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端机拍照变好了,那么可以胜过老旗舰吗
前言:中端机拍照越来越好了,但到底有多好呢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三易生活曾在相关内容中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一些手机厂商也逐渐开始将过去仅用于旗舰机型的部分高端影像配置,“下放”到定位并不那么高的产品上。再加上技术进步本身,也带来了诸如主控AI算力、ISP吞吐量的大幅提升,使得基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厂商都开始在中端产品上宣传“拍照相比前代大幅进步”。
手机厂商的这些宣传有没有错?从我们的实测结果来说,这些新款中端机型在拍照解析力、微距效果、夜拍感光能力等许多方面,相比过去两三年里“前辈”们来说,的确普遍是有着显著进步的。如果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来说,这当然是一件显著的体验提升。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端机”在影像方面的设计、用料其实是大幅落后于同期旗舰产品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2019年到2021年差不多两三年时间里,当旗舰机型的影像能力不断快速进步时,当时中端产品基本在这一方面几乎是“原地踏步”,并且与顶级机型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那么这样一来,一个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如今手机厂商决定提升中端机型的影像体验时,他们到底给这些产品带来多少诚意,如今这些公认“拍照明显变强了”的中端机,又是否真能达到数年前老旗舰的水准呢?

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我们三易生活也进行了一次评测。如果大家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不妨接着看下去吧。

测试设计:三台中端机VS三款非影像旗舰

老实说,即使不做测试,我们也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在整体的影像能力上,哪怕是当下最新、最以“影像”作为宣传卖点的中端机型,也大概率是会被三年前的顶级影像旗舰“压着打”的。

其实这并不奇怪,毕竟纵观整个业界不难发现,很多好几年前就已出现在旗舰机型上的影像配置,其实至今都没有“下放”到中端产品上,比如潜望式长焦以及广角+超广角的双超大底主摄。因此,我们并不打算用那些曾经的顶级影像旗舰,去“欺负”如今的这些新款中端机型。
相比之下,我们更想探究的是,如果现在的中端机型使用了比老旗舰性能更好的ISP、SoC,或是用上了新的影像算法,或是单纯在主摄CMOS上用了更好更新的方案,那么有没有可能在部分常用的场景下,实现对数年前旗舰机型平均影像水准的超越呢?

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此次选择了6款机型参与此次评测。
为什么要选择这六款机型?首先,根据前面所讲到的前提,我们此次选择了三个品牌体系(欧加、小米、vivo)的六款机型,进行两两之间的对比。也就是说,此次比对着重的是“各品牌的新款中端机型能否胜过其数年前的老旗舰”,并不涉及品牌之间的横向比较。

其次,因为已明确了所选机型的范围,所以我们从中挑选了三款2019年发布、且均在当时就不以“顶级影像”作为卖点的机型,作为“老旗舰”的代表。
最后,由于“老旗舰”的对比对象是新款、且明确强化了影像能力的中端机,所以我们选择了主摄规格尽可能地接近这些老机型的型号。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在这一步不得不排除一些呼声可能更高的产品(比如主摄CMOS规格并不高的Redmi K50、Redmi Note11T Pro+,以及已经不能算中端的OPPO Reno8 Pro+和Redmi K50 Pro),最终选出的就是以上这六款机型。

参数分析:老旗舰虽老,但硬件用料仍有优势

从我们列出的具体参数对比表中,想必大家就已经能够发现不少问题了。

一方面,我们不否认这两三年的时间差,的确令一部分中端机型在基础性能、甚至是影像处理能力上,胜过了曾经的老旗舰。比如此次对比中的两款天玑8100机型,它们的ISP吞吐量就比骁龙865/骁龙870平台更高。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如今的部分中端机型,的确可以“撑起”比老旗舰更复杂的影像算法,也能够在特殊场景(比如暗光、逆光)下进行更多帧的连拍合成。
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看到,即便是与两三年前的“非影像旗舰”相比,如今的中端机在主摄的具体CMOS规格、像素尺寸、对焦方式等方面,甚至都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在副摄上了,最新的中端机即便是与三年前的“次旗舰”相比,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然,也不是说如今的中端机就完全没有在实际的成像能力存在上“翻盘”的可能性。毕竟就算硬件依然有着一定的客观差距,但万一软件、算法上的进步能够弥补呢?所以最终的结果,我们还是要用实测样片来说话。

一加机型样张对比:老旗舰素质高、新中端算法好

首先,我们来看欧加系的这一组机型,也就是一加8 Pro VS 一加ACE竞速版的样张对比。
在广角主摄+超广角副摄的强光下白平衡考察中,配置明显更好的老旗舰一加8 Pro居然一开始就翻了车。在“直面”大太阳的情况下,它的整体白平衡逻辑明显出了问题,最终观感明显不如一加ACE竞速版。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直面强光”的拍摄场景毕竟不太常见,那么如果换成更常规的日间主副摄切换呢?然而在这一对比中,一加8 Pro还是输给了“后辈”一加ACE竞速版。可以看到,老旗舰的广角和超广角间出现了严重的白平衡不统一现象,看似CMOS规格低得多的新款中端机型,反而却没有这个问题。
当然,老旗舰的硬件优势毕竟还存在。所以到了5倍望远的测试环节中,一加8 Pro因为有独立的3X长焦,在解析力上就显著胜过了只能靠主摄+算法的一加ACE竞速版。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直面强光”的拍摄场景毕竟不太常见,那么如果换成更常规的日间主副摄切换呢?然而在这一对比中,一加8 Pro还是输给了“后辈”一加ACE竞速版。可以看到,老旗舰的广角和超广角间出现了严重的白平衡不统一现象,看似CMOS规格低得多的新款中端机型,反而却没有这个问题。

当然,老旗舰的硬件优势毕竟还存在。所以到了5倍望远的测试环节中,一加8 Pro因为有独立的3X长焦,在解析力上就显著胜过了只能靠主摄+算法的一加ACE竞速版。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直面强光”的拍摄场景毕竟不太常见,那么如果换成更常规的日间主副摄切换呢?然而在这一对比中,一加8 Pro还是输给了“后辈”一加ACE竞速版。可以看到,老旗舰的广角和超广角间出现了严重的白平衡不统一现象,看似CMOS规格低得多的新款中端机型,反而却没有这个问题。
当然,老旗舰的硬件优势毕竟还存在。所以到了5倍望远的测试环节中,一加8 Pro因为有独立的3X长焦,在解析力上就显著胜过了只能靠主摄+算法的一加ACE竞速版。
同理,在超微距长焦中,一加8 Pro因为可以靠4800万像素的超广角副摄充当微距相机,其不仅对焦距离更近、而且超微距解析力也明显胜出。
在“全像素全开”的测试中,老旗舰一加8 Pro因为有着更大的CMOS面积、更大的单像素尺寸,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最后在夜间的多个测试环节里,更是能够明显看出欧加系这两款机器之间的胜负关系。当光线非常暗,更考验纯粹的、硬件上的进光量时,老旗舰一加8 Pro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如果来到不那么暗的复杂光线环境时,就能明显发现一加ACE竞速版更新的算法使得其更好地避免了光源周围的过曝,此时的样片观感反而能够胜过老旗舰。

小米机型样张对比:“9合1”大部分情况下胜过“4合1”

与一加的两款机型相比,小米这两款机型(小米10S和Redmi Note11 Pro+)间的相机硬件差距,其实就不是很大了。虽然从表面上看,小米10S的主摄尺寸要稍微大一点,但从硬件结构上来说,Redmi Note11 Pro+的HM2主摄CMOS支持“9像素合1”,这也使得其在大部分场景下的等效像素尺寸高达2.1μm,其实要明显胜过老旗舰HMX传感器“4像素合1”之后的1.6μm。
很显然,两款机型在像素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在实际体验上是确实能感受到的。从样张中可以看到,在强烈的光照下,等效像素更大的Redmi Note11 Pro+在楼房部分有着更好的观感。但与此同时,似乎是为了避免“大像素”带来的过曝问题,Redmi Note11 Pro+拍出的天空颜色显得有点黯淡,不如小米10S样张中的色彩自然。
到了光线条件不那么极端的环境下,两款机型的色彩、亮度表现差距就很小了,“新中端”此时确实是追平了“老旗舰”。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组虚化样张里,“底”更小的Redmi Note11 Pro+一方面在虚化效果上,并不输给老旗舰小米10S,另一方面其反而更好地表现出了画面中心暗处的细节。看似性能与相机规格都不占优势的新款中端机型,居然真的实现了对老旗舰的“反杀”。
当然,“9像素合1”也不是没有缺点。其虽然能显著增强感光能力,但在一些复杂的逆光场景中会更容易导致过曝出现。比如上面这组对比样张中,Redmi Note11 Pro+拍出的楼梯部分虽然更为明亮清晰,但远处的树木就过曝了。
不过到了夜拍环节,小米10S的优势就完全显现出来了。由于其拥有Redmi Note11 Pro+不具备的光学防抖机构,使得小米10S可以用长得多的快门时间,来弥补像素尺寸上的劣势。结果就是“老旗舰”在超暗光环节中大幅胜过了新款中端机,同时也证明了其作为“旗舰机”,在更多拍照场景下的适应性优势。

vivo机型样张对比:大底VS大底,这次中端机真赢了

在此次的三组对比机型中,vivo S15 Pro与iQOO 5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最小的。一方面,两者的主摄都采用了目前能称得上中高端的大底、全像素对焦5000万像素方案,但iQOO 5的CMOS尺寸要略大一点;另一方面,vivo S15 Pro相比“老旗舰”又有着更高的ISP性能,而且还拥有iQOO 5所不具备的光学防抖功能。

那么,“更大一点的CMOS尺寸” VS “更强的算力+防抖”,究竟那边会取胜呢?从实拍样张来看,似乎还是“算力+防抖”的表现更好一些。

比如在强逆光的环境下,拥有防抖与算法优势的S15 Pro,画面就更为明亮。
在近距离对焦的场景下,S15 Pro也胜过了理论上CMOS级别更高的老旗舰,在色彩与对焦效果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同理,依靠光学防抖带来的更长曝光时间,S15 Pro无论是在画面中心暗处的细节、还是“全像素全开”时的解析力上,都明显胜过了三年前的老旗舰。
不过更有意思的差异,则发生在这两台机型的副摄表现上。可以看到,因为有一枚2X长焦副摄,所以在大倍率望远方面iQOO 5能够轻易胜过没有长焦副摄的vivo S15 Pro。但在两者硬件差距很小的超广角端,白天强光下是像素更高一点的iQOO 5获胜,而到了夜间环境中,很明显vivo S15 Pro的算法优势就占据了上风。

总结:中端机主摄已能挑战老旗舰,但副摄劣势仍无法忽视

最终,在看完了这三组机型的全部样张对比结果后,相信大家对于“如今中端机能不能真的在拍照上挑战老旗舰”这个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在我们朝流影视数码科技看来,得益于CMOS基础技术、SoC算力与影像算法的进步,2021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的这些中端机型,确实在主摄的影像能力上迎来了显著的进化。在部分场景下,如今中端机的主摄已经可以有比两三年前的老旗舰更好的表现了。

但是也要看到,“新中端”的这些优势项目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也意味着它们的优势往往只能体现在那些仅考察主摄素质,或是对算法重度依赖的场景。换句话说,也就是现在的中端机在影像上的进步还不够“彻底”,特别是副摄硬件配置上的短板,依然普遍十分显著。
另一方面,既然我们意识到中端机的很多影像优势明显是来自于算法,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些ISP、AI性能也并不差的老旗舰,为什么就不能适配如今新的算法?是硬件上确实无法兼容,还是厂商偷懒没有适配呢。如果“老旗舰”也用上了最新影像算法,是不是也能有显著的画质进步,甚至能够继续维持对新款中端机型影像体验的“碾压”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值得去探讨,但那就需要另一篇评测了。

时间过得好快呀,一转眼就到六月份了,今年的五月似乎不是我的幸运月了诶,发生了好多事呀,但是呢,在这样的不幸运下,因为一些人和事好像也是很开心地来到了六月~
这个月里,过了生日,也在农历生日当天去了医院,爸爸妈妈申请离婚,正式提出了离职,瘦了又胖了,和186吵架分手,现在也不知道算不算复合,完成了毕业论文,今天和小朋友们很开心的过了六一,还拍好了毕业照。
都挺好的,去医院知道了该好好照顾自己了,也看到了他的心疼和体贴。和他分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因此想到了很多,还想到了以前看他手机,好像人在一定情况下真的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有丶糟糕哦,所以现在就是慢慢调整好啦,多给他一些信任,那天晚上他真的很难过,我希望能和他好好的,我们真的还有好多好多事没有做呀,老实说,我不知道未来和他会怎么样,我期待和他更好的以后,但是也偶尔还是会被他的情绪牵动,看到他微博并没有回关我偶尔还是会有点小难过,有时也会想,我真的能放得下那件事嘛,我自己也说不准,那几次的难过都是真实而深刻的,但是呀,我看得到他很多地方越来越好了,他会给我节日祝福,早上起来第一时间找我,晚上睡觉还是会说晚安,聊天不会让我结尾,我难过的时候会给我打电话,会给我唱歌哄我开心,他说,高兴和不高兴的事都会和我分享,他说想和我一起住,要陪我去龙岩,在我生病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赶来,我和他说我想见他,他就会马上出现在我面前,这可能就是我们一年的异地里共同的盼望叭,我也很希望在他需要我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我知道他很多时候工作都特别辛苦,真的很心疼他,好想好想抱抱他,每次他很累的时候我们见面,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会开心不少,我也是这样的,接下来呀,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的叭~
拍照的时候被夸很甜美,眼睛比例很好,睫毛特别长,这真的会让人很开心呀~ 尝试了一下卷发,虽然拍的时间看不太出来,但是店里看是很棒的,所以更加坚定了,想去长沙的决心嗷~
那么,六月你好~这个月也要做活力满满的小郭呀~

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

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一觉睡得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11班和1班吵架,具体忘记是商量点什么事,需要同学们都来,然后,她让我们去酒店门口,我们去了,但是那边办的sang事,又让
  • 第868章   “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第868章   “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 所有的回流千万别去求,正能量就是给予了不求回报,一心地无我利他,一为自己求就变成了负能量,修行,修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切唯心造。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多一份为人想,
  • 最后,别忘了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让皮肤也能水嫩嫩的。还有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让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细纹和皱纹。
  • #魏大勋我对你相爱穿梭千年# ❶唯勋一体机,爱勋的全部,不嗑CP不粉女星❷平时很正常,谁嘿勋勋,我就是攻击机制,攻击火力不定,无上限❗看心情❸氪的也放进来了,为
  • 经过两三个月的孵化,粉丝已经达到440人距离开通流量主的条件越来越近了,朋友们都来关注吧,关注武汉本土同志的浮世绘。而且在这之前,我咨询过他一些课程和符之类的,
  • 所以何谈我们呢 五年后相逢她终于变成自己期望的模样 和如今的伴侣走进一家酒吧 Seb又弹起了初遇的那首曲子 狠狠的哭了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遗憾和无可奈何 没有那么
  • 当你感觉吃不下的时候,其实已经过量了,建议主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饮,少生气、少焦虑。我是儿科张丽,研究和诊疗孩子脾胃虚弱20多年,不断的优化我的方子,帮孩子调理脾
  • 」緣滅後又緣起,在谷底時有泥鯭出現,安撫了心靈,大家因為同時養唐狗而有共同話題,在這時候泥鯭給黃心穎最貼心的安慰,慢慢令她投入一段新戀情,她說:「佢嘅出現我覺得
  • 柳叶形的烤蓝钢针、布纹表盘、大号阿拉伯数字和月相表盘,非常迷人,然而每一款腕表给人的佩戴感觉也是有所不同,此次对于四针月相来说,也是有很多厂家在涉及,但是对于G
  • 水务局不承认刘光柱带领我们俩人(合计3人)在水务局备完案,口头答复,资料交后,回去开工建设及水务局,胡编乱造,踢皮球,推诿,乱作为,而不敢继续为我合作社服务。诉
  • 昨天送给娃娃们的小台历 他们爱不释手 考试的时候还放在身边[抱一抱][抱一抱]今天是Max生日 学生弄的道具还挺有氛围感 一秒之间就白头了[嘻嘻][嘻嘻]大家都
  • 【逆风】的板块少看,【顺风】的板块多看两眼其实就这么简单,机会往往只存在于上涨当中,而不是下跌跟住你看好的板块,咬住不放惊喜说不定就来了,可以去看看21号的文言
  • 后来我发现它开始变成权衡利弊,因为世界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它成为了社交的基础,我厌恶也感到无力,除了亲情,这世间在没有纯洁的爱今天看到一段话觉得非常正确:我人生
  • 关注我们,带话题#不过圣诞,过生活# ,转发分享你的理想生活,1月18日揪2个宝贝送【#龙角散#定制单肩包*1+龙角散礼袋*1+快乐星球果冻包】 @微博抽奖平台
  • 终于 我的2023追星计划也算是圆满完成 没想到年初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 下半年每次都是行 就把这站熬完 结果就这样完成了十几站 几乎没缺席莎莎的每一个赛场吧
  • 如果您在菏泽地区需要寻找一位优秀的风水大师,不妨拨打杨明德老师的电话13791837232,他将会为您带来专业、全面和实惠的风水服务,让风水为您的生活和事业带来
  • 】现在年轻人有想法很正常,而且也是积极的一面,他们想要展示自己,他们更想将来有个大好前程,谁会和钱过不去。我从2022年就开始这么认为了,关注我的老粉都知道我似
  • 如果您对风水学有所了解,就会知道选择一位优秀的风水大师是非常重要的。在临沂地区,找到一位真正靠谱的风水大师并不容易,但是有了杨明德老师的存在,您再也不用为此烦恼
  • ~我不是顽固地非要有什么结果,你参与进我的生命,我们一同看过这个世界,我们游山玩水,谈天说地,凛冬看雪,盛夏听雨,畅快淋漓的喝酒亲吻。~如果说是我,我一定会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