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是亲友喻,譬如世间有两人彼此是亲友关系,此人心中专忆彼人,而彼人心中却没有此人,故此二人,相逢也等同于没相逢,相见也等同于没相见,若逢若见对专忆者言,不逢不见对专忘者言。此亲友二人之喻,好比众生与佛的关系,佛有大悲故与众生同为一体,佛有大智故视众生平等一如;然众生业障深重不信因果,发不起修行之心,众生愚痴暗钝不了念佛妙法能横超三界圆证不退,故无心念佛。若彼此二人相爱相亲,岂止相逢相见,乃至生生世世都同于形影,不相舍离,好比众生若至心念佛必定见佛,必定成佛。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此是母子喻,比亲友喻更为亲切,因为世间慈爱最切者莫过于母亲,十方如来怜悯众生,亦如母亲疼爱自己的子女。世间母亲,若子不听教诲,仍会念念不舍,若子忤逆忘恩负义,母亲也许会心灰意冷。然佛念众生,哪怕是一阐提类,亦要全力救度,如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世间母亲慈悲止于一世,十方如来慈心无尽,生死相随无有退转。《三昧经》云:“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一般来说,父母都会记得子女的生日,但有多少子女能够记得父母的生日,有些子女看到父母甚至掉头就跑,此“逃逝”比“专忘”更为令人心疼,好比有人发不起修行的心倒也罢了,还要诽谤佛法,破坏僧团,此之景象怎不叫人痛惜。尽管如此,即使是堕阿鼻地狱的众生,只要至诚回心念一句佛号,亦能得到佛光的救度。

若母为慈母,子为孝子,自然经历多生亦不相违远。十方如来似慈母,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又如文殊普贤化现寒山拾得,阿弥陀佛示现丰干之身等,这些诸佛菩萨皆是因为忆念众生,为度有缘之人而来,众生若能忆念如来,犹如如来忆念众生一样,则生佛感应道交,自然生生世世常得见佛,常随佛学,而得究竟成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故若得见佛须成就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即是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经》云:“若人自誓九十日,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七日与九十日的不同乃是众生根机有别,重要的是能做到净念相续、都摄六根,在《往生集》中记载一夫人终年念佛不断,“昔葛济之夫人,一心念佛,因家贫终日织布,机梭一掷,一声佛号,频年行之不倦,其夫信道教,劝修金丹之术。她劝夫学佛,其夫不从,遂各修其道。一日正在织布,念佛声中,见弥陀现全身于空中,遂即礼拜,乃唤济之来看,济之只见佛上半身,庄严光耀,亦即礼拜,由是信从,夫妻同修净业,同生净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三睹圣相,至第三次时,见佛身遍满虚空,自知往生时至,遂集众告知前后见佛之事,此后谢绝诸缘精进念佛,果至其时,结跏趺坐,念佛往生西方。“不假方便”即是不假观想、观像、参究等诸多方便,只要一心念佛,念念是佛,心佛如一,自得心开,古德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之人,去佛不远,故得佛之气氛,染佛之香光庄严,此实乃自得心开后,自性本具的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大势至菩萨以念佛为因地修行第一方便,以此念佛心为其因地心,而证入无生法忍,现在娑婆世界,摄受念佛人同归极乐净土。

佛问圆通缘起时,阿那律选眼根,周梨槃特迦选鼻根,乔梵波提选舌根,毕陵伽婆磋选身根,须菩提选意根,而大势至言,我无选择,都摄六根。令眼所见无非佛色,令耳所闻无非佛声,令鼻所嗅无非佛香,令舌所宣无非佛号,令身所触无非佛境,令意所对无非佛法,将六根一起收摄于一念佛号中,如是净念相续,更无余念,内离妄识,外离妄境,内外湛然,从此得入首楞严三摩地。故大势至法王子以他的所修所证而言,此念佛法门最为圆通,根大因缘最为第一。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养,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1/3页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
2/3页

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见佛身而起信(见佛得忍)与闻其名而起信(闻名不退),所入门户不同,终归一致,故闻与见毕竟同样都是体悟到弥陀大愿业力的慈悲救度,此谓之“闻见一致”。

为了具体显明此义,大师在三心释中设立“二河白道喻”,说明行走白道的行者,在自觉贪欲、瞋恚之心强盛,无法止息,进退皆死,必堕地狱的当下,忽然听闻阿弥陀佛救度的招唤之声说: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突闻此语,如雷贯心,豁然醒悟,信眼开朗,不可思议,叹未曾有,立即住于大安心大满足的境地(不退转),净土法门所说的见佛或闻名即是这种心境的体悟。“二河喻”可说是行者心路历程的具体描绘,而阿弥陀佛招唤之声即是第十八愿的具体内涵。

行者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所照,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贪瞋、逆谤、三定死、无救之机,而与此同时阿弥陀佛“我能救汝,不要畏惧”的慈悲救度之声贯入身心,成为不畏水火,安走白道的机法两种深信的念佛人;此亦即是“真身观”所言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意。

——慧净上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找到初五画的十二冊页(34x23Cm=0.7尺)去年在苏州价准备万金出让,今年现在二万金:大利2⃣️湖鲜3⃣️香芋4⃣️清红5⃣️家乡香菇,龙牙豆7⃣️。
  • 韩伟在会上强调,推进阿米巴经营模式落地是公司推进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公司持续成长发展的必然举措,全体干部职工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
  • ”“在复杂中坚持着简单,这句词是一个我很向往的舒适的状态。#马嘉祺[超话]##马嘉祺 柔水雕刀#0828小班⑥ 662“希望不管是五年后还是更远的未来,自己都能
  • 长安马自达将变更为由三方共同出资的合资企业,三方的出资比例为(长安汽车)47.5%;(马自达)47.5%;(中国一汽)5%。根据该共识,中国一汽作为长安马自达增
  • ★そうめんパッタイ(考案者:見取り図レシピ)◆材料・そうめん 1.5束・豚細切れ肉 80g・ニラ 1/8束・もやし(ひげ根を取ったもの) 1/4袋・卵 1個・サ
  • 唐六祖惠能曰(1)。一切福田(2)。不离方寸(3)。经云。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又云。罪福二轮。苦乐两果。皆三业所造(4)。一心所感。若一念心瞋(chēn)恚(h
  • -可丽金胶原大膜王这是一个睡眠抗老面膜一盒有10粒,一次用一粒面膜的质地是比较好吸收的那种所以薄涂在脸上通过按摩打圈没一会就吸收好了脸上也没有黏乎乎的感觉睡觉的
  • 肩带可调节,缎面的很有质感,真的不输商场里大几百的文胸!团贴 ☀️防晒系列|奥利奥联名#遇见雪梨 预见你的美丽# 【old school牛仔】乔乔的炸街私服来袭
  • 据了解,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这家美食企业还很有爱心,捐款2万元支援武陵源抗击疫情。8月28日、29日,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黄石寨、袁家界、天子山等景区连续出
  • 这个地方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想像力、神秘性、隐私以及内心世界,一般手相中这个地方比较突出时,可以看得出这样的女性平时比较多愁善感,容易引起人的关注和兴趣【东西湖的这
  • 我是一介布衣,大多時間苦於生計,無法於篆刻投入太多精力,只有在稍暇之時,以篆刻作為生活壓力之外的心靈慰藉。廣博精妙是我追求的目標。
  • 特别特别熟悉的味道,我想了很久,发现是小时候郁美净擦脸油的味道!不是香精的那种香,是甘甜的感觉。
  • 【海鸥夺食又升级[跪了]交配季来临专家提醒感染风险[话筒]】在交配季节,Circular Quay的海鸥变得凶猛起来,抢夺任何人的食物。然而野生动物疾病组织的副
  • #阳光信用# [月亮][单身狗][单身狗][单身狗]#每日一善# 我一见到你,我就变得不像我自己 ——金庸不谈感情,不谈落魄,杯酒下肚一醉方休世间再苦,汤圆也是
  • 附近有一条小吃街地点:佛山禅城区祖庙大街2号✅佛山创意产业园(免费)晚上去挺好看的,我当时是白天玩的,有些店铺还没开,拍照打卡地地点:佛山禅城区季华四路33号✅
  • 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换来一个明白和遍体鳞伤,值得吗?值!
  • 怀特海说过: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两回事。怀特海说过: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两回事。
  • 这种挽回不靠什么投机取巧的小手段,所以这样的挽回是让他真心诚意,自愿的想回到你身边。当你变得更优秀,当你变得更美好,你就有权利享受同样美好的事物,你就拥有更多的
  • 布拉德利-比尔:我下赛季想投远距离三分近日,奇才球星布拉德利-比尔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他在休赛期加练了远距离三分。但我想去投远距离三分以及出手更多的三分球。
  • 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辛酸,每个人心里,都有旁人无法感受的难处,在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微笑的表情下,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总把最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