科技医疗的进步更是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人富裕、又有权利,或许还相貌出众,但他们不会有时间接触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于眼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满,不会认识到有轮回这件事。而现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电视交友节目,这些都是做什么用的?都是在让我们忘记轮回这件事,都是在营造永生的假象。永生的假象让我们看不见无常的显现,自然也就无法体会人生的殊胜。所谓殊胜的人生,是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痛苦”的人生。真正了解痛苦的人会发愿摆脱痛苦,寻求解脱之道。

凡夫对于“有”的另一种认识,是认为有是连续的。比如说,这一期的生命或许即将结束,面对死亡,我无能为力,但我还是希望会有下一期的生命。认为有是连续的这种人比刚才认为有是固定的这种人,在认识上有了一些进步,他们终于体会到人生无常的事实。但可惜的是,尽管对无常、痛苦有了一番深切的了解,他们还是不能认识什么是“常”,他们只是在期待“轮回”罢了。佛陀的确说过,舍弃轮回是无法成佛的,但佛陀最后也告诉我们,在成佛的路上,没有所谓的轮回。轮回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佛创造出来的,佛创造了轮回的概念。

佛为什么要创造轮回的概念呢?因为佛发现娑婆世界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世俗凡夫,因为执着假我的身份,所以无法摆脱残缺与苦楚。佛怜悯我们,将轮回的概念介绍出来,告诉大家,如果甘于轮回就会痛苦不断,如果超越轮回就会常乐我净。每个人都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只需走上法道修证的道路。

因此,凡夫认为“有”是连续的,是基于轮回这样一个谎言。轮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佛在《圆觉经》中告诉诸位菩萨:“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凡夫的第三种见地是“非空非有”。非空,不是空的,不会断灭。不会断灭就是永恒吗?非有,也不是永恒。举例来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一样,昨天的你已经没有了,空了,那么今天的你是不是一点都不记得昨天学到的知识?多少还记得一些,可见不是空的,非空。不是空的就是有的吗?如果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没有一点不一样,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老,对不对?可见也非有。

凡夫认为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既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两个自己之间存在着某种转变,正是依赖于这种转变,昨天的自己可以顺利的从昨天过渡到今天,成为今天的自己。这就是生存状态里的转世,就是所谓的“生存中阴”。

转世的确存在于现实世界,那是人基于一个愿望而产生的现象。现象是临时的显现,仿佛梦境一般,显现的时候是真,但显现过后,你再去看,那就是假了。莲花生大士传授了中阴教法,但他也曾经这样教导我们:当你生起了一个愿望,就生起了一场梦,当愿望被满足,这个你所期待的梦就消失了,但你不知道你还在梦中。当你渴望解脱,你也生起了一场梦,当解脱实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是梦,包含解脱之道。生存状态里的转世,是一种解脱之道,并不是解脱本身。

凡夫的最后一种见地是即空即有。即空,就是空的。即有,就是有的。换句话说,有的时候就是空的。如果我们将见地分为佛的见地与凡夫的见地,划分这两种见地的依据是,是否进行了完全的理论分析。如果某一种见地具有完全的理论分析,那么这种见地就是理论性的见地,就是佛的见地。反之就是传统性的见地,就是凡夫的见地。

之前谈到幻法的时候,给大家举过火圈的例子,当燃烧的木块被绳子系着,挥舞起来,火圈便形成了。为什么眼前的火圈像一个真的火圈?因为火块移动得太快了。面对火圈的幻相,只有极少数人看清了,知道眼前虽然有火圈的形象,但形象是幻,是假的,只是一只燃烧的木块在快速移动,形成了火圈的假象。

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看清了,知道眼前的现象是幻,但在此之后他们会不会做进一步的分析呢?不会,凡夫的见地容不下全面的理论分析,只要某个层次的分析结果能够令人满意,凡夫就会停止接下来的分析。因为分析一旦继续去,最后的结论是“火圈的假象并不基于一只燃烧的木块”。换句话说,火圈幻相的显现,在这其中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火块,木块因为燃烧,时刻都不一样,是无数个不同的火快组成了眼前的现象。在现象面前,我们找不到贯穿始终的东西,现象里不存在我们认定的事物,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概念。

介绍完凡夫的四种见地,抛开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当下便是如来的见地。了解了如来的见地,再看菩萨的修行。菩萨修的是清净行,是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下面举两个例子谈一谈菩萨的修行。

第一个例子关于布施。如果一位菩萨在北京的街头碰到了一个乞丐,他会给乞丐钱和食物。但是当这位菩萨到了菩提伽耶,那里的乞丐比北京多了许多,如果他不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自己的心行,不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对象,这些都是幻相,都是被误解的境界,那么他就难以生起无二分别的智慧,内心陷入了消沉。为什么呢?因为人一旦对现象生起执着,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有实在布施出去的东西,那么这种布施就会受到限制,就是住相布施。真正的菩萨“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这个人是谁谁谁,不认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他叫某某某,不认为自己布施出去的东西是实在的,有哪些哪些,最后布施结束,不留存布施的概念,认为自己真的有过布施。

第二个例子关于夫妻间的相处,如果你的先生喜欢喝酒,但是酒量不好,总是会醉,那么你会设法劝他戒酒。给他买一些新衣服,做几餐美食,期待这些你为他做的事,可以换来他答应你戒酒的结果,然后将此结果作为奖励,让自己满足。对于菩萨来说,实在不应该这样去想!菩萨对于众生的帮助是不在乎结果的,菩萨做任何事情之前,既不会盼望期待达成,也不会恐惧期待落空。

假如你是一位大乘法的修行者,你应该抛弃“成佛是为了自己”这种错误的观念。当你具足了如来的见地,你就知道:我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修。随后,当你在佛前点灯,供花的时候,你也会想到这是在替众生进行供养。

最后看金箍棒的中间为什么是一段乌铁。“金”代表本性,“乌”是黑色的意思,代表无明。请问大家,本性如何才能悟出?换句话讲,金在哪里?金就在乌铁之上,本性是从无明当中悟出。佛在《圆觉经》里有一句话:“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佛说,大家的修行都是在以幻修幻,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修来修去,诸幻灭尽,此时,“不入断灭”觉性才能悟出。所以不光世间法是幻,修行亦幻。幻就是生灭变化,执着于幻就是无明。佛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本性并不神秘,能够呈现无明的就是本性。反过来讲,如果你觉得本性十分神秘,只能通过修法的方式证得,那么此时执着正在生起,人陷于无明。为什么呢?因为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放不下幻法就是执着,执着幻法的当下就是无明。

诸位道友要把杂念通通放下,多念无常,
念生死事大。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点一定要知道!藕益大师临终时对弟子说:
“临别赠汝无多字,一句弥陀做大舟”。
今天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你所有的修行
到你临命终时候,就是凭本事了

#梦参老和尚开示# 讲修行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找你算账,你要想战胜他们,你念佛的力量必须把他们消失,你才走得了,不然他们把你拉住。

为什么要你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业障降伏了,那个现象没有了,你才去得了。不管你还有什么业,其他的业你能够带去,这样地带业。如果你欠的债猛利、冤亲债主找你的猛利,你念佛的功德敌不住他,你生不了极乐世界。

念佛一法,你所有的修行,到你临命终时候,就是凭本事了。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修了几十年的功夫,就在那一念间,你要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不行,那是你功夫还不够。

为什么我们要经常地修行、经常观照我们的心?把你的清净心显现出来了,到那时候你走了,清清净净地。助念的关系很大。在你临终的时候,杂念纷飞,一声佛号投进去了,在耳旁给你助念,你的心就随着佛号转了;你随佛号转,这些现象都没有了。那就是净心,帮助你净心。

心要是清净了,你就是往生也好、再来生也好,再来生能知道前生的事。你再来生了,你能够不做众恶。前生是和尚没修好,来生再当和尚继续修;又没修好,再来生再当和尚继续修。生生不断修,这要靠你很大的功力,不然不可能,来生就迷了。

除非你有很好的道友来找你、跟着你,非把你拉回来不可。所以为什么要当同参道友,你没成,他成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回家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每日念佛发愿往生回向
往生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佛说无量寿经》

南无阿弥陀佛[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心]六时吉祥

《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随喜转发,增福添慧!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济群法师的红包##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加持我##大安法师的红包##大安法师##传喜法师[超话]##传喜法师的红包##佛经##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念佛#

这样念佛,才能最大程度感通佛力!

文:智圆法师

念佛最忌讳的首先是精神涣散。

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如果精神涣散,或是处在昏沉、掉举等状态当中,那这一句佛就不可能念好。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真实纯一,念得像纯金那样,念不好就会掺杂很多杂质。这上面有一比一百,一比一千的差距,从这点来说,我们一定要注重念佛的质量,宁可少念一点,也要把它念好。如果只是赶速度、赶数量,那就完全是骗自己而已,自以为念了很多,结果很多都是不如法的念,这样就空过了。

其实修任何法都是用自己的心来修,都要专心致志才能修好。
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尤其修念佛法门,关键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释迦佛传给我们的念佛法门,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进行转换。我们的心不念佛,就会一直念轮回里的事,念贪嗔痴,念杀盗淫,这样就导致生死相续不断。现在念佛就是在这个业根上的意识上作一个转换。也因此我们念佛就是当下处在出生死的时刻,一定要一心专注地把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图片
其次,就是忌讳字句模糊,所念的佛其实是自己心的体现。
字句模模糊糊,自己都听不清,又怎么能感动佛呢?念出的声音清清楚楚,就表达了我们的心。这个音声也就是心,现在要修好的地方,就是念这六个字的音声要一字不苟,每个字、每个音节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才是真正在念。
“念”就是明记所缘的意思,所以从始至终都要清清楚楚地听到这句佛,这才是真念佛,才会有真感应。念的字句一模糊,就表明自己的心已经不是念佛的状态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念得模糊不清,就不算是在很清楚地念“阿弥陀佛”。
还要避免的是开始念得非常快,后来越念越慢。
逐渐下来,就越来越脱出了正轨,念得既没有音节,又不能一句一句地很切实地连贯起来,这样心口不能相应,所念的这句佛就不能摄住自己的心,反而落在各种昏沉、妄念当中,这就是古德感叹的“轻忽养识”。
图片
现在念佛就要懂得怎么有效地摄住这颗心,要用念佛的声音来摄住。
这样把握声音的音节就很重要。这时你内心的状态、身体的状况等都跟声音的节奏有密切关系。节奏一乱,心肯定乱了,身心的状态就会失掉平稳、安详,念得气急败坏或者散乱、松弛,都没办法跟佛感通,也就难以体现修法的利益。
很多人会说:我们只要心里向佛就可以,不必要讲究什么念佛的音节。这完全是不懂。
其实我们的心不可能离开当下的显现,我们身口意的状况就在体现自己的心。
如果念佛的声音每一句都合乎韵律,都念得非常好,那我们的心也一样安详、统一、和谐,这样就容易相应,自己会念得很清净。这句佛念得清清净净,你的心自然也是清清净净,也就自然和佛感通,念的佛又反过来加持在心上,自己的善根能显发,佛的加持能注入。
图片
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我们的心处在至诚恳切的状态,从心里念出的这一句佛就一定是清净的,只要一听你的声音就知道你当下内心的状况。
如果是从很清净的心里念出的,这个念佛的音声就有很大的加持。
从清净心里念出的声音,它会再加持到你心上,就像珠子放光还会照到珠体上那样。从至诚的心中念出了万德洪名,与此同时佛光也在你心中加被。如果你念得模模糊糊,那样自己连基本的诚敬都不具足,这是心里有过失,也就难以感通佛。要知道这个自力他力和合的道理。所以我们心里有偏差,修法上就会出问题。念的声音如果有韵律、有节奏,心自然就很统一,就会越念越好,进入良性循环当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头像是自设,她叫LIND,也叫LINDA,也叫菱川野奈(你丫怎么那么多名字真烦)二次元-目前主搞咒术回战&文豪野犬&小绿和小蓝咒回单推-五条悟文野三推-陀思,太
  • 亲戚都在说自己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闺女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女儿的场均存活真的顶,把把活20分钟急得击杀王开大都没摸掉一滴血
  • ) ૮ ´͈ ᗜ `͈ ა♡是我从未见过的从开头到结尾画风一如既往的好看 没有最好崩掉的 剧情也非常喜欢 那之后我便入了坑要是可以我想当一个全员推而不是推你一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书名 《时溪月霍斯昀》《时溪月霍斯昀》主角 时溪月霍斯昀我又问起司机,刚刚达瓦嘉措离开时说的那句话:“得末……在藏语里,书名《虞羡音傅时逾》《虞羡音傅时逾》主
  •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让我们珍惜“出圈”的契机,以心换心、以诚换诚,让八方游客都能感受到咱沈阳师傅的服务有温度,真诚无限度,“留量
  • 追星and日常博,废话嘎嘎多,不想看那就别关注也别视奸谢谢谢谢[赞啊]永远爱博君一肖❤️[赞啊]i 人本人,碎碎念很多,一天n条[开学季][赞啊]希望我爱的人都
  • 诚祝小童小昊“蟹”手辉煌、“钳”途灿烂[鲜花][鲜花]祝灯姐八方来财、富甲天下[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祝我们的祖国河清海晏、五谷丰登[打call][打ca
  • 满15字此条,都来涨涨涨[鲜花]如果选择了安逸舒适,就不必羡慕别人的精彩;如果你不相信努力,那么时光第一个就会辜负你。还有昨天回老家拜年,看到那棵树还在那里,我
  • 一進餐廳里就有歡喜年味湧上來~因為來此吃年夜飯的有許多是在這里工作的中國人!各种主食,就是配料,米苔目晚一点去,就卖完了,又没吃到。
  • 地质勘查二分院: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坚守金秋十月,双节同至,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地质勘查二分院社旗三普项目组的同志们,舍弃了小长假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冒雨开展社旗县“
  • 可可来接我 接上小小酥我们去打麻将 等着肉来 神奇的事啊 我们到我们自助约的房间 发现里面有人 老板又给我们安排了一屋 我们四个打了四个小时哈哈 肉说我这平时腰
  • 现在有很多的设备啊,但是你仔细去研究那些设备,会发现慢性病医学理论在一百年里面没有多少进步,进步的是社会、设备,是把人工的检测变成是电子检测而已,所以医学的先进
  • 在过跨山大桥的时候,因为是两座山之间建的,风吹摇摇晃晃的,腿都抖了。孩子第一次在山上看到大雪,还是很兴奋的。
  • 而且你也根本看不到我为你做的任何事情,这种思维上的不合让我觉得即使相处的再好也很难有未来,因为你是一个不可能去做改变的一个人,别的气我都可以忍受,唯独这种想法我
  • 二、理论发展过程集体安全并不是空穴来风,凭空设想出来的,它最初是基于对数百年欧洲国际关系的残酷现实的失望和反思而产生的。国际联盟虽然提出了一些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
  • #恋与深空[超话]#出个号,实在受不了非成这样的命运了[苦涩]150抽和300抽送的日卡自选盒子都在,改名卡之类的消耗道具也都在,等级61级,氪了多少没氪条我也
  • 也会有漏了的小棉花,先说dbq了[跪了]制图有些赶,只在图片下方带了名字(其实是因为懒…)如果大家有什么想问的,比如这个玩偶的原装衣服是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仅
  • 12. 大年初一,祝大家笑口常开,开心每一天,快乐每一刻!15. 大年初一,祝大家龙年大吉,龙行天下,龙颜大悦!
  • 肖战我喜欢你,肖战赤诚善良,肖战谦逊有礼,肖战星途坦荡,肖战清新俊逸,肖战初心不忘,肖战勤奋努力,肖战诚恳待人,肖战行胜于言,肖战气势如虹,肖战茂林修竹,肖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