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汤不成席”,武汉人,喜欢煨汤也喜欢喝汤,不仅是冬天,一年四季都离不开一碗热汤。每次去家家(武汉话,指的是外婆)屋里,少不了的就是一碗热汤,或是排骨藕汤,或是牛肉萝卜汤,或是鸽子汤。空气里飘荡的不仅是汤的香味,还有家家从不言说但无微不至的爱。

“喝汤喝汤,身体健康。”几乎每个武汉人家里,都曾经有过一个煨汤的铫子(读音同“吊”,我们家到现在都还有),在武汉,铫子煨出来的汤才是最对味的!被汤喂大的武汉人,对汤格外执着与挑剔,在武汉碰到在排队的煨汤馆,那一定要去试试,在武汉都能排队,店里的汤一定非常好喝。今天好手信就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武汉大排长龙的几家煨汤馆!

【燕子煨汤馆】
地址:中山大道1474号(近山海关路)

在这个越来越讲究效率的时代,很多人家里煨汤都开始选择用高压锅,方便快捷。坚持用铫子煨汤的家庭不多了,坚持只用铫子煨汤的汤馆也不多了,燕子煨汤馆就是其中一个。

在2019年播出的韩国综艺《街头美食斗士第二季》中,主持人白钟元来到湖北武汉寻找街头美食,就来到了燕子煨汤馆。节目中介绍了武汉特产莲藕,以及武汉人对汤的热爱,随着节目的播出,许多外地朋友也了解了武汉的汤,来旅游的时候都循着节目的脚步找到燕子煨汤馆一探究竟。

藕汤是所有武汉人心里属于家的味道,铫子煨的排骨藕汤,只用尝一口,就能分辨出那独特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仿佛有“美食雷达”一般。燕子家的藕汤,煨汤用的是蜂窝煤、小炉子、老铫子,藕汤里的藕先用高压锅打,再放到铫子里去煨,粉藕星人最爱。

除了藕汤,店里还有海带排骨汤、萝卜牛肉汤,都很受欢迎。山海关老店的位置不大,经常会没有桌子坐,来的食客也不介意,拿个板凳在门口开吃,就像武汉人熟悉的过早一样。

【爱上汤】
地址:江汉二路149号(南京路金宝大厦)

提起小桃园,在武汉老一辈的人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也是武汉煨汤馆的代表。小桃园本来叫“筱陶袁”,是兰陵路上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本来是卖豆浆、糯米包油条等小吃的店铺,后来发现隔壁汤馆的生意好,就效仿别人开始卖汤。创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本是医院厨工出身,对煨汤很有研究,两人又在材料上进行了多次改进,时间长了,凭借着汤在这条街站稳了脚跟。“筱陶袁”在解放后改名小桃园,越做越大,八卦汤和鸡汤风靡一时。在上个世纪的武汉,带外地朋友去小桃园喝一碗汤,是极高的接待标准了。

如今小桃园虽已不在,但手艺和美味传承了下来。爱上汤的老板曾经师从小桃园的煨汤师傅,小桃园消失之后,爱喝汤的武汉人硬是找到了爱上汤,大老远也要喝上一罐传承自小桃园的鸡汤。

爱上汤是大铫子煨汤,与很多店不同的是,他家会把大铫子煨好的汤分装到小罐中,等客人点好单,再从小罐子中倒入铁锅中加热,最后再进行调味。热好的汤味道浓郁,十分鲜美,不喜欢味精的朋友,可以在点单的时候告诉老板少加些调料。藕汤是武汉最有名的汤,但爱上汤最出名的并不是它,而是糯米土鸡汤。土鸡先煨熟,再加上糯米一起煨一个多小时,糯米的香糯混着土鸡肉的鲜美,不仅是冬天喝了暖心,夏天喝了也很滋补。

【来菜·湖北头牌藕汤】
地址:中北路汉街总部C座斜对面

这家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汤馆,是一家湖北菜馆,但是最有名的就是铫子煨藕汤。这家店本来只是在武汉范围内比较有名,后来因为疫情期间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里出现了这家店,大家在关心疫情的同时纷纷评论患者来武汉是做过功课的,这家藕汤确实好喝。

来菜家的藕汤堪称一绝,选用了正宗的红心野莲藕,加上新鲜的猪排骨,长时间小火慢熬而成,只用一口就能感受到诚意满满。与其他家的藕汤是用碗装好了上菜不同,来菜直接把煨汤的铫子放你桌上!足足12个小时的熬制,使来菜家的藕汤带着淡淡的粉色,浓香扑鼻。

除了藕汤,辣椒炒肉、酥鳞武昌鱼、柴火深海鲈鱼、罐焖锅巴黄牛肉、海鲜老坛子都是好评率极高的菜品。如今的来菜,在武汉各大商圈都开了分店,来武汉一定要找机会品尝一下,这传统又带着特色的湖北菜。

在武汉人的心中,最好喝的汤永远是家里的那一碗,给外面的汤最高的评价是:“跟我屋里的味道一样!”好手信今天为大家推荐的三家煨汤馆,都是最接近家的味道的,希望能让外地的朋友们感受到武汉人喝汤的快乐!“走,一起嚯汤克啊!”

#好手信# #武汉蛮好柒#

现在每次看大众点评推荐美食都是对我灵魂的升华。
基本上看着图片拍的好就都想吃,什么红油火锅滋滋冒油火锅鸡麻辣拌炸鸡排还是川菜辽菜使劲儿炫大米饭,都觉得美食对无趣的人生是一种恩赐
然而现实却是饿的到家啃个黑椒鸡胸肉竟然也觉得香,吃个茶蛋喝牛奶吃一半香蕉也能吸收能量。
现在就想把冰箱里排骨炖芸豆吃了,期待的日子就是这么迷人吧。
自律给我自由。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三联美食# 离别北京已有三十年。北京的美食、北京的风物特产,无不是我心心念念的心头好。而黄瓜,最能唤起我心中的渴念,虽是大众蔬菜,却能将我的爱慕思乡之情妥妥地结合在一块,因而爱屋及乌。

北京人吃黄瓜是常事。北方青黄瓜浑身带粉刺,专门切成细条码在白盘子里与白饼、酱、葱、烤鸭同吃,取的是黄瓜鲜香清脆之美。此搭配乃天作之合,成就了北京烤鸭千秋举世之名。

麻酱黄瓜,北京人家常凉拌菜。青黄瓜切丝,加芝麻酱、盐凉拌,不失为一种美味。我曾在北京东四中国美术馆对面的朝鲜冷面馆里,品尝过此菜。炎热的夏日,辉煌的夕阳,凉爽清淡的芝麻酱拌黄瓜以及朝鲜冷面,每每令我流连忘返。

每个周日,我必去美术馆看展,大量世界及全国顶级的绘画、摄影、雕塑,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滋润了我那颗爱美之心。一流的精神粮食,与大众美味相结合,成为北京在我心中美好而生动的回忆。

近来成都人餐桌上,也流行这种吃法。成都菜市场出现一种称为水果黄瓜的新品种,外形像青黄瓜,手掌长,剖成两半沾芝麻酱吃,脆嫩化渣,清香宜人,颇令人上口。

蒜泥拍青黄瓜,是我大表嫂传授给我的风味。只见表嫂先用到刀刮去青皮,再用刀拍碎,切成小块,加蒜泥、盐、醋、糖、香油凉拌。醋和糖少许,提味而已。究竟此为何方美味,我不得而知,从此蒜泥拍黄瓜成为我的拿手当家菜。

北京总有那么多的百年老号,比如专卖字画的荣宝斋、专卖丝绸的瑞蚨祥、专售祖传秘药的同仁堂、或是吃涮羊肉的东来顺……位于西单的六必居酱菜也是历史悠久、享誉大江南北的百年老店。好几次路过那里,我都会被那块金字黑匾吸引,相传为明朝大臣严嵩所题。

跨进去,只见众多瓷缸里盛着奇形异状未曾见过的酱菜,有形如螺蛳状的甘螺、黑乎乎圆滚滚的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八宝菜等。看来选去,只因黄瓜最熟悉,便挑了3根酱黄瓜和一瓶王致和臭豆腐乳回校。路上,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啃几口酱黄瓜,只觉咸甜香脆,唇齿留香,满心欢喜回到宿舍,像发现了新大陆。而那瓶臭豆腐乳因为气味太大,室友抗议,终未尝鲜而拱手送人了。

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由山西临汾人赵氏三兄弟创办。由于赵氏兄弟善于经营,加之六必居开业时所选择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一直很兴隆。

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开始时的两间小店堂,扩充为四间门面,且后边还增设了加工的作坊,使之生意越做越大。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以山西临汾赵姓等三家为东家的六必居,就以出售豉油而闻名京师,其后逐渐发展成为前店后厂式制售酱菜的酱园,《都门纪略》《朝市丛载》等都把它列为制售八宝菜、包瓜等酱腌菜的名家。有《竹枝词》称: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黄瓜有好几种口味,甜咸味、咸辣味、甜酸味、咸酸味。后来,一些出差的友人送我们风干腌制的黄瓜条,但我以为还是北京六必居的酱黄瓜更令人难忘。

现在全国物流业发达,我在网上也能买到六必居酱黄瓜了。那种柠檬黄甜酸咸味的酱黄瓜,是我最爱。将之切成小节,佐以白米粥,外加一片五香卤猪肘,唤起了我对京城风情的种种回忆,理想与现实终于再次交融。

北京烤鸭的青黄瓜与成都人常吃的黄瓜品种不同,后者称为山黄瓜。山黄瓜白皮略青无粉刺,块头可大可小。

夏天,正是吃黄瓜的时候。在成都,凉拌黄瓜是道颇受欢迎的夏季时令小菜。先将小山黄瓜削皮、搁在菜板上滚刀切成小块,然后用毛盐腩上5分钟,将多余的汁水倒去,加些许保宁醋,一匙白糖,红油辣椒,最后再倒入一些芝麻油。此种拌法,酸甜味为主,颇有些六必居酱黄瓜的风味,但更为鲜香。我发明了另一种凉拌风味,所有调料不变,将芝麻油改为藤椒油,藤椒的香味与黄瓜的清香碰撞出一种奇香,人吃后虽有点惊诧,但味型颇能受用,我冠之为“藤椒油拌黄瓜”以之区别。此菜特别简单,油盐等各种调料无需太多,现吃现拌,方便简单实用。注意,藤椒油不同于花椒油,乃四川汉源所产青花椒炼制而得。

也有山黄瓜炒木耳肉片的吃法。小时候,姨父家逢年过节都要请客,姨妈亲自下厨,前前后后忙上好几天,要做上十几道菜。众多的菜盛在大大小小的青釉黄红小花的古瓷盘里,煞是好看,黄瓜木耳肉片同其它菜肴一样放在黑漆八仙桌上。白炽灯亮亮的,我们围桌而坐,妈妈总会将我拉在靠她的座上席,用沉沉细细的乌木筷为我夹食,姨妈也会特地将我爱吃的黄瓜木耳肉片挪到我面前。家里人多,热闹,这份殊荣唯我独享。每当想起黄瓜木耳肉片这道菜,就会浮现出白炽灯下的喧声笑语,心里总是暖烘烘的。

黄瓜也可做成素汤,这是我哥哥的做法。先将大根山黄瓜去内瓤,切成薄片,放油入锅,洒盐,掺水,倒入黄瓜片,加蒜茸,再洒入些许胡椒面,待水开汤白时则起锅。哥哥说,“多吃黄瓜汤,美容又健康”,因此我要喝上满满一大碗,味道蛮不错呢。

最近买了一本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面有关于酱黄瓜的文字。坐在家里的白玻之下,细细品读,那老北京的风韵又楚楚呈现在眼前。

《拍个黄瓜,夏天的一口清爽》文 | 苑丛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吧,任何东西都需要用心去经营,感情,亲情,友情都是如此,我们自以为是的认为有些感情早已深入骨髓,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了,事实上,我们正在开始遗忘,或者被遗忘,其实
  • 来自雷山县永乐镇乔桑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盘应群告诉记者,他最近几年一直在家里务农,在了解到雷山县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直达服务和实施就业服务保障相关政策后,
  • 18−19赛季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总决赛,g6杜兰特火线复出一切好像又燃起了希望,一次无对抗的进攻回合中,他拖着自己的腿我就知道坏了——跟腱断裂,鲁尼一个勇士锋
  • 大热的天贴紧紧,王一博没有因为肖战的靠近感到不自在,肖战也没有因为王一博的靠近感到不自在,就是特别自然的,在炎热的盛夏,身上穿着层层叠叠的衣裙,还可以跟对方近距
  • 长沙双眼皮手术案例:眼睛看起来更好看了,现在弧度和宽度也恢复的特别自然,看起来也很自然没有太假的感觉,整体的形态都是我想要的感觉。不懂可以问长沙双眼皮手术案例:
  • #光明文学#【#古代文人如何用中药名进行创作#】药名在诗中的运用普遍,王骥德《曲律》中指出“药名乃古诗之一体”并论作法云:“药名诗,须字则正用,意却假借,读去不
  • 日行一善的意见在于通过每天的布施,喜舍,日积月累的在我们心中播种善的种子,也许就在我们发心的这一刻起,令我们善根增长,聚福无量。日行一善,看似虽小,但可以令我们
  • 要珍惜那些混乱的、不确定的、一无所有的、迷茫的时期,或许这是你人生的契机。不受年龄限制,做想做的事情,做一样稳一样,扎扎实实从业余到专业,折腾的、顽强的向上的,
  • 要是由着他的意思来干,就能让洋鬼子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干活的…… 美国包工头接下了这个工程,马上把它分了出去,分给电工、木工、管子工,今天上午是你的,下午是他的,后
  •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
  • 公允地讲,在车间工作时的卢平,曾经也很勤快能干,不但干事利索,而且人也活泼会来事儿,处理起工作井井有条,慢慢就成了众多职工中的“秀儿”她缺少的只是一个平台。自2
  • wvs 硕 啵《披萨日记》期待[憧憬][憧憬][憧憬] 成功啦!跟弟弟说是为了处理剩饭 克拉姐姐上线护崽#Woozi李知勋[超话]# 【1122FM·心动“勋”
  • 【Rooney Rule】NFL develops 7-point mobility plan for diversity hiringper AP原#匹兹堡钢
  • 我就希望大沈阳也能再进一步,把我们的72小时核酸报告的工作做的再扎实一些,核酸是免费的老百姓不用花钱,但是我们也希望能把资源给到更有希需要的人。虽然拉姐老二次元
  • 【美国拟为健身行业提供300亿美元的复苏基金】近日,美国国会议员推出了2020年新的《健康与健身恢复法案》以帮助美国的健身行业度过因疫情产生的破坏性影响。202
  • 现在不仅是求美者们在做功课,医生也同样要“做功课” 对求美者们术前努力做功课的行为我个人是非常提倡的,整形切忌盲目冲,要对手术项目、主治医生、自身情况等等要非常
  • 一直都特别感谢我的大学校友给了我最好的友谊和最好的社会青春正是因为这份友谊让我那几年过得特别充实,毫无遗憾我的学生会,社团,班级在毕业十年之际我时时刻刻都铭记,
  • ​​​ ‌‌‌‌‌‌‌‌‌‌‌‌‌‌‌‌‌‌‌‌‌‌‌‌‌‌‌‌‌‌‌‌‌‌‌‌‌‌‌‌‌‌‌‌‌‌‌‌‌‌‌‌‌‌‌‌‌‌‌‌‌‌‌‌‌‌‌‌‌‌‌‌‌‌‌
  •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来不及感谢是你给我勇气,让我能做回我自己,也许当时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人理所当然的忘记是谁风里雨
  • 把故事说给你听,把喜怒哀乐讲给陌生人听,有些音乐听着听着就听出了人生,音乐里有笑出声的欢乐,音乐里有沉默的悲伤,音乐里有太多人的故事......有时候就像患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