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扬帆起航风正劲 稳舵奋楫势昂扬——通化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达产达效】
近日,记者踏访通化市项目建设一线,似火骄阳挡不住建设者们奋力攻坚的激情。

看!建筑工地塔吊林立、热潮涌动,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关东里文化旅游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规划蓝图跃然眼前……

听!厂房车间设备运转、轰鸣不息,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等项目加赶进度,正全力“加码”通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深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化市持续推进“十大行动、百项工程”,项目建设脉搏强劲、“质”“量”齐飞,振兴发展的奋进之势、拼搏之志,火热澎湃。

集聚动能,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从通化市区出发前往柳河县新材料产业园,连绵山丘之中,偌大的产业园一进入眼帘,就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园区内,总投资100亿元的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正开足马力抢生产、提速攻坚,一栋栋体量巨大的现代化厂房,气势恢宏。
“项目占地面积1850亩,是石墨电极行业生产规模排名前列、单体全流程生产规模排名第一位的生产项目。”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宝树的话语充满自豪。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走廊,通化市聚焦“六新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年产30万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年产3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项目石墨化工序和预炭化工序部分投产,一期项目其它工程加紧建设。
关宝树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税收30亿元、利润50亿元。巨大的体量成为通化新材料产业绝对吸睛的存在。
布局新材料项目推动发展提质升级,只是通化市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设东北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通化以项目论英雄、以产业比实力,全力推动一批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发展。

如何“谋”?
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通化市“一四五”发展思路,“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应运而生,立足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凝练”一批打基础、固根本的重大项目。

如何“动”?
靶向发力、政策护航、一线破题……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和项目“百日攻坚”等系列专项行动,提速提质强“引擎”。
谋定“项目为王”这一奋进势头,全市上下砥砺实干,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投资,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今年,通化市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10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6.6亿元。截至目前,220个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101.5亿元。

做强“引擎”,优势产业振翼蓄势
通化,作为“中国医药城”,是“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重点建设的千亿级制造核心。
透过项目看发展,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迎来医药“智造”大时代。
“重组人白蛋白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是全球生物制药技术的一个突破。项目达产后,可以彻底扭转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
在总投资30亿元的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厂房车间拔地而起,公司总经理项炜正忙着安排9月份设备进场相关事宜。
“企业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的产业化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预计2024年投产。”项炜介绍道。
与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园项目相距不到10分钟车程,是通化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

1998年,通化东宝药业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第三个能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
精进科技研发和生产,提升企业后续发展潜力,总投资20亿元的通化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正酣,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轮廓清晰、跃然呈现。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2亿元,药物研究院已经投入使用;德谷胰岛素生产车间正在进行部分设备调试。”通化东宝药业项目经理葛洪福告诉记者,产业园以蛋白质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为主,所有产品将在这里实现最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止;建设者全力作业、劲头十足……来到总投资20亿元的通化县安宇生物建设项目现场,办公楼、研发楼、人用疫苗及兽用疫苗生产车间等主体工程同步施工,项目现场每天都有新变化。
现场负责人郑海权介绍,该项目预计年底可实现试生产,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增加就业750人。
“我们拥有专业研发团队,应用国际领先的基因生物技术,专业从事新型分子疫苗的研发生产。”郑海权说,通化医药企业众多,优良的集群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聚焦优势产业夯实基本盘、做优“专精特新”文章抢占制高点,通化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在兼顾“量”与“质”中实现升级,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的璀璨画卷正徐徐展开。

释放活力,汇聚发展崭新动能

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通化市优势产业“老树开新枝”、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争先之姿令人赞叹!

与此同时,项目发展所创造的无限活力,也让“老城焕新生”,孕育出勃勃生机。

积极融入吉林省冰雪产业“一心、三廊、两区、两环线、多节点”的空间布局,2021年12月18日,连绵几公里的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崛起于我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

吉林万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雨兴奋地说,上一个雪季,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就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8000万元。

眼下,做足冰雪旅游文章,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项目正开足马力推进二期施工建设,现场塔吊、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运转不停,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

“项目整体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70万-10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人。”张春雨十分激动。

在通化市区,关东里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火热繁忙。抢抓工期,370余名建设者干劲十足,仿古特色街区建筑雏形已现。

“项目总投资3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通化一处还原通化老城记忆和历史风貌,融合美食、购物、娱乐、休闲等多元业态的文旅新地标和高端‘城市会客厅’。预计9月20日全面交付,10月1日前开业运营。加紧建设的同时,我们逐步开展招商工作,已有150多家大型业态有意入驻。”吉林信通青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清难掩兴奋。

这一刻,与蓝天相伴的只有那刺目的烈日。在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无惧烈日“烤”验,抢抓工程进度,不绝于耳的繁忙建设之声,彰显出项目建设的强劲脉搏。

与关东里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不同,通化市佟佳江旅游度假区着眼于用生态建设赋予文化旅游发展新能量,“山、水、城、园”的游览格局,让这里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项目总投资3.8亿元,规划面积65.8公顷。目前,滨水景观带、城市文化区、运动休闲区、儿童娱乐区已向市民免费开放,演艺核心岛、山地度假区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通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丽谈及这一项目,满怀憧憬。

漫步园区,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游艇、帐篷等度假设施配套完善,精心打造的区域和景致,吸引着记者目光,也引来了众多游人休闲、游玩。在演艺核心岛,一群建设者忙碌的身影“夺”去了记者目光。“我们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剧场看台的施工。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就通过洒水降温、错峰施工等方式抢抓工程进度,尽一切努力争取早日完成建设。”施工人员尹波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这么漂亮的地方,得让市民早点过来游玩。从川流熙攘的市区,到绿荫连绵的山丘,一路走来,一个个富民、兴业的大项目、好项目,正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那是通化人民的奋进之姿。

【河南商丘大力倡导产业多样化 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沃野平畴,流金叠翠。六月的商丘大地,麦收过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脱贫攻坚宣告胜利,到乡村振兴风帆正扬,商丘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辽阔的豫东平原上,农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渐次展开。

农村美,有“面子”有“里子”

临水栈桥迂回曲折,亭台楼榭古色古香,徽派小院别有风情……初到民权县任庄村,江南水乡般的美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任庄村曾饱受风沙盐碱之苦,为改善人居环境,民权县提出沿黄河故道打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两园一廊”发展思路,结合黄河故道任庄水库美景,突出“水”之特色,把恢复和保护水生态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旅游度假、亲水养生、生态农业、休闲垂钓等故道特色风光,打造生态水文化、生态湖泊、森林氧吧相辅相成的旅游品牌。

如今的任庄“破茧成蝶”,成为集亲水、度假、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热点。以“美丽经济”为契机,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振兴。

在商丘,农村美,不只是有“颜值”,更有“里子”。

柘城县牛城乡堌堆集村在人居环境“绿起来”行动中,以绿为点、以绿造景,先后栽植法桐、红叶石楠、小叶黄杨、大叶女贞等绿化苗木1万多株,借助地势巧妙设计小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扮靓扮美新农村。

成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堌堆集村内,精心绘制的“二十四孝故事墙”和“政策宣传两条街”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道德法纪和政策教育,自觉传承弘扬孝道美德,尊敬父母、感恩父母、敬老奉亲蔚然成风,民众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忠实维护者和践行者,营造了独具中原农村特色的文化教育氛围。

与此同时,堌堆集村两委坚持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内建设有一流的惠农书屋,配置有先进的电教设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民调委员会,村民们移风易俗,自觉守法纪,社会风气正,干群齐心共同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以来,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中,商丘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得到高质量发展,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2017年以来,商丘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位,贫困群众的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27%,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00.71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41.53元。全市920个脱贫村实施了“九大工程”,92.3% 的脱贫户实施了“六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脱贫村村容村貌和农户生活条件。

商丘农村美,有“面子”更有“里子”,促进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产业强,渠道广增收显

施肥、浇水、管护……在柘城县的椒田里,随处可见椒农们忙碌的身影,小辣椒给他们带来了大收益。现今,柘城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万人走向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柘城县抓住了辣椒产业的“牛鼻子”, 坚持“规模化种植、链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集新品种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贸易、会展经济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格局,演绎了从“中国三樱椒之乡”到“中国辣椒之都”的传奇。

目前,柘城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20多个地区和国家,增收效益显著,带富效果显著。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之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商丘市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呈现出农业和制造业等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发展强劲,带富效果显著的局面。

睢县抢抓东鞋西移的产业转移机遇,盯准“一双鞋”,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制鞋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的重大转变,形成了集群集聚发展效应。

如今,安踏、中国乔丹、鸿星尔克等427家制鞋企业落户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遍地开花”,年产能3亿双,占全国休闲运动鞋总产量的30%以上;先后带动近10万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

同时,睢县打造了21个特色产业示范点、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凝聚发展合力,提振发展信心,打造出了具有独特优势的 “名片”,为乡村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产业强,乡村兴。脱贫攻坚以来,商丘市通过产业扶贫,全市相继培育了3个千亿元和12个百亿元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目前,全市累计建成891座扶贫车间和944座村级光伏电站,扶贫车间建设初具规模,起点高、经营好、覆盖广,建设数量占全省的1/4,总量居全省第1位。

农民富,特色产业铺路

睢县白庙乡土楼村,一个豫东传统村落,名字听起来“土”,一旦进入,你便会被深深吸引:土楼村一点都不土,一户户雅致小院散发着浓重的艺术气息,村民们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不仅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和艺术衍生品,还“画”鼓了自己的腰包。

从一个贫困村到艺术小村,土楼村完成了的美丽嬗变。

一个贫困村如何在脱贫致富路上脱颖而出?这是2018年到白楼村帮扶的睢县包村干部思考的首要问题。最终,帮扶干部找到了答案——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请专业画家开办农民工笔画室和书法公益课堂,培训了能写会画的本村村民学员。

让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能行吗?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白楼村培训了多名村民学员,他们的画作从画种单一的工笔画到手绘包、定制手机壳、手绘T恤衫、帆布鞋、卷轴、折扇、团扇等艺术衍生品,“刚需、实用、易耗”的书画产业化创新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相融合。

村里的院落也拥有了“天香园”“惠济斋”“洛邑堂”“梅花别院”“江小姐的后花园”等别具艺术气息的名字,被来自北京、郑州、洛阳、商丘等地的艺术家租赁,并打造成了集书法、绘画创作、艺术衍生品设计等不同特色、具有浓厚文化内涵和乡愁气息的文化小院。

昔日的传统村落在艺术家们的“装扮”下,成了都市人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书画卖出去了,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特色产业铺就村民致富路,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全国闻名的“画虎村”,王公庄村村民凭借画虎技艺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年来,王公庄全村1300多人中有900多人从事绘画和相关产业,村民们从荷锄弄镰的农民变成能写会画的美术工匠,并形成了以王公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各镇村3000余人的绘画群和产业链。现在该村的绘画作品在北京、广州、西安、郑州、大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绘画市场上都有专门的摊位,绘画作品还出口到日本、孟加拉国等。

为适应新形势,王公庄村成立了王公庄农民绘画合作社,积极对接国内电商平台,以农企结合的方式组建电商孵化平台,使村民绘画收入大大增加。2021年,王公庄村创作绘画作品9万余幅,销售产值近亿元。

慷慨歌未央,扬帆踏征程。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商丘市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围绕本地优质资源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共安排产业项目278个,开工率100%、竣工率96.04%。项目共涉及资金13.43亿元,资金拨付13.05亿元,拨付率为97.16%;累计带动脱贫户33.23万户,带贫88.25万人次,户均增收2000余元。(中国日报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抬头 就和小伙伴一起看到这个粉色的月亮啦 还趁机许愿 关于月亮,自古便是浪漫的。我们对月饮酒,望月感怀,向月祈愿,赏月作文,故乡月,边关月,离别月,相思月。不
  • #fineDaily# BURBERRY 揭幕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装置「寰宇艺境」。为礼赞享誉全球的品牌标志性 Trench 风衣,「寰宇艺境」致敬了品牌创始人T
  • 段永平《投资理念篇》中主要讲的问题: 问题一:买入企业的标准就是股票的价格低于企业未来能赚到的所有现金的折现值 在所有价值投资类的书籍里面。都提到了这个标
  • 侘寂风,灰水泥,黄土墙,老旧砖,现代与老宅的结合,整体很好拍,很出片!位于上下杭新开的咖啡厅……应该会是一家有内涵有实力的一家网红店! 点了3⃣️款蛋糕佐冰美式
  • 段永平《投资理念篇》中主要讲的问题: 问题一:买入企业的标准就是股票的价格低于企业未来能赚到的所有现金的折现值 在所有价值投资类的书籍里面。都提到了这个标
  • 【电机即将进入中国话语权时间】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之一,电机占到整车价值的5-10%,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随着各国在新冠疫情之后发
  • #回首唐山五年 展望十四五# 【曹妃甸:争当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期间,将签约引进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力促1至2家京津名院名校在曹妃
  • 有些话我们止于唇舌, 因为心事不是对谁都能说; 有些时我们假装快乐, 因为眼泪不是对谁都能落。 心里的话, 只想说给知心的人听; 内心的脆弱, 只
  • 在这个爱意我纵横的时代感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人会永远爱你,也没人会永远陪在你的身边,我从来没怪过没人唯一的爱我,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一辈子那么久,我也不可能
  • 【鼓励民营、外资及国企等积极投资!北京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大动作】北京市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在岁月中跋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 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 急时缓一缓,对自己微笑。  生活的每一天, 最应该被
  • 【何君尧:“支联会”必须为其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付出代价】警方国安处昨日(8日)拘捕“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以及常委梁锦威、邓岳君和陈多伟。对此,立法会议员、执业律师
  • 微博ID:咕噜哼哒 你既然已经不喜欢了,或者说没什么爱意了你就安安静静的脱粉,怎么还要踩别人呢,你这明显就是粉转黑了,我不说你披皮哈,从你这些微博看来你现在
  • #查处以游学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教育部: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教育
  • 今日上午戎费媛、桑娜、黄赟还有陆胤庚回学校来,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班有包括他们在内的好多同学都考在了上师大——哈哈哈,继做了他们的高中学长之后,我一下子又多了这许多
  • 前几天因为丢了AirPods特别难过就给自己买了一束花,今天早上顺丰小哥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家吗给我送花。难得休息收了花我躺床上睡到下午,看到花瓶和花剪都到了,我又
  • 祝五周年快乐! 全体群员千纸鹤必背应援口号 千家低谷你不陪,千家强大你是谁 此生不悔入千家,来世还做千纸鹤 他配世界万,人爱,只因他叫易烊千玺 千家从
  •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指路不吞必hui ,诚信hu动,较好及以上来,️tag ️ hui】 传播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豁达、
  • 这不就是中二病 我初中走在路上总觉得我是神选之子 神力只有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才会被激发 所以我一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存活着 就等哪天成为救世主...神经病吧我 二
  • [衰][衰][衰][衰]9月8日,有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三张柳岩现身北京机场的照片,并配文“柳岩现身北京机场,穿灰色短袖搭配牛仔长裙,衣带宽松,略显憔悴,虽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