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王大爷,晒的腊肠被人连偷2次,一气之下就在腊肠里下毒,没想到真的把小偷给毒死了!事后,小偷家属报案,说王大爷故意把人给毒死了。警方找到王大爷,认为他构成故意杀人罪。王大爷:这怎么能怪我?他不偷我的腊肠,又怎么会死? 
 
王大爷生活在农村,过年的时候,都会晒腊肠和腊肉。他趁着天气好,去市场上买了几斤新鲜的猪肉,让人给搅碎。拿回家后,王大爷精心调制了味道,把肉灌成腊肠后,就晒到自家的院子外面。(案例来源:宝鸡政法) 
 
看着自己做好的腊肠,王大爷迫不及待地就想尝尝味道,可他万万没想到,有人趁他不注意,把他做的腊肠偷得一干二净!这可把王大爷气坏了,但腊肠也就几百块钱,王大爷觉得报案警方也不一定会立案,就自认倒霉了! 
 
不过,腊肠没了肯定要重新做,毕竟过年的时候总要吃的。于是,王大爷再次买了肉,又重新做好腊肠,但这次他可不敢把腊肠放院子外面了,而是放在自家院子里。可即便这样,王大爷的腊肠还是“失守”了。这个小偷再次趁他不备,把他的腊肠扫荡一空,这下王大爷心中的气再也憋不住了! 
 
这个人偷了一次又一次,如果自己不“教训”一下对方,真当自己好欺负?于是,王大爷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在腊肠里面下点毒。如果这个人还来偷,那也怨不得自己,谁叫他有错在先呢?自己只是出一口恶气,就算出事,也没有责任! 
 
可结局完全出乎王大爷的意料!腊肠确实又被偷了,但他却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当警方找上门调查的时候,王大爷以为自己没啥事,直接承认是自己在腊肠里下了毒。可警方说他涉嫌故意杀人的时候,王大爷懵了!东西是自己的,自己想放什么就放什么,小偷自己偷吃死了,怎么能怪到他的头上呢? 
 
原来,王大爷的腊肠被同村的一个村民偷走,该村民拿回家后向家人炫耀自己的“战果”,并且告诉过家人自己是从哪里“顺手牵羊”过来的,还一直取笑王大爷傻!几天后,该村民吃下有毒的腊肠,口吐白沫而身亡! 
 
王大爷被警方带走以后,尽管他一直不服气,但警方还是把他移送给检察院!后来公诉人以王大爷涉嫌故意杀人罪,对他提起公讼。 
 
因为王大爷一直不认罪,法庭之上,王大爷的辩护律师为王大爷作出了无罪辩护,他的理由如下: 
 
1、王大爷的腊肠被偷了3次,王大爷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手给对方教训。他主观上是了保护自己的腊肠不被偷走,下毒也只是为了教训小偷,并没有想要直接致对方死亡,他更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2、根据有关刑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的合法财产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其为了阻止对方继续侵害自己的利益,在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3、王大爷是对毒的剂量把握不准,属于无知而不是故意。就算他下毒的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也应当对其减轻或免除处罚。 
 
4、小偷自身也有过错,连续偷3次已经构成盗窃罪,在此情况下要减轻王大爷的责任。 
 
检方认为,王大爷在腊肠里面下毒,然后把腊肠放到院子外面,就算该身亡的村民没偷,其他人看到也有偷走腊肠的可能性。所以,王大爷的行为可能会危害到其他不知情的不特定人群,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很有可能导致他人因偷吃死亡,从而酿成悲剧! 
 
根据有关《刑法》的规定,如果行为人故意在食物中投毒,危害公共安全,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死刑。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大爷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能单凭王大爷的一面之词。要看主客观是否一致。 
 
1、王大爷自己都承认,他在腊肠里下毒就是为了报复出气!所以,他主观上即便没有杀人的想法,也有害人之心,介于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之间! 
 
2、客观上来看,王大爷下毒明显会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他却故意下毒,事后发现被人偷走,他也不报案阻止,任由事情恶化。 
 
法律依据:《刑法》第14条,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 
 
综上所述,法院认定王大爷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因为小偷自身构成盗窃罪,王大爷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故意杀人罪,起步就是10年!为了腊肠一个坐牢10年以上,一个没了生命,真是令人唏嘘! 
 
此案告诫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东西被偷,切不可冲动行事!一定要及时报案寻求合法途径去解决问题!不然,就会像王大爷那样后悔莫及!小偷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处罚别人的权利,只有法律才能审判恶人! 
 
那么,你觉得王大爷在腊肠里下毒,是想故意杀人吗?#公益救援在行动##生活#

【锐评|#1840年以来超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一)
大英博物馆日前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莫名失踪、现身拍卖,事件不仅震动英国,也牵动所有在大英博物馆“藏”有文物的国家的心。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大英博物馆为什么天天这么多人#

据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辽三彩罗汉像、商周青铜器等极其珍贵的国宝。

随着“盼国宝回家”的深沉情绪再次激荡舆论场,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网友自制短剧火爆出圈。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的故事,让网友看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的文化瑰宝是如何流失海外的?要怎样才能接它们回家?

(二)

时光退回到一百多年前,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仍,中华大地四分五裂,这是外国人获取中国文物的“野蛮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沉沉暗夜。

19世纪中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去往遥远东方探险的热潮。通过那道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国门,一批批探险家踏上中国土地,借学术调查等各色名号,窃取大量中国文物。

1879年,匈牙利地理学会会长洛克齐到甘肃一带考查,无意中在敦煌莫高窟见到了精美绝伦的塑像与壁画。1899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发现了湮废已久的楼兰古城。异域传奇轰动世界,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等蜂拥至此,随之而来的便是壁画被切割、佛像被搬走、文物大流失。

西方探险家的所谓“壮举”,引起了外国收藏家与古董商的极大兴趣。20世纪上半叶,大量外国收藏家与古董商前往中国搜寻古代艺术品,甚至还有中国的古董商人趁机牟利。在不计其数的大小古董商中,卢吴公司便是彼时美国最大的一间。

卢吴公司向西方出口文物长达三十年之久,有人称,“从中国流往海外的一半古董是经卢芹斋(卢吴公司创建人)之手”,其中的国宝级文物就包括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音guā)”两件浮雕作品。

被收藏家购入的文物珍宝,有的被捐献给博物馆收藏,但更多则被据为己有。据统计,整个西方世界(包括日本)的公共博物馆中收藏了约160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但这只是流失的中国文物的20%左右,其他80%左右收藏在私人手中,且多半没有公开,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三)

国家孱弱,主权丧失,硝烟弥漫,民不聊生,对于文物同样是一场浩劫。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众所周知的悲剧一幕,正是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贪婪的侵略者划分了区域,疯狂洗劫圆明园内的珍宝,“能搬走的就搬走,搬不走的就销毁”。无数精美丝绸被粗暴撕毁,精致玉器被残忍打碎,书画文玩被肆意损坏。“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最终沦为废墟。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有成千上万件中国文物流落于世界上的47个国家,而日本,正是最大的流落国。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掳走的文化财产多达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在漫长的流离岁月中,有些知名文物的流失途径或可考据,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何时便悄然无踪。多少中国人,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展陈中,蓦然看到了漂泊在外的中国文物珍品,何其唏嘘,何其痛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曾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么国外许多博物馆里,“我要回家”的声音一定响彻云霄。

(四)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盼归故土。

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中华文明之殇。让流失文物回家,是中华儿女之责。从政府到民间,数十年来,各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歇。

“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战场上作战,书生也是战士,只有前进,绝不退缩。”这是中国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名言,“藏宝于国”是他的一贯思路。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流出大量国宝级文物,郑振铎在徐伯郊等人协助下,大力抢救流散文物,为此不惜“在夜阑人静时拼命撰写和翻译文稿挣钱,还节省开支把生活标准降到只吃面包喝白开水”。

在锲而不舍的奔走周旋之下,许多如雷贯耳的文物,如书画《中秋帖》《伯远帖》《潇湘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荀斋善本、陈氏古币等,都由此摆脱了漂泊流散的命运。

据权威报道,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已经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的回归。

比如,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音léi)“皿方罍”,于1919年在乱世重见天日,却在几年之后,器身与器盖无奈分隔两地。直到2014年,湖南人用“众筹”的方式,以2000余万美元洽购器身回国,最终让阔别近一个世纪的国宝合体。

每一件文物的迁徙历程,都是一段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每一件文物的归家之路,都凝结着太多人的努力与心血。但却并非每一件珍宝,都能如预期般顺利回家。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二骏,尽管相关方面想方设法促成团圆,甚至提出以文物换文物的思路,中国专家也曾前往宾大博物馆进行修复工作,但二骏目前仍未归来。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五)

漫漫归家路,并不好走。并非简单一句“理当归还”,别人便会欣然应允。

目前,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

购回,主要指在特定情况下,针对一些难以通过法律追索和外交手段回归的文物,采用商业购买的方式让文物回国。尽管这在文物回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花钱买回自己被盗的珍宝,既是对民众的二次情感伤害,又推高了文物价格,容易助长新的非法流失。

捐回,是指各国政府以及政府机构如博物馆之间,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等将自身获得的流失文物以善意捐赠或外交方式送回中国。这是目前最通行的文物回归途径,政府间合作无偿归还文物,也属此类。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文物及艺术品返还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踏上了归家路。

追索,是按照国际公约及各相关国家的法律来解决流失文物归属纠纷的方式,也是最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和伦理道德原则的一种回归方式。但受制于公约的局限性,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返还方式。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中规定,自1970年以后,凡是通过非法渠道从一些古代文明国家走私文物的,一经查明,就要无条件退还。

在这个公约的保护下,中国追回了一些文物。比如,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的五代时期的王处直墓被盗掘。2000年3月,在纽约拍卖的一件石雕彩绘武士像,被证实来自王处直墓。中国国家文物局当即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积极配合,在经历一年的审理后,将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

但可惜的是,这个公约对1970年以前的流失文物回归无用,而我国的文物,主要都是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流失的。

(六)

文物,是承载文化的物质遗存,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寻。它们背后是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它们的命运亦是国家民族历史的记录。

“文物见证的是世事沧桑,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当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连民众基本生活、正常权益都无法维护,文物也会遭受浩劫。而今时今日,神州大地换了人间,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国民意识的全面觉醒,正是促成文物回归最硬核的实力。

诚然,历史上我们一些国人、甚至官员,都有意无意间成了文物贩子的帮凶。但今天,每有文物归国的相关新闻、相关话题,无一例外皆会引发舆论场上巨大的情感激荡。这足以反映出人们对遗珠流落之心绪难平,对国宝归家的殷殷期盼。

恩怨经纬,百年迷踪。我们为国宝的流失扼腕叹息,为促其归家不懈努力,也正因经历过其间的种种不易才更会明白:唯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国宝才会远离噩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期盼,那些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巅峰、又因乱世颠沛流离的“二骏们”,能够重回故土,去见证繁荣光明的泱泱中华。(作者 常青)

#京报锐评# 【#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一)

大英博物馆日前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莫名失踪、现身拍卖,事件不仅震动英国,也牵动所有在大英博物馆“藏”有文物的国家的心。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据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辽三彩罗汉像、商周青铜器等极其珍贵的国宝。

随着“盼国宝回家”的深沉情绪再次激荡舆论场,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网友自制短剧火爆出圈。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的故事,让网友看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的文化瑰宝是如何流失海外的?要怎样才能接它们回家?

(二)

时光退回到一百多年前,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仍,中华大地四分五裂,这是外国人获取中国文物的“野蛮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沉沉暗夜。

19世纪中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去往遥远东方探险的热潮。通过那道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国门,一批批探险家踏上中国土地,借学术调查等各色名号,窃取大量中国文物。

1879年,匈牙利地理学会会长洛克齐到甘肃一带考查,无意中在敦煌莫高窟见到了精美绝伦的塑像与壁画。1899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发现了湮废已久的楼兰古城。异域传奇轰动世界,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等蜂拥至此,随之而来的便是壁画被切割、佛像被搬走、文物大流失。

西方探险家的所谓“壮举”,引起了外国收藏家与古董商的极大兴趣。20世纪上半叶,大量外国收藏家与古董商前往中国搜寻古代艺术品,甚至还有中国的古董商人趁机牟利。在不计其数的大小古董商中,卢吴公司便是彼时美国最大的一间。

卢吴公司向西方出口文物长达三十年之久,有人称,“从中国流往海外的一半古董是经卢芹斋(卢吴公司创建人)之手”,其中的国宝级文物就包括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音guā)”两件浮雕作品。

被收藏家购入的文物珍宝,有的被捐献给博物馆收藏,但更多则被据为己有。据统计,整个西方世界(包括日本)的公共博物馆中收藏了约160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但这只是流失的中国文物的20%左右,其他80%左右收藏在私人手中,且多半没有公开,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三)

国家孱弱,主权丧失,硝烟弥漫,民不聊生,对于文物同样是一场浩劫。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众所周知的悲剧一幕,正是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贪婪的侵略者划分了区域,疯狂洗劫圆明园内的珍宝,“能搬走的就搬走,搬不走的就销毁”。无数精美丝绸被粗暴撕毁,精致玉器被残忍打碎,书画文玩被肆意损坏。“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最终沦为废墟。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有成千上万件中国文物流落于世界上的47个国家,而日本,正是最大的流落国。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掳走的文化财产多达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在漫长的流离岁月中,有些知名文物的流失途径或可考据,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何时便悄然无踪。多少中国人,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展陈中,蓦然看到了漂泊在外的中国文物珍品,何其唏嘘,何其痛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曾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么国外许多博物馆里,“我要回家”的声音一定响彻云霄。

(四)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盼归故土。

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中华文明之殇。让流失文物回家,是中华儿女之责。从政府到民间,数十年来,各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歇。

“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战场上作战,书生也是战士,只有前进,绝不退缩。”这是中国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名言,“藏宝于国”是他的一贯思路。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流出大量国宝级文物,郑振铎在徐伯郊等人协助下,大力抢救流散文物,为此不惜“在夜阑人静时拼命撰写和翻译文稿挣钱,还节省开支把生活标准降到只吃面包喝白开水”。

在锲而不舍的奔走周旋之下,许多如雷贯耳的文物,如书画《中秋帖》《伯远帖》《潇湘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荀斋善本、陈氏古币等,都由此摆脱了漂泊流散的命运。

据权威报道,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已经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的回归。

比如,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音léi)“皿方罍”,于1919年在乱世重见天日,却在几年之后,器身与器盖无奈分隔两地。直到2014年,湖南人用“众筹”的方式,以2000余万美元洽购器身回国,最终让阔别近一个世纪的国宝合体。

每一件文物的迁徙历程,都是一段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每一件文物的归家之路,都凝结着太多人的努力与心血。但却并非每一件珍宝,都能如预期般顺利回家。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二骏,尽管相关方面想方设法促成团圆,甚至提出以文物换文物的思路,中国专家也曾前往宾大博物馆进行修复工作,但二骏目前仍未归来。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五)

漫漫归家路,并不好走。并非简单一句“理当归还”,别人便会欣然应允。

目前,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

购回,主要指在特定情况下,针对一些难以通过法律追索和外交手段回归的文物,采用商业购买的方式让文物回国。尽管这在文物回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花钱买回自己被盗的珍宝,既是对民众的二次情感伤害,又推高了文物价格,容易助长新的非法流失。

捐回,是指各国政府以及政府机构如博物馆之间,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等将自身获得的流失文物以善意捐赠或外交方式送回中国。这是目前最通行的文物回归途径,政府间合作无偿归还文物,也属此类。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文物及艺术品返还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踏上了归家路。

追索,是按照国际公约及各相关国家的法律来解决流失文物归属纠纷的方式,也是最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和伦理道德原则的一种回归方式。但受制于公约的局限性,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返还方式。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中规定,自1970年以后,凡是通过非法渠道从一些古代文明国家走私文物的,一经查明,就要无条件退还。

在这个公约的保护下,中国追回了一些文物。比如,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的五代时期的王处直墓被盗掘。2000年3月,在纽约拍卖的一件石雕彩绘武士像,被证实来自王处直墓。中国国家文物局当即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积极配合,在经历一年的审理后,将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

但可惜的是,这个公约对1970年以前的流失文物回归无用,而我国的文物,主要都是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流失的。

(六)

文物,是承载文化的物质遗存,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寻。它们背后是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它们的命运亦是国家民族历史的记录。

“文物见证的是世事沧桑,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当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连民众基本生活、正常权益都无法维护,文物也会遭受浩劫。而今时今日,神州大地换了人间,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国民意识的全面觉醒,正是促成文物回归最硬核的实力。

诚然,历史上我们一些国人、甚至官员,都有意无意间成了文物贩子的帮凶。但今天,每有文物归国的相关新闻、相关话题,无一例外皆会引发舆论场上巨大的情感激荡。这足以反映出人们对遗珠流落之心绪难平,对国宝归家的殷殷期盼。

恩怨经纬,百年迷踪。我们为国宝的流失扼腕叹息,为促其归家不懈努力,也正因经历过其间的种种不易才更会明白:唯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国宝才会远离噩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期盼,那些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巅峰、又因乱世颠沛流离的“二骏们”,能够重回故土,去见证繁荣光明的泱泱中华。(作者 常青,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报道称帕瓦尔对于两场比赛当替补感到不满,对此他表示:“这不是真的,我并没有不满或沮丧,我效力于一支非常大的俱乐部,我们每三天就要踢一场比赛,每一个位置上都有
  • 有当地知情人士称,这场悲剧由家庭矛盾引发,孙某事前买了几升汽油。 来自@腾讯新闻西区实验学校与金兰高中,知识的殿堂,梦想的摇篮,这里还修了一个钟鼓楼。
  • #让黑色不再沉闷/让黑色亮起来~~~从斑斓色彩中抽离出来的黑色,用一笔亮色点睛,让人一眼聚焦它的魅力大部分时候能看到很多人冬天就是一身黑,穿久了或者看久了就会审
  • 还有一生作恶,五逆十恶,毁谤大乘,造阿鼻地狱罪业,临终时碰到有人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接受了,他就知道他自己一生错了,真正忏悔,后不再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三天、
  • 根据全旗机构改革和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改革的要求,克旗司法局按照各行政执法单位执法队伍建设的要求适时组织培训和考试,自2020年以来,累计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培
  • 一天啥都没干也不能说啥都没干看了会儿这看了会儿那收到了若干不大不小的消息大家都没有骂我骂的很狠都愿意帮我我真的很感恩理解谢谢我所有的盆友 我看朋友的眼光真好 但
  • 基本一年四季都可以用,泛着甜蜜的亮泽,很美啦~图源:maquia.magazine翻到一张小周等我做指甲的时候的照片,我现在也很想做指甲超级宇宙无敌想,小周已经
  • 跳水跳的有多猛回吐就有多猛,前面多单损接回去就是了,87.1的多单上来88.1这里已有100点利润了,这个多单目标已经到位了,各位手上的多单可以走一波了,接下来
  • 那匠人却只提了一个问题:“国王,您在死亡来临之际,是什么感觉?人生是道选择题,是哭是笑,全由自己选择;生活的苦,是道必选题,经历了必须的苦,也等得到想要的甜。
  • 追着太阳去寻找️光的方向吧,哈哈第2⃣️天: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在色彩鲜明的岩石柱石林里徒步,每一步都是一处风景,这个公园不大,半天就可以逛完。不过如果你是第
  • (这天晚上的住宿推荐提前订好,你才第一天到丽江,对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拖着个行李箱在古城石板路上四处找住的地方,累外了不说一不小心还把自己给走丢了,一路上还得
  • 善待父母,这是天下最爱我们的人,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他们,才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态度好一点,陪伴多一点,脾气少一点!善待父母,这是天下最爱我们的人,千万不要等到
  • 四处游荡,不小心进入了东灵国,化身成为青龙七宿之一的亢宿—-“宾翊”。这件神物流落到了北椋,被“陈芝豹”收为己有。
  • 痛过即是重生,美好的生活还等着我重新燃烧,我没时间浪费在你们所谓的聪明人的身上,我还有光,还有我爱的亲人,还有心爱的偶像,我的世界要充满阳光,无谓世事的眼光,让
  • 跟二婚的那位,说什么都没生孩子,我高考后所有志 愿都填了上海的大学,这次我爸没有阻拦我。 当然不,他一直让我上最好的学校,支持我的所有上 进的想法,还主动提出
  • 小源期待和你下次相遇 [哇][哇][哇](菱湖校区) 人社版教材插画这几天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然后就有相关人员出来说教材也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有创意,萝卜白菜各
  • 朗讀很有力量,我第一次去巴黎,就驚歎在拉丁區的酒窖的雙鋼琴詩歌朗誦會,後來才發現在紐約、舊金山成為晚間常見的節目,飵以美酒,在溫暖的酒吧,舉行各種主題的詩歌朗誦
  • 我感觉保险是每个人必备的,尤其是女人,为什么不给自己配置重大疾病保险呢,生病了平时所谓对你好的老公,公婆会倾家荡产的救你吗,手里又不是没有钱,为什么这钱存着不花
  • 图4是大晚上和黑人回他家,孃孃还给我们就吃的,真滴很幸福。略懂一些经济学 真的是经济学舔狗[舔屏]中英日三语日常混用 语言混乱综合症患者[单身狗]想学西语但是不
  • 彭博社報道稱,此前,英偉達等美國本土芯片企業只是對不斷升級的局勢表達擔憂,而現在,這家“美國市值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商”表示,對其A100和H100芯片向中國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