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第一性原理⑨》
——辩证法与辩证逻辑不是一回事…之④
——【概念到底有多重要?】②
链接:徐贲:为什么我们会对谎言深信不疑?

【概念到底有多重要?】②

——【唯实论】(名实相符)
把抽象概念从人的头脑中“拿”出来,把它变成“实在化”的东西,使之成为万物的『本质和存在的依据』,这样的哲学就叫做“唯实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唯实论者,柏拉图的唯实论是“理念”——『理念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唯实论是“形式”——『形式存在于事物之中』。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影响十分深远,整个西方古代的形而上学体系基本上不脱离把“理念”作为万物本原的窠臼,都采取这样一种将【理性概念实在化】的思路。

当然,还有些人认为,一般概念仅仅是一类个别事物的名称,不先于事物,也不在事物之中,它“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这样的哲学叫做“唯名论”。(即有名无实)

请注意,唯实论的“理念”是永存不息,且永无变化的东西。柏拉图的最高理念是“善的理念”,这更是一个贯穿古今,通透万物且丝毫没有变化的东西,因此最理想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也是亘古恒定的,不可更改的。

——【唯实论】世界可以永不停息地变,但其『本质却永远不变』。不变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支配着世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
(“不忘初心”,是不是很唯心?)

在前人不变“理念”的基础上,黑格尔发明了他的变的“理念”。和柏拉图一样,黑格尔认为:——“概念是作为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的力量的自由东西。”【概念,概念,概念】

万事万物,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本质或根底是概念,概念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最一般的、最基本的规定、范畴”,如有、无、变、一、多、质、量、度、本质、现象、原因、结果、相互作用等等,它们是一切具体事物之所以可能的“逻辑前提或理由”,是“逻辑上在先的”。【概念,概念,概念】

这样,黑格尔就把我们心灵中的抽象概念外在化、实在化了,并命名为『“纯粹概念”』(也叫“纯粹理念”,简称“理念”)。之所以是“纯粹”的概念,乃是为了有别于一些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仅仅为了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命名的抽象概念。
比如,“质”和“量”是一纯粹概念,因为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叫做“质”和“量”的属性;但“人”和“桌子”就不是纯粹概念了,因为“人”和“桌子”不是一个可以加诸所有事物身上的概念。

在这一点上,黑格尔的纯粹概念与柏拉图的“理念”有不同。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黑格尔的纯粹概念也是有目的性的,是一种精神的,或者说理性的存在。

『纯粹概念』脱离了人类的心灵,并且“注入”了万物之中,成为了实在化的“精灵”,而且正是这一精灵主宰了万物的存在和演化,是万物存在和演化的唯一根据。

——因此,【存在即合理——凡是现实的必定是合理(即“合乎理性”)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但比柏拉图更进一步,黑格尔甚至还试图用这个“纯粹概念”来解释万物运动和演化的原因和规律。

黑格尔的“纯粹概念”是可变的。而且是永恒变化着的,“纯粹概念”内在地存在矛盾,矛盾的双方就是“本我”和“非我”。

比如,这里有一只活的猫,“活的”这一理念内在地根植于这只猫,并且内在地含有“死的”这一倾向,所以这只猫其实是“活猫”和“死猫”的复合体。“活”与“死”是对立的,矛盾着的,但统一于“这只猫”,这叫做【对立统一】。

当“活的”这一理念占优势的时候,这是一只活猫,但同时“死的”这一理念已经潜伏于其中,有朝一日,“死的”这一理念处于优势支配地位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只“死猫”。在这里,“活的”理念与“死的”理念构成为一对矛盾,矛盾双方的斗争结果导致了猫的生死变化。

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演化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法则统治世界,是矛盾导致了事物的演化。

在演化的过程中,高级阶段是低级阶段的实现,是低级阶段的真理、目的和意义。潜存于低级形式中的矛盾的一方,向着其对立面转化,并在高级阶段将变得明晰起来,最终得以显现,因此高级阶段包含低级阶段的性质。
(人的认识从低级→高级→真理发展)

与此同时,高级阶段又产生了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趋势,预示着更高一级阶段的到来。这种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叫做“扬弃”,也叫做【“否定之否定”】。

而且,这个转化的过程是逐步连续发生的,表现为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理解】
对立即矛盾,统一即整体,对立从量变开始即低级运动,向质变即高级变化发展,否定即抛弃低级,再否定即向更高级转化——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开山鼻祖是伟大的黑格尔,而不是那位姓马恩的骗子同学!

仍用上面猫的例子来说明:这是一只活猫,它存在着“活”与“死”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共存于这只猫。在其存活期间,“活”的理念占上风,但“死”的理念也已经根植其中了。

“活”的理念一直在不断向着其对立面——“死”的理念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量变到质变,“死”的理念最终被显现,活猫变成了死猫。

但这只死猫却又内在地含有了“活”的理念,这个“活”的理念则体现在其下一代之中,其下一代“活”的理念又克服了“死”的理念,重新生气勃勃。

这样,从一只活猫到另一支活猫,事物实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种“概念”的自我矛盾运动过程,就称为“辩证的过程”。

黑格尔断言,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过程都是一种辩证过程。黑格尔也致力于解决物质与意识的二元性难题,他【让物质世界从属于精神世界】。

他的纯粹概念(或理念)是一种有自主性、目的性的东西,带有精神的性质,但它在自然界表现为无意识的“冥顽”状态,还不是真正的“精神”。

——【真正的精神】,特点是自由,是精神自己依赖自己,自己规定自己。

他认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将趋向于一种融合了主体和客体,达到自由境界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纯粹概念”在不断的自我运动变化中,通过“扬弃”,从量变到质变,能逐步克服其在自然阶段的无意识的、“冥顽化”的状态,从而达到有意识的状态,这就产生了人类精神和人类意识。

所以,自然状态和有意识的状态不过是“纯粹概念”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于是物质与意识就统一于“纯粹概念”。当“纯粹概念”发展到最高的阶段,就是“绝对理念”,就是绝对自由的人类精神。

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一般人那里没有,或者不完全,只有黑格尔的精神达到了这一人类意识的最高阶段——他就是这么认为的。

黑格尔的辩证过程是典型的【唯实论形而上学体系】。

区别在于,黑格尔之前,几乎所有的形而上学体系都以不变的“理念”或其它类似的永恒物作为世界的本原,只有黑格尔,以他永远变化的“纯粹概念”作为世界本原。

【小结】
柏拉图→理念→先于,脱离,独立实体→永恒不变→善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形式→存在于实体中→围绕形式的变化
黑格尔→纯粹概念→永远变化→真正的精神

这样,黑格尔的辩证过程就与一切前人的形而上学体系相对立,以至于形而上学后来在我国竟直接被定义为“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事物”,而辩证法则被定义为“以发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这有些【令人吃惊】,毕竟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体系,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无异于自己与自己对立。

其实,赫拉克利特说“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使得概念与现实不能同一。

而他的弟子则阐释了运动和变化的连续性,强调事物在每一瞬间都有变化,无论这个瞬间有多么短。由此正可以推出赫拉克利特的下一句名言:【“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所以,他们两个人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都说明了事物永恒运动和变化的性质,也说明了概念的抽象和静止与事物永恒变化的矛盾性,而赫拉克利特学生的观点甚至更为精确。

黑格尔认为,我们根本不能用抽象的概念详尽地阐明实在,实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辩证的过程,抽象的概念只能阐明过程的一部分、一小部分。日常的抽象思维孤立地、静止地理解存在的事物,只单独思考它们特殊的阶段,并不能揭示事物的全部真理。

黑格尔因此要求对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进行“辩证”,以便概念能够正确地对待运动的、活动的有机的存在,完全彻底地揭示实在的真相。

他采取的方法与他的“辩证过程”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万物的运动过程是“纯粹概念”内在的辩证过程,因此我们也必须按照这样的过程来对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进行“辩证”,使之与“辩证过程”保持一致。

而且,除了“纯粹概念”之外,黑格尔要求我们头脑中的所有其它抽象概念都应该被辩证。辩证的方式是一种称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办法。这个办法对日常的抽象概念进行辩证之后,使之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黑格尔的辩证法表现为
——【正、反、合】的过程,首先是正题,由正题引出反题,最后将正题和反题合而为一,成为整体。

例如,这是一只猫,但作为日常抽象概念的“猫”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只猫时时刻刻都在变动不休,而经过辩证之后的“猫”的概念就不同了,经过辩证了的“猫”的概念内在地含有“不是猫”这一内容,“是猫”和“不是猫”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这只猫”。(精辟!)

同样,张三是个人,这个“人”的概念也必须内在地含有“非人”的内容;张三是个正直的人,“正直”必定内在地含有“邪恶”的性质;姚明是高个子,“高个子”则内在地含有“矮个子”的倾向,如此等等。

所有抽象概念都必须被看成“我”与“非我”、“是”与“不是”的矛盾统一体,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

这样一来,经过辩证了的概念和日常的抽象概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经过辩证了的概念是一个『有差异的有机的统一』,是一个统一而又有区分的整体,是『对立面的综合』。

日常的抽象概念提供的是“知性思维”,它不能把握实在,它只能对实在作惊鸿一瞥,把实在割裂成碎片,而忽略其有机整体的性质,只有经过辩证了的概念才能做出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描述,黑格尔是这么认为的。

【结论】
——古希腊辩证法的目的是【要使概念变得明晰起来】,着力防止概念的含糊不清。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却要求我们『把清晰的“概念”变得更“含糊”一些』。

—未完待续—

徐贲:为什么我们会对谎言深信不疑? https://t.cn/A6I3K6OH

【如何理解佛教三句义?】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无上至宝。它以无上的智慧,断除众生的一切烦恼和颠倒妄想。

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说,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

所有皆是无住。《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上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法,都如梦幻泡影般无常虚幻,这一点我们应该看破。

所有皆是名相。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虽然一切皆是名相,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名相,才能看到真实的相。万法不离其心,一切唯心造。

《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世界。《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悟透福报无边。

有一个世界,它不是世界,所以叫做世界。乍一听,这不是有毛病的逻辑吗?

当然不是,用王德峰教授的话说:这是佛教的基本假设,脱离了这个假设,就不能叫佛教,即”缘起性空“的基本假设。

什么意思呢?谈到世界,就不得不说对于世界的概念。西方思想认为,世界是个“实体”,就好比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前我们认为最小单位是原子,现在又发现还有夸克,都是基于对实体世界的最小构成单位的探索。

但是我们的佛祖不以为然,他觉得构成万千世界的应当是“缘起”,是虚体,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夸克之下可能还可以被分割,唯有缘起则聚,缘造就了万物:你手上的水杯,身边的同事,远处的高山,都是缘起的结果;缘灭则散,万物之间又因缘而转换消散:水杯摔破,同事离职,高山夷为平地,都因缘灭而转变。世间万物无不如此,所以才有了第二句话,即非世界。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是名世界,所以是世界呢?正因为世事万物变幻无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没有永恒的世界,“世界”只是代号,我们只能名(即表达)“世界”,但是永远无法准确的概括它(基于第二句话)。

佛说世界:佛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此处“世界”代表万事万物。

即非世界:本来没有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不存在。

是名世界:由于因缘际会,所以形成了这个世界。

万事万物,因缘起而生,也会因缘尽而灭。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世界,或万事万物:缘起性空!

金刚经里反复使用一种肯定的同时又否定的句型,也有人称之为“三句义”。比如,“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等。

不懂的人,觉得好象是语言游戏。那么佛陀用这样的句型,想要表示什么呢?其实,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名相”都是一种假相。第一句,佛说:这是一个世界(名义名字上的世界)。第二句,这不是一个现实真实的世界(就像网游里的虚拟世界一样,没有实体的东西)。第三句,即便如此,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的。只有见到诸相非相,才能见到如来清净自性。

人类生活的假象,首先是由人类发明的各种概念、名称组成的,这些名称、概念束缚了我们的心灵。因此,解脱的第一步,就是去掉名称、概念,去找寻被名称、概念遮蔽了的真实存在。

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重要的不是这个名称,而是这个名称所指涉的对象。

名称只是一个名称,但是,我们活在名称所构成的世界里。任何时候,不要迷失在语言的密林里。这会使我们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语言只是指月之指,它永远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

这和《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佛经和道德经里最难懂的话。

第一句的意思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

第二句的意思是:这不是真实的世界。

第三句的意思是: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这三句义里有三重境界,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初入禅时看山是山,参禅中看山不是山,悟道后看山还是山。

世界万象,我们只是给它们归纳了一堆名字,以为知道那是什么,其实只是一堆名字。

世界这个词不太具体,释义很多,换个具体点的例子:佛说锤子,既非锤子,故名锤子。

一说锤子,我们就想起了各种各样的锤子,消防锤呀、羊角锤、雷神之锤等等,都有一个锤子的形态。但是此时此刻我们要砸一枚钉子,手中却没有锤子,于是我拿起石块“当当当”把钉子砸进去了,此时的石块不是锤子的形态,但是发挥了锤子砸钉子的功能,只是砸钉子不如锤子的形态趁手。

释迦穆尼的智慧是在讲,人如果理解了锤子砸钉子这件事,那么就不再拘泥于那个形态化的锤子,任何一个能把钉子砸进去的东西,在此刻都等同于锤子。而人为了更好的砸钉子,成就了形态化的锤子,再取个名“锤子”。

或者这么说,不是先有了锤子的形态,然后才能砸钉子;而是先为了砸钉子而有了锤子的概念,后来为了砸钉子趁手,形成了锤子的形态,为了总结这种锤子的形态,取个名——锤子。

但生活中很多人沉迷在了形态化的锤子,你不给我一把锤子,我就没有办法砸钉子。或者抱怨说,这个钉子我没砸好是因为我没有一把好锤子。
.

其实很简单,世界本源无任何变化,变化都是因为观察者的缘由(视觉,听觉,触觉等)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双缝实验。所谓缘起缘灭,无常。其实金刚经已经告诉了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

佛说世界,世界是存在的,是客观的。

即非世界,世界的存在是世界存在以后才叫做世界,在世界存在之前,是没有世界这个概念的,所以世界的存在是相对的。

是为世界,综上所述,世界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

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个客观事实又具有相对性。

又如苏东坡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比如夫妻,用佛的话来说:夫妻,既非夫妻,故名夫妻。 刚开始的夫妻是因为爱情;结婚后的夫妻就是冤家,经过磨难还没有分开是缘份,这才是真正的夫妻。【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金刚经》三句义、缘起性空, 金剛經 https://t.cn/A6It5hLT】

那世界如何存在?是什么样子?于我何意?

首先,人是未觉的佛,佛是悟了的人。人即是佛,佛是人不是神。

咱们所有人都因业力有各自的缘分,每个人的缘互相牵绊,就构成了这个世界。一出生对自己对他人那就是缘起了;死亡了对自己对他人就是缘灭了;然后随着不同的再缘起再缘灭——轮回,就形成了三千世界。

那于个人这样的世界有什么意义呢?人都有佛性,不见佛性不成佛,都是因为障住了心。轮回就是要在这尘世里修行,你所遇到的苦难甚至于喜悦都是这种修行的课。历经这些,心有所悟,把障去了,见了真心,你就成佛了。(有点类似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磨炼的意思。)

成佛不是让人有了上天入地的神通了。而是让人的心有了一个安处,能够通达一切。而这个与天地万物相安的心,就是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世界。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 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生报: 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 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有十种
(一)杀生;
(二)偷盗;
(三)邪淫;
(四)妄言;
(五)两舌;
(六)恶口;
(七)绮语;
(八)悭贪;
(九)嗔恚;
(十)邪见。
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 短命、多病;
(二)偷盗: 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 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 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两舌: 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恶口: 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绮语: 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悭贪: 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嗔恚: 常被他人求其长短、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邪见: 生邪见家、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 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 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 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 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 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 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 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 常怀舍心;
(九)不嗔恚: 恒生慈悯;
(十)不邪见: 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
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 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 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 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https://t.cn/R2WxQa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热盘最新快讯#【牟平区领海公馆】 领海公馆预计7月底开盘,均价约7000-8000元/㎡,建筑面积约98-139㎡户型,赠送面积约14-24㎡。毛坯交付。项目
  • 男朋友都夸我好看!!不愧是油皮克星! 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皮肤出油还容易长痘的集美们 我好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办的,真的是好苦恼啊 每次跟男朋友出去玩那出去一会就脱妆了
  • 当一头鲸鱼沉入海底,当明亮的事物被高高挂起,当一群云被吸进玻璃幕墙里。 重瓣玫瑰交揉52度高粱酒,玫瑰老卤入口有些灼喉,微醺之中嗅到桂花的香芬,像蜂蜜钻进了鼻
  • Angelicoussis在大宇造船追加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 John Angelicoussis在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下单再订造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 近日有网友发现一部代号为“OXF-AN00”的手机出现在工信部网站上,更有人直接表示这台手机就是荣耀V30。根据入网信息来看,代号为“OXF-AN00”的新机将
  • 俺没有打美白针!都是介个素颜霜的锅! 竟然有人问我是不是打了美白针,素颜竟然都这么白!其实我是化了妆的。。只不过化的妆比较成功而已,还多亏了介个YDG素颜霜,当
  • 智能运动手环出口国外市场需要做哪些认证? 智能运动手环的CE-RED认证和FCC认证TELEC认证介绍 智能手环,首先作为时下最为流行的可穿戴设备,既时尚又实用
  • ■ “十年禁渔”首案 心存侥幸的他成了首犯7月3日10时许,水上分局舵落口所和东西湖区渔政部门联合执法时,在大蔡家湾附近汉江水域,现行抓获正在使用地笼进行非法捕
  • 这温柔的力量太强大了昨天下车扔垃圾把手机摔坏了哥哥把我带去她妈妈铺子上然后阿姨拿去给我修好又给马上我送到医院来今天中午特别热阿姨又给我送水果我本来脾气不是很好哥
  • 喜欢肖战演唱的红梅赞、夜空中最亮的星、竹石!迎风奔跑吧!
  • 来看看我们官方指定唯一门面,队内海外断层top,男团颜霸忙内尹浩宇 ​ipad养乐多雪碧可乐五菱宏光原味吮指鸡元气森林自嗨锅旺仔牛奶 ​#怎样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
  • #道教法术# 什么才是道教画符灵验的关键?不能布气于上,则符不灵! 在理论上,符以炁为本。方天地未辟,宇宙中已有道炁,结成符字。这便是最早的符书了。人之所以能
  • 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材料运用,都根据主人年轻、时尚、追求高品质的特点,巧妙地将欧式古典元素以现代的形式表现出来... 唐朝臻品整装:欧式新古典,演绎不一样的奢华品
  • 梦醒了,彼此两处,自然散了。周末观影|正如张国荣所言:“一个未曾真正恋爱过的人,在感情上还是一个小孩,他不会知道爱情会何等地令人刻骨铭心,也不会明白恋爱里的人有
  • 详细菜谱戳#租屋食堂##我的珐琅锅真香#2021.7.25周末悲催的打工人还要加班,看在加班费的份上,就忍了吧。终于在最后的一个星期打卡了莫奈展 台风天的工作日
  • 宛城区公安分局承诺,为南阳建设发展护航是宛城公安的职责和使命,针对企业遇到的涉及公安管理服务的问题,接下来的工作中,分局将强化整体联动,发挥职能优势,系统梳理,
  • 大晚上可能比较容易哭鼻子,今晚注定是失眠之夜但是我要去哪里找这么好的领导呢[泪]✨✨✨从小到大,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太好了,真的大家都太好了,那么多人在为我加油,我
  • 离2022年2月3日(阳历)立春,还有5个月哦……#化太岁##招财转运 助事业##测正缘 看红线 感情修复#四绝日,用事忌之。民间也有很多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健康
  • 对于父母来说,女婿和自己是平辈,成为一家人之后在称呼上就很难安排了,何况郭富城还比丈母娘大了四岁了。[泪]有知情人表示虽然郭富城与丈母娘在年龄上有些尴尬,但郭富
  • 《洞玄诸天内音经》:“天尊言曰:炁炁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