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都说中国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国家卫建委首次公开承认,在十四五期间,也就是2021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人口即将进入到负增长阶段。在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下,少子老龄化将会成为常态。那具体是哪一年会出现?答案或许有些残酷,很可能就是2022年。

其实中国从1983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开始不断的下滑了。那到了去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只有0.34%。那去年新增人口只有48万,比2020年少了156万,比2019年少了419万。那按照这个趋势,很大可能会在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且负增长可能接近百万,这也会是60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那我们从微观角度来看。确实和我们3000块工资没什么关系。那我们格局打开点,培养宏观思维。我们就会发现负增长会带来两个深远的影响。那第二个实实在在和我们有关系。

第一,造成内需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那目前中国最大的内需来源呢?就是城镇化,那在这个过程中对房子,汽车,家电都有消费需求。从而对各个产业都有拉动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新增城镇化人口持续下跌,去年仅仅只有1205万人,还不到过去几年的平均数2500万人的一半。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少子化就意味着未来十到20年的时间,中国的年轻人数量会变少。这意味着什么?能够干活创造经济价值的可都是年轻人。而且我国消费总量一半以上都是18到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如果没有了年轻人,谁去消费来刺激经济呢?

第二,养老金问题迫在眉睫。一个大实话,能够出现养老金问题。就是因为养老金所采取的这个模式导致的。养老金是采用现收现支的模式。那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现在上班族交的养老金是直接给那些正在退休人的。
最早领退休金的那些人可都是没有交过养老金的。这个问题就是等到我们老了之后,如果年轻人少了或者说在工作交养老金的人少了。那我们很可能就领不到养老金了。现在有不少省份都已经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那只能靠着人口基数大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转移支援。如果以后东部沿海地区都自顾不暇了呢?#养老#

【为抗疫青尽全力的突击队】“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以来,北京各市属医院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主动担当、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工作,贡献医护青年力量。

新国展方舱青年突击队、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首儿地坛青年突击队、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小汤山方舱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佑安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各市属医院建立了各级疫情防控相关青年突击队60余支,充分调动医院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年潜能,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在医疗救护、核酸检测、流调追踪、宣传引导、应急处突等方面当好生力军,参与团员青年人数近万人。

在这不寻常的三年中,各医院团员青年始终初心不变,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坚持以行动彰显责任、以大爱凸显担当。

新国展方舱青年突击队

方舱主通道“变身”宽街中医文化街

在定点方舱医院,每一次出征,都肩负医疗救治的同一使命;每一次出征,都传承着医者的初心,践行着抗疫精神。

11月13日起,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1200余名医务人员在这里集结抗疫。在新国展方舱医院临时党委等领导下,W2舱、W4舱等5家北京市属医院223位青年擎起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方舱医院青年突击队的大旗。

与其他方舱的医护人员配置不同,W4舱的青年突击队员来自“五湖四海”,既有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也有来自区中医医院甚至社区、村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是北京首支跨越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组成的方舱青年突击队。大量入舱的患者不仅没有难倒这支队伍,反而让大家快速磨合,迅速形成战斗力。

11月23日深夜1点15分,W4舱迎来了第一批患者,仅用了10小时45分钟的时间就集中收进了1106名患者,创下了当日用时最短、收治患者最多的纪录。寒冷的冬天,为了让每一名患者尽快入舱,突击队员快速登记信息、询问病情并安排入住床位。

为了缓解“方舱白”给患者带来的焦虑情绪,W4舱医疗组的青年突击队员精心制作了70张中医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海报,一幅幅古色古香的海报把方舱里的主通道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宽街中医文化街”,将浓浓的传统中医文化气息带进方舱,给患者普及知识,同时为大家舒缓心情。

在W2方舱B1区护士站,一面鲜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格外醒目,这里是青年突击队负责的W2舱“温暖驿站”。在这里,各岗位青年医护人员为广大舱友提供暖心服务。

每次进舱,曹梦鸽作为B2区的网格长都时刻关注着手台传呼内容,及时为队员提供帮助,她说: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的“加油补给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舱前的焦虑瞬间就被温暖取代了。”

A区网格长张滢月在患者收治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制作病区餐饮统计表、生命体征记录单、新入病人工作完成记录单等表格,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协助护理组制作入舱宣教、七步洗手法和口腔卫生宣教的视频及二维码,方便所有患者清晰了解进舱后的注意事项。连夜为队里缝制了四个手工背包,方便大家拿取对讲机、手机和AED。“我很荣幸成为方舱医院里的青年突击队队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青春在岗位上闪光!”

在“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指引下,各岗位青年医护人员身着厚重防护服,努力克服身体、心理上的困难,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做好院感防控,出舱迎接患者,安排床位落实,协助患者填报信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引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申领、搬运、整理、分发物资,及时发现并安抚焦躁患者,及时为患者分发餐食,帮助老人、儿童、有困难的特殊群体,开展舱内志愿服务等。在忙碌的方舱,青年突击队员用精湛的医术、温暖的照护、热诚的陪伴、青春的朝气,将希望与力量、爱心与信心传递给每一名患者。

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

克服高原反应创造五个“最”

2022年8月新冠疫情袭击了美丽的阳光之城——拉萨,8月7日拉萨按下了暂停键。在拉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北京中医医院17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疾驰雪域高原,千里驰援,抗击疫情。

17名队员中,有13名是青年人,最小的仅24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队伍中,青年人成为主力军,经院领导商议,成立了青年突击队。

他们虽然年轻,但都是经历过武汉、小汤山、地坛、冬(残)奥会等抗疫洗礼的“老战士”。拉萨地处高原之地,高海拔的环境加上严峻的疫情形势使得每个人有点忐忑不安,但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让队员们毫不犹豫冲进抗疫一线。

8月26日凌晨3点北京中医医院援藏医疗队完成集结,赶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1点45分抵藏后,每个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大家忍住身体的不适,经过几天的高原生活及训练,逐渐适应了高原生活。8月30日,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全体青年突击队成员进入方舱工作,为患者开医嘱发药、采集核酸、测量生命体征,队员们迅速适应工作,顺利完成舱内任务。同时时刻绷紧感控防护这根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丽反复强调,要求大家务必做好防护及消杀,严禁队员私自订外卖及采购物品,这也为队伍的“零感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炎炎夏日到秋意渐浓再到寒气逼人的初冬,青年医护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不分昼夜地奔波于方舱和驻地酒店之间,坚守岗位、无惧无畏、无怨无悔。虽然很苦很累,但当队员们看到隔离患者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一句“谢谢”,便感觉在这里付出的一切都意义非凡。

这两个月来,北京援藏方舱医疗队接管的会展中心2号方舱总床位数1182张,经过305名队员的不懈努力,从8月27日接管至10月29日闭舱,累计收治患者7228人,全部出舱转舱,康复出院,其中转院出舱76人,全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平均在舱日(住院日)5.6天,年龄最大的87岁,年龄最小的出生10天。

10月29日15时,北京援藏医疗队接管的会展中心2号方舱顺利闭舱,青年突击队队员胜利完成了任务。

北京援藏方舱医疗队也创造了“最快接管方舱”“最快形成战斗力”“最快高效运转”“坚守岗位到最后”“最晚一支撤离拉萨的外省医疗队”的“五个最”。

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表示,大家都很自豪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也愿意奋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有所需,必有所为”,这是青年人的使命感。援藏的这69天,一群有着同样目标的青年人被紧紧拧在了一起。“青年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疫情终将散去,我们的生活终将恢复正常。”

首儿地坛青年突击队

支援的日子忙碌且充实

2022年11月11日15点30分,原本储备小汤山的12名医护队员接到紧急通知,因地坛医院增加病房扩充床位,急需派驻地坛医院支援。队员们迅速集结,12日清晨,由首都儿科研究所3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青年突击队紧急成立,奔赴地坛医院,开启21天的闭环支援工作。

这次最核心的任务是使患者快速康复,每天的工作非常密集。护理组成员每班六小时,四班轮换。工作内容除了入院评估、输液、抽血、发药、测生命体征、做核酸等常规护理治疗外,还需为病人发饭、打水、领商品、取快递等;同时还要兼顾带病人做CT、送化验、办理出院以及病房终末消毒等工作,每个班都忙碌且充实。

这次被疫情感染的患者中有许多小朋友,突击队队长冯敏所在病区最小的患者只有两个月,还是个早产儿。一天冯敏结束早班即将下班时,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呼叫:“还有首儿所的老师在吗?”冯敏立刻回答道:“我在。”“那个早产患者要做血气分析,麻烦您操作一下。她太小了,我们这组没有儿科护士。”“好的,没问题。”冯敏主动加班,并凭借多年儿科工作的积累,仅穿刺一针,就成功取得了血标本,减少了孩子的痛苦。虽然因为这个小插曲未能赶上通勤班车,但是能为患儿提供帮助,冯敏觉得,所有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

营养中心护士丁翔宇、急诊科杨凡在这方面也是深有体会。每次在应急区中,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见样貌,但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以及与孩子超强的沟通能力,总能让患者和陪护家长第一时间分辨出是首儿所的青年突击队队员。丁翔宇表示最喜欢送患者出院这项工作。每每看着已经痊愈的他们离开,听到他们的那声“谢谢”,心里倍感幸福。

医疗组4名队员也坚持奋战在一线。杜牧医生作为应急七病区唯一的儿科医生,第一天整整工作了14个小时。即使离开病房,也一直回想工作,优化流程,巩固注意事项。其间有一名小患者出现了病情变化,杜牧穿好防护装备为孩子做了详细的询问和查体,给出了合适的诊疗方案,最终解除了孩子的病痛。

作为总协调的宫幼喆医生,不仅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同时还兼顾解决队员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时与地坛医院、酒店、班车沟通,反映队员的需求,帮助队员解决各种后顾之忧。

历经21天、126小时在岗的日夜奋战,这支青年突击队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地坛的任务。

战疫日记

日夜奋战做照耀他人的那束光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队员 贾士雪

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的时候,我的孩子还是个离不开妈妈的奶娃娃,现在他已经适应了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见不到面的生活,还会在我踏上征程的时候送一个玩具帮我“打怪兽”。新冠病毒在他心中是小怪兽,妈妈去工作就是去打病毒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数不清白天黑夜的守护,我希望,在抗疫的战线上坚守奋斗的自己,能够成为照亮病人的那束光。

回想七次进入应急区,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得有个病人,入院以后非常焦虑,所以给他做治疗的时候,我经常会和他聊聊天,讲一些健康小知识,教教他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步骤,如何科学佩戴口罩等。学会后,他也给家人来了一次“病毒病毒快走开”科普小讲堂,缓解了他部分焦虑的情绪。突然有一天,我在发饭的过程中发现这名患者主动来门口拿饭,还对我说,“小贾护士,别往里走了,我出来拿,你穿这衣服够累的了,你少走几步。”我疑惑地问:“我们穿的都一样,您竟然还能认出我来?”患者一笑,“你这么细心,我当然记得你,听声音就能听出来。”原来,我认为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都记在心中。

在应急区工作的日子里,即便我们只是星星点点的光,但汇聚在一起终将成为冲破疫情阴霾的那束强光。

看到患者健康出院是最幸福的事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队员 杨茹

2022年11月16日,我院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地坛医院支援一线抗疫工作,很荣幸的是我成了此次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年间,虽然我们无数次紧急抽调,无数次星夜驰援,但这次我们依然会迎难而上,不畏艰险。

在应急区工作的三周时间里,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短短的三周内也看到了大部分患者康复出院。1530是一名16岁的小姑娘,3月前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现在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对于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来说,本该好好享受青春,却遭遇疾病的折磨,对自身对家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她的脸上却总是挂着微笑,积极乐观,每次吃药打针时她都会说:“看来我离康复又进一步了。”她并没有消极,像一名战士,充满了斗志;像一棵向日葵,向阳而生;像黑夜里的星辰,熠熠生辉。看到她的坚强乐观,突然觉得来这里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能看到每一名患者可以健康出院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应急区工作的时间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一项任务就是拿着出院通知单,带着行李前往西南大门送每一名康复患者出院。这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面对疫情,要克服恐惧,积极应对,胜利的曙光一定会照亮我们。(北京青年报)

【为抗疫青尽全力的突击队】“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以来,北京各市属医院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主动担当、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工作,贡献医护青年力量。

新国展方舱青年突击队、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首儿地坛青年突击队、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小汤山方舱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佑安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各市属医院建立了各级疫情防控相关青年突击队60余支,充分调动医院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年潜能,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在医疗救护、核酸检测、流调追踪、宣传引导、应急处突等方面当好生力军,参与团员青年人数近万人。

在这不寻常的三年中,各医院团员青年始终初心不变,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坚持以行动彰显责任、以大爱凸显担当。

新国展方舱青年突击队

方舱主通道“变身”宽街中医文化街

在定点方舱医院,每一次出征,都肩负医疗救治的同一使命;每一次出征,都传承着医者的初心,践行着抗疫精神。

11月13日起,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1200余名医务人员在这里集结抗疫。在新国展方舱医院临时党委等领导下,W2舱、W4舱等5家北京市属医院223位青年擎起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方舱医院青年突击队的大旗。

与其他方舱的医护人员配置不同,W4舱的青年突击队员来自“五湖四海”,既有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也有来自区中医医院甚至社区、村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是北京首支跨越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组成的方舱青年突击队。大量入舱的患者不仅没有难倒这支队伍,反而让大家快速磨合,迅速形成战斗力。

11月23日深夜1点15分,W4舱迎来了第一批患者,仅用了10小时45分钟的时间就集中收进了1106名患者,创下了当日用时最短、收治患者最多的纪录。寒冷的冬天,为了让每一名患者尽快入舱,突击队员快速登记信息、询问病情并安排入住床位。

为了缓解“方舱白”给患者带来的焦虑情绪,W4舱医疗组的青年突击队员精心制作了70张中医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海报,一幅幅古色古香的海报把方舱里的主通道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宽街中医文化街”,将浓浓的传统中医文化气息带进方舱,给患者普及知识,同时为大家舒缓心情。

在W2方舱B1区护士站,一面鲜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格外醒目,这里是青年突击队负责的W2舱“温暖驿站”。在这里,各岗位青年医护人员为广大舱友提供暖心服务。

每次进舱,曹梦鸽作为B2区的网格长都时刻关注着手台传呼内容,及时为队员提供帮助,她说: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的“加油补给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舱前的焦虑瞬间就被温暖取代了。”

A区网格长张滢月在患者收治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制作病区餐饮统计表、生命体征记录单、新入病人工作完成记录单等表格,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协助护理组制作入舱宣教、七步洗手法和口腔卫生宣教的视频及二维码,方便所有患者清晰了解进舱后的注意事项。连夜为队里缝制了四个手工背包,方便大家拿取对讲机、手机和AED。“我很荣幸成为方舱医院里的青年突击队队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青春在岗位上闪光!”

在“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指引下,各岗位青年医护人员身着厚重防护服,努力克服身体、心理上的困难,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做好院感防控,出舱迎接患者,安排床位落实,协助患者填报信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引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申领、搬运、整理、分发物资,及时发现并安抚焦躁患者,及时为患者分发餐食,帮助老人、儿童、有困难的特殊群体,开展舱内志愿服务等。在忙碌的方舱,青年突击队员用精湛的医术、温暖的照护、热诚的陪伴、青春的朝气,将希望与力量、爱心与信心传递给每一名患者。

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

克服高原反应创造五个“最”

2022年8月新冠疫情袭击了美丽的阳光之城——拉萨,8月7日拉萨按下了暂停键。在拉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北京中医医院17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疾驰雪域高原,千里驰援,抗击疫情。

17名队员中,有13名是青年人,最小的仅24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队伍中,青年人成为主力军,经院领导商议,成立了青年突击队。

他们虽然年轻,但都是经历过武汉、小汤山、地坛、冬(残)奥会等抗疫洗礼的“老战士”。拉萨地处高原之地,高海拔的环境加上严峻的疫情形势使得每个人有点忐忑不安,但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让队员们毫不犹豫冲进抗疫一线。

8月26日凌晨3点北京中医医院援藏医疗队完成集结,赶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1点45分抵藏后,每个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大家忍住身体的不适,经过几天的高原生活及训练,逐渐适应了高原生活。8月30日,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全体青年突击队成员进入方舱工作,为患者开医嘱发药、采集核酸、测量生命体征,队员们迅速适应工作,顺利完成舱内任务。同时时刻绷紧感控防护这根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临时党支部书记关丽反复强调,要求大家务必做好防护及消杀,严禁队员私自订外卖及采购物品,这也为队伍的“零感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炎炎夏日到秋意渐浓再到寒气逼人的初冬,青年医护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不分昼夜地奔波于方舱和驻地酒店之间,坚守岗位、无惧无畏、无怨无悔。虽然很苦很累,但当队员们看到隔离患者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一句“谢谢”,便感觉在这里付出的一切都意义非凡。

这两个月来,北京援藏方舱医疗队接管的会展中心2号方舱总床位数1182张,经过305名队员的不懈努力,从8月27日接管至10月29日闭舱,累计收治患者7228人,全部出舱转舱,康复出院,其中转院出舱76人,全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平均在舱日(住院日)5.6天,年龄最大的87岁,年龄最小的出生10天。

10月29日15时,北京援藏医疗队接管的会展中心2号方舱顺利闭舱,青年突击队队员胜利完成了任务。

北京援藏方舱医疗队也创造了“最快接管方舱”“最快形成战斗力”“最快高效运转”“坚守岗位到最后”“最晚一支撤离拉萨的外省医疗队”的“五个最”。

北京中医医院援藏抗疫青年突击队表示,大家都很自豪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也愿意奋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有所需,必有所为”,这是青年人的使命感。援藏的这69天,一群有着同样目标的青年人被紧紧拧在了一起。“青年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疫情终将散去,我们的生活终将恢复正常。”

首儿地坛青年突击队

支援的日子忙碌且充实

2022年11月11日15点30分,原本储备小汤山的12名医护队员接到紧急通知,因地坛医院增加病房扩充床位,急需派驻地坛医院支援。队员们迅速集结,12日清晨,由首都儿科研究所3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青年突击队紧急成立,奔赴地坛医院,开启21天的闭环支援工作。

这次最核心的任务是使患者快速康复,每天的工作非常密集。护理组成员每班六小时,四班轮换。工作内容除了入院评估、输液、抽血、发药、测生命体征、做核酸等常规护理治疗外,还需为病人发饭、打水、领商品、取快递等;同时还要兼顾带病人做CT、送化验、办理出院以及病房终末消毒等工作,每个班都忙碌且充实。

这次被疫情感染的患者中有许多小朋友,突击队队长冯敏所在病区最小的患者只有两个月,还是个早产儿。一天冯敏结束早班即将下班时,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呼叫:“还有首儿所的老师在吗?”冯敏立刻回答道:“我在。”“那个早产患者要做血气分析,麻烦您操作一下。她太小了,我们这组没有儿科护士。”“好的,没问题。”冯敏主动加班,并凭借多年儿科工作的积累,仅穿刺一针,就成功取得了血标本,减少了孩子的痛苦。虽然因为这个小插曲未能赶上通勤班车,但是能为患儿提供帮助,冯敏觉得,所有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

营养中心护士丁翔宇、急诊科杨凡在这方面也是深有体会。每次在应急区中,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见样貌,但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以及与孩子超强的沟通能力,总能让患者和陪护家长第一时间分辨出是首儿所的青年突击队队员。丁翔宇表示最喜欢送患者出院这项工作。每每看着已经痊愈的他们离开,听到他们的那声“谢谢”,心里倍感幸福。

医疗组4名队员也坚持奋战在一线。杜牧医生作为应急七病区唯一的儿科医生,第一天整整工作了14个小时。即使离开病房,也一直回想工作,优化流程,巩固注意事项。其间有一名小患者出现了病情变化,杜牧穿好防护装备为孩子做了详细的询问和查体,给出了合适的诊疗方案,最终解除了孩子的病痛。

作为总协调的宫幼喆医生,不仅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同时还兼顾解决队员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时与地坛医院、酒店、班车沟通,反映队员的需求,帮助队员解决各种后顾之忧。

历经21天、126小时在岗的日夜奋战,这支青年突击队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地坛的任务。

战疫日记

日夜奋战做照耀他人的那束光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队员 贾士雪

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的时候,我的孩子还是个离不开妈妈的奶娃娃,现在他已经适应了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见不到面的生活,还会在我踏上征程的时候送一个玩具帮我“打怪兽”。新冠病毒在他心中是小怪兽,妈妈去工作就是去打病毒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数不清白天黑夜的守护,我希望,在抗疫的战线上坚守奋斗的自己,能够成为照亮病人的那束光。

回想七次进入应急区,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得有个病人,入院以后非常焦虑,所以给他做治疗的时候,我经常会和他聊聊天,讲一些健康小知识,教教他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步骤,如何科学佩戴口罩等。学会后,他也给家人来了一次“病毒病毒快走开”科普小讲堂,缓解了他部分焦虑的情绪。突然有一天,我在发饭的过程中发现这名患者主动来门口拿饭,还对我说,“小贾护士,别往里走了,我出来拿,你穿这衣服够累的了,你少走几步。”我疑惑地问:“我们穿的都一样,您竟然还能认出我来?”患者一笑,“你这么细心,我当然记得你,听声音就能听出来。”原来,我认为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都记在心中。

在应急区工作的日子里,即便我们只是星星点点的光,但汇聚在一起终将成为冲破疫情阴霾的那束强光。

看到患者健康出院是最幸福的事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地坛医院疫情救治一线青年突击队队员 杨茹

2022年11月16日,我院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地坛医院支援一线抗疫工作,很荣幸的是我成了此次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年间,虽然我们无数次紧急抽调,无数次星夜驰援,但这次我们依然会迎难而上,不畏艰险。

在应急区工作的三周时间里,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短短的三周内也看到了大部分患者康复出院。1530是一名16岁的小姑娘,3月前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现在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对于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来说,本该好好享受青春,却遭遇疾病的折磨,对自身对家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她的脸上却总是挂着微笑,积极乐观,每次吃药打针时她都会说:“看来我离康复又进一步了。”她并没有消极,像一名战士,充满了斗志;像一棵向日葵,向阳而生;像黑夜里的星辰,熠熠生辉。看到她的坚强乐观,突然觉得来这里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能看到每一名患者可以健康出院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应急区工作的时间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一项任务就是拿着出院通知单,带着行李前往西南大门送每一名康复患者出院。这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面对疫情,要克服恐惧,积极应对,胜利的曙光一定会照亮我们。(北京青年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净空法师:这个心一发感应就现前,他那个癌细胞拿掉了,医生告诉他,两个月之后就可以恢复健康。   【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下面说十种利益。   【
  • 首先你要对众生有平等心,藉由了解一切生命的苦乐和自己是一样的,然后从这个基础点生起菩提心。 在这里提醒一个重点:那就是在面对敌人时的心态。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有什
  • 3号早上起床从民丹岛坐船到新加坡,又从新加坡做飞机到广州,广州转到海口,海口动车到博鳌,用了24小时,已经很累了,在博鳌看了一天场地,脖子,脸都晒的特别疼,晚上
  • 前不久,又一个国家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国家意味着“禁忌”。这个外人看来既封闭又沉寂的国家,却有着太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精彩纬度。 人们了解
  • 极乐世界仅是化城?净土只是中转站? 大安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
  • 一个四处蔓延着灵感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思考]❓ 8月23日至9月8日,莫斯科将第三次举办国际露天城市景观设计大赛“花果酱”。 借着这个节日,多位设计师的别样灵
  • #认真减肥瘦腿# 再来一次,只要我没放弃,我就没有输。 day1 早上吃了一袋抹茶面包,因为昨晚吃了零食吃多了 晚上吃了两个猕猴桃和菜 运动其实花了七十多分钟但
  • #当事人谈优衣库试衣间摄像头#近期在公共场所被偷拍屡被曝光,我们的个人生活和隐私就这样被偷窥,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今天博主就教您如何在房间或建筑物中找
  • 而鱼馆负责人孟某却称,后来杀的这条鱼是为了验证张女士提出的所有质疑都是不对的,鱼馆是不会承担责任的,而且他还称,事先并没有告知张女士这条鱼由顾客买单。两条鱼头的
  • #李泽言[超话]# 01 “当一群人一起大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向最喜欢的人。”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也是我应酬前为了抱佛脚,翻遍了整本书,唯一记得的
  • 也多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真诚啊。又来看#白夜行音乐剧#这一年卖了好多次安利,因为这部剧真的值得,能让人感受到用心和真诚。
  • #毕业季# 参加了大三的毕业典礼 就感觉日子真的过的很快 开学回来就是大二啦 这样算来我可能会参加三次毕业典礼哈哈哈 其实我所认为大学最美好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 ! 我十年前就喜欢的偶像(当之无愧)真的越来越优秀!
  •   时光翩翩起舞,无涯的荒野里,盈盈如画也只是卑微的开出花来,清寒细雨,为君沉醉,桃花乱落如红雨,一蓑烟雨茫茫醉荡,尘缘相误,你依旧是你,独我面目全非,忘记来时
  • 有无plmm打算参加青2的 一个女艺人防被骂小tip 见到男艺人不看不听不笑不知道 避免合作 能少说一句话是一句话 当个透明人 最好看见男人就跑 有恐男症最好
  • 这种冰瀑奇景你可曾见过 】据美国boredpanda网站报道,匈牙利摄影师Tamas Toth近日完成了一次短暂的自由摄影之旅,他和3个朋友从布达佩斯前往克罗地
  • ”男人沉默三秒:“你不要我了?”1⃣️今天加午练上了七节课[doge]2⃣️今天黄家祺说我戴着耳环和项链,一定很有钱[doge]还问我五年级教不教她了,我说这得
  • #无锡孕妇摄影# #无锡儿童摄影# #无锡宝宝照#德国摄影师的风光摄影作品.Christian Schmidt来自德国, 从 2000 年开始就是一位自由摄影工
  • 还是努力学英语看原著吧… 翻译总觉得无法把握诗人的情感但是比起积极乐观 我更喜欢颓废至极的人/作品…“有你的时间 有我的时间还有让你犹豫不决一百次的时间一百次想
  • !我们一行辆车8人在进寨后被当地的导游拦住,去她家吃饭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