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叔本华意志的相似与差异

叔本华的思想是西方哲学里最接近东方哲学的哲学思想了。好奇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于是在网上搜到了《佛教般若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哲学比较》这篇文章。(链接附文末)首先来了解一下叔本华哲学的主要核心点:
1、宇宙的一切,意志是本质的,而表象世界只是假象。表象是生存意志的外化或表现。2、意志创造或外化时是通过理念来实现的。生存意志首先产生理念,然后外化为时、空中的具体的表象,即万物是理念的摹本或幻影。真实存在的只是理念,空间和时间中的事物,即个人的实在世界不过是虚假的、梦幻般的存在。3、超越意志的解药:1)崇尚艺术,认为人只能用审美体验摆脱痛苦和无聊的生存方式,但是是短暂的。2)终极方式是直接否定个体的意志,过节制和禁欲的生活,放弃自我的意志,就可以和推动世界的那个意志合二为一,这种合二为一可以超越在审美体验中的短暂解脱,让人进入长久的平静和安详。(很多宗教性的神秘体验,如:印度教的梵我一如,佛教涅槃,道家天人合一,基督教的与神合一,都表达了这种消除个人意志,和世界整体合一。)
接下去,搬运工里的搬运工又要开始工作了。:)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叔本华意志与佛教思想的相似和差异:1、叔本华的观审和佛教的般若 ——相似叔本华的观审法:认为通过理性不可能认识意志,只有直观才是一切真理的源泉,直观是它可近而不可即的极限。“人要认识理念,只有在作为主体发生变化后,即摆脱了意志的束缚后,上升为纯粹的不带意志的主体时,才能认识理念。”“主体客体消失了,直观者和直观本身融为一体。此时的认识不但处于时、空之外,而且既不用感性,也不用理性,从而达到对真理的把握。”"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象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个对象的人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叔本华贬损理性,抬高直观,认为只有借助直观才能达到绝对认识。他称这种认识方法为观审法。佛教般若: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但这种智慧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聪明才智,而是洞照性空、超情遣知,达到佛境界的一种神秘直观。中国魏晋时僧肇描述般若说:"圣智幽微,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这说明般若智慧是离开形象的,不是概念言语所能表达的。圣人内心澄明,不为个性及意志等思虑烦恼所累,无知无识,虽在世法中,而实际上处于无为的境界;生活在名相中,又不为名相所累,心行言语断,解脱自在。佛教用神秘的般若观照也达到了他们对世界终极真理--真如实相的认识。2、叔本华的人生观与佛教的四谛说 —— 相似与差异叔本华的人生观:从意志本体论出发,叔本华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皆为痛苦。因为人在本质上意志的,意志有欲求,这使得人生在世就是痛苦,要取消痛苦,只有放弃意志和欲望。叔本华说当一个人充分体会到生命中的痛苦后,他就会开始放弃意志和欲望,以求解脱。佛教的四谛说:佛教的人生观充分体现在它的四谛思想上。四谛也就是佛教所讲的四条真理:苦、集、灭、道。苦谛是说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个世界称为"娑婆",又称为堪忍,意思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后,时时处处充满痛苦,必须安于十恶,忍受三毒(贪嗔痴)及种种烦恼,才能生存。最常见的说法是八苦,它们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其中"五取蕴苦"既是其它苦的根源,又是一切苦的聚集。这么多的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佛陀认为是"集",由无明生起的爱欲执着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为了消除痛苦和烦恼,佛教提出"灭谛",让人断除欲望,以求解脱。灭谛的"灭"是指人生苦难的寂灭、解脱。这是最高境界,这在佛教里称为涅槃。道谛,也就是正道。佛陀开始是讲不苦不乐的中道,共八项,称为八正道。八正道又可归纳为戒定慧三学。这样佛教就是用戒定慧三学使人道德完善,心灵宁静,以此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两者差异:叔本华受《奥义书》的影响更多,他也受佛教的影响,但主要是受小乘佛教的影响。因此他的涅槃思想更与小乘佛教的涅槃思想相似,他讲的“那古井无波的情绪”,“深深的宁静”的解脱境界,更象是隐遁山林的修道士的体语,而不是大乘佛教中不住涅槃,出入红尘中自利利他的菩萨的境界。3、叔本华的无和佛教的空——相似与差异叔本华的无:叔本华通过对意志的否定和神秘的观审法,到达了他的哲学的最高点,对于这一境界,他称它为“无”。“那些已达到彻底否定意志的人们所经历的境界,也就是人们称为吾丧我、超然物外、普照、与上帝合一等等境界。”“这种境界不能称为认识,因为这里已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形式了,并且也只是他本人自己的,不能传达的经验所能了知的。”佛教的空:佛教的“空”是对一切、概念名相的否定,是相对于一个有一定意义的什么东西而言的,并且有一个绝对的空存在。在这一点上佛教的空与叔本华的无是相同的。两者差异:但是叔本华停在对无的相对性的认识上,过于看重无,执着于无,而没有对它和现实事物的存在性之间的关系作出探索,所以他最后走向悲观主义,走向虚无主义,他的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成了隐遁山林,最后绝食而亡。佛教在探索"空"和现实存在的"有"的关系时,他们注意了空和有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认识事物是空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否认世俗法,他们从缘起的理论出发,看到了缘起的东西是没有自性的,但既然缘起了,也就有了存在,只不过这种存在是假的,不真而已。由于佛教中观理论兼顾了空与有,也就使得他们在谈空时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因而在这里佛教就保留了一个现实存在的世界,为他们展开慈悲救世的活动保留了一个天地,这也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就是由佛教根本思想缘起理论决定的。这样由于佛教思想和叔本华哲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尽管它们中间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最后到达的目的地和境界却迥然不同。

自我“困难问题”与模块

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将它们划分为“困难问题”和“容易问题”。容易问题有:自我的构成、结构、形式、功能等。困难问题的子问题有二:一是科学的实证研究和哲学的还原分析在人身上并没有看到自我的存在乃至踪影,有什么理由相信它存在?有什么理由赋予它那么大的解释作用?二是如果人身上真的存在着自我,那么就必须思考其“构成问题”,即由自我、心、身构成的人与这些构成部分是何关系?自我与这些方面是何关系?

自我的困难问题是由新无我论、碎片化自我论所引发的。五种进路,
即普林茨重新阐释和发挥了休谟的自我怀疑论、梅青格尔基于表征主义和功能主义建立的无我论、物理主义无我论、鲁珀特充满归属论色彩的自我解构论和新分析哲学被称作索引词方案的无我论这五种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由新无我论所引发的一个尖锐难题:既然用现象学的方法在我们内部只看到了各种知觉,用物理主义的方法只看到了零散的、刹那生灭的物理实在,用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的方法只看到了孤立的认知系统及其无政府的“心灵社会”和语言关系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化自我论即谢克特曼的叙事自我论、扎哈维的最低限度自我论、G.斯特劳森的珍珠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它们所引发的关于自我的困难问题,即人身上既没有同一不变的自我,也找不到作为其基础或居所的实在,存在的只是川流不息的原子和实在。那么,杂乱的、异质的、间断的、没有统一性和同一性的实在中如何可能产生出同一不变的自我?构成世界及其万物的实在中被证明不存在同一性、统一性等,只有个别性、差异性、间断性等,那么即使自我有存在地位,其内或其上怎么可能有自我的贯穿生命始终的同一性?

03

三、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前提之一

要解决原子、分子等分散实在构成的大脑怎么产生出同一的自我这一困难问题,首先亟需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是同一性自我是否有本体论地位?高新民教授是在承认跨时同一性自我的存在地位并对同一性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做出重新阐释的前提下着手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他之所以认为自我有本体论地位,是因为存在样式极其广大,有本体论地位的东西并不局限于直接的粒子性存在和可感的性质之类,自我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要认识自我必须从它们所依赖的直接事实出发。高新民教授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方法尽可能全面地查清了有关人的心身所表现出来的、用外在因素没法解释而只能用其后的更根本的根据和构造来解释、也可能与自我有关的事实。这些事实分别是:人身上经常表现出的知觉、思维、评价的统一性事实;人完成判断、比较、抽象、概括、创新、记忆、提取、回忆等活动的事实;与心理特别是意志密切相关的行为事实;精神病学的大量个案研究事实;正常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病自觉调节矫正自己的行为的事实等等,这些事实都能证明同一不变自我的存在。

如果坚持自我具有跨时同一性,就必须切入关于同一性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即怎样理解同一性和同一性的标准或条件是什么?高新民教授站在语言分析的维度对第一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他认为与这里关系密切的“同一”主要是两种,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一种“相同”关系;二是指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的特定的同一关系。我们这里所指的同一性是第二种。认为许多自我论之所以否认自我的、跨时的、持续的同一性,只承认自我的瞬时性、间断性,是因为它们坚持的关于同一性的形而上学原则有问题。一是没有看到自我的同一性及其标准的特殊性,这种同一性不同于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性。二是没有看到同一性和相同性这两个概念的规范性的特点。高新民教授认为它们分别有两类四种观察维度,即量和质、宏观和微观。即是说,同一性有相对性的一面,在一个观察维度内,事物可以是同一的,但改变了观察维度,它们就可能不同。在回答同一性标准的问题时,高新民教授按照从感性具体到知性抽象再到理性具体的辩证法路径,超越了两种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一种是不顾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而片面地思考同一性、连续性的形而上学,另一种则走向了另一极端。他对同一性的标准做了方法论上的革新,认为事物的同一性是具体的甚至是包含矛盾属性的同一性。从同一性的具体存在方式上看,同一性永远以“具体的同一”的方式存在,事物中既没有纯而又纯的同一性,也不存在没有一点相同性的差异性。既然存在着特定意义的包含着差异性、间断性、变动性的具体的同一性,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自我的绵延生命始终的具体的同一性,即必须承认同一性自我的本体论地位。

04

四、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前提之二

如果自我有真实的存在地位,那么它以什么形式存在?有何性相、特点?这是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所要回答的另一个前提性问题。但在这里我们面临本体论的窘境,即一方面我们没法否认自我的本体论地位乃至跨时的持续不变的存在特点;另一方面,我们既不知道它的存在样式又没办法用本体论已有的范畴去表述它。认识自我“庐山真面目”的出路和方式。这包括从意识中探幽发微自我的存在方式以及从自我是行为的自主体、情感活动的体验者、经验的拥有者等行为中窥探自我及其存在方式。但高新民教授所做的最重要的、创新性的工作是类似于麦金所说的“本体论的概念革命”,即在考察了模块论起源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模块论中有益的研究成果,改造、重构、拓展了认知科学的“模块”范畴,建构了能恰当表述自我的本体论地位和存在方式及相状、特点的新范畴,即“自我模块”这一范畴。高新民教授认为模块的领域专门化、信息封装、有完成任务所需的先天资源、有可塑性等规定性为我们描述自我的构成、相状、功能等提供了借鉴。模块论强调区分功能与功能的执行者、现象与机制的同时又没有停留在对现象后的机制做抽象描述,这为我们追溯自我应从人身上显现出来的功能作用、现象出发,寻找后面的执行者和机制,并试图揭示它的存在地位和方式富有启发意义。此外,高新民教授认为自我所是的那种模块,除了原有模块所保留的特点之外,还增加了新的东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本体论上说,它是有真实、特殊存在地位的、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软件、自主体的东西,是人的由许多模块构成的大规模模块中的一个与其他模块并行运作同时又对它们有主宰作用的及其特殊的模块,是一种随附于基础的、具体的存在并从中突现出来的有特定功能的高阶存在,已被提升为一个本体论范畴。其二,从存在方式上说,一方面,它有其相对稳定的持续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充满着变化和领域专门化的功能,即它是功能的集合体。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重合难题”即赋予自我的功能与其他心理机制重合了。对此,高新民教授的看法是:自我最根本、最独特的功能是中心化和主导或主宰,它由此所表现出的是不会与其他心理物理机制相重合的功能。其三,从构成和组织方式上说,它里面一定有能够产生功能作用的动原,它有它的组成部分,即子模块。它的组织方式类似于突现的方式。其四,从特点上说,自我模块由进化之手所塑造,它既有由进化所决定的自生成性、自组织性、相对封闭性、连续、恒常、稳定、同一的特点,又有由后天环境按照其内在可能性所形成的多变、可塑、可进化、间断、非同一的特点。

05

五、解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进路

在解决了有关自我的困难问题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有条件来进一步探讨自我的“首要”难题。在西方破解自我同一性来源的各种理论中,马丁关于神经科学是解决自我困难问题的基础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同一性自我的实现机制做了神经科学-哲学考察。他首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认识大脑是认识自我的必要条件,然后分别对神经科学破解自我难题的两个进路进行了考察。第一个进路是研究自我在具体发挥某一功能作用时大脑做了什么,有哪些神经关联物。如果我们把自我看作是功能的集合体,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子模块构成的大模块,那么只要弄清了它的每一种功能的表现、在大脑中的执行过程及机制,就意味着认识了作为大模块的全部自我。但由于自我具有特殊的存在方式,因此已有的神经科学碍于它现有的条件,都没办法直接研究自我本身,因而哲学的参与不可或缺。神经科学破解自我难题的第二个进路是对涉我效应的研究。通过对涉我效应的神经关联物研究史的考察,自我之所以能从大脑中产生出来,这是由大脑这一物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本质上是以社会的、文化的、神经的方式编码了有关信息和资源的物质,其内蕴含着产生自我模块可能性的种子,即“原始自我结构”。具有同一性的自我之所以能从由原子和分子所构成的分散的、间断的大脑的生物构造中产生出来,是基于对与模块关系密切的机制的研究得出依靠由许多专门功能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大脑网络结构,大脑就能将作为大模块的自我突现出来。虽然大脑与自我具有质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是绝对异质的,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事例类比说明了由分散的、非连续性的物质所构成的大脑如何可能产生出同一不变的、连续性的自我。

06

六、对自我的“困难问题”的第二个子问题的回答

如果人身上真的存在着自我,那么就必须思考其“构成问题”,即探讨心身关系以及人与心身、自我的关系问题的过程中新提出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的构成问题以及构成关系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高新民教授分别从自我与人以及与人的其他有关部分的关系;自我的模块与人的其他模块的关系;自我与心灵的关系;自我与主体、自主体、所有者以及与各种自我论所主张的自我的关系;自我模块与身体及其部分的关系这五个维度探讨了“构成问题”的第一个子问题。对于第二个子问题,高新民教授认为自我与其他模块、与心身有特定意义的构成关系,即一种突现关系,并提出既然自我不同于心、身

#每天阅读# 惊人的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读书369 2022-10-02 00:00 发表于陕西





读书36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369,每日陪你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

18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枳为橙 · 主播:简宁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惊人的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根本不会吃亏音频:00:0011:07♬点上方绿标可收听369主播朗读音频



古语有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这一生,不论行善作恶、福报祸事,都有其因果。世间万事皆有规律,恶人终有恶报,吉人自有天相。人若为善,天必佑之,人若厚道,必有后福。生命是一场轮回,你所付出的,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你所得到的,都是自己的选择。



 01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爱默生曾说: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你永远无法预料,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会在未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惊喜。 

也永远不知道,随手赠与的一份善意,会以什么方式归来。 但总有一件事会证明:善人者,人亦善之。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短片热度颇高。

蛋糕店里,奶奶带着小女孩选了块蛋糕,付钱时却发现带的钱不够,不得已只好退掉。 

走到门口时,一个男人追上来把刚才的蛋糕送给小女孩,奶奶本想拒绝,紧接着男人讲述了一段往事。 

“在他八岁生日那年,很想吃蛋糕,但家里太穷实在买不起,有位好心人见此情形,便买下蛋糕送给他。” 

奶奶听完故事后,欣然了收下蛋糕,并且让他留下联系方式日后以便回报。

随后,小女孩抱着蛋糕跑回家,开心的准备给爷爷过生日,还把男子留的那张纸条拿给爷爷看。纸上没有联系方式,只写着一句话:

“点点好心善举,泛起无尽涟漪,帮助他人能让爱心传递,也能帮助到你。” 

过往慢慢浮现,原来多年前送蛋糕的好心人正是女孩的爷爷,而如今纸条上的话也是他当年写下送给男孩的。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待别人的同时,就是为自己积攒福报的过程。 

有段话说的很对: 

人生海海,谁人不是举步踉跄,孤独前往。 但这世界啊,美便在于,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孤独不会消失,灵魂却可相拥。 看到有人难过时,不冷言冷语,多一句安慰,因为谁都有遇到伤心事的那天。 看到有人摔倒时,不幸灾乐祸,顺手扶一把,因为谁都有遭遇不顺的那一刻。 看到有人落难时,不落井下石,多一点温暖,因为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 今天别人有难需要你帮,明天你也可能有短板需要人来扛。 积善行,守善念,得善果,你付出的爱,终有一天还会再回到你身边。

 02 

尊重别人,就是庄严自己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看过一个很贴切的解释:“处世懂尊重,做事有分寸,做人没有身份感,对待他人不贬低。” 细想来,其实这些正是待人处世的周到,也是深入骨子里的修养。 电视剧《老酒馆》中的酒馆掌柜陈怀海就是这样的人,为人为商都堪称“楷模”。 有位讨饭的老人,常去他的酒馆里喝酒。 别的店里看到有乞丐,一般都不会允许进店,甚至连门口都不让逗留。 但陈怀海不仅没有嫌弃老人,还常常教导店里的伙计: 

“进了老酒馆的门,来了都是客,一钱酒是情谊,一斤酒也是情谊,不分厚薄,老酒馆不撵客,也绝不留无酒德之客。” 

他并没有因“掌柜”的身份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从未因老人“乞讨”的身份而对他有半分慢待。 

陈怀海给了老人最基本的尊重,而老人也让陈怀海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老人讨饭吃,却不差一分酒钱,这是酒德。 有人往他酒壶里兑水,他尝出来却不动声色,这是大气。 老人每次去打二两酒,客人多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别人,也怕耽误酒馆的生意,他都会站在角落喝酒,这是尊重。 不论站在什么位置,人都应做到平视别人,平视自己,以谦卑之心,看待世间万物。 有个观点讲的很深刻: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 

何为尊重? 别盯着他人的短处不放:在矮的人面前不谈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谈身材,在皮肤黑的人面前不谈肤色...... 身处山顶别瞧不起山下的人:与穷人交谈不炫耀金钱,与孤寡老人交流不炫耀儿孙满堂,与不幸之人交谈不炫耀自己的幸福..... 做人,唯有尊重别人,才会被人尊重。

 03 

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作家鲁先圣说: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 

深以为然。 人生中有多少时刻,因为一个人耿耿于怀,因为一件事乱了心神。 太过计较别人的错,往往只是在折磨自己。 2012年,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了一场演讲,打动了在场许多人,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 那场演讲中,莫言讲到了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在他年少时,曾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 由于他的母亲是小脚,跑得慢,很快就被看守人抓住了。 那人没收了他们拣到的麦穗,还扇了母亲一巴掌,然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了。 他的母亲被打的嘴角流血,满眼都是绝望。 多年后,莫言与母亲去集市,再次遇到了当年那个看守人,那人已变得白发苍苍。 他本想冲上去报了当年的仇,可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又坚定地说: 

“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的一句话,让莫言如梦初醒。 

人,确实是当年的人,只是时过境迁,再去追究是非对错早已没了意义。 与其放在心间时时挂怀,不如放下他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不再计较,不是吃亏,而是给自己寻了一条生路。 宽恕错误,不是没有底线,而是让内心重获自由。 宽容别人,不是懦弱,而是放过自己。 很多事都有双面性,那些让你让你痛苦的人,也是来渡你的。 让你难过的事,其实换个出路,就会成为好事。 永远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走得出怨恨,才能看得见生活的美好。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应该像左宗棠所说的那般: 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

 04 

你只管修好德行,上天自有考量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写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中年以后,渐渐发觉: 

让一个人越过越好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的德行。 你一念之间的善举,来日或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你为他人撑过的伞,总有一天会化作躲雨的屋檐。 你曾经渡过的人,都会变成自己行走于人间的路。 厚德,方能载物。人品,可立一生。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点个“在看”,愿你修得好德行,坐拥好风水,永远记得: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枳为橙,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一凡的杂七杂八# •最近每天排队做核酸发现了好多新歌,音乐真的很治愈人,我永远都爱听歌•新的一周要更充实一些,最起码听书,记单词都不能断就是说•多专注自身,
  • 除了拥有做一名优秀老师的素质与信念,我还拥有一颗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心,我也一直把这种热爱投放在任何一项工作中,不轻言放弃,不轻易妥协。除了拥有做一名优秀老师的
  • 是否实名:否年龄(几几年):1996身高(cm):158体重:41城市:浙江台州#台州[地点]# 学历:本科职业:创业自我介绍:外形小巧玲珑,可盐可甜,性格可动
  • ࿐མིག་གིས་རིག་དུས་དཔེ་ཆ་ལ་བལྟ་དགོས། མིག་གིས་མི་རིག་དུས་བལྟ་འདོད་ཀྱང་མི་མཐོང་གི མ
  • 人心换人心,真情换感动,爱出者爱返,容人者心宽,爱是相互的,人是同等的,若想被人爱,学会去付出;若想被人懂,学会去宽容;每一份真挚的感情,都是在理解中永恒;每一
  • 你在怕啥?你在怕啥?
  • 大胆的记录生活,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被值得收藏的!.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格局的意义;当你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明白了释然的重要性。未来还长,不
  • ”男人:“这房子的事儿呢,我确实准备跟你们商量,但是我也知道你们是不会同意的,爸妈你们就那么点退休工资,你们还要生活,姐姐姐夫也有自己生活的压力,所以我就自己做
  • 因为从你是在追随客观事件的本质,你跟随自己的本心,你尽力且认真去完成了。#|陈夏曦的日记本|#感谢遇见过的每一个人,即使只是同行过那么一小段路,愿我们以后在各自
  • そんなふうに言っていただけてうれしいです」新川は30代とまだ若く、綾瀬とは同世代ともいえるが、「『元彼の遺言状』のようなスカッとする作品、力をもらえる作品をどん
  • 比如:老婆怀孕那会儿,有天做梦然后哭醒了,醒来看见我在身边睡得很香,于是气就不打一处来,一边哭一边打……看,老婆生气的理由就是这么奇葩,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理由。
  • 我跟他实战前,指着他的腰带、也就是腹部问他“你升了吗?他很让着我了,不然以他的实力,能把我摔个好歹的[笑cry]一会儿我会发我跟他实战的视频。
  • 比较前20个板块的成交金额与涨跌幅比较,有9个板块下跌,11个板块上涨,资金投入的偏向来说在伯仲之间,但影响力却是下跌板块更甚于上涨,所幸没有进一步扩大下杀,最
  • 高屋铭云:短垣不碍看山眼,曲径偏宜问竹心。《坦庵琐录》载其家户铭,有享书堂,有厅,有祠堂,有书房,有客斋,有子孙学塾,有园。
  • 随着签约的到来,俱乐部和球迷都可以开始计划杯赛联赛,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帝国的崛起,但事情并不总是像计划的那样。就像格拉里什,感觉这一切开始奏效只是时间问题,他现在
  • #恰似故人归哭死我了#大婚明明很甜,但是台词怎么这么让人想哭呢[悲伤]“好,都依你”也太温柔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不为白首,只争朝夕”“你,还有这夜空的天
  • 走远的,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缘。无论你在怎么选择你的人生,你都记得要有一颗做人的正确的心❤️。
  • !!
  • 尤其是巧克力表面的那层大麦粒,咯吱咯吱增添了几分咀嚼的趣味,太有意思了我个人不是很能接受过于甜腻的巧克力,但OmNom这块不管从审美还是口味都完全击中我,动心O
  • ​不自律的,各‮糊种‬弄焦虑,就‮遥会‬遥落后,一‮千落‬丈……​23、24考‮学研‬子们,真‮抓要‬紧,做个‮真认‬的考研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请记住,三个月