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录出)

问:何因缘故,依止缘起、建立七十七智耶?

答:为显有因杂染智故,又复为显于自相续自已所作杂染智故,又复为显前际诸支无始时故,又复为显后际诸支容有杂染还灭义故,又复为显支所不摄诸有漏慧遍知义故,

于一一支,皆作七智,当知总有七十七智。待续

注:*问:何因缘故,依止缘起建立七十七智耶?

答:为显有因杂染智故,又复为显于自相续自已所作杂染智故,又复为显前际诸支无始时故,又复为显后际诸支容有杂染还灭义故,又复为显支所不摄诸有漏慧遍知义故,

于一一支,皆作七智,当知总有七十七智。~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三(之下):「又 复 为 显 : 于 自 相 续 、 自 己 所 作 杂 染 智 」者 : 为 显 自 身 、 自 己 所 作、 生 为 缘、 有 老 死 , 即 是 「非 不 缘 生 有 老 死 」句 。
「又 复 为 显 : 前 际 诸 支 、 无 始 时 故 」者 : 此 中 总 说 : 缘 过 去 生 有 老 死 , 非 不 缘 过 去 生 有 老 死 , 二 句 。 「又 复 为 显 : 后 际 诸 支 」等 者 : 总 说 未 来 二 句 。
「又 复 为 显 : 支 所 不 摄 」等 : 为 显 : 遍 知 三 世、 上 中 下 果、 住 在 因 中 , 名 : 法 住 智 。
基 师 解 答 文 有 三 : 一 、 总 答 立 智 所 由 。 二 、 别 显 诸 智 所 由 。 后 、 结 成 数 。 「为 显 有 因 杂 染 智 」者 : 此 为 总 答 。 谓 观 诸 支 、 有 其 因 法 , 谓 如 老 死 、 以 生 为 因 , 乃 至 行 支 、 以 无 明 为 因 , 无 明 、 更 无 其 因 , 故 成 : 七 十 七 。 缘 此 杂 染 之 所 起 智 , 名 : 杂 染 智 。 或 能 缘 智 , 即 是 杂 染 。

*七十七智~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卷十五页云:云何七十七智事?谓知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知过去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知未来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遍知此是无常,有为、思所作,从缘生,尽法、减法,离法、灭法。如依生缘老死,起七智;乃至依无明缘行,亦尔。故有七十七智事。问:此中何故不说知无明所从缘智耶?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若法,有支所摄,以有支为因,是有支果者;此中说之。无明虽亦有支所摄;而不以有支为因,亦非有支果;故此不说。复次若依此法,起缘有支七智者;此中说之。依无明所从缘,不起缘有支七智;故此不说。此中知生缘老死智等七十七智事,当言法智,乃至道智耶?答:应言知生缘老死等前六智,皆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集智。第七法住智,是一世俗智。如知生缘老死七智,乃至知无明缘行七智,亦尔。此中法智者:知欲界生缘老死等。类智者:知色无色界生缘老死等。世俗智集智者:俱知三界生缘老死等。问:已说生缘老死等;何故复说非不生缘老死等耶?答:论有二种。一、立自宗,二、遮他宗。立自宗者:如善说法者,立善说法宗。恶说法者,立恶说法宗。应理论者,立应理论宗。分别论者,立分别论宗。遮他宗者:如善说法者,遮恶说法宗。恶说法者,遮善说法宗。应理论者,遮分别论宗。分别论者,遮应理论宗。若但说生缘老死等者。或有生疑为兴言论。作如是说。理未必尔。为决彼疑显此理定。是故复说非不生缘老死等。此中知生缘老死,是法类世俗集四智。知非不生缘老死,亦是四智。各有八智。知过去未来生缘老死,亦各有八智。合有二十四智。第七法住智,唯是一世俗智。故足前有二十五智。如知生缘老死,乃至知无明缘行,亦尔。如是合有二百七十五智。若以相续剎那分别;则有无量无边智事。此中世尊依十一支,三世差别,各起七智;故但说有七十七智事。

*【参考资料】《杂阿含经》卷第十四/第三五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十七种智。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七十七种智,生缘老死智,非余生缘老死智;过去生缘老死智,非余过去生缘老死智;未来生缘老死智,非余未来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离欲法、灭法断知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余未来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无欲法、灭法断智,是名七十七种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参考资料】发智论十卷八页云:如说苾刍!吾当为汝说七十七智事。汝应谛观,极善作意。云何七十七智事?谓知生缘老死智,知非不生缘老死智,知过去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知未来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遍知此事无常有为心所作从缘生尽法灭法离法灭法。如是知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知非不无明缘行智,知过去无明缘行智,知彼非不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不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遍知此事是无常有为心所作从缘生尽法灭法离法灭法。

#传古荐书# 【杜甫一首反腐诗的来历】

《杜诗详注(裸背)》開本:32開,頁數:2867頁 https://t.cn/A6GdeOGg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橫吹好,泓下亦龙吟。

这首题为《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的五律是诗圣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本该引起人们重视,却又长久被人们忽视的杰作。历来杜诗的选本很多,可选这首诗的版本较少。多家注释《杜工部诗集》的前贤都没有读懂这首诗。
清朝康熙年间仇兆鳌撰《杜诗详注》引宋人黄鹤注,说《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是“开元二十四年以后作”。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漫游吴越归来,转赴京师应试,不幸落第。因为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的缘故,从开元二十五年起,杜甫借省亲,开始第二次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足迹所至,即今山东、河北一带。石门,山名,在兖州府平阴县,与瑕丘县相邻。瑕丘,春秋时鲁国的负瑕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兖州东北,晋废,隋复置,唐为兖州的治所。郑是瑕丘的官吏。唐代府州设有法曹参军事。刘九是兖州的法曹参军事。兖州,古代九州之一,见于《禹贡》。隋改为鲁郡,唐武德年间恢复旧称,天宝元年又改称鲁郡。黃鹤注杜诗《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说:“鲁訔年谱引公酹文云:‘二十九年,在洛之首阳祭远祖。’”据此可断,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
杜甫的诗篇绝大部分作于天宝以后,这首五律作于开元后期,是诗人为数不多的早年作品,理应受到重视。但是,对于这首诗的主题,笔者以为不少前贤没有理解。例如清代仇兆鳌,本是注释杜诗的名家。他在《杜诗详注》中赞同前人“公为客,郑乃主人”的说法,把这首五律看成是作者参加宴集的记叙诗。再如清代浦起龙,也是注释杜诗的名家。他在《读杜心解》中注释该诗,说:“此逐层叙事之诗。一、二,石门领起。三指刘,四含郑。……五、六,叙宴集。下一‘逢’字,连己在内。结乃酒酣乐凑之趣。”仇、浦两人的看法一致。然而,仔细琢磨这首诗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说得明明白白,是刘、郑两人在石门宴集,与诗人无涉。《杜工部诗集》中有几首诗人记叙参加宴饮的作品,如《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陪李金吾花下饮》、《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等,诗题都有一“陪”字,而《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题无“陪”字,足见诗人并未参加宴集。这就跟仇、浦两位前贤的看法相左了。
那么,读者会问:既然诗人未曾参加石门宴集,为什么还要写这首石门宴集诗呢?下面,就让我们从石门宴集的起因、过程,逐步揭示事情真象,解决读者的疑问。
石门宴集的起因、过程见于诗作的颔联和颈联——“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掾曹”是唐代州府长官手下分曹理事的属员,这里是指兖州法曹参军事刘九。“荒林”指兖州府平阴县石门一带偏僻的山林。“能吏”,干练的胥吏。“联壁”有典故,《南史》:韦孝宽从荊州刺史源子恭镇襄城,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与韦孝宽情好甚密,政术俱美,荊部吏人号为联璧。“联璧”在这里指郑、刘两人在宴集上默契配合的行为。“一金”,前贤注释都引《史记·平准书》中的《集解》:“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黄金在秦时论镒,汉时论斤,从晋代起论两。所以,杜诗中的“一金”,应当理解为一两黄金。
这两联字面上的意思是:“兖州法曹的官员刘九乘着雅兴,骑马来到平阴县偏僻的石门山林。能干的瑕丘县吏郑某早已赶到,迎候在那里,摆设价值一金的丰盛宴席招待上司。”
开元之治,在历史上号称隆盛。然而,物极必反。隆盛的背后潜藏着始衰的危机。在一般人的眼里,石门宴集是官场上司空见惯平常的事,而在诗圣杜甫的眼里却是值得警惕的事。何以见得呢?一个“直”字,用得妙!说明诗人对石门宴集的花费进行了认真核算,结果是“华筵直一金”。明代杨慎说:“‘华筵直一金’有典则可,无典则俗。”这位状元郎真是掉进书袋里,完全不知杜诗的现实性。从东汉到五代,金银的比价较稳定,大体上为一比五。一两黄金大约折合五两白银。五两白银折合五千文铜钱。《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开元年间,“海内富贵,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以齐地一斗米五钱计算,石门宴集的花费能买一百石米。唐代中县县令正七品。郑瑕丘不是县令,也就是个八、九品的胥吏。唐代九品官月俸五石米。石门宴集,两位官吏,一顿吃掉九品官一年零八个月的俸禄。唐制,戍卒、役丁日给米二升,月供六斗。石门宴集,两位官吏,一顿吃掉一百六十六位戍卒或役丁一个月的口粮还有余。粟米比重以0.8计,戍卒或役丁月供六斗,折合今制28.8公斤。现今1公斤小米9元。石门宴集,两位官吏,一顿吃喝的花费折合人民币43182元7角2分。要知道,官吏们吃的喝的都是民脂民膏!这样的官场宴集,在开元盛世全国一天不知道要出现多少次。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煞不住官场吃喝风,再富强的国家,终究会被吃垮!这还不算,下吏奉承上官,必有企图,官场吃喝宴集,往往是结党营私的手段,其危害更甚。“能吏逢联璧”是反话。“能吏”,应当是为人民办好事的,僻地到一曹官,县吏便闻风寻踪,殷勤奉承,他的本事用错了地方。“联璧”,本指上官下吏关系融洽,政术俱美。如今曹官县吏挥霍民脂民膏,尽情享乐,诗人用一“逢”,写尽郑、刘勾结之丑态,极具讽刺力。诗人擅长写律诗,仅用短短的两联,就为我们记录了开元盛世的一段值得警惕的幽事。
提醒人们警惕官场大吃大喝的恶劣风气是该诗的主题。这个主题是由颔、颈两联表达出来的。那么,首、尾两联起什么作用呢?
首联“秋水清无底,箫然净客心”,运用的是传统诗歌创作兴而比的方法。兴、比问题,世多歧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者,以彼物比此物”。我以为他的说法大抵可取。兴在寄托,比识差异,触景生情,因事寄兴,诗人运用兴而比来描述和反映现实。隋代卢思道有“秋江见底清”的诗句,杜甫翻用之,说秋水不但清,而且至于无底,则是淘尽渣滓,绝无污染。面对如此清澈的秋水,诗人的心灵顿觉清明洁浄,反观人世,则多有污浊。读此起句便可想见当日诗人已发现开元盛世下的不少危机,从而引出石门宴集。曹官县吏挥霍民脂民膏令诗人痛心,曹官县吏奉迎勾结的丑态更令诗人鄙弃。于是诗人不忍心再看下去,正襟端坐拿起橫笛吹奏。马融《长笛赋》说:“龙吟水中不见已,伐竹吹之声相似。”诗人化用马融的说法,把橫笛吹出的声音比作秋水深处的龙吟。尾联“晚来橫吹好,泓下亦龙吟”,巧妙地照应“秋水清”的首联,表现岀杜甫写作律诗的高超技巧。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一生的伟大抱负和执著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抱负和追求,使他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能够更多地照顾黎民百姓的利益,反映黎民百姓的呼声,从而独具慧眼,揭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新唐书·杜甫传赞》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杜甫的早年诗作《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同样表现出善陈时事,律切精深的特点,也为后人留下开元盛世下的一段值得警惕的真实故事。
作者:马执斌
来源:光明网
本文转自https://t.cn/A6GdeOGd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月26日#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爱的含义不是奉献自我,而是给他人最好的寓所
  • 陈晓沉浸式演戏,很棒,我太喜欢工作认真的演员了,演技在青年演员中,也是我认可的。我现在每天都在看礼服,也会征求一下结过婚的朋友的意见,像是Margie、Mew、
  • 没见的一个月里,我也没对他减过半分的爱意,也没想过羡慕别人同城,可能这就是我吧。我只想说我的爱它是温柔的,它是长流的…其中还包含了我的态度,无所谓哈哈哈哈可能也
  • 小盆友最喜欢舅舅家的姐姐,妈妈说,姐姐也去上学了,结果啵妞说:姐姐去上学,又不是上幼儿园,我又不是姐姐[允悲]小盆友为了不上幼儿园能有一万种理由吧[允悲]我很喜
  • #sky光遇[超话]#有没有光遇第五原神王者四坑玩家呜呜呜呜呜呜好想上线有人互邀玩游戏关于我:话唠,画画人,社畜,什么游戏都喜欢嗑cp,没什么雷点大众小众都吃,
  • 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早上要洗头需早点起,如果能再早起20分钟就可以做一做拉伸➕空腹有氧,好了就这些吧[心]今日体重:53.5公斤 初始体重:76公斤昨日体重:5
  • 选择不把工作当作是生活的重心 依自己的资质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不得不劳动时,努力让它变成是值得自己称之为「工作」的事物 / #如何用心身体品味生活 我举几个
  • 我觉得,应该都有过吧,不必细想他是为了和你上床还是真的与你精神契合,总有那么个时间,地点,你羞涩地低下头,感受着耳边的风和他对你的好,心里面轻叹一声,这就是爱了
  • 小哥告诉对方“我不会伤害你,但我需要钱,我父亲病了”女子吓坏了,让他先把自己放开,并表示你现在走我不会报警。但是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给了差评,也不是入户劫持要钱的
  • 我的理由是华为Mate50系列采用了很多黑科技,比如说光圈可变,卫星通讯等,使得它的功能特别强大,外观上设计得非常好看,感谢华为的不断创新,给用户带来如此棒的手
  • #魔兽争霸# 特逗杯s10D组败者组第一轮 :15sui 2-0 happy地图TH,happy假开矿真升本然后dk带狗直扑15基地,但15并没有放下分矿而ha
  • 可见烂桃花对男人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洁身自好,不要与其他异性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如果人品不好或者是在男女关系上出现问题的话,将会影响到此人的事业和
  • 展望后市面对今日的放量中阳反击,相信很多人信心开始树立起来,甚至不少人肯定又开始唱多认为一轮反弹行情要来了,要是后面再次冲上3280点,会更加的兴奋大喊大行情来
  • 23岁的布莱恩认为,从源头消除犯罪,加强警民沟通是更有效的方法、“加强治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社区警察和民众沟通不畅,这是一种信任问题,人们觉得呆在他们的
  • 比如热点现象,是不是当观察者足够多,便可以决定物质的当下状态。比如网红现象,如果按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只要肯努力,最终比任何人都强了,也就坐上网红宝座,而实际上只
  • 那天喝了不少,她给我的印象是那种能喝能聊的类型,因为结婚当天,她拿着啤酒跟伴郎刚酒的画面我记忆犹新,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给姐妹强出头,其实自己也不怎么能喝。”话匣子
  • 2015年旅美掠影之八一一游羚羊峡谷羚羊全图百万年形羚羊峡游客进出一条龙日光射入景千姿拍照全凭前世缘森林之光有缘游览红木林不见阳光感阴凉突见一束日光射惊现孔雀喜
  • 后来,奶奶有一年冬天说,想吃点什么,于是八十多岁的爷爷骑上那辆自行车,去十几里外的小镇上买来奶奶爱吃的食物,却不小心摔在了路边。爷爷下田农作,奶奶会抱怨他把衣服
  • 确诊病例1:现住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天通苑北二区,作为次密接进行集中隔离,10月23日至28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月31日再次进行核酸检测,11月1日结果为
  • 日照第三海水浴场来这里游玩的小伙伴可以提前做好攻略,我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是7点左右,刚好遇到日出,非常好看,使用文字描绘不出的震撼。建议各位小伙伴亲自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