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 金刚经 》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 或
“ 谁曾想 ”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 中
讲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
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那些逢人必推的百科全书#
南怀瑾经典阐释《金刚经》精华句
—————————————————————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执化跑来学佛参禅,全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谨: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梦幻般地不实在,佛经以泡、影、露、电、水中月、空中花、镜中相、阳焰、海市蜃楼来作比喻。除了梦幻观的修法外,另外就是透过理性的认识,了解我们的人生是虚幻不实的,真正的修持不是什么观、什么法,而是大智慧,用智慧观察一切如梦如幻。
故: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一旦把战争这条狗放出来,没人知道最终被咬的会是谁

我已经写过几篇专栏文章,探讨某些重要的外交政策理念,如实力平衡、民族主义和安全困境。如果各国领袖未能牢记这些理念,他们必将深受其害。现在,我将献上另一篇文章,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世界各国领导人或外交政策顾问应该把我的这个结论大张旗鼓地或置于案头,或挂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或如有可能就纹在他们的眼皮内侧,这样他们就永远永远不会忘记它:“开战容易终战难。”

说明这一现象的例子随处可见。杰弗里·布莱尼在其经典著作《战争的起因》中写道,历史上许多冲突都源自当事者“对战争的幻梦”,尤其是迷信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会很快结束且代价不高,而且自己还会取得压倒性胜利。

例如,1792年,奥匈帝国、普鲁士和法国的军队打作一团,他们都坚信只要经过一两次战役就可结束这场战争。法国激进派认为本国最近发生的革命会很快蔓延至其它国家,而对立的君主国却认为革命军是乌合之众,自己的正规军将轻易祛除他们。而实际上,他们反复争斗了约四分之一个世纪,这场战争将所有大国都牵扯进来,甚至还影响到了全世界。

同样,在1914年8月,欧洲各国开战,它们都宣称士兵们将在圣诞节前回家,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备受期待的圣诞节直到1918年才到来。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在1980年也陷入了类似的幻梦,他以为1979年的革命已使伊朗不堪一击。结果两伊战争持续了8年,两国都有数十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即便一方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它往往也不会迅速赢得战争,反而会跌入战争泥潭。1967年的六日战争持续了不到一周,但它没有解决以色列与其邻国间的任何政治问题,只是为代价更大的“消耗战”(1969-1970年)和1973年的十月战争埋下了伏笔。

以色列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这场入侵在军事上几乎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以色列随后对黎巴嫩南部持续占领了18年,其结果是数百人丧生,促成了真主党的成立,并为几次代价更大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人们很难找到比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更成功的军事行动,但萨达姆在其军队被赶出科威特后设法保住了权力,美国最终只是在伊拉克上空设立了有战机巡逻的禁飞区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偶尔发动一下空袭。

事实证明,美国2001年在阿富汗和2003年在伊拉克取得的初步成功完全是虚幻的。入侵伊拉克不到两个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过早地登上一艘航空母舰,大言不惭地宣称“任务完成”。而接下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了屡仆屡起难以剿灭的大规模叛乱,美国为平叛战争付出了高昂代价并最终失败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不明智地进攻也门胡赛武装前本应吸取前车之鉴。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战争符合发动者的期望,既短暂又能轻易结束?不要以为战争就是不可捉摸的,或战争计划无法完美,或者战争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会使战前的如意算盘落空。准备开战的领导人需要考虑到某些大势会使战争规模扩大,代价更多且持续时间更长。
首先,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对手的抵抗会有多激烈,考虑发动攻击的领导人很可能会低估对手的抵抗。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未能意识到民族主义的力量。侵略者还有一种倾向是以为自己的国家天生优于所有对手,这促使他们低估了对手的抵抗能力。如果侵略者意识到对手更强大、更团结、更在意战争结果,那他们就不会发动战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却经常在这一点上出错。

其次,一旦开战,屡见不鲜的“沉没成本”问题总会出现。假如交战双方遭受损失,他们的领导人就会希望获得足够多的收益来证明牺牲是合理的。失去亲人的家庭不想被告知这些牺牲是无价值的。军事指挥官可能会事先警告战争风险或反对最初的开战决定,但他们不想为战败承担责任,而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取胜利。让沉没成本决定当前政策可能并不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回本的愿望也会鼓励双方扩大战争目标,因为他们都试图获得与其损失相称的收益。

第三,战争本身会强化交战双方对彼此的刻板印象,从而使战争持续下去。无论两方在一开始对彼此抱有怎样的怀疑和仇恨,这些情绪只会随着对方给己方造成更多的死亡、破坏和痛苦而变得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复仇的情绪自然而然产生了,这反过来又促使两方都想获得完胜,制服对面那个令其日益鄙视和仇恨的敌人。

第四,随着敌人的形象获得固化,两方谈判的能力就下降了。两方外交关系可能已被切断,这使两方展开直接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任何敢于提出妥协可能性的人都可能被指责为叛徒(甚至更糟)。即使谈判真的开始,两方也都不会充分信任对方会达成协议。和平协议通常面临严峻的承诺问题(即“我怎么能确定我的对手不会重新武装、破坏和平条约并再次来找我麻烦?”)。随着两方对彼此的看法恶化,这一障碍将越来越显著。

第五,战争还有很强的升级扩大趋向。如果一方失利,它可能会考虑动用更多武力,打击新的、更危险的目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增加赌注。

战争扩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外部势力插手支持战争中的一方(就像战争爆发以来北约对乌克兰所做的那样),或者这些外部势力会在其它各方不注意的时候谋取私利。叙利亚内战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叙利亚内乱最终引来了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美国、以色列和其他几个国家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预。不幸的是,外国介入得越多,它们受战争结果的影响越大,那所有相关方达成一致结束战争就越难。

导致战争延长的第六个问题是信息质量恶化。有传言说美国前参议员希拉姆•约翰逊曾说过,“战争来临时,第一个受害者是真相。”尽管交战国应该尽可能冷静明智地思考和行动,但战时状态会使这一点更难做到。

政府有强烈动机,通过报喜不报忧和不断提醒民众敌人本性邪恶来维持民心士气。它们会施行审查制度,压制或边缘化异议者,于是就连内部人士也很难准确了解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专制政权有很多方法来控制公众知道什么,但这个问题在民主国家也不罕见,在民主国家,媒体经常会受制于爱国狂热或政府的蓄意操纵。

如果交战各方的精英和民众都相信战争对他们有利,那他们就不会施加太大压力去结束战争。当然,他们不可能都是对的,但真实的情况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被广为所知。正如英国首相大卫•劳埃德•乔治在1917年所说,“如果人们真的知道(前线情况),那战争明天就会停止。但他们当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发动战争的人在取得他们可以称之为胜利的奖品前不会有动力去结束战争,因为小胜即收意味着他们承认自己搞砸了大局。已故的弗雷德•伊克雷(他可不是鸽派)在其名作《每一场战争都必须结束》中指出,结束战争通常需要新的领导人上位,因为选择参战的人通常不愿意或不能承认他们错了。这确实令人沮丧,因为清除责任人总是困难的,有时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生命代价才能做到。

当然,所有战争最终都会结束,但当代价远大于收益时,结束战争只是聊胜于无。教训很明显:尽管战争有时可能是必要的,但除非非常必要且别无选择,否则不要开战。那些开战决策者绝不要忘记,发动战争会释放出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强大政治、社会能量。一旦你把战争这条狗放出来,没人知道最终被咬的会是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战争持续的时间和让各方付出的代价会远超你的设想。

(文/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斯蒂芬·沃尔特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外交政策”网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复旦博士生与石梁学子共话“文遗” 有益有趣有传承#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瑰宝。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 大都會博物館藏 Title: Plate with Dragon and Waves3️⃣ Period: Qing dynasty (1644–1911)
  • 我知道领导拿我没办法,因为我每天已经自我超频,竭尽全力了。而且机会成本太高,如果做这一个大任务,我不得不放弃N个中任务和小任务,可能最后一事无成。
  • !!
  • 现在美国还有在售,并且以每天放100台的数量开启预订,23号就是最后一天了,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富士美国官网试试运气。根据目前计划,换季后航班密度较高的航点有北京(
  • 禄堂运其中之易理:十干禄为日元之身,饥禄堂无非身弱不可托财官,以饥人为喻,岁运逢禄,乃得财官之意。饱禄堂无非身旺可托财官,以饱人为喻,再逢禄旺运,身旺无依,反主
  • 可以預期,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和完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必將在中國農村改革的大潮中遨遊騰飛,為鄉村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當前,合作社正逐步從傳統種植養殖領域,向設
  • 对于考研这件事,没有了结果过程就好像化作一片虚无,但我想如果不记录点此刻的什么的话,我两年的时间可能真的会有一天随着时间的洪流冲刷的一无所有,连回忆都不会剩下几
  •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你若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你就会拥有快乐,你若拥有充满生机的心,你就会拥有健康幸福,其实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易。你若拥有一颗宽容善良
  • 今天是周五,难得有兴致坐下来用笔记下一些事(可能因为晚上写了下稿子吧,唤醒了久违的文字表达欲(?)。 下午的时候爸爸和爷爷过来了我这边,我去找他们,在一家叫“
  • 有些朋友,你真心对她,她未必真心对你好 三月初,找工作,面试前台,认识了一个00后小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就成了朋友 可由于本人体验半天后,深度了解到老板
  • 据高玉宝的一位亲戚说道:“某一年,他在回东北时候,在车上与高玉宝同行,那个时候网上已经开始有了关于周扒皮这个角色不同的“声音”。他是有名的反派角色,为了延长长工
  • 所以说,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真正的门面不用吹嘘,大众都会看到,门面也不是粉丝吹一句他就是了,要照这样说,全天下的爱豆都是门面,这可能吗?最后,请记住,丁程鑫时团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4、让女主在大街上公然劫囚车,这就是找死啊,结果别的同志都牺牲了,而她还能全身而退,你说这种剧情谁能相信呢?2,老默幡然悔悟,是清楚自己被利用了在老默的心目中,
  • 就好比前几天我在安利今年的心头爱《漫长的季节》她们却在跟我讲《宁安如梦》和《神隐》……受不了长久维持向下兼容的状态,也受不了向下兼容的同时,被以为需要被向下兼容
  • 后面我也照葫芦画瓢把灯牌藏到……不说了,你懂的嘿嘿 一路顺利通过安检进场,开场其他歌手上台的时候,我在思考什么时候合适把灯牌举起来,是现在,还是等瀚瀚出场后,
  • 遗憾的是我极力喊大洋看,但她根本没看到,可惜可惜出去玩除了放松心情,体会快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就是看到很多很多不同的人。四个人的经历在这几天短
  • #嘉兴藏读记#《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〇示众。如今要见自心。作么生见。且那个是心。若道只这推穷寻逐的是心。又遭佛诃斥。推穷寻逐的。决定不是心。此但妄识。识有生灭。
  • 总而言之,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诚实,而应该让他们具备自信、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积极向上的自我,对成功的渴望,和敢爱敢恨的能力,任凭任何挫折也绝不能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